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调控系统论文-高晓华,翟金刚,冯恩民

基因调控系统论文-高晓华,翟金刚,冯恩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调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批式流加发酵,1,3-丙二醇,时滞,切换系统

基因调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华,翟金刚,冯恩民[1](2019)在《一类基因调控批式流加发酵的时滞切换系统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非耦联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问题,综合考虑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延迟及dha调节子的调控作用,得到了一个含细胞内外要素及调节子等各物质浓度变化的非线性时滞切换系统.为最大化1,3-PD产量的同时提高甘油的转化率,以甘油和碱的流加速率、切换时刻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包含时滞切换系统和状态不等式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Normal Constraint(NC)方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一系列单目标优化问题,讨论了含多个时滞量的梯度计算公式,构造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方法的数值优化算法(MPA-SQP),通过大规模优化计算,得到了有参考价值的Pareto解.(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艮苗,郭富饶,姚欣,廖丹,杨蓉[2](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调控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群体感应系统基因lasR与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Ⅰ类整合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QS信号分子受体基因lasR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在生物被膜中与阿奇霉素菌液中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lasR基因及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水平在生物被膜中均较在阿奇霉素菌液中升高(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565,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群lasR和intI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阿奇霉素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明显,提示intI1基因表达可能与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杨明辉,陶景丽,柴孟龙,吴昊,连正兴[3](2018)在《基于CRISPR系统基因编辑与基因调控技术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以及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组成的系统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菌中,是机体长期进化形成的由RNA指导的降解外源遗传物质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由于该系统可以识别靶向序列完成DNA的双链切割,因此从2013年起,CRISPR/Cas9系统即被改造为基因编辑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具有设计简单、特异性强、效率高等优点,为基因组定向改造调控和应用带来了突破性的革命,并且迅速在基础理论、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诊断和临床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CRISPR/Cas9也存在着脱靶效应和外源基因插入困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ISPR/Cas9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围绕CRISPR系统改进获得了一系列可用于基因编辑与基因表达修饰的新工具。本文介绍了CRISPR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并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CRISPR系统开发的几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以及基因表达修饰工具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森[4](2017)在《Bacillus subtilis基因调控表达系统构建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草芽孢杆菌由于具有强大的分泌能力、能产生抗逆芽孢和是食品级微生物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因此,为便于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以往的研究者开发了许多实用的基因调控表达工具。但是,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这些现有的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针对性地构建了枯草芽孢杆菌基因调控表达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发酵工程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枯草芽孢杆菌内源不同表达时期启动子文库的构建通过分析114个枯草芽孢杆菌内源启动子的表达强度与生长时期的关系,获得了3个对数期表达启动子、31个对数中期和稳定期表达启动子、74个持续型表达启动子和3个稳定期表达启动子。分析了不同的温度条件对内源启动子表达强度的影响,鉴定出了低温抑制的启动子P_(yrxA)和P_(yknW),低温激活的启动子P_(bltD)、P_(ydaD)、P_(gerBC)和P_(ylnF)和强度不受温度影响的启动子P_(menB)、P_(gap)、P_(yoxA)、P_(thrS)和P_(ydf K)。通过对比启动子在pH 5.6、6.0、7.0、8.0和8.3五种条件下的表达强度,鉴定出了活力受到酸和碱抑制的启动子P_(srfAA)、P_(ytv I)、P_(spoVB)、P_(odhA)、P_(hbs)、P_(rapI)、P_(trxA)、P_(spo IVCA)、P_(yqfD)和P_(mmgA),以及在pH 6.0条件下表现出最高活性的启动子P_(abrB)、P_(yraD)、P_(gsiB)、P_(ywnJ)、P_(ydfK)、P_(gerBC)、P_(relA)和P_(yitG)。通过采用不同表达时期的启动子,提高了酯酶、角蛋白酶和碱性果胶酶的表达量。(2)广谱启动子与广谱质粒构建对酿酒酵母最小启动子P_(min)进行理性改造,获得了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中均有活力的强启动子P_(bs)。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卡那霉素和遗传霉素抗性基因表达框P_(bs)-kanR,将其作为唯一的筛选标签,应用于E.coli-B.subtilis-S.cerevisiae穿梭的载体pEBS(5.8 kb)、E.coli-B.subtilis穿梭载体pEB(4.0 kb)、E.coli-S.cerevisiae穿梭载体pES(4.2 kb)的构建。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pEBS质粒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中均可以稳定遗传100代。此外,通过对P_(bs)进行半理性设计和筛选,获得了叁个强度不同的广谱启动子P_(bs1)、P_(bs2)和P_(bs3)。(3)枯草芽孢杆菌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构建基于改造Type I毒素-抗毒素系统bsrG/sr4,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构建了依赖于Sr4的MS-DOS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抑制细胞分裂蛋白FtsZ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结果证实了MS-DOS基因调控系统的有效性。通过使用IPTG诱导启动子P_(groE)调控Sr4的转录,实现了对靶基因可逆调控和在8.1%至82.0%范围内的精确下调。对Sr4进行不同长度的截短,并分析突变体对靶基因GFP表达的抑制效率,证明了调控RNA Sr4的核心区域是位于其3'端的33 bp序列。同时对枯草芽孢杆菌中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进行调控,证明了MS-DOS系统可以通过单个sRNA对多个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对靶基因的内部不同区域的mR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推断出MS-DOS转录后调控系统的机制:Sr4和gene-opr mRNA配对形成复合物,导致了靶基因mRNA由3'端至5'端降解,并使靶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4)枯草芽孢杆菌食品级表达系统构建通过对Type II毒素-抗毒素系统ydcD/ydcE进行改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构建了食品级的表达系统。确定了不含其它碳源条件下和含有较高浓度的优势碳源条件下,诱导剂木糖的临界使用浓度分别为2.0 g×L~(-1)和5.0 g×L~(-1)。遗传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食品级表达系统在分裂100代内是遗传稳定的。与传统的抗生素维持表达系统进行对比,食品级表达系统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产生了更多的目的产物(GFP)和生物量。(5)基于基因调控表达工具优化枯草芽孢杆菌透明质酸合成途径通过在食品级表达系统中引入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来源透明质酸合酶基因hasA,实现了透明质酸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食品级合成,产量为0.95 g×L~(-1)。基于MS-DOS调控系统对透明质酸合成竞争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鉴定出zwf、pfkA和galE的表达下调,能够提升透明质酸产量。对zwf、pfkA和galE表达的同时抑制,透明质酸产量提高了94.7%。基于内源生长时期启动子对HA合成途径中tuaD、gtaB和glmU的表达进行优化,透明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49.5%、54.7%和26.8%。同时下调zwf、pfkA和galE的表达,以及过量表达tuaD、gtaB和glmU,使透明质酸的产量达到了2.65 g×L~(-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12-01)

