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志刚[1](2020)在《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2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诊断的方式是采用MRI扫描成像仪)及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射影像学诊断),每组患者各10例,观察两组中患者确认脑部疾病的准确率以及MRI扫描仪的成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通过MRI扫描可看出患者的脑脊液压力的测量结果与影像学表现例如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静脉窦扩张、脑结构下垂等的表现,而对照组中通过放射诊断以上状态均无清晰显示,故观察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通过MRI扫描仪观察低颅压综合征脑部微小变化的概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中通过放射诊断观察低颅压综合征脑部微小变化的概率为70.00%,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蕾[2](2015)在《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护理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应用整体、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在救治的同时,重视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治愈,3例好转,平均住院(16.3±2.4)d,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相较医护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患者,重视全面、整体护理干预的开展,可最大程度改善预后,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为康复提供保障。
曾凡波[3](2013)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文中指出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IH)是指原因不明预后良好颅内压低于70mmH2O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体位性头痛,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强直等,现将我院20032011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住院的PIH患者,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影像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确诊。除外颅脑外伤及开颅手术,分流术,腰穿,脊髓造影,脱水,
李益强[4](2013)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和影像学改变以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呈体位性头痛,疼痛部位以额、颞部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及颈强体征;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H2O,可有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不同程度增多;头颅CT平扫检查显示正常双侧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1例。结论 S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CSF压力低于60 mmH2O为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尚芙蓉,李秀荣,王淑媛[5](2012)在《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0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的改变,诊治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或消失,腰穿压力均<0.588 kPa(60 mm H2O),其中8例呈血性CSF,蛋白增高。6例白细胞升高。17例行头CT检查正常,1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室变小。MRI检查7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强化。结论 SIH患者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60 mm H2O。治疗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疗效不佳时可给予激素及鞘内注入生理盐水。一般预后良好。认识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的改变至关重要。注意与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等鉴别。
杨存军,贺爱霞,孙慧,郝军[6](2010)在《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47例临床与头颅MR特点分析》文中指出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IH)是一种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剧烈位置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症状,大多数病例无明显阳性体征,预后良好,但临床较为少见且常易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47例患
雷建明,江先娣,黎朝茂,洗明健[7](2006)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治及预后情况,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低颅压性SAH患者与原发性SAH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均治愈,1例好转,无一例复发。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并继发SAH经正确诊治后均可治愈。
王建明,周晴华[8](2002)在《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 ,脑脊液 (CSF)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间收治的 12例SIH患者 ,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 ,分析其脑脊液的特点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 :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 ,卧位时症状消失。其脑脊液压力 <0 7kPa( 1kPa =10 2cmH2 O) ,其中 7例呈血性CSF ,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 ,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强、脑室缩小、桥脑扁平、桥池变窄等改变。结论 :了解SIH的临床、CSF和影像检查至关重要 ,因其极易与SAH相混淆
李玉萍[9](2001)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瞿中波,吴岳洲[10](1999)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12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1938年Schaltenbrand首先报道原发性颅内低压症,系临床上遇到的不是由腰穿或气脑造影所引起的自发性颅内低压症。腰穿压力,侧卧位常低于0.6867kPa。王笑中认为原发性低颅压系病因不明,经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发现者。近年来报道较多,现将我们查阅国内有关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文献(1982~1988年)和我们收治的病例112例,进行综合分析,以供参考。
二、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MRI脑脊液压力与影像学表现 |
2.2 对比两组诊断脑部变化概率 |
3 讨论 |
(3)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2 治疗及预后 |
3 讨论 |
3.1 P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2 PIH的临床表现 |
3.3 影像学改变 |
3.4 CSF改变 |
3.5 PI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3.6 PIH的治疗与转归 |
(4)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资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临床特点 |
2.3 CSF及影像学改变 |
2.4 诊断及治疗 |
(5)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47例临床与头颅MR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治疗与转归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
2.2 CSF改变 |
2.3 MR影像学改变 |
2.4 临床表现、CSF、MR增强的关系 |
2.4.1 临床与CSF关系: |
2.4.2 头颅MR的表现与脑脊液压力关系: |
2.4.3 临床、CSF、MR增强的关系: |
(8)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 治疗与转归: |
2 讨论 |
2.1 发病机制: |
2.2 SIH的影像学改变: |
2.3 SIH的诊断: |
2.4 SIH与SAH的鉴别: |
2.5 预后: |
四、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叶志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1)
- [2]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护理的临床观察[J]. 吴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24)
- [3]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40例分析[J]. 曾凡波. 中国医药导刊, 2013(S1)
- [4]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 李益强. 广西医学, 2013(10)
- [5]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20例分析[J]. 尚芙蓉,李秀荣,王淑媛. 中华全科医学, 2012(10)
- [6]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47例临床与头颅MR特点分析[J]. 杨存军,贺爱霞,孙慧,郝军. 疑难病杂志, 2010(10)
- [7]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分析[J]. 雷建明,江先娣,黎朝茂,洗明健. 实用医学杂志, 2006(13)
- [8]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王建明,周晴华. 中原医刊, 2002(12)
- [9]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J]. 李玉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01)
- [10]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12例分析[J]. 瞿中波,吴岳洲.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