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院校,移动教学,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妤[1](2018)在《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教学内容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除了注重学习的集体特质,也要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主动自主学习的活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11期)
陈启源[2](2017)在《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最有市场潜力的就移动学习市场,而国内很多企业在完成这类应用的“平台搭建”和“内容建设”后,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例如,学习资源匹配失衡,移动特性尚未利用;学习内容更新缓慢,内容质量缺乏创新;学习氛围活跃性低,有效互动亟待提升。如今互联网Web2.0时代,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模式,它的精髓在于倡导开放、共享、共创的生态圈。针对移动学习类应用的问题也可朝着开放、共享、共赢的方向,即应用的运转靠的不是管理人员单方面的内容搜集和发布,而是鼓励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有更多途径来表达和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模式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内容的创作,活跃了移动学习类应用的学习氛围,增强了用户使用该应用的粘性。本文首先对用户生成内容与移动学习类应用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用户生成内容在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价值与用户生成内容在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应用方式;然后通过定量研究了解用户使用移动学习类应用的基本情况,通过定性研究总结归纳出移动环境下用户的特征、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现存问题以及移动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接着根据移动环境下学习者与生成者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类应用现存问题中内容资源、时间设定、使用过程与持续动力四个维度,提出相关设计策略;根据移动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中社会诱因、技术支持与个体需求叁个维度,提出相关激励策略;最后以用户角色、内容类型、生成模式、激励方式四个维度构建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模型。最终依据设计模型与设计策略的指导“享设空间”移动学习类应用的设计实践。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用户生成内容导入现有移动学习类应用中,试图解决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现有问题,在利用用户生成课程内容的模式为整个应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依据理论研究与调研分析,提出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策略与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激励策略,并建立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模型,为今后设计此类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促进了用户生成内容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孔嘉曦[3](2017)在《移动学习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APP内容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活动中,可供学习者选择的汉语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移动学习的观念与方式被更多的人关注。本文以移动学习模式中移动终端产品的代表——APP软件的汉语知识设计为研究内容,在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技术路线下,围绕交互性的移动学习本质特征,设计该款资源共享、自主习得、及时交互的汉语作为二语习得性质的APP软件产品。理论依据以移动学习理论为主,突出该款APP习得产品的研究价值,辅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该款APP产品提供市场潜力的现实基础。本篇论文的主要部分以设计该款交互性质APP习得产品的汉语知识课程、中华文化课程为核心,设计理念与原则依据市面上出现的APP产品的优势总结,同时避免同类产品已出现的不足。该款汉语习得类APP产品,是根据移动学习理念研究设计出的,突破时间、地点对习得者学习汉语的限制,弥补传统对外汉语课堂中教材内容的单一性,打破教学形式的僵化,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内部的发展与创新打开新的视野。(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5-01)
吴君[4](2016)在《高职设计专业移动学习内容与表现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职设计的专业特点和生源特点入手,分析移动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和论证了学习内容与表现形式,认为移动学习可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4A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马万锋,张晓东[5](2015)在《面向农民培训与技术服务中的移动学习内容设计和媒体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时间紧、分散与学习的移动性,农民结构复杂性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农民遗忘大与移动学习的及时性等农民特点与移动学习特点的对应性决定了农民学习内容和媒体开发。面向农民移动学习一定要以短小、实用的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开发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网络信息》期刊2015年11期)
何婷[6](2015)在《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旅游汉语应用软件的内容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学习也已经在人们忙碌的生活中显现出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满足出于工作、生活甚至娱乐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由于世界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来自各国的旅游者对中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兴趣。随之产生的问题即是在华旅行期间的语言沟通,具有专门用途的旅游汉语应运而生。本文从游学中国的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将旅游常用词句、会话和影视片段等语料根据话题和交际环节归纳整理,结合移动学习相关理论,尝试设计一款符合旅游学习者实际需要的旅游汉语学习软件。全文的研究框架为:首先,总结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其他方面,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App Store内的旅游汉语App进行分类和筛选,并遵循学习理论对几款常用软件的内容安排和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分析它们的利弊。第叁,对旅游汉语的现有语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软件的学习内容部分。最后,在此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设计原则,对基于移动终端的旅游汉语移动学习软件内容进行设计。本研究旨在将旅游汉语和移动学习相结合,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为今后对外汉语学习软件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5-11)
