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粘效果论文-李想

降粘效果论文-李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粘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采井,降粘,效果分析

降粘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李想[1](2019)在《机采井综合降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外围油田的降粘方法主要有叁种方式,分别是:超导热洗、加药降粘以及水泥车循环洗井。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加药降粘的效果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常规加药的降粘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超导热洗降粘以及水泥车循环洗井的降粘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制。在本文中主要将机采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降粘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柴晓龙[2](2018)在《非烃气体对超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稠油油藏原油具有粘度极大,流体不流动的特点,如何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高效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出发点。以辽河油田杜84区块为研究目标,分析非烃气体CO_2和N_2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超稠油,CO_2和N_2均有降低稠油粘度的特性,N_2的降粘率仅为6%~13%,而CO_2的降粘幅度可达15.8%~25%,相比于N_2,CO_2更易于溶解于原油中,CO_2的降粘效果更加显着;随着温度的增大,N_2和CO_2的降粘作用越来越小。低温条件下,N_2和CO_2降粘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温度成为降粘效果的主控因素;着重考虑降粘效果,对于注入非烃气体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注入CO_2更能提高超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王扬,付立婧,王雪漫,刘占岭,艾立玲[3](2018)在《EPI-DMA共聚物中交联剂结构与HPAM溶液降粘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出环氧氯丙烷—二甲胺(EPI-DMA)聚合物,并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交联剂种类和交联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叁乙烯四胺,其加入量为1.5%,n(环氧氯丙烷):n(二甲胺)=1.5: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在该工艺条件下,用0.2g聚合物对于200ml浓度为500ppm聚丙烯酰胺溶液降黏,在470nm波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下测量其降黏后吸光度为0.09,降黏效果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5期)

吴铮[4](2018)在《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粘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稠油资源,因海上稠油油田建设投资和后期操作费用较高,目前低油价条件下难以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陆地油田常用热采开发措施。近年来,一种以形成“O/W”型乳状液来降低稠油粘度的开采技术受到石油科技人员重视,一些矿场试验也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针对渤海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本文以物理化学、油藏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学等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乳状液粘度、采收率和产出投入比等为评价指标,以BZ25-1s油田油水和储层为实验平台,开展了微界面强化分散体系药剂筛选、性能评价和浓度优化,进行了强化分散体系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物理模拟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2-01)

叶诚,张伟忠,宗序江,朱敬,宋文朔[5](2017)在《红003井区纳米降粘增产措施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003井区区块原油粘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为提高油井产量、延长生产周期、加快稠油资源的利用,对纳米降粘增产措施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高成[6](2017)在《河86块W/O乳状液降粘效果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郝家油田河86块的脱水原油粘度很低,但在油藏中容易形成油包水(W/O)型乳状液,导致原油粘度急剧升高,流动性变差、集输困难,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处理。针对该区块的原油复配了一种高效降粘剂JN-1,并对降粘机理开展研究,为该区块油井井筒举升及集输工艺的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06期)

高原[7](2017)在《八面河外输原油降粘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由于八面河外输液量下降所导致的冬季凝管及停输再启管压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剂降粘输送方式,从原油粘度、屈服值,反常点等方面对方法的降粘效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目前现场所使用的柴油掺稀降粘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7年11期)

刘新秀[8](2017)在《新型油溶性催化剂体系对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及矿场试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胜利油田储量丰富的稠油,本研究组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降粘效果,筛选出XAB型阻聚剂和XAD型分散剂与XAGD-2型催化剂复配。本文主要对此催化剂体系进行了室内效果评价和矿场试验。实验结果:室内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催化剂体系的加入比单纯加入催化剂的降粘率要高15.9%;对胜利K92-21井的使用结果使得平均日增油5.6t,平均降粘率为80.4%。(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期刊2017年01期)

