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邵明莹

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邵明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发光层,超薄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邵明莹[1](2019)在《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OLED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和照明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以其轻薄,光质优,面光源自发光等特点备受商家所喜爱。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者发现OLED在产业化的转型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全彩色OLED的实现方式是一个争议的热点,其次是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问题,最后是器件本身结构、工艺和成本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使用白光通过滤光膜得到其他单色光进而实现全彩,利用混合母体结构实现器件的结构简化、节约成本的目的。首先我们利用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与1,3,5-Tri(m-pyridin-3-ylphenyl)benzene(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层,为简化结构节省材料减少界面势垒,我们利用TCTA和Tmpypb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使用Iridium(III)[(4,6-difluoro2phenyl)-pyridinato-N,C]picolinate(FIrpic)和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0N,C2)acetylacetonate(PO-01)分别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使用双超薄层发光结构实现了电流效率35.14 cd/A,功率效率29.34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我们通过制备掺杂发光来优化混合母体白光器件的结构。我们利用4,4′-Bis(9-carbazolyl)-1,1′-biphenyl(CBP)和1,3,5-tris(2-N-pheylbenzimidazolyl)benzene(TPBi)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同时为减少界面势垒,我们使用CBP和TPBi掺杂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我们仍使用发光材料Firpic和PO-01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其中Firpic的掺杂比例为8%,PO-01的掺杂比例为5%,分别组成两个发光层。在优化实验中,我们先固定蓝光层的母体掺杂比例,对黄光层进行优化,之后再以相同的思路优化蓝光层的母体。通过对混合母体掺杂比例的优化,我们实现了电流效率52.047 cd/A,功率效率46.71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明[2](2018)在《基于超薄层结构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其色饱和度高、能耗低、无需背光源、柔性显示等优势逐渐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崭露头角。随着产业化规模的提高,我们已经可以在市面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以OLED作为显示面板的产品。然而对于OLED而言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磷光材料的叁线态激子寿命较长,导致器件发光效率会随着电压升高而产生滚降。由于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不平衡,导致器件的色稳定性不佳等。这都是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OLED的制造成本,简化器件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首先采用双母体结构,利用改变超薄层位置的方式探究了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发现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位于靠近阴极的位置。而后我们在此结构中在双母体结构中掺入了蓝色磷光材料,实现了高效且色稳定较好的白光发射。器件实现了14990 cd/m~2的亮度和3.21 V的低开启电压。其效率达到25.2 cd/A和19.2 lm/W并拥有较好的色稳定性。高效的性能源于双母体结构的采用,使得在母体中空穴和电子都可以分别进行传输,减少了载流子的堆积,并且使得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比较平衡,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果,提升器件效率和色稳定性。而使用无掺杂的超薄层结构也起到了简化器件结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设计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光器件,并在两个发光层之间插入了一个蓝色磷光超薄层,通过改变超薄层的厚度探究磷光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超薄层的插入对载流子的传输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性能。而没插入超薄层的器件实现了51720 cd/m~2的亮度以及46.7 cd/A(37.9lm/W)的效率。这是由于在发光层中使用双母体结构使得注入的空穴不但能够进入蓝光层,同时也能顺利进入黄光层;而注入的电子同样不但能够进入黄光层,也能顺利进入蓝光层,使得两个发光层都能够顺利的发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9-01)

王秋实[3](2017)在《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着质量轻,厚度薄,可弯曲,亮度高,效率高,可在很低的电压下工作,制作工艺简单,工作的温度范围广,视角宽,可用来制作的材料广泛,无需背光源等众多优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成为继液晶显示屏(LCD)之后的新生代的显示产品,并且在固态照明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接近叁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OLED从最初的研究阶段进入了大力开发产品实现产业化阶段。为了使得OLED适应在固态照明领域和平板显示方面的应用,对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必不可少。在最近几年,通过材料与结构上的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磷光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100%的内量子效率,所以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效率表现上要更加出色。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发广场结构获得高效率且低效率滚降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这个器件的第一个发光层(靠近阳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和绿色林光材料Ir(ppy)3组成,第二层发光层(靠近阴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蓝色磷光材料FIr Pic和黄色磷光材料PO-01组成,这两个发光层被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分开。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拥有双极性传输的特点,它使电子空穴在两侧的发光层中传输更加有效。由此在双发光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激子复合区。通过改变蓝光材料FIr Pic的浓度来再分布载流子以及阻止叁线态-叁线态湮灭而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性能。最终,拥有最佳蓝光浓度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31.0 cd/A(21.5lm/W),器件的效率滚降也十分的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3-01)

