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制度和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经济,税收政策,清单,营商环境,东北振兴,体制机制障碍,重点议题,高地,专题协商会,盈利能力
经济制度和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高峰,宋泽[1](2019)在《加强区域经济制度立法 实施税收政策清单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近日,长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围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协商座谈会”建言献策。与会人士认为,长春承担着东北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稳定的重要职责。应当把法治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法治在打造营商环境中的功能作用,积极(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1-25)
杨斌[2](2018)在《美欧生产率变迁背后的深层经济制度和政策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美欧生产率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贫富差距也有显着改善,其原因在于二战后美欧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改良,兼顾生产效率与公平分配,技术进步的成果惠及中下层民众。美欧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奉行新自由主义,倡导虚拟金融自由化,导致生产率增速停滞甚至下降;同时推行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战略,试图诱迫发展中国家效仿美欧实行的虚拟金融自由化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解体。中国应借鉴美欧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生产率停滞和金融危机,从而更好地落实十九大的宏伟目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本文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蒙克[3](2016)在《产业政策应该跟随经济制度——兼论中国产业政策向何处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应采用何种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而后者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条件。因此,产业政策的成败有赖于是否有经济制度的支撑。换言之,选择何种产业政策,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当前的争论只聚焦于产业政策应跟随比较优势,但本文指出,产业政策还应跟随经济制度。下文将详述以上观点。纵观当今世界,国家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从小到大可(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李义平[4](2014)在《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比刺激性政策更重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刺激性政策只能是饮鸩止渴,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仅是高速度,更不能是靠"膨大剂""膨"大的高速度。健康的经济发展是速度、质量、效应、环境、人民福祉相统一,并恰到好处的,靠体制的内在力量驱动的自然而然的发展。刺激性政策总体地、长远地看,只能带来更为消极的后果。一、刺激性政策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我们之所以不赞成刺激性政策,原因在于:第一,靠多发货币的刺激性政策的结果必然是过(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4年11期)
苏飞[5](2014)在《论预算法对地方债的约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少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已经成为其债券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对地方政府而言,地方政府债券是一种非常便利的融资工具,既能够通过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市政建设资金,又能够通过健全的发行、信息披露、评级、偿付制度和对发债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形成对地方政府发债的硬性约束。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地方政府债券由于其安全性较高且往往伴随着税收优惠等政策,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投资渠道。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对这些国家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也已发展得较为完善。相较之下,我国尚未形成地方债券市场。根据我国现行《预算法》的规定,除有法律和国务院特别规定外,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地方政府无法像上述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一样通过发行市政债券来筹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与此同时,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规避法律,进行变相融资。虽然自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沪浙粤深四省市成为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到2013年又增加了江苏省、山东省。但是,中央授权的以财政部名义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和部分省、市试点自行发债与我国现行法律与制度是否冲突,以及应否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等诸多问题在学界和实务界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笔者以我国《预算法》约束与地方举债之间的冲突入手,通过经济法理论的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原则性的指引。本文按照由实践而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认识论逻辑,采用了“分—总—分”的结构。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从当前地方举债与现行的《预算法》相冲突并且规模庞大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造成这种法律与现实矛盾的体制和政策原因,指出《预算法》与地方政府能否举债之间的矛盾这不单单是发与不发,合法与违法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看,这反映出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在经济法律、经济政策、经济秩序、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第二部分则是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以及前两者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第一章中的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则性指导。第叁部分回归当前的现实情况,依据第二部分中的理论,提出解决当前《预算法》与地方政府能否举债之间的矛盾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4-04-01)
钱静漪,姜新新,何梦婷[6](2011)在《中国低碳经济制度发展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经济日益成为潮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及低碳经济试点的建立,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本文着重从低碳制度建立方面来分析相关政策。(本文来源于《企业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王爽[7](2011)在《增长什么? 用什么增长? 为谁增长?——访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朱启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的GDP,无论是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比都比较快,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量是有客观原因的,"朱启才教授解释,"我们有十叁四亿人要吃饭,因此早期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没有时间进行结构调整,只是要把什么都赶紧搞起来。但现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了以后,下一步就要进行结构方面的调整。对GDP总量不仅要关心生产多少,还要关心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从生产什么的角度来说,涉及到人民群众的需求问题。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需求主要是农业、轻工业方面,围绕家庭所需要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自行车。到本世纪则(本文来源于《创造》期刊2011年05期)
董直庆,王林辉[8](2011)在《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开放政策实施成因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文献缺乏对农村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成因分析,从产权制度均衡的资源禀赋约束视角入手,深入剖析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经济根源。经验事实表明,正是农村和城市的双重贫困、财政支出困难和政府自愿选择,我国实施了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改革开放政策。或者说,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政府自愿选择和资源禀赋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1年01期)
王浩斌[9](2010)在《列宁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基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迂回过渡"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总地来说,"新经济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艳[10](2010)在《论新经济制度视角下的消费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以往国内刺激消费的政策,降息政策、税收政策,增加个人收入等政策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危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对完善消费政策的思考: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率;增加就业门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安欧亚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经济制度和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战后美欧生产率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贫富差距也有显着改善,其原因在于二战后美欧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改良,兼顾生产效率与公平分配,技术进步的成果惠及中下层民众。美欧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奉行新自由主义,倡导虚拟金融自由化,导致生产率增速停滞甚至下降;同时推行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战略,试图诱迫发展中国家效仿美欧实行的虚拟金融自由化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解体。中国应借鉴美欧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生产率停滞和金融危机,从而更好地落实十九大的宏伟目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制度和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高峰,宋泽.加强区域经济制度立法实施税收政策清单制[N].人民政协报.2019
[2].杨斌.美欧生产率变迁背后的深层经济制度和政策原因[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
[3].蒙克.产业政策应该跟随经济制度——兼论中国产业政策向何处去[J].公共管理评论.2016
[4].李义平.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比刺激性政策更重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
[5].苏飞.论预算法对地方债的约束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6].钱静漪,姜新新,何梦婷.中国低碳经济制度发展政策[J].企业研究.2011
[7].王爽.增长什么?用什么增长?为谁增长?——访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朱启才[J].创造.2011
[8].董直庆,王林辉.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开放政策实施成因的经济学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1
[9].王浩斌.列宁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基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省思[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10].张艳.论新经济制度视角下的消费政策[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
标签:区域经济; 税收政策; 清单; 营商环境; 东北振兴; 体制机制障碍; 重点议题; 高地; 专题协商会; 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