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张灿伟

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张灿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PCM,组织工程角膜支架,生物材料角膜缘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缘皮样瘤论文文献综述

张灿伟[1](2017)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角膜缘上皮样细胞及角膜内皮样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膜疾病占全世界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全世界超过1000万人因为角膜疾病而致盲。目前,对于角膜盲患者来说,角膜移植仍然是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因为目前捐献的角膜材料严重缺乏,而使很多因角膜疾病而致盲的患者很难获得及时而且有效的治疗。因角膜供体缺乏,我国每年实施手术的病人还不到4000例,而每年需行角膜移植的患者却达到约30万。在这种情况下,人造角膜替代品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人工角膜(Keratoprosthesis)虽然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但因生物相容性差、术后并发症多,难以在临床上推广。组织工程角膜(Tissue-engineered cornea,TECs)角膜是将体外培养的角膜细胞接种于可降解的生物支架材料上构建的与天然角膜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结构的角膜替代物。因为其生物相容性具良好的,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角膜组织工程在近几十年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脱细胞猪角膜基质(Acellular porcine cornea matrix,APCM)及重组的人胶原在临床或实验动物前板层角膜移植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多种角膜疾病来说,如圆锥角膜、角膜穿孔等,穿透性角膜移植仍是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角膜捐献率较低,而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使适于穿透性移植的角膜供体进一步减少。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植片是解决当前穿透性角膜移植供体不足问题的可行的方法。此外,角膜所包含的细胞类型相对较少,主要有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相对于其他器官来说,构建TECs角膜更简单、易行。TECs的两个关键成分是种子细胞以及其支架材料。脱细胞猪角膜基质(Acellular porcine cornea matrix,APCM)具有正常角膜的关键特性,如良好的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与天然角膜相似的力学特性、低免疫原性、可耐受手术缝合等。对于TECs的构建来说,其是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此外,猪角膜来源非常广泛。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拟选用已经脱除了细胞的猪角膜基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Porcine cornea matrix,PCM)作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支架。以往文献报道APCM在基质囊袋植入术后可维持一年不降解,且角膜基质细胞在移植术后3周可迁入其内。鉴于此,角膜基质细胞在组织工程全厚角膜构建中未接种。但猪角膜的厚度大于人角膜,经脱细胞程序后,其厚度进一步增加,而植片与植床厚度不匹配可影响角膜移植术后切口的愈合。因此,在以脱细胞猪角膜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构建中,如何制备与天然角膜厚度相似的脱细胞猪角膜片层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种子细胞作为构建TECs中的又一关键成分,需要具备来源广泛、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等特点。但原代培养的人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有限,而经基因转染的角膜细胞系具有潜在的致瘤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因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分化全能性,可向机体叁个胚层的细胞分化,近年来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已建立了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向角膜缘上皮样细胞和角膜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的方法。诱导的角膜缘上皮样细胞和角膜内皮样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和功能,可作为TECs的种子细胞的来源。角膜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别位于角膜前后两面。因此,为了模拟正常角膜结构,建立一个可于支架前后两面同时培养细胞的叁维培养方案也是函待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开发了一个可制备与天然角膜厚度相似的APCM支架的切割工具。其次,建立了可用于APCM前后两面同时培养细胞的叁维培养方案。并通过该培养方案将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角膜缘上皮样(Limbal epithelial cell-like,LEC-like)细胞和角膜内皮样(Corneal endothelial cell-like)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APCM支架尝试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探讨该培养方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可行性。