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实验研究论文-白雪梅

团体实验研究论文-白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团体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小团体”教学法

团体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梅[1](2019)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团体"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实验性的尝试,在近些年的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健美操选项课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美操套路组合,还要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和提高学生的多项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的。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小团体"教学模式来进行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本为就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中学习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进行详细的设计之后进行"小团体"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然后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照试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刘诗洁,王林[2](2019)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高达24.8%。手机的过度使用相伴而来的就是影响睡眠、身体不适、社交变窄、孤独感增加、注意力丧失、削减思考能力等躯体化症状产生。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手机依赖己经成为其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对其展开相应的研究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计划探究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及可能机制,寻求科学、便捷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方案,以调试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和身心健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学生,发放问卷762份,收回问卷707份,有效问卷687份。利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实施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标准的受试者95名(MPAI大于40分),采取随机分组将受试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N=31)、团体认知组(N=30)、对照组(N=34),实施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开放式运动技能组采用篮球基本技术+简单战术作为干预手段;团体认知组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以受试者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为主要内容。测量其手机依赖指数以及焦虑感、孤独感、缺陷感和知觉压力心理指数,其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自评量表(ULS-8)、缺陷感量表(FIS)、知觉压力量表(CPSS),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与组内进行横向、纵向分析。结果:(1)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的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4.536,P<0.05,partialη2=0.105;F(3,91)=3.672,P<0.05,partialη2=0.049);但开放式运动技能与团体认知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在手机依赖4个分量表中,仅有戒断性和逃避性具有差异性(P<0.05);(2)在焦虑感中,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0.021,P>0.05,partialη2=0.005<0.01;F(3,91)=2.078,P<0.05,partialη2=0.067>0.05),但开放式运动技能与团体认知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3)在孤独感中,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2.698,P<0.05,partialη2=0.063;F(3,91)=4.203,P<0.05,partialη2=0.070),开放式运动技能比团体认知组的控制效果更好(P<0.05);(4)缺陷感量表总分和自尊、体能2个分量表维度上,组别、时间主效应分别有统计学意义,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组的提升效果均显着高于对照组;(5)知觉压力量表总分和紧张感维度上,时间、组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289,P<0.05,partialη2=0.053,F(3,91)=3.343,P<0.05,partialη2=0.021),团体认知组效果比开放式运动技能组的干预效果好。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干预效果相似;两种干预手段均在手机依赖量表的戒断性、逃避性维度中有很好的干预效果;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干预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在焦虑、孤独感、缺陷感效果更好;在知觉压力维度中,团体认知干预是优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经过12周干预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群体的执行控制能力得到加强、注意力有所提升,能够更加稳固个体情绪,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脑结构的海马体和新皮层的脑区结构产生变化,促进体内多巴胺生成,进而释放吗啡类激素,改善了手机依赖学生的焦虑、孤独、认知压力、缺陷感,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生理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吴越[3](2019)在《团体辅导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心理反应。考试焦虑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一般有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所谓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的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相对于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的形式不仅高效,而且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鉴于目前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严重不足,以及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与辅导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同时,由于团体辅导存在普遍性、利他性、人际学习、经验传递等疗效因子,所以更容易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研究尝试把团体辅导应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高中生的考试焦虑的有效性,为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研究以610名高中生为普测对象,了解这些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以88名高一学生为干预对象,运用等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自编主观评价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1)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平均水平为18.54,属于中度焦虑。(2)高中生考试焦虑处于轻度、中度、高度叁个水平的百分比分别为24.4%、42.6%、32.9%。其中中度焦虑所占比例最高。(3)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因此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考试焦虑,并建议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0)