尹家宁,翟金刚,冯恩民[5](2017)在《基因调控非耦联批式流加发酵切换系统的路径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非耦联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问题,综合考虑细胞内外环境、dha调节子的调控作用以及细胞内中间代谢产物3-羟基丙醛(3-HPA)对甘油脱水酶(GDHt)可能的抑制方式,建立了一个包含四条路径及四种切换模式的16维非线性切换系统模型.给出了状态变量关于参数的鲁棒性定义,并以胞外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胞内状态变量的鲁棒性为性能指标,建立了一个非耦联批式流加发酵参数辨识模型.分析了系统状态对参数的灵敏度,基于此给出了性能指标与状态约束关于参数的梯度公式.构造了改进的并行粒子群一序列二次规划算法(PPSO-SQP).应用该算法,对辨识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数值最优的系统参数及3-HPA最可能的抑制方式.(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7年09期)

刘瑞,祁克宗,薛媚[6](2017)在《PhoP/Q二元调控系统对APEC抗AMPs侵袭的相关基因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禽类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也是人兽共患病的潜在病原体。PhoP/Q二元调控系统调控大多参与脂多糖(LPS)结构修饰的基因,以免受宿主抗菌肽的侵袭。为了进一步探究PhoP/Q二元调控系统调控APEC抗抗菌肽侵袭的作用机制。材料方法:本实验研究了PhoP/Q基因缺失对APEC抗抗菌肽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PhoP/Q可能调控APEC抗抗菌肽的相关基因。结果:结果显示,以差异倍数绝对值在2倍及以上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200个。GO分类结果显示,有810个差异基因得到GO分子功能注释,其中这些基因中502个是涉及到催化活性过程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转移酶活性、裂解酶活性、连接酶活性等催化活性功能。从中筛选出5个可能在PhoP/Q二元调控系统调控脂多糖的结构修饰增强APEC抵抗AMPs能力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基因。讨论:以上结果表明二元调控系统PhoP/Q在APEC抗AMPs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二元调控系统与抗菌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宿主防御的作用机制,更对开发抗生素替代品、养禽业和人类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8)

