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绥芬河市中心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院院长,陈满,绥芬河,绥汾河
绥芬河市中心区论文文献综述
马凡,周勇[1](2012)在《绥芬河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满昌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满昌,主任医师,现任绥芬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绥芬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佳公仆,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授予黑龙江省妇幼卫生先进个人,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授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2年07期)
陈飞,周勇[2](2011)在《乘风破浪 医海扬帆》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基层”是医改工作的重心之一。但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在发展中却面临着先天不足——人口只有16万,医疗机构种类齐全,但资源分散、实力弱、发展慢。“只有把细线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拉起前进风帆的力量”。为此,在医改大潮涌动的2009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市政府(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1-10-13)
张黎黎[3](2008)在《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规划及代表性景观点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口岸边贸的带动下绥芬河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大多数人己不再满足于仅仅解决温饱或者只是有一处遮风避雨之所,而是追求更为理想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这其中,对居住标准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表现得最为明显。为实现绥芬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的战略目标,对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进行系统规划、景观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并对主要的景观点进行优化设计,为这座城市赋予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和风格就具有了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规划问题的来源及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规划方法和内容。从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的实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此指导绥芬河市城市景观规划的实例研究。采用了基础调查和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类比法、专家评价、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地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运用AHP评价方法对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绥芬河市中心区各景观系统的规划;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结构的布局规划;重要景观点的优化设计。通过调查绥芬河市的社会自然历史状况,聘请绥芬河市建设局专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绥芬河市中心区城市景观现状进行评价,得出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需要,老城区改造进展缓慢,与城市中心区地位明显不相符;2.中心区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风格不突出,景观效果不佳,绿化水平比较低;3.中心区与各功能区的联系不紧凑,各功能区功能划分不清晰,整体有机性不强;4.中心区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不明显;5.绥芬河历史人文和环境资源开发和挖掘的不够,缺乏历史文化底蕴;6.道路交通网络尚不健全,环路和主要交通干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7.城市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公共场所缺乏配套设施。以调查、评价、分析为基础,提出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和目标,将绥芬河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为交通、商业、文化、服务、居住、旅游等多重功能的有机组合,其主要内涵可归纳为,设施齐全的商业、金融中心;重要的商务旅游区域;主要的文化中心;配套齐全的居住区;环境优美的景观中心。以此指导详细规划设计。详细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的系统规划研究及绥芬河市中心区的景观结构布局与重要景观点设计。景观的系统规划包含,自然景观系统、人工景观系统、人文景观系统叁方面内容。自然景观系统具体对绥芬河市中心区的山体、水体景观进行了的规划与利用;人工景观系统将绥芬河市的人工景观分为,绿地景观系统、建筑景观系统规划、公共设施景观系统规划、道路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夜景观系统规划、城市色彩景观系统规划共六个景观系统进行了规划;在人文景观系统中分别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划的设想两方面做了重点规划。绥芬河市中心区的景观结构布局为两轴、叁区、多个景观点组成,叁区包括行政办公区、商业区、文化休闲区。两轴即指沿通天路的商业景观轴和以历史保护建筑为主的历史建筑景观轴。主要景观点有大光明寺、北海公园、跨线桥公园、中心广场、博物馆、苏联英雄纪念碑、火车站前广场、大白楼、人头楼、东正教堂、青云市场、哈德利大酒店等。主要的观景点有大光明寺、北山市政府、小绥芬河沿岸、北海公园以及跨线桥公园。并对城市中心区景观影响较大的小绥芬河沿岸景观、中心广场、北海公园、跨线桥公园、欧式别墅区、新兴路、火车站前广场及站前商业街等重要景观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序列递进、景观连续、借景、对景、景观融合、景观渗透等手法进行设计,为绥芬河规划和实现了风景林、滨水绿地、各种地形、类型绿地、历史人文、生态、科普文化、人居环境、城市标志、彩化亮化等景观内容。本文通过对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的系统规划,景观结构的合理布局及重要景观节点的优化设计,达到了构筑“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体现了绥芬河市“山城、寒城、边城、小城”的城市特色,为实现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环境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8-04-10)
张黎黎,刘慧民,王大庆[4](2007)在《绥芬河市中心广场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介绍了绥芬河市中心广场的设计背景,依据合理组织空间,完善功能、"以人为本"体现对使用群体的尊重、注重地域特色的表达的原则对广场进行总体布局,将广场分为林荫广场、疏林草坪、休闲交流、中心广场四个区域并进行绿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07年12期)
绥芬河市中心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强基层”是医改工作的重心之一。但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在发展中却面临着先天不足——人口只有16万,医疗机构种类齐全,但资源分散、实力弱、发展慢。“只有把细线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拉起前进风帆的力量”。为此,在医改大潮涌动的2009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市政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绥芬河市中心区论文参考文献
[1].马凡,周勇.绥芬河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满昌简介[J].中国卫生经济.2012
[2].陈飞,周勇.乘风破浪医海扬帆[N].健康报.2011
[3].张黎黎.绥芬河市中心区景观规划及代表性景观点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4].张黎黎,刘慧民,王大庆.绥芬河市中心广场改造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