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出口贸易结构,行业结构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任太增[1](2019)在《贸易结构、行业结构与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效互动是实现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条件,而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呈现出高度化、合理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倒逼推动的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效应逐步显现,但是出口结构的升级并不等同于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在经济增速放缓区间,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技术结构高度化的趋势受到抑制。而且,我国制造业的贸易结构与其行业结构存在显着偏离。因此,对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而言,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比技术模仿更有效,至于自主创新的方向,在构筑核心能力的过程中,着重培育技术能力的异质性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李芳芳,张巧,程宝栋[2](2018)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切入点探索——基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合关系,发掘贸易切入点,是实现精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计算了2001-2016年期间SITC Rev. 3至叁位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然后选取位于东南亚、中东欧区域的典型国家,利用所计算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比较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技术水平、出口技术高度以及出口技术结构。基于此,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不同技术类型制成品的竞争域、互补域和发展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和泰国拥有相似的出口技术结构,在中低和中等技术产品上存在竞争。中国的低技术产品优势逐渐消退,让位于印尼、越南、菲律宾。考量多种因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潜力要大于东南亚,其中马其顿在低技术产品上占优势,经济发展较快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在中等及以上技术产品竞争优势大,中国与其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罗马尼亚的出口技术结构与中国相近。中国需在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下,深入了解各国差异性、复杂性,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与沿线国家做好策略互动,更好地实现互补性释放和错位竞争。(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8年11期)
王爽[3](2018)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演进及提升路径——基于出口复杂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全球价值链服务化背景下,服务出口技术含量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显着成就,但服务贸易实际出口技术含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以服务出口复杂度为评价指标测算的主要年份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分布仍呈现"低端嵌入"态势,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调整服务贸易出口策略,提升我国服务出口的技术复杂度,促进出口技术结构向高层次优化升级,对于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王乾星,马晓静[4](2018)在《新疆出口贸易及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比重持续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同时存在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以东部发达省区援疆为支撑,促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疆特色产业等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8年06期)
宋丹丹[5](2018)在《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和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各国追逐全球价值链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产品却因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因此,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总结分析出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即出口贸易可以通过出口中学、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倒逼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在技术差距、生命周期和R&D投入的作用下驱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接着从理论机制层面归纳出了出口贸易和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七大传导机制,包括刺激消费需求、改善要素供给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具有产业辐射作用及增强国际竞争力。之后,根据理论分析,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将知识生产函数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起来,并依据数据的处理方法构建了基础的计量模型,利用2004-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证实了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并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化方向一致。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叁个层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永,崔春华[6](2018)在《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以36个国家和地区2000~2015年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不同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出口技术结构优化指数的测算,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出口技术结构主要由劳动密集型等低技术含量产品构成。之后,文章基于PLS模型深度研究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因素,发现自然资源禀赋和以服务贸易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所衡量的对外开放度对出口结构优化起到抑制作用。不同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影响因素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16期)
张冰,徐艳[7](2018)在《中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2个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的成员国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和印度已成为比较研究的重要对象。两国在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上却有所不同。文中运用出口复杂度指数研究两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结构以及出口整体技术水平,研究发现中印两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结构都在不断优化,整体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在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上的复杂度更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结构优于中国,出口整体技术水平也领先中国,且存在两国技术水平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李雪群[8](2018)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份额中占比增大,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国际贸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加,中国融入到世界经济中的程度加大,中国服务贸易占比也逐渐增加,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时间晚于很多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很快。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偏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以低、中技术服务为主,高技术服务占比很低,而且这种状态长期没有得到优化提升。中国服务贸易额大幅增长,但服务贸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增长与服务贸易总额增长严重不同步,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仍然处于中低端结构水平,中国服务贸易的这种技术结构,说明中国服务贸易“质量”与“数量”的错位关系,只关注数量而忽略质量问题,中国服务贸易可能呈现出比较优势的假象。只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升级低技术水平的出口结构,才能真正发挥服务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质量,需要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出口技术结构及其演变情况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发现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变动的因素和作用机理。第一,本文说明了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量方法来源,在此基础上使用36个国家或地区2000年到2016年的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在此数据基础上,分析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动情况,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对比研究。第二,将服务贸易产品分为叁个等级,并说明36个国家或地区2000年到201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构成,对中国以及世界多个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和演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与世界以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较接近,中国与世界的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趋势同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仍处于低技术水平,出口技术结构分布的优化程度也远低于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使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也不具有优势,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的趋势很明显。第叁,本文根据以往理论研究,以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和研发投入比7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计量方法构建理论模型以探究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本文使用36个国家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并使用中国2000年到2015年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试图发现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差异因素。分析说明,在世界环境中,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最大的因素是研发投入,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关联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劳动力数量,这一结论契合中国经济依靠人口红利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事实。第四,结合文章的分析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认为要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优化,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中国劳动力的作用以维持中低技术服务贸易的优势,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向发达国家发展路径靠拢,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并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18)
