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偶联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偶氮化偶联反应,含3-硝基酪氨酸蛋白,蛋白质化学标记
选择性偶联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鑫[1](2019)在《基于偶氮化偶联反应发展选择性衍生化含3-硝基酪氨酸蛋白的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活性氮物种(RNS)介导的蛋白质硝化与人类衰老、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50多种疾病相关。3-硝基酪氨酸(3-NT)作为蛋白质硝化的产物之一,凭借着稳定的化学性质和在人体内形成后的不可逆性,作为指示RNS含量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被用于众多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传统的3-NT和含3-NT蛋白的检测大多依赖仪器或3-NT抗体,具有极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灵敏度,但同时也有操作复杂,耗时长,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和处理后样品难以进行其他分析的问题。基于此,蛋白质的化学标记由于其兼容性好,化学选择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含3-NT蛋白的标记、检测和富集。近年来针对3-NT的化学修饰大多都是以还原3-NT为3-氨基酪氨酸(3-AT)为起点,再基于特异性标记2-氨基-4-烷基苯酚结构的反应设计蛋白标记方法。受到高转化率、快速的偶氮染料制备反应的启发,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将3-NT还原后偶氮化的标记策略,测试了其在小分子层面、多肽和蛋白样品中的特异性、检测限和兼容性,并在硝化损伤的细胞样品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本论文的课题背景和立题意义,简单介绍了活性氧/活性氮物种在体内对生物大分子造成的影响及其检测。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对酪氨酸的硝基化过程、3-NT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蛋白酪氨酸被硝化后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列举了一些3-NT的检测实例,具体介绍了近几年发展的特异性化学标记含3-NT蛋白的方法。第二章:基于温和条件下高效的偶氮化偶联反应,本论文发展了一种选择性标记含3-NT蛋白的化学修饰策略,并在含3-NT的多肽和含3-NT蛋白上进行了测试,并最终有效的标记并检测了过氧亚硝基硝化的HepG2细胞中含3-NT蛋白。此法易操作,成本低,可在2 h内实现p-mol级别含3-NT蛋白的标记,对不同种类含3-NT蛋白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连接部位可断裂的性质对标记后进行涉及抗体的分析也几乎没有影响。生物正交基团的引入也使得样品仅被衍生化一次即可用于多种分析。本章详述了本论文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流程和结果讨论。第叁章:总结了偶氮化标记含3-NT蛋白策略的优点和不足,展望了可能用于特异性标记含3-NT蛋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娟,王碧云,刘熠森,曹松[2](2019)在《镍催化的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交叉偶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Z)-单氟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在Ni Cl2(dppp)催化和氯化锂促进下,室温下将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试剂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Z)-单氟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较好、立体选择性出色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章雨桐,曹梦娜,戈光琼,项楚越,宋志军[3](2019)在《钯催化2-溴-1,3,5-叁甲基苯和异丙基硼酸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配体对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研究了钯催化2-溴-1,3,5-叁甲基苯和异丙基硼酸发生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机理,并考察了催化剂中的膦配体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机理主要包含3个步骤,涉及氧化加成、转金属化和还原消除.与没有碱基和水参与的反应相比,转金属化步骤在K_3PO_4和水的辅助下更容易发生.根据Shaik等提出的能量跨度模型, 5c是反应的决速中间体,还原消除步骤中生成产物的过渡态是反应的决速过渡态,并决定了反应产物的选择性.此偶联反应能够生成3种产物,理论计算表明, product-1是主要产物,product-2和product-3是次要产物,这与实验的数据是一致的.进一步计算表明,采用大配体钯催化剂可以抑制异构化和还原副反应,有利于生成期待的产物product-1.