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人员合理调节心理的新思路

护士工作人员合理调节心理的新思路

林丽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福建厦门361003)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96-02

越来越多的护士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变差,非常容易健忘。工作中需要做的事情可是时间过去了还没等着去做等等,这就是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的记忆力下降。通常工作压力有两种:一是情绪压力,正面的情绪可以使人愉悦;但负面的情绪如恐惧或愤怒使人心情变坏。具备良好的自制能力可以控制好被压抑的情绪。二是生理压力,主要源于身体功能的超负荷,如暴饮暴食、过度工作等。有研究表明,工作繁重、责任重大、地位低、压力大、护患关系紧张等是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其中,护士承受的专业压力、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及医患关系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重要原因。同时,为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或减缓医患关系等措施也使得医院对护士的管理和要求也越趋严格,这更使护士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

1.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1.1特殊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地方,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工作状态中,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感受生死离别情感冲击;工作中经常接触职业暴露风险,接触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各种致病因子的威胁,以及不良空气和拥挤的工作环境。综上因素,大部分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工作热情与自信,从而产生心理落差,或衍化为各种心理疾患。由于护理工作是涉及人际关系的工作,工作决定了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接触。护士既要完成繁重、平凡、琐碎的各项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及探视家属打交道,经常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及经济背景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超负荷的工作和紧张的脑力付出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或身心疲惫。此外,夜班的也会扰乱了护士身体的正常规律,有时手术时间长短不定,加班成常态化,造成护士心力体力过度支出,致使很多护士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1.2长期控制情绪造成压抑

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过往的人都是充满痛苦悲伤,而护士需要去面对这种压抑痛苦的氛围;同时还得思路清晰、反应快速的抢救患者。下班后疲惫不堪不说,还不能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表现给家人。久而久之,造成了易激惹的脾气,这样容易导致家庭不和,或自身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1.3职业风险的压力

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然而,不确定因素多,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并短时间内做出诊疗,容不得延迟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医疗技术或责任事故。因此,护理是一项责任重风险大的工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变高,加之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护理纠纷案越为频繁;另一方面,管理者对护士进行了严格标准化护理管理要求。因此,在从事护理工作时,都需要反复核查以保证无误。这就使得护士继续加强各科业务知识学习,从而造成护士身体疲乏和心理紧张,或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

1.4社会价值观的不平等

社会对护理工作有偏见,认为病都是医生治好的,护士只是医生的下属,这种观念使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处于最底层。患者对医疗的不满情绪都会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或对护士工作过于挑剔,或不愿配合护士工作,有的甚至还辱骂护士,护士遇到歪曲事实,被误解的情况甚至是言行伤害,也得从职业的角度保持自身的平和与冷静,以宽容的胸怀继续承担工作的职责,或做出精神妥协。护理作为一门专业的职业,需要籍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方能应用掌握。其次护士经常面对人的生命,中间无缓冲环节,比如输液体不可能抽出来、或不可能吸回来等。因此,要求护士的工作更具有耐心,同时需付出体力甚至脑力劳动。因此护士工作更紧张繁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医院有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更加怀疑自身能力价值及滋生自卑心理。

1.5工作氛围紧张、工作量大

护士既是患者治疗措施的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人员,同时负责照顾患者生活和关心患者家属的情绪等,工作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样,长期、频繁的接触生离死别的情感致使护士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

1.6倒班模式的影响

倒班工作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包括睡眠质量问题、心血管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和患癌风险等,其中睡眠问题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显著。睡眠不足对护理人员的认识及神经性行为能力影响较大,有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差错率增加及记忆衰退等,这些负性因素不仅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而且还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2.1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应积极开展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培训,进行合理的自我疏导、调节以及减压等保健措施,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应对工作压力,提高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状态下以及不被理解的情况下,能有效合理调节情绪及自我期望值。另外在学习、职务、职称以及人生态度上应注重努力过程而淡化结果,确立有限的工作目标,把工作心态调整到最佳。

2.2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护士要自尊自爱自强,加强自我职业修养,增强护士荣誉和使命感,锻造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情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训练。护士要熟练了解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及毒副作用,学会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从而增加工作中的主动积极性,合理调整心理紧张的程度。

2.3保持乐观情绪,知足常乐

正视不公平和善待自己,保持知足常乐的工作心态,有效务实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提高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成功体验与成就感,也是保证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2.4坚持锻炼身体,学会放松心情

保持规律的运动。规律有序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全是肌肉的张力,还可以缓解情绪压力和促进肌肉放松。人在放松状态时,骨骼肌处于松弛,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及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这样能有效缓解内心的心理压力、抑郁及焦虑情绪。

2.5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学会理解宽容别人,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了解和思考问题。这样将使自己保持宽容大度的心态,有利于减轻或消除矛盾冲突引起的各种不良负面情绪。

2.6善于利用各种支持系统学会倾诉,不仅可以使护士消极内心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泄;及时与亲朋好友交流,有利于心中苦闷与烦恼宣泄,并得到他们的安慰体谅,缓解心理负担,获取家庭成员的支持理解,减轻其繁重的家务劳动,使身心得到一定程度放松。理解和鼓励可以减轻压力,不但有利于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消除,同时还可以帮助护士抵御不良心理压力减少亚健康疾病发生。

3.小结

工作热情的丧失、对工作产生反感情绪、睡眠不良、心情压抑以及慢性疾病的困扰等是影响护士工作的的负面因素。而拥有积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是护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对护理人员来说,采取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是当今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标签:;  ;  ;  

护士工作人员合理调节心理的新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