赵娟[4](2015)在《高性能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具有体轻质薄、驱动电压低、视角宽、高亮度、高效率、耐高低温等优点,特别的是OLED技术可以实现柔性和透明显示。其中,白光OLED在显示、照明和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极大重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白光OLED器件结构中,有机发光材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分。然而,有机发光材料容易聚集,导致发光猝灭,从而降低发光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将发光染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组成主客体结构。因为主客体的比例难以控制,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工艺变得复杂,器件重复性低,良品率低,不利于OLED大面积生产。本论文,采用单层、双层、多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的黄色磷光染料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acetylacetonate),即(tbt)2Ir(acac)发光层,制备一系列白色OLED器件,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工艺。从器件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和理论分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高性能白光OLED器件。采用溶液方法制备OLED器件,研究蓝色磷光染料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inate)iridium(III)(FIrpic)光谱波峰变化的影响因素。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采用单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也被称为Delta发光层)的(tbt)2Ir(acac)黄光层,从多方面开展器件优化工作,研究影响WOLED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一,改变蓝光层掺杂浓度和黄光层厚度。结果表明,当FIrpic掺杂浓度为8%,(tbt)2Ir(acac)厚度为1 nm时,器件性能最好。其二,改变蓝光层主体材料,比较非掺杂黄光层和掺杂黄光层结构,制备了四种白光OLED器件,即N,N’-dicarbazolyl-3,5-benzene(mCP):FIrpic/(tbt)2Ir(acac)和mCP:FIrpic/mCP:(tbt)2Ir(acac),以及(tbt)2Ir(acac)/p-bis(triphenylsilyly)benzene(UGH2):FIrpic和UGH2:(tbt)2Ir(acac)/UGH2:FIrpic。与掺杂结构的器件相比,基于非掺杂黄光层结构的mCP:FIrpic/(tbt)2Ir(acac)和(tbt)2Ir(acac)/UGH2:FIrpic器件,获得了最好的电学性能:最大亮度分别为41790 cd/m2和24700 cd/m2,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58.8 cd/A和65.3cd/A,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8.77%和19.04%,以及稳定的白光发光。其叁,改变蓝光层和黄光层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结构为(tbt)2Ir(acac)/mCP:FIrpic和UGH2:FIrpic/(tbt)2Ir(acac)的白光OLED器件,主要为蓝色发光。从而说明,由于蓝光层主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特性不同,黄光和蓝光发光层的相对位置对器件发光颜色起到重要作用。2.研究了基于双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的(tbt)2ir(acac)发光层,结构为4,4’-cyclohexylidenebis[n,n-bis(4-methylphenyl)benzenamine](tapc)/(tbt)2ir(acac)/mcp:firpic/(tbt)2ir(acac)/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的白光oled器件。分析表明,靠近阳极的黄色发光层主要是捕获载流子作用,靠近阴极的黄色发光层贡献黄色发光。通过在阳极加入5nm薄层金作为修饰层,获得了色稳定好的白光器件。其次,采用多个非掺杂超薄层的黄光和蓝光发光层,制备了量子阱结构的白光oled,优化势垒层的材料选择及其厚度来提高器件性能。结果表明,选用6nm的mcp和2,2’,2’’-(1,3,5-benze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tpbi)作为势垒层,能够获得较为平衡的黄光和蓝光发光强度,实现白光oled器件。基于叁层非掺杂超薄层的红绿蓝结构的白光器件表明,非掺杂超薄层对器件内部载流子传输和调控起到重要作用。3.采用载流子传输特性不同的tapc和tpbi作为黄光(tbt)2ir(acac)发光层和蓝光firpic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制备双层掺杂结构的白光oled器件。在双发光层之间选择加入不同的间隔层对器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间隔层材料的不同特性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当tapc为主体时,与tpbi、tris(2,4,6-trimethyl-3-(pyridin3-yl)phenyl)borane(3tpymb)相比,bphen是最优的间隔层。采用bphen间隔层的器件,获得最大电流效率11.3cd/a和cie坐标(0.394,0.435)的稳定白光。当tpbi为主体时,与间隔层tapc、mcp、tris(4-carbazoyl-9-ylphenyl)amine(tcta)相比,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间隔层的器件获得了最大电流效率18.1cd/a,以及cie坐标为(0.284,0.333)的相对稳定白光。分析表明,间隔层的载流子迁移率、叁线态能级、能带宽度是对器件性能起到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采用bphen和cbp间隔层,能够促进载流子平衡,扩展激子复合区域,同时还可以改进发光层之间的能量传递作用,从而获得性能优化的白光oled器件。进一步,通过磷光染料敏化方法,研究表明发光层中主体叁线态激子在无势垒情况下,会向邻近有机层扩散。通过引入引入激子阻挡层,将激子限制在发光层,能够显着地提高器件效率。4.溶液方法制备了蓝光和白光oled器件,观察到firpic电致发光光谱波峰的变化,并探究原因。溶液加工型蓝光器件中,改变firpic掺杂浓度和发光层溶剂,发现当firpic掺杂浓度高于20%和采用极性较高的溶剂时,firpic光谱中在长波长处的肩峰强度逐渐增强并高于在短波长处的主峰强度。理论分析可知,firpic分子和极性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溶剂化效应,影响了firpic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差,从而导致firpic光谱中主峰和肩峰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制备了firpic和(tbt)2ir(acac)的溶液加工型白光oled器件,分析电致发光光谱可知,firpic光谱波峰变化与发光层厚度无关,进一步证实了溶剂化效应对FIrpic光谱波峰的作用。同时,溶液方法也获得了光电特性较好的白色发光OLED器件。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非掺杂的单层、双层、多层超薄发光层结构,实现了高性能白光OLED器件。同时,对溶液加工型OLED器件中FIrpic光谱波峰变化的分析,对开发新型高效发光染料及其在溶液加工型OLED中的应用打下了结构和工艺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0-13)