本研究发现制备的脱细胞猪角膜支架与天然角膜具有相似的厚度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其为支架,通过我们建立的叁维培养方案构建的组织工程全厚角膜与天然角膜相似,可形成复层的上皮和单层的内皮,且分别表达角膜上皮和角膜内皮细胞标记物。TECs内皮细胞的密度和生物力学特性也与天然角膜相似,并在体内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但是该植片的透明度与天然角膜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第一部分APCM支架的制备[目的]探讨使用我们自行设计的APCM切割工具制备的APCM片层是否可用作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支架。[方法]1.猪角膜脱细胞程序:首先新鲜的猪眼球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使用含1%青霉素与1%链霉素的高温灭菌的PBS充分洗涤。使用角膜穿刺刀和角膜剪取下角膜,中央11mm的角膜使用环钻钻下,然后使用1.5mol/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及5U/ml的DNA/RNA酶处理,脱除猪角膜的细胞成分。2.脱细胞猪角膜片层的切割:将脱完细胞的猪角膜置于我们自行设计的切割工具内,通过加压排出脱细胞猪角膜内的水分,将切割工具的刻度调整至400μm,使用薄刀片沿右侧加压块切割猪角膜基质前板层(如第一部分图2所示),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支架,-20℃无菌保存备用。3.APCM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检测:HE及DAPI染色检测APCM支架中细胞脱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上皮的基底膜成分collagen Ⅳ和laminin的表达,评价经脱细胞处理的支架的上皮基底膜是否完整。测量样品含水量,使用千分尺测量支架的厚度,分光光度计测量支架的透明度,Instron电子拉伸机测量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结果]HE和DAPI染色显示APCM支架内未见明显的细胞以及细胞核内物质残留,支架内胶原保存完好,无明显断裂。免疫荧光染色可在APCM支架前表面检测到连续的collagen Ⅳ和laminin表达。APCM支架的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兔角膜相似,含水量略高于正常兔角膜,但透光度略低于正常兔角膜,而经甘油脱水后其透光度增加,甚至略高于正常兔角膜。[结论]高渗盐联合DNA/RNA酶可有效去除猪角膜内的细胞成分,并保留了上皮细胞基底膜。切割后的APCM支架与正常兔角膜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相似,可以用作组织工程全厚角膜构建的支架材料。第二部分hESCs体外分化为LEC-like和CEC-like细胞的实验研究[目的]体外诱导hESCs分化为LEC-like细胞和CEC-like细胞,并分选纯化ABCG2阳性的LEC-like细胞和N-cadherin阳性的CEC-like细胞。[方法]1.hESCs的培养和表型检测:将hESCs H1细胞株培养于Matrigel包被的培养板中,使用mmTeSRl培养基进行培养,每5天传代。免疫荧光法检测hESCs标记物OCT4及SSEA-3的表达。2.人角膜缘上皮细胞和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1)角膜缘上皮细胞(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s)培养:角膜移植术后剩余的角膜环经含1%青霉素-链霉素的PBS充分冲洗后,显微镜下剥除后弹力层,然后置于2.4U/ml的dispase Ⅱ中消化1.5小时,0.25%胰酶-0.02%EDTA消化10分钟,将消化下来的LECs置于2%去生长因子Matrigel包被的培养皿培养。荧光免疫法检测LEC细胞的标记物ABCG2、p63及CK3的表达;(2)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Corneal stromal fibroblasts,CSFs)培养:残余的组织块使用剪刀修剪成约1mm3大小,置于0.02%的胶原酶A中继续消化2小时,离心后接种于培养皿,使用含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培养。荧光免疫法检测CSF细胞标记物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3.条件培养基的收集与配制:(1)LEC细胞条件培养基的配制:根据我们以前研究结果,将收集的LEC细胞培养基与其原培养基以3:1比例混合作为LEC细胞条件培养基;(2)角膜内皮细胞分化培养基的制备:根据我们以前研究结果,晶状体上皮细胞系生长到700%-90%融合时,每12小时收集培养基,与CSF细胞培养基以3:1比例混合作为CEC-like细胞分化培养基。两种条件培养基均经0.22μm滤器过滤除菌后,保存在-80℃冰箱备用。4.体外诱导hESCs分化为LEC-like细胞和CEC-like细胞:(1)hESCs经2mg/ml的dispase酶消化后置于低粘附培养皿中,使用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培养基培养形成EBs。(2)按照我们以往报道的方法诱导hESCs分化为LEC-like和CEC-like细胞。LEC-like细胞的诱导: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24孔板每孔中接种10-15个EBs,使用角膜缘上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9天,诱导其分化为LEC-like细胞。CEC-like细胞的诱导:纤连蛋白、层黏连蛋白以及硫酸软骨素包被液包被的六孔细胞培养板,每孔接种80个EBs,通过Transwell与CSF细胞共培养5天,随后去除CSF细胞,使用CEC-like细胞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2周,诱导其分化为CEC-like细胞。5.LEC-like细胞和CEC-like细胞的表型鉴定和纯化:(1)LEC-like细胞表型的鉴定和纯化:荧光免疫法检测ABCG2、p63和CK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ABCG2阳性的细胞,作为LEC-like细胞;(2)CEC-like细胞表型鉴定和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N-cadherin、ZO-1和Na+/K+ATP酶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N-cadherin阳性的细胞作为CEC-like细胞。