(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伟,郭人予,龚建贤,杨震[4](2019)在《基于分子内交叉氧化偶联反应来非对映选择性构建全碳季碳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位阻拥挤C—C键,尤其是包含全碳季碳中心C—C键的构建一直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挑战.利用硝酸铈铵(CAN)诱导的双烯醇硅醚化合物分子内交叉氧化偶联反应来非对映选择性地构建连续全碳季碳中心以及叔碳中心.该方法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CAN作为单电子氧化剂,高产率、高非对映选择性地构建立体位阻拥挤的C—C键.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分子内交叉氧化偶联反应来实现两个不同片段高效连接的有效手段,可以应用到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中去.(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旭凯,孙佳琼,李兴伟[5](2018)在《底物与条件控制苯胺与丙烯醛/烯酮的化学选择性偶联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已经成为制备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高效方法,由于碳氢键广泛存在,所以对它们进行化学、区域、立体选择性的活化作为一大挑战已经被人们日益所关注,然而氧化还原选择性控制的研究十分少见.通常而言,有机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为得失氢氧原子,例如消除氢负离子为氧化反应,而失去一个质子则为中性反应.在已有的研究中单独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经被广泛研究,而且被大量用于医药合成、精细化工品的制备以及各类先进材料的生成.但是在同一反应体系下同时调控叁种氧化态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因此发展这类选择性控制的反应十分重要.我们此前已经实现了Rh(Ⅲ)/Ir(Ⅲ)催化苯胺和烯酮还原偶联合成四氢喹啉和高烯丙基苯胺两种产物,同时也能得到中性的1,2-二氢喹啉产物.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相同反应组分的氧化偶联.为此,我们仔细分析取代的苯胺与烯酮的可能反应路径,发现可能的关键物种G—含有Rh(Ⅲ)的六元杂环中间体有望实现这类氧化过程,当用丙烯醛做底物时,物种G有可能实现円-氢消除得到氧化的二氢喹啉酮和Cp*RhXH,通常Cp*RhXH很容易发生自身的还原消除得到Cp*Rh(Ⅰ)使反应终止,但是,丙烯醛的存在有可能重新活化Cp*RhXH使得催化循环一直进行下去.另一种情况是中间体G发生质子解然后脱水得到亚胺物种,亚胺很容易被亲核试剂进攻得到中性的氮杂缩醛类产物.当然,外加银盐氧化剂还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氧化型的喹啉盐.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发展了Rh(Ⅲ)-催化碳氢活化N-取代的苯胺与丙烯醛/烯酮的选择性偶联反应,反应可以化学选择性专一地制备叁类不同的杂环化合物.当氮-吡啶基苯胺与丙烯醛反应时,反应类型为氧化过程,经历了转移氢化的过程,其中烯醛为主要的氢受体,得到二氢喹啉酮产物;如果定位基换成嘧啶时,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中性过程,生成氮杂缩醛醚类产物;氮-吡啶基苯胺和烯酮反应在AgBF_4的氧化作用下同样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得到喹啉盐类化合物.至此,我们实现了导向基团对氧化反应和中性反应的控制,氧化剂的种类对反应路径的改变.反应的底物范围广泛,官能团容忍性好,我们期待这类氧化还原多样性的杂环合成方法能促进更多新颖反应的发现.(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明华[6](2018)在《光催化的硝酮与芳醛的不对称自由基偶联反应:光学纯邻氨基醇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β-氨基醇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药物及功能材料等分子中(图1),在有机合成中既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合成砌块,又是重要的手性辅剂和手性配体,因此研究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制备光学活性的手性β-氨基醇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化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家虽然发展了很多方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反应受试剂和底物(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18期)
