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文献综述

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1](2018)在《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2例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2例经心包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的护理要点。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与镇痛、术后对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识别,可为ARVC-VT患者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8年11期)

黄建明,陈志强,蔡丽芹,阮萍[2](2016)在《Ensite 3000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 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叁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拟心内膜电图及导航系统进行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指导消融。结果 14例病人均诱发及标测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或室早,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2例起源于游离壁;1例有3个不同的起源点;1例有一个起源点在中后间隔,另有两个突破口;1例起源下部后间隔与游离壁移行处,突破口在上中间隔。结论 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对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损伤。Ensite 3000系统对室速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消融更精确、直观和可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王洪涛,廖序东,尹桂华,张学欣,姜华[3](2015)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着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着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 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着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王春艳,张旭霞,宋雪艳,杨春荣,李彤[4](2014)在《特发性右室间隔部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及射频消融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右室心律失常包括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其余以下部分可起源于右室流入道、右室游离壁、或右室心尖部[1-6]。起源于右室间隔部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较为罕见[7-10]。目前,关于右室间隔部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布、心电图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研究均不完善。本研究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右室间隔部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4年10期)

史万青,王邦宁[5](2014)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分布规律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普通体表心电图(ECG)对患者的室早进行筛选,符合起源右室流出道特征者进行动态ECG检查。结果 75例符合右室流出道室早特征。单个室早呈现白天多夜晚少的特征,高峰出现12时与17时,低谷位于0~10时;成对室早也呈现白天多夜晚少的特点,明显的高峰位于13时与20时;而非持续性室速出现相反昼夜节律性即夜多白少,高峰出现于21时与2时,低谷出现于8~17时。结论流出道室早与非持续性室速有昼夜分布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段志峰,柳青,柳黄川,柳永华[6](2014)在《房室结双径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右室峡部经典房扑消融成功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右室峡部经典房扑消融必要性。方法通过1例房室结双径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右室峡部经典房扑消融成功一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右室峡部经典房(本文来源于《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4-04-10)

孙英妮[7](2014)在《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体表心电图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近年来,我院收治RVOT-VT患者11例,均经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证实,并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本文就RVOT-VT的心电图特征及其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RVOT-VT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32(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史万青[8](2014)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分布规律的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普通体表心电图(ECG)对患者的室早进行筛选,符合起源右室流出道特征者进行动态ECG检查。【结果】75例符合右室流出道室早特征,年龄42.67±13.65岁,其中男27例,女48例。单个室早呈现白天多夜晚少的特征,高峰出现12h与17h,低谷位于0~10h;成对室早也呈现白天多夜晚少的特点,明显的高峰位于13h与20h;而非持续性室速出现相反昼夜节律性即夜多白少,高峰出现于21h与2h,低谷出现于8~17h。【结论】流出道室早与非持续性室速有昼夜分布特性,其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李晓清[9](2014)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影响的资料还很有限。方法:研究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试验中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1 089例患者中的742例(68%),主要终点为心力衰竭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死亡或单独的VT/VF。结果:8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间隔部或右室流出道(非右室心尖部组)。656例右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右室心尖部组)。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无差异[危险比(HR)0.98,95%可信区间(CI)0.54~1.80;P=0.93]。两组超声指标变化也无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严轶文,陈岗[10](2013)在《索他洛尔有效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61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1年半"入院。结合心脏超声、MRI诊断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2003年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口服胺碘酮及倍他乐克,但仍反复放电。201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ICD。术后改用索他洛尔每日2次,每次80 mg。1月后及以后程控随访未发现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 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叁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拟心内膜电图及导航系统进行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指导消融。结果 14例病人均诱发及标测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或室早,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2例起源于游离壁;1例有3个不同的起源点;1例有一个起源点在中后间隔,另有两个突破口;1例起源下部后间隔与游离壁移行处,突破口在上中间隔。结论 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对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损伤。Ensite 3000系统对室速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消融更精确、直观和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2例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

[2].黄建明,陈志强,蔡丽芹,阮萍.Ensite3000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3].王洪涛,廖序东,尹桂华,张学欣,姜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4].王春艳,张旭霞,宋雪艳,杨春荣,李彤.特发性右室间隔部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及射频消融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

[5].史万青,王邦宁.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分布规律的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

[6].段志峰,柳青,柳黄川,柳永华.房室结双径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右室峡部经典房扑消融成功一例报道[C].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4

[7].孙英妮.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

[8].史万青.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分布规律的观察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9].李晓清.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

[10].严轶文,陈岗.索他洛尔有效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

标签:;  ;  ;  ;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