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城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小说,当代,莫里森,生态灾难,欧茨,现代美国,舍伍德,文学传统,安德,杰克
小城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佘军[1](2018)在《当代美国小说的“小城镇”与“大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美国小说创作聚焦种族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灾难、政治冲突和家庭矛盾等现实问题,关注种族与文化、家国前途与人类命运,展现了文学的若干宏大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宏大的文学主题背后,一座座文学“小城镇”星罗棋布,小城镇成为当代美国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3-19)
李莉[2](2017)在《都市/乡村“他者”与现代小说中的小城镇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小城镇题材小说打破正面表现、自我关照的叙事常规,将"都市/乡村"作为"他者"引入小说叙事,参与小城镇形象建构。小说大多以都市/乡村"他者"视角审视小城镇,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人事风貌中发现它的优美或愚黯。部分作品以"都市/乡村——小城镇"之间的碰撞结构全篇,通过"都市/乡村"人物在小城镇中的命运遭际,揭示小城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或以"都市"空间、城中"园"、"城边"世界烛照小城镇社会人生,表现特定时期小城镇的"美"与"善"、"丑"与"恶"。(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丽华[3](2017)在《新时期小城镇小说中的民俗学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民俗学意识与风情风物描写的内在关联两个层面分析了民俗学意识中的城镇小说文化创作意识、小城镇小说的风情风物描写与民俗学意识。(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7年01期)
李莉[4](2016)在《现代小城镇小说:基层社会转型初期的历史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由都市向乡土基层社会的持续推进,地处"城"之尾、"村"之首的小城镇开始接受西方工业文化和商业文明的影响,在器物技术、典章制度和思想意识等层面逐步突破传统束缚,进入艰难的蜕变,整体上却呈现出"破"之初而未"立"的特殊的历史状态,经济破败、政体混乱、"价值失范"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城镇题材小说以"小城镇"为窗口,形象地展示了传统乡土基层社会在异质文明初步撞击下的历史面貌,同时,大多数作品以双向、辩证的视角探讨其文化根源,结合小城镇这一特定区域的社会属性和结构特征,揭示畸形、病态的现代物质文明和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在小城镇初期蜕变中的消极作用或负面影响。部分小说缺乏必要的理性意识,对于乡土社会转型初期出现的诸多现象缺乏冷静、客观的审美观照。(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陈涛[5](2015)在《发现一种真实的生活——评张楚小说的小城镇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一四年八月,张楚凭借短篇小说《良宵》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作品讲述了一个京剧名伶离开城市在乡村隐居的过程中与一个身患艾滋病的小男孩之间交往的故事,它明亮温暖,令人感动。可在张楚笔下,像《良宵》这样故事背景完全在乡村的非常少,而像《梁夏》、《大象》、《小情事》等几篇作品虽然主要对象也写得是乡村与农民,但是也都与城市有着或密切或稀疏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5年02期)
张瑞英[6](2014)在《文化视阈中的现代小城镇小说研究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城与乡的过渡,联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两极,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农业文明,又渗透着商业社会的现代因子,有着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色,因此小城镇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以小城镇为文化背景的小说创作在反映社会人生和历史状貌方面就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功能。小城镇题材的小说创作生动地展示了近现代乡土中国在异质文明冲击下的特殊状态,形象地演绎了宗法社会的初步蜕变史。同时,小城镇文学斑斓的城镇风情和丰富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常"与"变"的历史镜像。(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4年11期)
李莉[7](2014)在《从现代小城镇小说看民国时期基层社会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现代文明的因子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小城镇,小城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发生明显变革,民众生活日趋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社会群体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受旧思想、旧势力的阻碍,小城镇社会的初期蜕变显得格外艰难。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历史画面,现代小城镇小说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乡土基层社会在外来文明冲击下的种种变革,生动地再现了转型初期新旧相杂、进退交替的历史面貌。(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国平[8](2014)在《一个概念,撑起一部专着——评周水涛的《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于2012年10月由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周水涛教授继《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视野中的小城镇》之后又一关于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的重要论着,也是目前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的专着。该书在选题、逻辑框架建构、资料搜(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4年02期)
周水涛[9](2014)在《论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发育与成熟》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叁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的"小镇人"或"小城人",演绎小城镇变迁史以表达独特的主旨。文体成熟的外在标志物是:小城镇叙事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作家"群体,出现了大批以小城镇为直接审视对象的作品。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叙事主体的小城镇意识的深化,促进了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学界忽视了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归属和文体成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刘元[10](2013)在《民间视阈中的汪曾祺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汪曾祺是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队伍中颇具特色的一位,他将自己小说的大部分篇幅交给了上世纪叁四十年代江苏高邮地区的一方土地。如果我们从民间视阈来再次观照汪曾祺的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则不难发现,他的小说持有显着的民间精神立场和价值取向,而自觉保持与政治权力话语及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距离;执着地汲取与体现民间的文化精神;同时,对民间艺术形态也进行了吸纳与融合,创作出了极具神韵的民间文本。(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32期)
小城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小城镇题材小说打破正面表现、自我关照的叙事常规,将"都市/乡村"作为"他者"引入小说叙事,参与小城镇形象建构。小说大多以都市/乡村"他者"视角审视小城镇,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人事风貌中发现它的优美或愚黯。部分作品以"都市/乡村——小城镇"之间的碰撞结构全篇,通过"都市/乡村"人物在小城镇中的命运遭际,揭示小城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或以"都市"空间、城中"园"、"城边"世界烛照小城镇社会人生,表现特定时期小城镇的"美"与"善"、"丑"与"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城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佘军.当代美国小说的“小城镇”与“大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李莉.都市/乡村“他者”与现代小说中的小城镇形象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张丽华.新时期小城镇小说中的民俗学意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
[4].李莉.现代小城镇小说:基层社会转型初期的历史文化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陈涛.发现一种真实的生活——评张楚小说的小城镇叙事[J].当代作家评论.2015
[6].张瑞英.文化视阈中的现代小城镇小说研究论纲[J].东岳论丛.2014
[7].李莉.从现代小城镇小说看民国时期基层社会转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李国平.一个概念,撑起一部专着——评周水涛的《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J].新文学评论.2014
[9].周水涛.论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发育与成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刘元.民间视阈中的汪曾祺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J].名作欣赏.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