[结果]诱导的LEC-like细胞呈铺路石样,高表达ABCG2,p63和CK3,与原代培养的LEC细胞相似。诱导的CEC-like细胞呈多边形,在EBs周围形成内皮细胞单层,CEC细胞标记物N-cadherin、ZO-1和Na+/K+ATP酶荧光免疫染色呈阳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诱导的LEC-like细胞中ABCG2阳性的细胞约为34.94%,诱导的CEC-like细胞中N-cadherin阳性的细胞约10.91%。流式细胞术分选的LEC-like 细胞共表达 ABCG2 和 p63,分选的 CEC-like 共表达 N-cadherin、ZO-1和 Na+/K+ ATP 酶。[结论]我们诱导的LEC-like细胞和CEC-like细胞分别与原代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表现出相似的形态和标记物表达。通过细胞分选可获取纯度较高的LEC-like细胞和CEC-like细胞。第叁部分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构建和体内功能的检测[目的]探讨使用我们建立的叁维培养方案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检测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的生物学特性和体内功能,评估其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可行性。[方法]1.CEC-like细胞和LEC-like细胞的接种:将APCM支架置于我们开发的培养系统的中空插件内(如第叁部分图1所示),基质面朝上,将CEC-like细胞按3000/mm2接种于基质面,培养两周。随后反转构建物,使其前弹力层面朝上,然后按照1.5×1 04/mm2的密度接种LEC-like细胞。培养基没过构建物培养1周,随后改为气液界面法继续培养1周,促进上皮形成复层。2.组织工程角膜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检测:H&E染色观察组织工程角膜的组织形态。荧光免疫法检测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及内皮标记物的表达。台盼蓝-茜素红染色,随后于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细胞密度。使用千分尺测量组织工程角膜的厚度,分光光度计测量其的透光度,Instron电子拉伸机测量其生物力学强度。3.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组以组织工程全厚角膜作为植片进行PKP手术。对照组:以APCM支架为植片,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术后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以及眼前节OCT检查,观察组织工程角膜植片透明度和厚度变化、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及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术后8周行共聚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观察内皮情况。4.组织学观察:术后1、2、4和8周分别摘除1只家兔角膜,H&E染色观察术后组织工程角膜和APCM支架上皮和内皮的变化、基质细胞长入和浸润的炎细胞。抗人核抗体追踪TECs内人角膜细胞在移植术后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术后TECs上皮及内皮标记物的表达。[结果]1.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生物学特征的体外检测:HE染色可见构建物形成3-4层上皮和单层的内皮。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构建物上皮层中,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CK3呈阳性,部分基底部细胞中角膜缘干细胞标记物ABCG2呈阳性,但未检测到p63的表达。构建物内皮中CEC细胞标记物Na+/K+ATP酶、N-cadherin和ZO-1。组织工程角膜与正常兔角膜具有相似的内皮细胞密度、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但透光度略低于正常兔角膜。2.组织工程全厚角膜体内功能的检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植片厚度均增加,术后1周后,实验组植片开始变薄,透明度逐渐增加;对照组植片厚度逐渐增加,透明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2-4周时两组中家兔的植片中开始出现新生血管,但在对照组中,新生血管生长更快,至术后8周时新生血管已经长满植片,植片厚度平均为780μm,呈瓷白色,不透明。实验组至术后8周时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边缘,厚度平均为460μm,透过植片可见虹膜。HE染色示:实验组植片各时间点均可见上皮和内皮细胞覆盖,对照组至术后4周时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但观察期内植片后表面未见内皮细胞。术后2周时两组植片中均可见炎细胞浸润,但在观察期内未见炎细胞明显增加。抗人核抗体染色显示:实验组在4周内可检测到抗人核抗体阳性的上皮细胞。术后8周时在植片上皮中未检测到抗人核抗体阳性的细胞,但在内皮还可以检测到抗人核抗体阳性的细胞,而对照组中没有检测到抗人核抗体阳性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后4周时,移植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中可检测到抗人CK3抗体染色阳性的细胞,但未检测到人ABCG2和p63的表达。术后8周时抗人CK3阳性的细胞消失,但在植片内皮面仍可检测到表达人角膜内皮细胞标记物的细胞。[结论]我们建立的叁维培养方案可用于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构建,构建的角膜与天然角膜具有相似的内皮细胞密度、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在体内,组织工程全厚角膜也表现出一定的天然角膜的生物学功能,且免疫排斥反应并不重,但其透明度仍低于天然角膜。如何提高构建的组织工程全厚角膜在体内的透明度还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再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03)