杨柳[5](2015)在《基于新型蓝色荧光材料MQAB与红色磷光材料构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OLEDs)具备驱动电压低、效率高、功耗低、可柔性等优点,在固态照明及作为液晶背光源领域已取得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被认为是下一代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首先探讨了所制备的单层蓝色荧光材料的单色器件的掺杂浓度影响,发现所获得的光谱在550nm-600nm波段的光强随浓度增强而增强,而该波段的发光并不来自于蓝色发光材料,经验证该波段发光产生于MQAB与NPB之间的激基复合物,然后利用该激基复合物光谱很好地展宽了MQAB的光谱,制备出了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的荧磷混合式白光器件,色坐标稳定且更接近(0.33,0.33),亮度和发光效率都大大提升,该研究解决了利用两种发光材料仍可获得优于叁基色的宽光谱的白光器件,同时所制备器件的结构简易,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的问题。2)此外,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由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对该类型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TPBI:UGH3=1:1时,可有效地控制发光区域,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并获得发光亮度高达14700cd/m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可达11.60cd/A,且器件具有较高的色稳定性。采用混合间隔层的器件比单用TPBI或UGH3作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提高了200-300%。3)最后,制备了多个基于全磷光双波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各器件产生不同光色的发光机理,通过控制各材料之间的掺杂浓度来控制能量转移,利用不完全能量转移,从而控制了器件的发光光色,设计出了多组分共混的单发光层结构,获得了色坐标稳定的纯白光。本研究巧妙利用多种材料之问的能量传递关系来调控激子控制发光光色,获得了稳定纯白光,同时解决了当前磷光器件普遍存在的激子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朱映光,梁春军,刘姝,刘淑洁,何志群[6](2014)在《中间层对白色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基于蓝色磷光材料bis[3,5-difluoro-2-(2-pridyl)phenyl-(2-earboxypyribyl)iridumⅢ](FIrpic)、红色磷光材料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idium(Ⅲ)(Ir(MDQ)2acac)的双波段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磷光材料FIrpic被掺杂在一种宽带隙的主体材料1,3-bis(triphenylsilyl)benzene(UGH3)之中,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被掺杂在主体材料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之中,并在两发光层之间加入一种宽带隙的空穴传输材料1,3-bis(carbazol-9-yl)benzene(mCP)作为中间层。制备的器件结构为ITO/NPB(40 nm)/TCTA∶Ir(MDQ)2acac 7%(10 nm)/mCP(x nm)/UGH3∶Firpic 8%(30 nm)/BPhen(30 nm)/LIF(0.8 nm)/AL(200 nm)。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层的加入促进了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的平衡并抑制了发光层之间的能量转移。加入适当厚度的中间层之后,器件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相比于无中间层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由3.4 cd/A提高到13.2 cd/A。(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张运虎[7](2014)在《荧光·磷光复合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由于其低压、高效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平板显示及固体照明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OLEDs)可利用滤色技术实现平板显示,也可以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和直接作为固体照明光源,近年来在OLED研究中倍受重视。为了得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绿光磷光材料Ir(ppy)3和红光磷光材料Ir(btp)2(acac)作为超薄层,分别插入到蓝光荧光材料CBP中,采用叁基色原理复合成白光。首先,研究了CBP蓝色发光器件,确定出其最佳厚度为40nm。如果CBP厚度超过40nm,器件光谱将因微腔效应而出现红移致色度变差。同时,CBP作为双载流子传输主体材料,能传输电子和空穴,通过研究得到,在CBP中其电子传输速率相对空穴传输速率快。CBP作为蓝光发射层,由于电子传输速率高于空穴传输速率,电子和空穴主要在靠近阳极一侧复合产生激子,因此蓝光主要由靠近阳极CBP激发产生。为了得到最佳绿光和红光超薄层厚度,分别将不同厚度超薄层磷光材料Ir(ppy)3和Ir(btp)2(acac)插入到CBP中,制作了绿光和红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比较发现,当Ir(ppy)3和Ir(btp)2(acac)超薄层厚度都为0.6nm时,器件性能最好。将0.6nm的Ir(ppy)3和Ir(btp)2(acac)超薄层依次插入到厚度为40nm的CBP中不同位置,以期实现白光器件,但发现器件发光偏绿。随后,通过调整器件中超薄层厚度,当Ir(ppy)3和Ir(btp)2(acac)厚度分别为0.1nm和0.6nm时获得白色发光。该器件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亮度为315cd/m2,外加电压是10.3V,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色坐标为(0.30,0.33),电流密度为500mA/cm2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5435cd/m2。后来,通过调整Ir(ppy)3和Ir(btp)2(acac)超薄层在CBP中的次序,第一层超薄层Ir(btp)2(acac)厚度为0.2nm,第二层超薄层Ir(ppy)3厚度为0.6nm也得到了白光发射。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器件亮度为438cd/m2,外加电压是11.2V,CIE色坐标为(0.31,0.32),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CIE色坐标为(0.33,0.33),达到了白光等能点,电流密度为500mA/cm2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为8039cd/m2。(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4-04-16)