翟畅[7](2017)在《基因调控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路径与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油连续发酵经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歧化生成1,3-丙二醇(1,3-PD)的过程相当复杂.考虑到微生物细胞内9种物质的浓度无法通过实验测得、以及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代谢路径,本文将这个复杂的过程由14维的基因调控非线性混杂动力系统表示出来.该动力系统还考虑了还原路径上3-羟基丙醛(3-HPA)对dha调节子基因表达的阻遏作用以及对两种关键酶的抑制作用.本文主要做了叁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考虑基囚调控的机制及3-HPA可能存在的抑制机理,并假设甘油以及1,3-PD是以主动运输与被动扩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跨膜运输,我们以路径识别与参数识别为目标,建立了十四维的基因调控非线性混杂动力系统,并论证了一些系统的基本性质.2.对细胞外的物质,我们提出新的相对误差的定义来计算,对细胞内的物质我们通过生物系统固有的鲁棒性进行分析.将两者之和作为性能指标,以连续发酵的近似稳定性、非线性混杂动力系统等为主要约束条件,全面考虑了各种可能存在的路径,建立了代谢系统的路径与参数识别模型,并论证了其最优解的存在性.3.辨识问题中同时存在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且这两类变量是完全相互独立的.由于数值计算量巨大,直接求解十分困难,因此可以将参数辨识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并证明了分解后的两个子问题与原问题的等价性.构造相应的并行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对不同路径下的各个代谢子系统进行鲁棒性分析,得到辨识问题的最优解.最后,我们对几组不同条件下的甘油初始浓度和流加速度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十四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模拟图.(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5)