王振宇[2](2016)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角膜上皮样细胞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观察分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效果,并探讨分化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h ESCs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其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同时培养成体角膜缘上皮细胞(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s),以羊膜为载体制备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建立新西兰兔和食蟹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行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术后通过裂隙灯和印迹细胞学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全基因组芯片筛选h ESCs分化细胞和LECs差异表达的基因,流式细胞检测二者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体外T细胞增殖实验和NK细胞杀伤实验验证其免疫原性,同时在体外模拟炎症微环境观察对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后观察免疫排斥反应,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免疫细胞。结果:h ESCs分化细胞的细胞形态与角膜缘干细胞相似,并表达角膜缘干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的标记物,其多能性标志物为阴性,并能在去上皮羊膜上形成复层的细胞结构,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体内后,能够显着改善眼表情况并长时间保持稳定。相比于LECs,h ESCs分化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其MHC分子低表达,在体外不易引起T细胞增殖也不易被NK细胞杀伤,并且这些特性不受炎症微环境的影响,h ESCs分化细胞移植到体内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且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浸润也较少。结论: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方法可以成功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一定增殖能力的角膜上皮样细胞,该细胞体内移植后能够有效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并且其免疫原性较小,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4-01)

王云鹏,陈梅珠,陈国苍,陈艳津[3](2014)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术后屈光状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较部分板层角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术后屈光状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膜皮样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照组实施部分板层角膜移植,对比两组患者屈光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屈光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治疗效果好,术后易恢复,不良反应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4年09期)

蓝倩倩[4](2009)在《冰冻保存供体的周边板层或全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采用冰冻保存的眼球供体行周边板层或全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2008年在邵逸夫医院就诊并接受周边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的12例(12眼)皮样瘤患者和接受周边全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的1例(1眼)皮样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美容效果、视力等指标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8的患者归为第一组,其余的患者归为第二组,两组分别比较并探讨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结果:13例(13只眼)患者中,1例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后治愈,植片无新生血管长入,仅残留植片浅层疤痕和植片植床层间疤痕,术后视力维持术前水平。其余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12.0±4.8月美容效果评价结果提示54%的植片角膜侧无新生血管长入,46%有少量新生血管长入;54%的患者植片基本透明,虹膜纹理可见,但稍有模糊;31%植片轻度混浊,虹膜纹理不可见,但可见虹膜;15%植片重度混浊,不见虹膜。30.8%患者术后视力有所提高,61.5%的患者术后视力维持术前水平。术前视力较差的第一组术后视力明显低于第二组,而其瘤体大小、植片明显大于第二组;术后视力与瘤体大小负相关,与植片大小正相关。而第一组患者中,术后视力与年龄负相关。结论:冰冻保存的眼球供体行周边板层或全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临床效果良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改善效果明显,92.3%的患者术后视力无下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4-01)