陈平[8](2008)在《基于蓝色荧光和黄色磷光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我们研究了基于新型铱系磷光材料(F-Bt)2Ir(acac)的黄光电致发光器件。根据器件的能级示意图,我们认为对于铱系磷光材料(F-Bt)2Ir(acac)的较高的发光效率,俘获机制相对于母体和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然后我们采用(F-Bt)2Ir(acac)作为黄色磷光发光材料,结合蓝色荧光材料DPVBi制作了一系列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通过在蓝色发光层和黄色发光层之间插入2 nm的具有双载流子传输特性的CBP时,观察到了黄光的发射强度相对于没有加入CBP薄层的器件得到了增强,我们把它归因于CBP薄层的插入阻断了黄色磷光材料向蓝色荧光材料的叁线态能量转移。通过调节黄色发光层的厚度,我们得到了高效率的白色发光器件。2.我们采用一种结构,使蓝色荧光材料BCzVBi利用产生的单线态激子,而黄色磷光材料(F-BT)2Ir(acac)利用剩余的叁线态激子,从而得到高效率的白光发射。白光器件的色坐标为(0.383, 0.418),它的最大的效率为21.2 cd/A,最大亮度为40870 cd/m2,器件G在亮度为100 cd/m2,1000 cd/m2下的功率效率分别为14.4 lm/W和10.1 lm/W。3.我们制作了基于新型电荷生成层Alq3:20wt%Mg/MoO3的高效率稳定的迭层白色有机发光器件。为了证明电荷生成层Alq3:20wt%Mg/MoO3在迭层器件中的作用,我们制作了堆迭两个相同的黄光发光单元的迭层器件和一个传统的单层黄光器件作为对比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8 mA/cm2时,迭层器件的电流效率约为48.0 cd/A,单层器件的效率为22.3 cd/A,迭层器件的效率约为单层器件的2.2倍。我们还对迭层器件的电荷生成层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究。我们首次通过调节电荷生产层中MoO3的厚度,制得了基于蓝色发光单元和黄色发光单元的迭层白光有机发光器件。该器件具有较好的色稳定性和高的效率,最大效率为36.3 cd/A,在1000 cd/m2和10000 cd/m2的亮度下,效率分别为35.9 cd/A和27.8 cd/A。(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张丽娟,华玉林,吴晓明,张国辉,王宇[9](2008)在《同时掺杂磷光和荧光染料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光染料Ir(piq)2(acac)作为发光掺杂剂,掺入空穴传输性主体材料NPB中得到红色发光层,荧光材料TBP掺入到主体CBP中作为蓝色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NPB:Ir(piq)2(acac)/CBP/CBP:TBPe/BCP/ALq/Mg:Ag的双发光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ALq3、未掺杂的NPB和CBP及BCP层分别作为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激子阻挡层.实验中通过调节发光层厚度及Ir(piq)2(acac),TBPe的掺杂浓度,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白光器件.15V时器件色坐标为(0.330.30),启亮电压4.8V,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和亮度分别为1.24%和7500cd/m2.(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李璐,于军胜,王军,娄双玲,蒋亚东[10](2007)在《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以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为主体材料、以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acetylacetonate)[(t-bt)2Ir(acac)]磷光染料为掺杂剂构成黄色发光层,制备了高效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OLEDs的器件结构为indium tin oxide(ITO)/N,N′-bis-(1-naphthyl)-N,N′-b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CBP:(t-bt)2Ir(acac)/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Mg∶Ag,从ITO阳极开始的第一层NPB为空穴传输层,第二层超薄的NPB为蓝色发光层,BCP为空穴阻挡层和激子阻挡层,Alq3为电子传输层.结果表明,器件电压在3V启亮,在16.5V时,器件的最高亮度达到15460cd·m-2;在4V时,器件达到最大流明效率为7.5lm·W-1,器件启亮后所发出的白光光谱在低电压时随电压变化有稍微的移动,但是都在白光范围内变化.