裴明明[7](2018)在《钯催化二卤代烃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芳烃类和二芳基甲烷类结构由于其重要的骨架单元而广泛存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中并在有机合成化学、功能材料合成化学等科学领域以及药物合成和化工产品生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首先总结了近几年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状况,并且重点介绍了Negishi反应、Ullmann反应、Suzuki反应等经典的反应类型。其中,Suzuki偶联反应具有原料简单易得、有机硼试剂低毒、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好以及底物适用范围广,并且产物易于处理等优点,因此通过此类方法构造碳-碳(C-C)键一直是合成联芳烃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由于Suzuki偶联反应具有立体和区域选择性等特点使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众所周知,Suzuki偶联反应广泛应用于C(sp~2)-C(sp~2)键的构造,而通过Suzuki偶联反应选择性的构造C(sp~3)-C(sp~2)键也逐渐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使用不同的催化体系或改变部分反应条件从而使含有C(sp~2)-X和C(sp~3)-X键的二卤代芳烃与芳基硼酸进行选择性的调控构造C(sp~2)-C(sp~2)或C(sp~3)-C(sp~2)键。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选择卤代苄基卤作为底物进行反应研究,成功发展了一种Pd催化活化卤代芳烃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Suzuki偶联反应构造不同C-C键的方法,如:Pd(OAc)_2/PCy_3·HBF_4催化氯甲基溴苯与芳基硼酸的高效选择性偶联构造C(sp~2)-C(sp~2)键、Pd(PPh_3)_4催化1-溴-4-溴(氯)甲基萘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偶联构造C(sp~3)-C(sp~2)键,结合前人的研究完善了卤代苄基卤的Suzuki选择性偶联的催化体系。(2)Pd(OAc)_2/PCy_3·HBF_4催化氯甲基溴苯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Suzuki偶联反应研究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底物如对溴苄基氯、间溴苄基氯、邻溴苄基氯与芳基硼酸反应构造C(sp~2)-C(sp~2)键,得到了35种氯甲基联苯类化合物,而后在此催化体系下还进行了对溴苄基氯的不对称双芳基化,并合成了4种不对称的亚甲基链的叁芳基衍生物,产率在47%-98%之间。结果表明,选择性偶联的发生不受二卤代芳烃中卤素取代位置的影响,并且芳基硼酸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过程以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影响较小。同时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竞争反应证明了此催化体系良好的高效性和选择性。(3)Pd(PPh_3)_4催化1-溴-4-溴(氯)甲基萘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偶联研究过程中,1-溴-4-溴甲基萘和1-溴-4-氯甲基萘两种底物均能与芳基硼酸发生选择性Suzuki偶联反应并构造C(sp~3)-C(sp~2)键。其偶联结果表明反应中的选择性不受二卤代芳烃中C-X键中的卤素电子性的影响,同时在底物适用研究过程中含有不同电子效应的芳基硼酸都能够与两种底物进行很好的选择性偶联反应,并合成了38种化合物,产率均在52%-91%之间。同时我们还在进行了扩大量反应和一系列底物衍生化实验,其中扩大量反应产量达到克级规模(1.35 g),而偶联化合物G1也能够进行一些衍生化实验进一步合成其他目标化合物(H1-H3),且产率较高在76%-97%之间,进一步证明了此催化体系在功能化1-溴-4-溴(氯甲基)萘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基于卤代芳基卤与芳基硼酸的Suzuki交叉偶联反,经过条件优化以及底物适用性研究合成了一系列联芳烃类以及芳基甲烷类化合物。实验表明,在不同催化体系下Suzuki选择性偶联反应都具有较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和底物适用性,并对Suzuki偶联反应选择性构造C(sp~2)-C(sp~2)和C(sp~3)-C(sp~2)键的方法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开欣[8](2018)在《氮杂环卡宾-钯(Ⅱ)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二氯苯参与的选择性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中,主要合成了一类新型的氮杂环卡宾-钯(Ⅱ)络合物,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催化二氯苯参与的选择性偶联反应:一、首先,我们合成了一类氮杂环卡宾-钯(Ⅱ)-2-甲基-4,5-二氢恶唑络合物。并且发现该类络合物对二氯苯的单一选择性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相较于其它含不同辅助配体的氮杂环卡宾-钯(Ⅱ)络合物,该络合物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条件下,高效地催化了二氯苯的单一取代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和选择性得到偶联产物。二、其次,我们又将该络合物应用于二氯苯与伯胺和仲胺的选择性C-N偶联反应。对于二氯苯的单胺基化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24)