刘雅[4](2019)在《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对降低初中生反刍思维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极易产生各种不良的消极情绪,其中初中生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突出,而研究证明反刍思维是抑郁焦虑的预测因子。本文尝试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去干预初中生的反刍思维,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积极地思考,帮助初中生轻松应对各种不良环境,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策略,发展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本研究从反刍思维的角度出发,用《反刍思维量表》调查云南省昆明市两所中学共531名初中生的反刍思维现状。并采用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干预初中生反刍思维,从反刍思维高分组的初中生中选出实验组10人,对照组10人。对实验组高反刍思维初中生进行为期10次,每周1次的认知重评团体辅导。通过10次团体辅导干预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对干预初中生反刍思维的有效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反刍思维各个维度上,初中生症状反刍的得分高于强迫冥想和强迫深思。在人口学变量上,反刍思维总分在年级、性别、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型、家庭经济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不显着;(2)症状反刍维度得分在年级和学校类型上差异显着;反刍思维能正向预测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3)认知重评辅导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初中生的反刍思维。(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YANG,Yun-jung,司琦,金秋艳[5](2019)在《团体舞蹈干预对肢体残疾老年人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肢体残疾老年人设计舞蹈干预项目,招募被试50名(65周岁及以上),随机分至实验组(n=25,团体舞蹈项目,60min/次,2次/周)和对照组(n=25,自选身体活动,40~90min/次,1~3次/周),进行为期10周的对照试验。实验前后对身体活动自我效能感(ESE)和社会体格焦虑(SPA)进行测量。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ESE和SPA未出现显着变化(t_(ESE)=-1.162,t_(SPA)=-.538;P>.05),效果量小(Cohen’s dESE=0.33,Cohen’s d_(SPA)=0.11);实验组变化显着(t_(ESE)=-8.686,t_(SPA)=-7.703;P<.01),效果量大(Cohen’s d_(ESE)=1.76,Cohen’s d_(SPA)=1.5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团体舞蹈干预有效性显着(F_(ESE)=21.217,F_(SPA)=9.835;P<.01),效果量大(ηp■=.371,ηp■=.453)。团体舞蹈有望成为增进肢体残疾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身体活动项目。(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谢茜[6](2019)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项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运用"小团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团体"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对于提高学生上健美操课的兴趣,培养自主能力,以及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对健美操运动技术的掌握都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曹娜娜[7](2019)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改善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共情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医务工作者能感同身受病患的情绪和内心情感状态,恰当予以回应,帮助患者克服困难的能力,是医护人员重要的心理特质之一,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结合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本研究以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当前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其次,使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一: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文版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对4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研究二:将50名被试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进行8次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同期不做处理。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对所有被试在干预前、后及干预3个月后进行测量,探究该干预方式对改善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的效果。结果:研究一:女生在观点采择(t=-2.770,p<0.01)、换位思考维度(t=-2.245,p<0.05)及临床共情总分(t=-2.492,p<0.05)上,均显着高于男生,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在临床共情总分(t=-2.017,p<0.05),观点采择(t=-2.186,p<0.05)维度,得分显着高于独生子女,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临床共情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换位思考维度(t=-2.046,p<0.05)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得分高于来自县城和市区的同学,有统计学意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观点采择(t=2.446,p<0.05)及临床共情总分(t=2.170,p<0.05)显着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中有人是医务工作者的学生在观点采择(t=2.348,p<0.05)、情感护理(t=2.141,p<0.05)及临床共情总分(t=2.265,p<0.05)上均显着高于父母亲中没有人是医务工作者学生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路径思维、希望特质总分均与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临床共情总分呈现正相关。力量性、心理弹性总分均与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临床共情总分呈现正相关。学业情绪的积极高唤醒维度及消极高唤醒维度与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临床共情总分相关。研究二:实验组在实施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干预后,观点采择维度(t=-4.884,p<0.01)、换位思考维度(t=3.420,p<0.01)及临床共情总分(t=-3.744,p<0.01)均有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共情能力,且这种提升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结论:1.医学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在性别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女生临床共情能力高于男生,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临床共情能力高于来自县城和市区的同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父母亲中有医务工作者的学生临床共情能力高于父母亲中没有医务工作者的学生。2.医学生的临床共情能力与其希望特质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与学业情绪的积极高唤醒维度、消极高唤醒维度及消极低唤醒维度存在相关。3.实验组在实施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干预后,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显着提高。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共情能力,且这种提升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颖[8](2019)在《团体辅导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实验研究——基于心理契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关系发展中为达成一定目标的责任约定。