孙玉琴,郭惠君[9](2018)在《金融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基于国内增加值的视角测算了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层面的出口复杂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及金融发展的现状。运用系统GMM方法,以金融发展为核心变量,人力资本投入、开放程度等为控制变量,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私人信贷及股票市值规模变量与出口技术结构呈正相关,金融结构与出口技术结构高度正相关,其中商业银行私人信贷对出口技术结构提升的促进作用下降,股票市值规模对出口技术结构提升的促进作用上升。因此,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都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出口技术结构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惠君[10](2018)在《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出口总额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85%,2015年这一比重达到94.3%,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占世界制造业出口额的比重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到2014年达到18%。我国已是制造业出口大国,然而“大”不是目的,“强”才是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使“中国制造”跃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节点。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Bernard and Jensen,1999),因此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不仅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昭示着中国制造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部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出口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出口仍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尽管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不断提升,但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巨大成就,制造业从业者工资水平从1980年到2015年增长了大约14倍,且劳动力人口在2012年后开始减少,更是增加了工资上涨的压力;国际方面,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同时,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贸易保护抬头,贸易政策多变。在全球贸易环境和工资上涨的压力下,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要求就更加的迫切,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不仅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表现,更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出口技术内生增长模型和Haumann模型为基础剖析了影响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深层次机理,并对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从多视角考察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现状,横向比较了我国和日本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差异,并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做了选题的相关介绍和文献综述。第一章导论着重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能性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是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优化的理论综述,分别从比较优势理论、相似需求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产品空间及比较优势演化理论方面进行了理论梳理;其次是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测算方法的综述,包括贸易分类法、显示性比较优势、出口复杂度、技术结构高度、出口相似度、全球价值链指数等,并指出本文在实证分析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时采用了以国内增加值计算出口复杂度,并对现有测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本章的最后是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相关研究,分别梳理了垂直化分工、FDI、金融发展、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等与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机理分析,即第叁章。本章分叁部分,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内涵;其次在内生技术增长模型框架下,以Hausmann(2006)模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机理,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取决于外部知识积累(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内部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其他因素(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政策措施);最后是对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途径分析,分别从技术溢出途径、人力资本途径、规模经济途径、成本节约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叁部分现状分析,即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作者分别搜集了国别数据和省级数据测算了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相关指标。第一,作者搜集了SITC rev.2叁位编码的2002年——2015年出口数据、WIOD2016的43个国家2000年——2014年分行业的出口增加值数据及各国人均GDP的数据,测算了我国的制造业的总体的出口复杂度、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分行业的出口复杂度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第二,作者搜集了我国各省2009年——2016年分行业的出口数据及各省人均GDP的数据,测算了各省制造业的出口复杂度及各省分行业的出口复杂度。在此基础上,首先梳理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演进,其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现状,最后与日本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进行了横向比较。第五章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机制和制约因素,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态势及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特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条件,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机制;第叁部分具体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由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内部因素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部分实证分析,论文的第六章。基于31个省市2009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人力资本积累、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为解释变量,以开放程度、人均固定资产为控制变量分别进行了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为了分别各时期的不同影响,本章分两个时间段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深入挖掘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本章将31个省市分为东中西叁个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显着促进了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升级,且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逐渐提升,但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逐渐提升,低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提升的较快,中等技术行业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提升不明显;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看,我国参与垂直化分工越来越多,后向参与度大于前向参与度,虽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还是处于中低端的位置。第二,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行业发展不协调,区域间有较大差距。首先各省之间的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有较大差距,31个省市直辖市高于均值水平的有18个,低于均值水平的有13个,其中出口技术水平较高的省主要位于东部,出口技术水平较低的省主要位于西部;其次各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多数为低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占比较少。第叁,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是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关键。产品是一国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显着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升级。从区域角度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作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研发投入对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作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开放程度对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作用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的系数最大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5-01)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合关系,发掘贸易切入点,是实现精准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计算了2001-2016年期间SITC Rev. 3至叁位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然后选取位于东南亚、中东欧区域的典型国家,利用所计算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比较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技术水平、出口技术高度以及出口技术结构。基于此,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不同技术类型制成品的竞争域、互补域和发展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和泰国拥有相似的出口技术结构,在中低和中等技术产品上存在竞争。中国的低技术产品优势逐渐消退,让位于印尼、越南、菲律宾。考量多种因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潜力要大于东南亚,其中马其顿在低技术产品上占优势,经济发展较快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在中等及以上技术产品竞争优势大,中国与其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罗马尼亚的出口技术结构与中国相近。中国需在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下,深入了解各国差异性、复杂性,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与沿线国家做好策略互动,更好地实现互补性释放和错位竞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任太增.贸易结构、行业结构与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技术升级[J].江汉论坛.2019
[2].李芳芳,张巧,程宝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切入点探索——基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
[3].王爽.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演进及提升路径——基于出口复杂度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8
[4].王乾星,马晓静.新疆出口贸易及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分析[J].对外经贸.2018
[5].宋丹丹.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和中国产业结构升级[D].西北大学.2018
[6].王永,崔春华.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7].张冰,徐艳.中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比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
[8].李雪群.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水平和结构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8
[9].孙玉琴,郭惠君.金融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升级[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
[10].郭惠君.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