朱博[9](2018)在《理论研究基于金属—金属协同作用的C-C/C-O键选择性活化及偶联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碳(C-C)键活化及C-C/碳-杂原子(C-X,X=N,O,S)键偶联反应从相对简单的原料出发合成具有特殊精细骨架结构的化合物,符合高原子经济效率的追求。其在化工、环保、石油、材料、医药等重要领域具有强大的功能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直是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利用金属-金属协同作用来实现各种C-C键活化及C-C/C-X键偶联反应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受检测手段的限制,实验上通常难以全面捕获反应中间体,导致此反应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量子化学计算已成为研究分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的必要手段。因此,本文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催化过程从而明确反应机制及金属-金属协同作用的本质,为新型高效协同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推动C-C键活化及C-C/C-X键偶联反应在化学中的发展。本论文主要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基于金属-金属协同作用的C-C键选择性活化及C-C/C-O键偶联反应机制。论文内容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前言,包含催化和协同催化作用简介,协同作用在C-C键活化及C-C/C-X键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叁至第六章是论文的主要内容: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镍/Lewis酸协同催化的氰基甲酸与炔烃之间高选择性的氰基酯化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遍认可的单膦机制相比,双膦机制更为优势。双膦机制主要由C-CN键的氧化加成,炔烃迁移插入,以及还原消除组成,其中炔烃迁移插入为决速步骤。Lewis酸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了镍与炔烃的配位能力,生成热力学稳定的五配位的镍(II)氰基羧酸酯中间体。这避免了炔烃迁移插入步骤过渡态大的形变从而降低此过程的活化能促进反应进行。此外,Lewis酸对C-CN键活化的高选择性发挥关键作用。本工作提出的双膦机制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并为合理设计更加高效的此类协同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2.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深入研究叁核钛金属氢化物活化和重排苯分子惰性C-C键反应机制。结果发现该反应通过一种新颖的―两态反应机制‖并首次提出电子态转换(EST)的概念。该机制包括:氢负离子转移、苯-配位、脱氢、氧化加成、氢负-质子交换以及还原消除等基元步骤。―两态反应机制‖通过最小能量交叉点(MECP)和电子态转换过程实现了基态反应势能面从交错的叁重态和反铁磁单重态到闭壳层单重态的转变,从而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垒。此外,揭示了叁核氢化钛中氢负离子和叁核钛金属的协同作用本质:其中活泼的氢负离子有利于打破苯分子的共轭性,从而使部分C-Cπ键转变成σ键;而钛金属对C-C键活化和重组起到决定作用。3.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镍(II)/钯(II)双金属协同催化的溴苯与4-甲氧基苯基叁氟甲烷磺酸酯之间的C-C键Ullmann交叉偶联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此反应机制是一种独特的包含Ni~I-Ni~(III)循环的双电子转移机制。最优路径包括四个关键的基元步骤:Pd~0(dppp)和Ni~I(bpy)Br与两种底物之间正交选择性的氧化加成,转移金属化和还原消除。其中,决速步骤为Ni~I(bpy)Br与Ph-Br的C-Br键的氧化加成,活化能为20.3 kcal/mol。而且,Pd~0(dppp)和Ni~I(bpy)Br活性催化剂对反应底物的正交选择性决定了此反应的交叉选择性,强还原剂可能会将Ni~(II)(bpy)Br_2还原为Ni~0(bpy)从而抑制这种交叉偶联反应的进行。4.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光氧化还原介导的铱(III)/镍(II)双催化作用实现的苯乙醇和溴代芳烃之间高选择性的C-O交叉偶联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对比研究可能的自由机制和氧化态调节机制,结果表明由新颖的氧化淬灭光循环(~*Ir~(III)-Ir~(III)-Ir~(IV)-Ir~(III))和镍催化循环(Ni~(II)-Ni~I-Ni~(III)-Ni~I-Ni~(II))结合地氧化态调节机制更为优势。其中,奎宁通过参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不仅控制反应的选择性而且加速反应进行。这一结果为开发新颖廉价的光氧化还原介导的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巍巍[10](2018)在《Rh(Ⅲ)催化芳环sp~2C-H键与乙酸乙烯酯高选择性偶联反应的机理和拓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活化和官能团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C-H键活化方法得到不断拓展。