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钻蛀性昆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材,钻蛀害虫,检疫,声学特征
钻蛀性昆虫论文文献综述
娄定风,许小芳,李嘉,周红生,刘新娇[1](2013)在《6种木材钻蛀性昆虫的声学特征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口岸检疫中应用木材钻蛀害虫声检测,测试了鳞毛粉蠹(Minthea rugicollis Waller)、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棕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brunneus(Murray))、黑双棘长蠹(Sinoxylon conigerum Gerstaecker)、刺角楝天牛(Cordylomera spinicornis(Fabricius))和宽斑脊虎天牛(Xylotrechus colonus Fabricius)等6种昆虫幼虫蛀食声的声学特征。6个种的蛀食声均为不连续的单个声脉冲,波形包络前大后小,逐渐收敛;这些蛀食声均属于离散谱,且频带较宽,主要能量集中在10kHz以下,一般都至少有一个明显的高峰(主频)。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和主频在不同种间有差异,并存在这些昆虫科间主频差异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3年01期)
严晓素,武海卫,李天君,石娟,汤宛地[2](2007)在《松材线虫染病黑松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8月和10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安徽省滁州市的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调查了黑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分析了衰弱木上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迭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黑松上共发现7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5种,天敌2种。在两地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迭,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7年05期)
宋冀营[3](2007)在《浙江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钻蛀性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与其传播媒介,尤其是松墨天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浙江省富阳市和舟山市发生松材线虫病以及发病后自然更新的典型林地作为研究样地,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理论出发,主要研究钻蛀性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在松林更新中的作用,探讨了松林生态系统在松材线虫入侵时所表现出的抵御能力和恢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浙江省富阳市和舟山市的松林中,松墨天牛为松材线虫的唯一传播媒介,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少量、多次的补充营养进入寄主体内。松材线虫不能通过松墨天牛雌雄交尾传播。2.在染病的松树的侧根检测出了松材线虫,说明松材线虫有通过根系的接触传播的可能。据此结论设计并实施了试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不能由土壤作为介质,在染病松树和健康松树的根系间传播。而且,松材线虫不能在林间由雨水作为介质传播。3.钻蛀性昆虫之间的种间竞争抑制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种群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速度。在冬季,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在衰弱木的干部对松墨天牛产生了一定的资源竞争,纵坑切梢小蠹Tomiaus piniperda Linnaeus对冠层的松墨天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们共同限制了松墨天牛的种群增长。而夏季,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Hartig)、马尾松角胫象与松墨天牛一起生活在寄主的树干中。由于此时松墨天牛处于成虫期,树干内只有少量的幼虫、蛹,所以与其它钻蛀性昆虫产生的竞争也就比较小。此时,树干内的钻蛀性昆虫主要起到加速松树衰弱的作用。4.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 Candeze为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与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共同生活在马尾松的衰弱木上。它们的生态位宽度相当,生态位的比例相似性和生态位重迭值较高,说明莱氏猛叩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松墨天牛的种群增长。对莱氏猛叩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松墨天牛控制力的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室内,莱氏猛叩甲的生活史较长,完成一代可能会超过一年。又由于其生长缓慢,捕食速度较快,食物的转化率很低,需捕食大量猎物才能完成其自身的生长发育;通过进一步研究莱氏猛叩甲对松墨天牛的捕食功能,认为Holling(1959)提出的圆盘方程能够模拟莱氏猛叩甲捕食不同密度下的松墨天牛的数量关系,据此公式计算莱氏猛叩甲的最大捕食量为16.9头。5.将被松材线虫入侵的松树划分成6个感病阶段:健康木、衰弱木、枯立木、倒木、伐桩(完整)、伐桩(腐朽),并分别作为钻蛀性昆虫群落的栖境进行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功能团的昆虫的优势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被松材线虫入侵的松林演替的过程中,主要是钻蛀性昆虫和分解性昆虫在起作用。钻蛀性昆虫加速了松树的死亡,分解性昆虫将死亡的树木分解,养分回归土壤,为其它植物(乔木)的生长提供了“新”的生态位。6.将不同林型中的优势乔木上的钻蛀性昆虫进行了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钻蛀性昆虫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林中乔木层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呈相反趋势,与林中马尾松立木的优势度大小呈正相关趋势。松墨天牛在针阔混交林中的危害远远轻于马尾松纯林。而且在阔叶树的优势度较高的林分中,松墨天牛几乎不为害。可见,混交林有抑制天牛发生的作用。松墨天牛对马尾松中龄林的危害重于幼龄林,树木生长势较强的马尾松纯林中松墨天牛的危害较轻;而树木生长势较差的林分中,松墨天牛发生较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5-01)
宋冀营,骆有庆,石娟,严晓素,陈卫平[4](2005)在《松材线虫染病松树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11月和2004年6月,在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浙江省舟山市调查了马尾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位置,分析了罹病木上的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迭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上共发现5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4种,白蚁1种;在冬季和夏季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迭,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邵景文[5](1996)在《钻蛀性昆虫的寄生蜂——举腹姬蜂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举腹姬蜂科(Aulacidae)隶属于膜翅目,旗腹姬蜂总科(Evanioidea),全世界均有分布。目前世界记载有举腹姬蜂属(Aulacus)和 Pristaulacus 两属约150种,其成蜂体长1.2~1.6cm 黑色,雌蜂具有很长的产卵管,在夏季多见于贮木场和薪材堆周围飞翔。本科的种类大部分都是鞘翅目、膜翅目钻蛀性(本文来源于《国外林业》期刊1996年02期)
钻蛀性昆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8月和10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安徽省滁州市的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调查了黑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分析了衰弱木上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迭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黑松上共发现7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5种,天敌2种。在两地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迭,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钻蛀性昆虫论文参考文献
[1].娄定风,许小芳,李嘉,周红生,刘新娇.6种木材钻蛀性昆虫的声学特征与比较[J].植物检疫.2013
[2].严晓素,武海卫,李天君,石娟,汤宛地.松材线虫染病黑松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
[3].宋冀营.浙江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钻蛀性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D].北京林业大学.2007
[4].宋冀营,骆有庆,石娟,严晓素,陈卫平.松材线虫染病松树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
[5].邵景文.钻蛀性昆虫的寄生蜂——举腹姬蜂的分类[J].国外林业.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