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间开展团辅活动,促进学生干部群体间心理契约的感知,可实现工作绩效的提升。通过对高职院校36名学生干部6周团体心理辅导,3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考察,探讨团辅活动的作用,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戴晓伟[9](2019)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了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运用信赖他人量表(Rosenberg,1957)和容纳他人量表(Fey,1955)以及社会心理距离测量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信任与容纳同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水平有着显着的效果,在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傅丹,陈乐求[10](2018)在《农村留守儿童团体体育运动现状及教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父母监护和教导的缺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外在的行为规范问题.为研究团体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的干预作用,首先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状况以及团体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随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团体体育运动实验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体育兴趣等要素评价团体体育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留守儿童团体体育运动教学干预的关键因素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团体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高达24.8%。手机的过度使用相伴而来的就是影响睡眠、身体不适、社交变窄、孤独感增加、注意力丧失、削减思考能力等躯体化症状产生。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手机依赖己经成为其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对其展开相应的研究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计划探究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及可能机制,寻求科学、便捷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方案,以调试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和身心健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学生,发放问卷762份,收回问卷707份,有效问卷687份。利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实施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标准的受试者95名(MPAI大于40分),采取随机分组将受试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N=31)、团体认知组(N=30)、对照组(N=34),实施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开放式运动技能组采用篮球基本技术+简单战术作为干预手段;团体认知组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以受试者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为主要内容。测量其手机依赖指数以及焦虑感、孤独感、缺陷感和知觉压力心理指数,其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自评量表(ULS-8)、缺陷感量表(FIS)、知觉压力量表(CPSS),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与组内进行横向、纵向分析。结果:(1)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的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4.536,P<0.05,partialη2=0.105;F(3,91)=3.672,P<0.05,partialη2=0.049);但开放式运动技能与团体认知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在手机依赖4个分量表中,仅有戒断性和逃避性具有差异性(P<0.05);(2)在焦虑感中,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0.021,P>0.05,partialη2=0.005<0.01;F(3,91)=2.078,P<0.05,partialη2=0.067>0.05),但开放式运动技能与团体认知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3)在孤独感中,组别和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2.698,P<0.05,partialη2=0.063;F(3,91)=4.203,P<0.05,partialη2=0.070),开放式运动技能比团体认知组的控制效果更好(P<0.05);(4)缺陷感量表总分和自尊、体能2个分量表维度上,组别、时间主效应分别有统计学意义,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组的提升效果均显着高于对照组;(5)知觉压力量表总分和紧张感维度上,时间、组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289,P<0.05,partialη2=0.053,F(3,91)=3.343,P<0.05,partialη2=0.021),团体认知组效果比开放式运动技能组的干预效果好。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干预效果相似;两种干预手段均在手机依赖量表的戒断性、逃避性维度中有很好的干预效果;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干预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在焦虑、孤独感、缺陷感效果更好;在知觉压力维度中,团体认知干预是优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经过12周干预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群体的执行控制能力得到加强、注意力有所提升,能够更加稳固个体情绪,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脑结构的海马体和新皮层的脑区结构产生变化,促进体内多巴胺生成,进而释放吗啡类激素,改善了手机依赖学生的焦虑、孤独、认知压力、缺陷感,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生理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团体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白雪梅.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体育风尚.2019

[2].刘诗洁,王林.开放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实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吴越.团体辅导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4].刘雅.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对降低初中生反刍思维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5].YANG,Yun-jung,司琦,金秋艳.团体舞蹈干预对肢体残疾老年人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

[6].谢茜.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小团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职业技术.2019

[7].曹娜娜.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改善医学生临床共情能力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8].刘颖.团体辅导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实验研究——基于心理契约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9

[9].戴晓伟.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傅丹,陈乐求.农村留守儿童团体体育运动现状及教学实验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团体实验研究论文-白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