卫亚平[8](2016)在《ATG基因调控酵母自噬的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自噬(Autophagy)是高度保守的生物过程,是细胞维持完整性、内稳态和存活所必需的。细胞自噬主要有叁种形式: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我们在本论文中提到的自噬单指巨自噬。自噬异常与许多种疾病相关。因此,自噬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非常必要。哺乳动物中自噬相关基因在酵母中有相应的同源物,说明自噬过程高度保守。因此,酵母中的自噬研究可为哺乳动物中自噬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在酵母中已经发现40个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酵母(Yeast)具有繁殖快、培养方便和遗传操作简单等特点,许多实验可以在酵母中开展来研究自噬发生各个阶段。因此,本研究选择酵母作为模式生物进行自噬相关研究。本工作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在减氮饥饿条件下,通过观察0-4h内GFP-ATG8在酵母液泡内外的动态变化,对28个ATG基因敲除菌进行分析并分类,同时对减氮自噬关键ATG蛋白质磷酸化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减氮处理后,根据实验结果表型将减氮自噬相关基因分为两类:减氮自噬关键基因和减氮自噬无影响基因。减氮自噬相关基因分类后,本工作根据酵母蛋白质磷酸化位点数据,整理出18个ATG蛋白质的125个磷酸化位点,用iGPS软件预测自噬基因表达蛋白质位点特异性激酶,共得出13个ATG蛋白的53个蛋白激酶,并构建ATG蛋白质及其激酶网络。未来,本研究工作将对减氮自噬ATG蛋白质的功能磷酸化位点进行实验验证,同时,对减氮自噬关键ATG蛋白质及其激酶的功能关系进行研究。希望这些研究工作能为今后高等真核生物中自噬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朱庆成[9](2014)在《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uxI/luxR类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感应是指细菌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可自由扩散的小分子量的自体诱导物来监测自身细胞浓度及周围其它细菌数量变化,调控下游特定基因的表达及相关生理活动的一种行为。不同的群体感应系统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而引起物种之间的多样性。目前,在很多根瘤菌中都已经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其中研究的十分透彻的是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 bv. viciae),由于它同时包含四个群体感应系统(cin, rai, rhi和tra),因此具有相对复杂的调控网络。但对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etli CFN42的群体感应系统尚未有详细的报道。本文主要以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etli CFN42)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MicrobesOnline数据库,以及对R. etli CFN42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比对,发现R.etliCFN42菌株中至少含有3种luxl家族同源的AHL类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它们分别被命名为cinl, rail和tral;同时还包括4种luxR家族同源的调控基因,它们分别被命名为cinR, raiR, traRl和traR2.通过与pRA302质粒进行融合,构建PluxI-lacZ和PluxR-lacZ的启动子翻译融合表达质粒,将这些重组质粒电转化到野生型菌株及luxI/luxR缺失株中,质粒上报告基因lacZ表达的强弱直接反映出该基因启动子被激活的强度。研究发现,cinl的表达严格依赖cinR的调控,rail的表达严格依赖raiR的调控,tral表达严格依赖traRltraR2的调控。将cinl, rail和tral全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具有Ptac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YC12上,电击转化到DH5αλpir中,实现cinI, rail和tral的超表达,产生的Cinl, Rail和TraI合成酶,它们会合成大量的自体诱导物AHLs。在cinl, rail, traI基因缺失株中,分别电转化导入翻译融合质粒PcinI-lacZ,Prail-lacZ和PtraI-lacZ。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构建在DH5αλpir中叁种LuxI类蛋白表达产生的AHLs进行诱导表达。发现CinI产生的AHLs可以诱导所有翻译融合重组质粒中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将cinR, raiR和traR1traR2全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具有Ptac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YC12上,电击转化至R.etli相关缺失株中,完成cinR, raiR和traR1traR2基因的功能回补。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构建在DH5aαλpir中叁种LuxI类蛋白表达产生的AHLs诱导luxI-lacZ的表达。研究发现,猜测只有Cinl产生的AHLs能够与CinR、RaiR和TraR1TraR2叁种调控蛋白结合诱导cinl-lacZ, rail-lacZ和tral-lacZ表达,而Rail产生的AHLs只能与RaiR调控蛋白结合诱导rail-lacZ的表达,同样Tral产生的AHLs也只能与TraR1TraR2调控蛋白结合诱导tral-lacZ的表达。总而言之,R. etli CFN42群体感应系统中cin系统处于rai系统和tra系统的顶端,cinR是组成型表达。在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缺失诱导的情况下,cinl仍有一定的本底水平表达,猜测R. etli CFN42中cinR调控cinl表达可能不依赖于CinI产生的AHLs,对于这个结论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认。本文还研究了糖类对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aii)As9的群体感应系统mrh的影响。外源的添加葡萄糖或果糖,对菌株的生长具有正向效应,促进菌株的快速生长;同时,一旦外源添加葡萄糖或果糖后,mrhl和mrhR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普通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因此在M. huakuaii As9中,葡萄糖和果糖会抑制群体感应基因的表达。但是随着碳源不断消耗,其对群体感应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也会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想[10](2014)在《甘油间歇发酵酶催化—基因调控动力系统的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K.pneumoniae菌间歇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反应进行中伴随着3-羟基丙醛、乙酸、乙醇等物质的生成,同时细胞内的酶及基因也指导蛋白的合成,促进反应的进行。由于甘油脱水酶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是反应过程中两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反应,故研究反应过程生成的酶与基因的浓度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发酵过程,对于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多阶段模型以及最优控制模型起到积极的推进意义。本文研究了K.pneumoniae菌间歇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14维的非线性酶催化-基因调控动力系统。为了能更好的研究发酵过程,我们建立了参数辨识模型,并对系统中的33个参数进行了辨识。对于转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控制物料的添加时间及浓度调节,因而,该项研究具有指导现实生产的意义,受到了中国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973计划的支持,还有863项目的支持。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如下:1.将各个描述实际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抽象成了一个非线性的酶催化-基因调控动力系统,该系统中有33个参数。研究了动力系统的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了证明。2.首先,对于胞外可测量的物质浓度,定义了测量数据与计算数据之间的误差。然后,对于胞内不可测量的物质浓度,给出了生物系统鲁棒性关于参数扰动的数学定义,将此特性用数学表达式定量的表达出来。最后,建立了一个不可微的优化问题,并证明了该优化问题解的性质。3.对于上述优化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辨识动力系统中的参数,因而需要求解该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可用于求解不可微的优化问题,但由于该问题计算量较大,因而存在着运算时间长的弊端,由此提出了一个并行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这个优化算法是有效的并且此酶催化-基因调控动力系统有助于理解胞内物质的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基因调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群体感应系统基因lasR与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Ⅰ类整合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QS信号分子受体基因lasR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在生物被膜中与阿奇霉素菌液中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lasR基因及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水平在生物被膜中均较在阿奇霉素菌液中升高(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565,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群lasR和intI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阿奇霉素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明显,提示intI1基因表达可能与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调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晓华,翟金刚,冯恩民.一类基因调控批式流加发酵的时滞切换系统多目标优化[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9

[2].朱艮苗,郭富饶,姚欣,廖丹,杨蓉.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对Ⅰ类整合子intI1基因调控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3].杨明辉,陶景丽,柴孟龙,吴昊,连正兴.基于CRISPR系统基因编辑与基因调控技术的发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

[4].杨森.Bacillussubtilis基因调控表达系统构建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7

[5].尹家宁,翟金刚,冯恩民.基因调控非耦联批式流加发酵切换系统的路径辨识[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7

[6].刘瑞,祁克宗,薛媚.PhoP/Q二元调控系统对APEC抗AMPs侵袭的相关基因调控研究[C].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7

[7].翟畅.基因调控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路径与参数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7

[8].卫亚平.ATG基因调控酵母自噬的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9].朱庆成.根瘤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uxI/luxR类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10].李想.甘油间歇发酵酶催化—基因调控动力系统的参数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4

标签:;  ;  ;  ;  ;  

基因调控系统论文-高晓华,翟金刚,冯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