姜自玲,杨力,连小华,杨恬,杨柯[5](2008)在《角膜缘基质诱导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转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诱导培养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然后用角膜缘基质组织匀浆液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诱导前后α6-integrin、CD34、K12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细胞诱导前后K12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分析(FCM)检测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分化的阳性率。结果体外培养的毛囊干细胞保持高增殖的状态,α6-integrin、CD34于细胞质表达。经过10d的诱导培养,可见K12于细胞质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毛囊干细胞经诱导后K12的mRNA明显表达;FCM结果亦显示毛囊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有较高比率的K12阳性细胞。结论毛囊干细胞经角膜缘组织匀浆液体外诱导可成功地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3期)

姜自玲[6](2008)在《角膜缘基质诱导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转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是位于毛囊bulge区的一群具有慢周期性、高度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细胞。该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强,损伤或某些生长因素刺激后可产生短暂增殖细胞(TA细胞)以维持组织的自我更新和修复。Oshima等[1]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进行了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小鼠的毛囊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的bulge定位,同时也提出毛囊bulge部位的干细胞不仅在毛囊周期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表皮自我更新的细胞来源。由毛囊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短暂增殖细胞亦可上行至皮脂腺,在维持皮脂腺方面发挥作用[2],[3]。近年来,对毛囊及其周期[4]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对毛囊的了解及其干细胞的定位也更加清楚。而致力于毛囊干细胞的体外鉴定纯化以期最终建系的研究也开始了探索[5]。角膜的损伤修复由于存在角膜来源有限以及异体排斥等问题,因此部分实验室转向经由细胞转分化途径以期获得新的角膜来源,目前,国内外角膜修复相关的转分化研究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6],[7],[8]。本实验基于本室以往的研究,于体外用角膜缘组织匀浆液对毛囊bulge细胞进行诱导培养,探讨毛囊干细胞体外诱导转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①毛囊干细胞的组织学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CD34、α6-integrin等毛囊干细胞干细胞标记物阳性染色对毛囊干细胞进行组织学定位。CD34以及α6-integrin在毛囊隆突区以及其他毛囊外根鞘区皆阳性表达,这表明毛囊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隆突区。②毛囊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触须部皮肤,D-Hanks液(含双抗:青、链霉素)清洗。分离并培养毛囊bulge组织块。待有细胞爬出生长时即行换液,以后每隔1~2天换液以保证细胞良好生长。当生长的细胞达80%融合时,即行传代并同步做细胞爬片培养用于细胞表型鉴定,剩余细胞用于条件诱导培养。取爬片培养的bulge细胞,做免疫细胞化学(ICC法)鉴定检测CD34、α6-integrin以及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K12的表达情况。毛囊干细胞标记物CD34、α6-integrin染色阳性。而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K12染色阴性。这说明本部分实验成功培养毛囊干细胞。③角膜上皮细胞的定位、培养及鉴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K12阳性染色对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组织学定位。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角膜上皮的最外一层。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眼球,D-Hanks液(含双抗:青、链霉素)清洗。分离并培养角膜。待发现有细胞爬出生长时即行换液,以后每隔1~2天换液以保证细胞良好生长。待细胞生长足量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用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K12阳性染色对角膜上皮细胞进行鉴定。④毛囊干细胞的诱导转分化及转分化后的鉴定制备诱导转分化的条件培养基,并对培养的毛囊干细胞的进行诱导转分化。诱导培养过程中据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传代,并做部分爬片培养。爬片培养的细胞片用ICC鉴定K12表达情况。并分别用RT-PCR检测K12的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方法(FCM)检测诱导后的转分化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阳性表达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K12,且角蛋白K12的mRNA也有明显表达,经FCM检测,诱导后细胞K12阳性细胞率可达99.78%。本实验成功地诱导毛囊干细胞转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和角膜的临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裘文亚,姚玉峰,周萍,张永明[7](2005)在《冰冻保存供体板层角巩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长期随访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角膜缘皮样瘤经冰冻保存供体的板层角巩膜移植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包括视力、屈光状态,外观改善以及植片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4年间在邵逸夫医院眼科接受冰冻保存供体板层角巩膜移植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角膜缘皮样瘤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历记载,裂隙灯照片、手术录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1998至2004年间共诊治角膜缘皮样瘤6例6眼,术后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29.6月。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8.1岁,术前平均视力为0.34,均为单眼发病,且位于颞下方角膜缘,皮样瘤平均直径为6.3mm。冰冻保存供体角巩膜植片的平均直径为6.6mm,术后平均视力为0.51,有5例较术前提高。有5例患者外观有良好改善,其中4例患者植片完全透明,1 例植片和植床的交界处有少量疤痕形成,同时植片内有少量细小血管侵入。有1例在术后1个月左(本文来源于《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祝磊,王丽娅,王印其,李家臣[8](2002)在《异体角膜角膜缘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膜皮样瘤为一种先天性异常 ,发生于角膜缘 ,累及单眼或双眼 ,颞下象限多见。幼小时肿瘤较小 ,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侵入角膜光学区则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 ,若角膜较深处受累 ,则同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主要问题是眼表异常。根据角膜缘干细(本文来源于《河南医药信息》期刊2002年16期)