孙化文[9](2016)在《油田叁元采出水臭氧降粘效果及氧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叁元复合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推广应用,油田采出水携带了大量驱油剂成分,增加了水处理工作的难度。本文通过高级氧化法对油田叁元采出水进行氧化降粘处理,考察了聚丙烯酰胺溶液在制备过程中粘度的影响因素,对不同高级氧化方法降粘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臭氧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氧化降解的机理,优化了现场高级氧化工艺运行条件。通过模拟现场条件制备聚丙烯酰胺溶液,考察不同条件对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水样粘度会有所降低,配置过程中剪切速率越快溶液的粘度越低。通过考察不同高级氧化方法对采出水降粘效果,确定了最佳方法。结果显示,相比NaClO法和高铁酸钾法,臭氧法降粘的效果最佳、反应速度最快,10min即可将粘度为9.7mPa·s的叁元采出水降低到1.4mPa·s,降粘率达到85.5%。对臭氧法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水样pH值为10、臭氧通气量为5L/min、温度为40℃时氧化效果最好,此时降粘率为89.1%,COD去除率为37.4%。通过分析加入· OH抑制剂后臭氧对HPAM的氧化效果,确定了氧化方式以间接氧化为主导。在此基础上使用HPLC检测出聚丙烯酰胺被氧化的中间产物,从而确定了反应机理。臭氧在水体中分解产生·OH,在羟基自由基作用下,聚丙烯酰胺分子发生断链生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进一步被氧化成无机物。通过调整合适的回流比对臭氧高级氧化现场工艺进行了调试,最佳回流比为5,采出水从初始粘度8.5mPa·s降低到1.8mPa·s,去除率达到78.8%。对比不同工艺组合顺序处理效果发现,微生物处理、高级氧化工艺、气浮处理的工艺流程效果最佳,对固体悬浮物及含油量的去除率达到94.3%和98.2%。(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12-01)

李美莹[10](2016)在《弛豫频率对稠油微波降粘效果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微波应用于稠油降粘是一项新技术。微波频率及物质的固有弛豫频率作为微波的重要参数能够对其作用效果产生显着的影响,论文从实验及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弛豫频率对微波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为微波能最大效果的作用于稠油提供实验参考和理论依据。论文首先进行了,不同微波频率(27MHz、235MHz、470MHz、915MHz、2450MHz)辐射30℃~70℃温度范围内的稠油后,其流变性变化的对比实验,探究了微波频率及温度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其次,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微波频率下,20℃~70℃温度范围内,稠油的复介电常数及其损耗角正切,分析了微波频率及温度对稠油介电属性的影响。根据稠油电介质实验数据及德拜方程,绘制出稠油的cole-cole图,确定其峰值弛豫频率f_R范围。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及电介质理论,分析了微波作用稠油油样时微波热效应及非热效应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弛豫频率对稠油微波降粘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油样温度在30℃~70℃,频率在27MHz~2450MHz范围内,相同初始温度下,频率越高稠油微波降粘效果越好;相同频率下,初始温度越低稠油微波降粘效果越好;2)温度在20℃~70℃,频率在235MHz~2450MHz范围内,相同温度下,频率越高稠油的介电损耗越大;相同频率下,温度越低稠油的介电损耗越大;3)20℃~70℃温度范围内,稠油峰值弛豫频率f_R范围为3169~2570MHzMHz,并选取其作为微波作用稠油的优选频率段。4)微波频率越接近稠油的弛豫频率,稠油微波降粘效果越好;5)微波对稠油的作用效果受到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5-30)

降粘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稠油油藏原油具有粘度极大,流体不流动的特点,如何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高效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出发点。以辽河油田杜84区块为研究目标,分析非烃气体CO_2和N_2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超稠油,CO_2和N_2均有降低稠油粘度的特性,N_2的降粘率仅为6%~13%,而CO_2的降粘幅度可达15.8%~25%,相比于N_2,CO_2更易于溶解于原油中,CO_2的降粘效果更加显着;随着温度的增大,N_2和CO_2的降粘作用越来越小。低温条件下,N_2和CO_2降粘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温度成为降粘效果的主控因素;着重考虑降粘效果,对于注入非烃气体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注入CO_2更能提高超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粘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李想.机采井综合降粘效果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柴晓龙.非烃气体对超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8

[3].王扬,付立婧,王雪漫,刘占岭,艾立玲.EPI-DMA共聚物中交联剂结构与HPAM溶液降粘效果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4].吴铮.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粘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5].叶诚,张伟忠,宗序江,朱敬,宋文朔.红003井区纳米降粘增产措施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J].石化技术.2017

[6].高成.河86块W/O乳状液降粘效果及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7].高原.八面河外输原油降粘效果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

[8].刘新秀.新型油溶性催化剂体系对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及矿场试验效果[J].中国石油石化.2017

[9].孙化文.油田叁元采出水臭氧降粘效果及氧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10].李美莹.弛豫频率对稠油微波降粘效果影响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标签:;  ;  ;  

降粘效果论文-李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