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场地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某场地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程燕萍1,2(1.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南宁,530023;2.广西安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宁,530023)

作者简介:程燕萍(1982-),女,助理工程师,汉族,山西太谷人,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工程物探等方面的工作。

摘要: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为最终确定总平面布置、主要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和建议。本文从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出发,探讨了场地的岩土体特性,并提出了合理的地基处理建议。

关键词: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

该场地位于距巴东县约8.0km,交通十分便利。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为最终确定总平面布置、主要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和建议。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站址区为丘陵坡地地貌,站址场地整体北高南低,地形开阔,大致由两条近南北向的山脊夹一条山沟组成的地形特征,四周地形均较低,站址区勘察范围高程约112.2m~125.5m,最大高差约9.5m,自然坡度为5º~12º。丘

根据钻孔揭露及现场调查,站址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耕土(Qm)、池塘淤积层(Ql)、冲洪积层(Qal+pl),下伏基岩为第三系建都岭组(E2-3j)。

站址距右江约7.0km,站址附近未有地表河流,近站址西边山沟水田地带有一小溪沟通往右江,沟低有少量积水;站址勘察范围内约有23处人工开挖水塘,面积为250m2~1800m2,水深1.0m~2.0m,通过大气降水补给,蒸发排泄。站址位于丘陵地带,地表水易通过地表流向沟渠,排泄通畅。

站址区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以淤泥质粘土、填土及粉质粘土层为含水层,其透水性弱,富水性极差,粘土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据本区水文地质资料,站址区泥岩的厚度为1600m~2800m,基岩裂隙水覆存于夹层状的粉砂岩夹层、粉砂岩和砂岩透镜体中,埋深较大,完成的钻孔中揭露基岩裂隙水水位。

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场地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活动性断裂与站址区的最短距离约3.0km,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区;站址区地主要为缓丘地貌,植被发育,未发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按研究区勘测场地的类别,地基复杂程度为复杂场地。区址无饱和砂土液化土层和较厚的软土层分布,因此不存在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等地震效应问题。

粉质粘土层③1胀缩总率平均值为1.87%,相对膨胀率平均值为0.83%,按《广西膨胀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表3的划分,属弱胀缩性土,粘土层③2胀缩总率平均值为5.94%,相对膨胀率平均值为3.35%,属强胀缩性土,全风化泥岩④胀缩总率平均值为7.34%,相对膨胀率平均值为3.92%,属强胀缩性土。

由于膨胀性较强的全风化泥岩④层及强风化泥岩⑤埋深较大,受大气影响随层深度增加而变小,对建筑物直接影响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及粘土,综合分析及现场调查,结合变电站建(构)筑物的特点,综合判定地基土为弱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为Ⅱ级,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地面以下1.5m~2.0m。

场地按高程119.14m平整后,在站址北部和东南角形成1.0m~6.0m厚的开挖区,开挖厚主要出露粉质粘土③1、粘土③2,站址中间、东侧和西南角厚度1.0m~6.0m的填土区,采用开挖区的填土料回填,填土区及原状土区胀缩性存在明显差异,站址场地地基存在多样性,为不均匀地基。

站址区地下水匮乏,稳定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地下水对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无影响。根据本阶段做的土壤腐蚀性试验可知,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无腐蚀。

粉质粘土为主要地基持力层,综合判定粉质粘土层综合判定场地地基为弱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1.5m~2.0m,胀缩等级为Ⅱ级。膨胀土主要对砌体结构,边坡稳定、挡土墙结构等产生影响,对钢结构的构架、主变电容等构筑物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基础埋深在1.5m~2.0m以下为宜。做好地表排洪、导流、排水措施,防止雨水侵入地基。

3结语

场地有填土、淤泥质粘土分布,地形开挖有水塘、陡坎等,综合分析,地层条件的复杂程度为复杂。本文对该场地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场地的膨胀土对砌体结构,边坡稳定、挡土墙结构等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基础埋深在1.5m~2.0m以下为宜,并做好地表排洪、导流、排水措施,防止雨水侵入地基。

参考文献:

[1]刘春原,朱济祥,郭抗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林宗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

[3]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4]晏鄂川,唐辉明.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与利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  ;  ;  

某场地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