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体积模量论文-梁思伟,李孝禄,朱俊江,钱丽娟,李运堂

有效体积模量论文-梁思伟,李孝禄,朱俊江,钱丽娟,李运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体积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压制动系统,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含气率,空气压缩

有效体积模量论文文献综述

梁思伟,李孝禄,朱俊江,钱丽娟,李运堂[1](2017)在《汽车含气制动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积弹性模量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制动液中含有气体会对液压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刚度以及响应时间等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分析含气制动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很有必要.文中对比分析了其他学者提出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理论模型,并结合液压制动系统自身的特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亨利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等,分析推导了气体在制动系统工作过程中发生压缩和溶解两个过程情况下,制动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理论模型.从文中的理论模型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初始含气率越高,制动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越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2](2013)在《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本文采用的细观力学模型是包含界面相的复合球模型,界面相位于夹杂和基体之间(如图1)。在复合球的外边界施加静水压的边界条件,并假设复合球内有一个均匀的温度变化。首先求解复合球内的位移,对于均匀相(夹杂相和基体相),位移、应变和应力有通解,而对于不均匀的界面相,直接求解位移比较困难,本文将界面相剖分为n层等厚薄层(如图2),假设每层薄层性质是均匀的,将这些薄层由内而外编号为区域1到n,并定义夹杂相和基体相为区域0和区域n+1。薄层的性能参数取为界面相内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分布函数在每层薄层中心处的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1-12)

闫小乐,谷立臣[3](2011)在《液压系统油液有效体积模量的在线软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不仅是影响液压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液压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以液压油有效体积模量的在线监测为研究目的,利用瞬变流理论和气液两相流理论,在频域内建立液压系统管路中油液的固有频率、压力、气泡体积分数与有效体积模量关系的软测量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该模型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线测量油液的固有频率,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在液压动力系统选定的两个油液压力波动监测点安装压电式压力传感器,通过在线激励动态测量油液的压力频率响应函数,从而识别油液的固有频率。在液压动力系统多源诊断信息获取试验装置上对该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方便、有效地用于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在线监测。(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冯斌[4](2011)在《液压油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及测量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装备中,作为工作介质液压油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表征了系统的刚性,是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正是由于具备可压缩性,通常将油液视作液压系统中的弹簧。油液弹性模量是一个动态量,影响因素多,变化复杂,是个难以确定的软参数。如何准确获得弹性模量参数,一直是液压领域基础研究的热点,对液压系统特别是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要求高的系统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液压油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是提高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首次引入液压油动态弹性模量的概念,提出了动态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在充分考虑油液工作压力、温度、含气量等工况参数综合影响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液压系统工作时由于执行器内油液体积实时变动而引起的油液工作压力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有效改善了以往对弹性模量的描述过于单一、不够准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定义法的弹性模量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伺服电机加载,并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直接测得封闭容器内油液的压力、体积变化,具有加载压力(0-20 MPa)和加载速度(0.35-4.45%/min)连续可控、综合测量误差小于2.08%等优点,可实现在线且准确测得液压系统中的油液弹性模量。通过抽真空处理,使油液的含气量由12.29%降至7.41%,此时液压伺服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约5-10%,且系统调整至稳态输出的过程也有所减短。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弹性模量的控制参数调整方法。该方法根据执行器内油液弹性模量的变化来实时调节系统增益,使控制参数与液压固有频率更加匹配,从而可保持系统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动态性能。通过对该方法对应频率分别为2Hz和8 Hz正弦信号的跟踪特性分析,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最大跟踪误差降低了25%-30%,相位滞后减小约3.5°-8.6°,过渡过程的超调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油液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的含义、特点及其在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综述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测量技术等研究方向的研究历程,进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二章,理论分析了液压油中由溶解气体和游离气体的含量、状态变化引起的混气油液弹性模量的含气效应。运用CFD软件仿真分析了单个气泡和气泡群在油液中的运动特性,揭示了气泡尺寸、油液粘度、工作压力和气泡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气泡的上升运动速度及形变特性的影响。第叁章,建立了封闭容腔内混气油液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并数值仿真了在不同初始含气量、油液温度等条件下,弹性模量随油液工作压力的变化特性。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一套抽真空除气装置和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应用于一大型液压源系统,以提高系统内油液的弹性模量值。第四章,基于课题研究内容和上一代实验系统的应用结果,研制了弹性模量综合实验台。对其叁大关键分系统:闭式系统及其抽真空处理、基于伺服电机加载的弹性模量测量装置和伺服阀控缸系统,作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原理结构和关键参数设计。第五章,分别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混气油液的含气量测量、抽真空处理、静态弹性模量和动态弹性模量的测量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揭示了抽真空前后油液含气量和动、静态弹性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在一定温度、体积变化率及工作压力范围内油液动态弹性模量的变化机理。第六章,实验研究了抽真空处理前后液压伺服系统对阶跃信号和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特性。结果揭示了油液弹性模量动态变化对超调量、调整时间及信号跟踪能力等系统特性的影响。针对液压伺服系统工作时执行器内油液弹性模量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弹性模量的控制参数实时调整方法。经调整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跟踪误差显着减小第七章,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在该课题方向展开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1)

刘春荣[5](1997)在《液压软管有效体积模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软管的有效体积模量对液压动力元件或液压系统的动特性有显着影响,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液压软管有效体积模量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1997年03期)

有效体积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本文采用的细观力学模型是包含界面相的复合球模型,界面相位于夹杂和基体之间(如图1)。在复合球的外边界施加静水压的边界条件,并假设复合球内有一个均匀的温度变化。首先求解复合球内的位移,对于均匀相(夹杂相和基体相),位移、应变和应力有通解,而对于不均匀的界面相,直接求解位移比较困难,本文将界面相剖分为n层等厚薄层(如图2),假设每层薄层性质是均匀的,将这些薄层由内而外编号为区域1到n,并定义夹杂相和基体相为区域0和区域n+1。薄层的性能参数取为界面相内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分布函数在每层薄层中心处的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体积模量论文参考文献

[1].梁思伟,李孝禄,朱俊江,钱丽娟,李运堂.汽车含气制动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的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7

[2].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C].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3].闫小乐,谷立臣.液压系统油液有效体积模量的在线软测量[J].机械工程学报.2011

[4].冯斌.液压油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及测量装置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5].刘春荣.液压软管有效体积模量的测定[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7

标签:;  ;  ;  ;  

有效体积模量论文-梁思伟,李孝禄,朱俊江,钱丽娟,李运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