黄汝太[9](2002)在《角膜缘皮样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 女 ,1 7岁 ,广东省南雄市人 ,出生后左眼内有一肿块 ,颜色淡黄 ,如米粒大。近日左眼视物不清 ,左眼肿块不痛不痒 ,但影响美观 ,2 0 0 1年 1 2月 2日就诊 ,要求手术切除。检查 :右眼视力 1 0 ,左眼视力 0 3 ,电脑验(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罗恒[10](2002)在《应用羊膜覆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儿角结膜皮样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收治 1例角结膜皮样瘤患儿 ,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 ,创面羊膜覆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随访 2 a未见复发 ,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1岁 2月 ,发现右眼角膜黄色肿物生长(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2年03期)

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观察分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效果,并探讨分化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h ESCs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其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同时培养成体角膜缘上皮细胞(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s),以羊膜为载体制备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建立新西兰兔和食蟹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行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术后通过裂隙灯和印迹细胞学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全基因组芯片筛选h ESCs分化细胞和LECs差异表达的基因,流式细胞检测二者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体外T细胞增殖实验和NK细胞杀伤实验验证其免疫原性,同时在体外模拟炎症微环境观察对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后观察免疫排斥反应,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免疫细胞。结果:h ESCs分化细胞的细胞形态与角膜缘干细胞相似,并表达角膜缘干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的标记物,其多能性标志物为阴性,并能在去上皮羊膜上形成复层的细胞结构,重组角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到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体内后,能够显着改善眼表情况并长时间保持稳定。相比于LECs,h ESCs分化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其MHC分子低表达,在体外不易引起T细胞增殖也不易被NK细胞杀伤,并且这些特性不受炎症微环境的影响,h ESCs分化细胞移植到体内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且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浸润也较少。结论: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方法可以成功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一定增殖能力的角膜上皮样细胞,该细胞体内移植后能够有效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并且其免疫原性较小,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参考文献

[1].张灿伟.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角膜缘上皮样细胞及角膜内皮样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全厚角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王振宇.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角膜上皮样细胞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6

[3].王云鹏,陈梅珠,陈国苍,陈艳津.部分板层角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术后屈光状态比较[J].河北医学.2014

[4].蓝倩倩.冰冻保存供体的周边板层或全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09

[5].姜自玲,杨力,连小华,杨恬,杨柯.角膜缘基质诱导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转分化的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8

[6].姜自玲.角膜缘基质诱导毛囊干细胞角膜上皮样转分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

[7].裘文亚,姚玉峰,周萍,张永明.冰冻保存供体板层角巩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皮样瘤的长期随访结果[C].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8].祝磊,王丽娅,王印其,李家臣.异体角膜角膜缘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J].河南医药信息.2002

[9].黄汝太.角膜缘皮样瘤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

[10].罗恒.应用羊膜覆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儿角结膜皮样瘤1例[J].眼科新进展.2002

标签:;  ;  ;  ;  

角膜缘皮样瘤论文-张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