过渡金属铑因为其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耐受性强,反应底物体系宽泛,成为了 C-H键活化催化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碳碳双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础的成键方式之一,对其直接引入能实现一系列的便捷合成方法。因此,铑催化的C-H键活化烯基化方法被有机化学家广泛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烯基化是如何进行的,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已有反应或者开发新反应,甚至一些难以发生的反应也能通过从机理层面研究给出合理的优化方法以实现这些反应。因此,本论文对铑催化的N-吡啶吲哚以及苯甲酰胺与富电子烯烃乙酸乙烯酯烯基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机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叁价Rh催化的乙酰苯胺与更加富电子的烯烃正丁基乙烯基醚的芳基邻位乙酰基化反应。本论文分为下面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通过本论文的中心内容,先讲述了导向基团辅助的C-H活化的重要性以及几种C-H键活化的途径。再结合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对近年来Rh催化的C-H键活化烯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第二章通过吡啶氮导向叁价铑催化N-吡啶吲哚与廉价富电子烯烃乙酸乙烯酯的高区域与立体选择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E)-二吲哚乙烯衍生物,并重点研究了该反应的机理。利用计量反应合成了环金属化配合物2-4和铑杂环配合物2-5,并证实它们是催化反应的中间体。还通过对照实验证实反应经历了N-吡啶吲哚的乙烯基化过程。第叁章研究了羰基氧导向叁价铑催化苯甲酰胺与乙酸乙烯酯的偶联反应机理。通过计量反应合成了首例稳定的氧导向烯烃插入中间体,并验证其能在标准条件下高效催化该偶联反应。通过氘代实验证实该反应中C-H活化过程是可逆的,但烯烃插入过程非常迅速,使得在烯烃存在的条件下C-H活化过程不再可逆。通过对照实验分别对苯甲酰胺以及烯烃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在前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 Rh(Ⅲ)催化的乙酰芳胺与比乙酸乙烯酯更加富电子的正丁基乙烯基醚的偶联反应,高效得到一系列邻位乙酰基化产物。其中,芳基上有强给电子基团时反应效果较好。第五章对本论文所有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选择性偶联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在Ni Cl2(dppp)催化和氯化锂促进下,室温下将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试剂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Z)-单氟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较好、立体选择性出色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偶联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鑫.基于偶氮化偶联反应发展选择性衍生化含3-硝基酪氨酸蛋白的新策略[D].兰州大学.2019
[2].张娟,王碧云,刘熠森,曹松.镍催化的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交叉偶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Z)-单氟烯烃[J].有机化学.2019
[3].章雨桐,曹梦娜,戈光琼,项楚越,宋志军.钯催化2-溴-1,3,5-叁甲基苯和异丙基硼酸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配体对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9
[4].陈伟,郭人予,龚建贤,杨震.基于分子内交叉氧化偶联反应来非对映选择性构建全碳季碳中心[J].有机化学.2019
[5].周旭凯,孙佳琼,李兴伟.底物与条件控制苯胺与丙烯醛/烯酮的化学选择性偶联反应(英文)[J].催化学报.2018
[6].徐明华.光催化的硝酮与芳醛的不对称自由基偶联反应:光学纯邻氨基醇的对映选择性合成[J].科学通报.2018
[7].裴明明.钯催化二卤代烃与芳基硼酸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8].孙开欣.氮杂环卡宾-钯(Ⅱ)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二氯苯参与的选择性偶联反应[D].温州大学.2018
[9].朱博.理论研究基于金属—金属协同作用的C-C/C-O键选择性活化及偶联反应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10].李巍巍.Rh(Ⅲ)催化芳环sp~2C-H键与乙酸乙烯酯高选择性偶联反应的机理和拓展研究[D].厦门大学.2018
标签:偶氮化偶联反应; 含3-硝基酪氨酸蛋白; 蛋白质化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