晋步,王小根,王书瑶,胡从全[7](2014)在《支持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APP内容模块框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可以通过相关资源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达到知识内化,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对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移动学习APP为主线的翻转课堂模式,对移动学习APP内容模块框架进行了设计。(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4年07期)
张新华[8](2014)在《基于ULF标准的移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基于ULF标准的智能移动学习系统,为了较全面地分析学习过程,系统还加入了在线分析功能。系统方便教师编辑遵循ULF标准格式的学习材料,这不仅使数字教材的创建变得简单,而且让数字教材变为通用教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系统的移动教学功能使得学习变得无处不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纪福菲[9](2013)在《基于用户体验的手机移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手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这种移动终端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为人们的学习工具,移动学习正悄然融入大众生活中。开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研究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注重移动学习内容的优质性才能使打破时间和空间束缚的按需学习成为可能。本文结合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和用户体验的思想,探讨手机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6期)
崔玉梅[10](2012)在《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特点及内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智能手机,PDA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远程学习。它的推广和发展必然引起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巨大变化,应用前景巨大。将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形式。(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2年11期)
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最有市场潜力的就移动学习市场,而国内很多企业在完成这类应用的“平台搭建”和“内容建设”后,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例如,学习资源匹配失衡,移动特性尚未利用;学习内容更新缓慢,内容质量缺乏创新;学习氛围活跃性低,有效互动亟待提升。如今互联网Web2.0时代,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模式,它的精髓在于倡导开放、共享、共创的生态圈。针对移动学习类应用的问题也可朝着开放、共享、共赢的方向,即应用的运转靠的不是管理人员单方面的内容搜集和发布,而是鼓励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有更多途径来表达和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模式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内容的创作,活跃了移动学习类应用的学习氛围,增强了用户使用该应用的粘性。本文首先对用户生成内容与移动学习类应用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用户生成内容在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价值与用户生成内容在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应用方式;然后通过定量研究了解用户使用移动学习类应用的基本情况,通过定性研究总结归纳出移动环境下用户的特征、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现存问题以及移动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接着根据移动环境下学习者与生成者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类应用现存问题中内容资源、时间设定、使用过程与持续动力四个维度,提出相关设计策略;根据移动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中社会诱因、技术支持与个体需求叁个维度,提出相关激励策略;最后以用户角色、内容类型、生成模式、激励方式四个维度构建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模型。最终依据设计模型与设计策略的指导“享设空间”移动学习类应用的设计实践。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用户生成内容导入现有移动学习类应用中,试图解决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的现有问题,在利用用户生成课程内容的模式为整个应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依据理论研究与调研分析,提出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策略与移动学习类应用中用户生成内容激励策略,并建立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模型,为今后设计此类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促进了用户生成内容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学习内容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妤.移动学习内容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8
[2].陈启源.用户生成内容的移动学习类应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7
[3].孔嘉曦.移动学习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APP内容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吴君.高职设计专业移动学习内容与表现形式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
[5].马万锋,张晓东.面向农民培训与技术服务中的移动学习内容设计和媒体开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5
[6].何婷.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旅游汉语应用软件的内容设计研究[D].暨南大学.2015
[7].晋步,王小根,王书瑶,胡从全.支持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APP内容模块框架设计[J].软件导刊.2014
[8].张新华.基于ULF标准的移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纪福菲.基于用户体验的手机移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3
[10].崔玉梅.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特点及内容设计[J].福建电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