在电压达到8V后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坐标为(0.33,0.32),并且光谱及色坐标稳定,不随电压变化而改变,与最佳的白光坐标(0.33,0.33)几乎重合.同时,从机理上解释了光谱移动和效率衰减的原因,并探讨了载流子陷阱和能量传递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其色饱和度高、能耗低、无需背光源、柔性显示等优势逐渐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崭露头角。随着产业化规模的提高,我们已经可以在市面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以OLED作为显示面板的产品。然而对于OLED而言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磷光材料的叁线态激子寿命较长,导致器件发光效率会随着电压升高而产生滚降。由于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不平衡,导致器件的色稳定性不佳等。这都是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OLED的制造成本,简化器件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首先采用双母体结构,利用改变超薄层位置的方式探究了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发现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位于靠近阴极的位置。而后我们在此结构中在双母体结构中掺入了蓝色磷光材料,实现了高效且色稳定较好的白光发射。器件实现了14990 cd/m~2的亮度和3.21 V的低开启电压。其效率达到25.2 cd/A和19.2 lm/W并拥有较好的色稳定性。高效的性能源于双母体结构的采用,使得在母体中空穴和电子都可以分别进行传输,减少了载流子的堆积,并且使得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比较平衡,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果,提升器件效率和色稳定性。而使用无掺杂的超薄层结构也起到了简化器件结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设计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光器件,并在两个发光层之间插入了一个蓝色磷光超薄层,通过改变超薄层的厚度探究磷光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超薄层的插入对载流子的传输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性能。而没插入超薄层的器件实现了51720 cd/m~2的亮度以及46.7 cd/A(37.9lm/W)的效率。这是由于在发光层中使用双母体结构使得注入的空穴不但能够进入蓝光层,同时也能顺利进入黄光层;而注入的电子同样不但能够进入黄光层,也能顺利进入蓝光层,使得两个发光层都能够顺利的发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邵明莹.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9

[2].赵明.基于超薄层结构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8

[3].王秋实.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赵娟.高性能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5].杨柳.基于新型蓝色荧光材料MQAB与红色磷光材料构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朱映光,梁春军,刘姝,刘淑洁,何志群.中间层对白色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4

[7].张运虎.荧光·磷光复合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8].陈平.基于蓝色荧光和黄色磷光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张丽娟,华玉林,吴晓明,张国辉,王宇.同时掺杂磷光和荧光染料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8

[10].李璐,于军胜,王军,娄双玲,蒋亚东.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物理化学学报.2007

标签:;  ;  ;  

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论文-邵明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