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高频论文-陈睿春,阳霞,唐凤珠,陆秋天,梁建平

扩展高频论文-陈睿春,阳霞,唐凤珠,陆秋天,梁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扩展高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扩展高频,听损伤

扩展高频论文文献综述

陈睿春,阳霞,唐凤珠,陆秋天,梁建平[1](2019)在《扩展高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听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扩展高频用于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的年轻PCOS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传统常规频率(0.25~8.00 kHz)和扩展高频(10~20 kHz)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听力阈值在0.25、0.50、1.00、2.00和4.00 kHz的频率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在8~20 kHz频率下的听阈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的扩展高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以16、18 kHz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早期的听损伤从扩展高频开始,扩展高频在PCOS早期听损伤评估中较常规频率纯音测听更敏感。(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陈鱼,王巍,陈晨,王悦,张静平[2](2019)在《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0名(100耳)听力正常者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65例(130耳)进行常规频率纯音测听,依据常频段测听结果,将糖尿病组分为听力正常组30例(60耳)和听力异常组35例(70耳)。各组分别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扩展高频听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引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听力正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6 kHz开始下降,糖尿病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2.5 kHz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正常=9.03,t异常=8.59,P均<0.05)。年龄是影响扩展高频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扩展高频测试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9年09期)

周南,罗林根,黄辉,黄凤,盛戈皞[3](2019)在《基于虚拟阵列扩展的特高频多源局部放电DOA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特高频(UHF)的多源局部放电精确波达方向(DOA)估计是开放式电力设备局部放电(PD)检测的难点。论文利用压缩感知(CS)原理,以导向矢量矩阵作为压缩感知的基变换矩阵,以随机高斯矩阵作为测量矩阵,通过多测量矢量欠定系统正则化聚焦求解(RM-FOCUSS)信号重构算法,将传统的2×2特高频阵列虚拟扩展为N×N (N>2)阵列。并在局部放电信号聚焦及环境噪声抑制的基础上,利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构建了局部放电信号空间谱,根据空间谱特征分布实现了对多局部放电源的准确定向。仿真结果表明,扩展4×4阵列的定向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方位角误差由传统2×2阵列的约10°下降至约4°。实际实验中以扩展4×4阵列为例,得到其方位角误差约为8°,俯仰角误差约为4°,局部放电定向数量从传统阵列的1个扩展到3个,进一步证明了论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可为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顾芳婷,龚嘉敏,吴雅兰,赵乌兰,王晓燕[4](2019)在《强噪声暴露青年人群的扩展高频和ABR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高噪声暴露下青年人群的扩展高频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中的特征。方法选取23例常规听阈正常的无噪声暴露的正常青年人(对照组)和23例有噪声暴露的工人(噪声暴露组)进行高频扩展测听、噪声下言语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比较两组间扩展高频的阈值、噪声下言语测听信噪比损失情况和Ⅰ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差异。结果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比较,高频扩展听力测试在12.5kHz、14kHz、18kHz的阈值有显着差异(P<0.05);噪声下言语测听信噪比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听性脑干反应中,在90dBnHL中Ⅰ波潜伏期和振幅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在80dBnHL中Ⅰ波潜伏期和振幅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70dBnHL中Ⅰ波潜伏期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高噪声暴露下青年人群纯音测听常规听阈正常,扩展高频阈值升高,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较差,在听性脑干反应中,高强度刺激下Ⅰ波潜伏期延后、振幅下降,对噪声引起的隐性听力损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浩强,兰兰,李进,郑海峰,王大勇[5](2019)在《单侧耳聋患者健耳的扩展高频听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单侧突聋患者健耳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方法对76例(年龄20~39岁,平均29.37±4.74岁)由突聋所致的单侧耳聋患者(病程≤半年60例,病程7个月~2年16例)行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测试的气导频率范围0.125~20 kHz,并与30例(60耳)(年龄20~39岁,平均26.20±4.51岁)听力正常组比较。结果单侧耳聋组健耳扩展高频9、10、11.2、12.5、14、16、18、20 kHz各频率纯音听阈均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5、0.25 kHz常频听阈亦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程≤半年组相比,虽然病程7个月~2年组14、16、18、20 kHz健耳扩展高频听阈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聋患者健耳可能出现隐性听力损失,建议对单侧耳聋患者的健耳常规行扩展高频听阈检测。(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浩强[6](2019)在《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突发性耳鸣患者扩展高频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对常频听力正常的突发性耳鸣患者的早期听力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年龄20~39岁的26例(39耳)突发性耳鸣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年龄20~40岁的16例(32耳)听力正常且无耳鸣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0.125 kHz和20 kHz频率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6~20 kHz检出率下降,20 kHz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扩展高频测听可以作为突发性耳鸣患者早期听力损害的诊断依据,表现为常规纯音测听正常的突发性耳鸣实际上可能是扩展高频区突发性耳聋的一种临床表现。第二部分高频陡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扩展高频临床观察目的通过比较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常频听力正常的突发性耳鸣患者与听力正常人之间扩展高频听阈的差异,进一步探究扩展高频测听在突发性耳聋诊断上的重要意义。方法71例(91耳)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和突发性耳鸣患者行常规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9k~20kHz)测听,根据高频听力(4~8kHz)损伤程度分成四组:Ⅰ组:常规纯音听力正常(0.125~8 kHz阈值≤25 dB HL),但患有突发性耳鸣患者(32耳);Ⅱ组:轻度(26~40 dB HL)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0耳);Ⅲ组:中度及中重度(41~70 dB HL)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2耳);Ⅳ组:重度以上(71 dB HL以上)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7耳),与16例(32耳)听力正常且无耳鸣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对照组常规频率(0.125~8 kHz)各频率平均听阈值均在7~10 dB HL;Ⅰ组0.125 kHz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Ⅳ组除1kHz外,其余常频频率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常规频率(0.125~8 kHz)平均听阈的标准差较小,离散变异程度较小(3.837~7.351 dB HL),扩展高频标准差较大,离散变异程度增大(9.161~23.517 dB HL);各组各频率听阈随着频率增加标准差离散变异程度呈逐渐增大趋势。随着频率增长,各组扩展高频听阈均提高;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患者的听阈升高至超出测听耳机最大输出强度,听阈检出率降低、敏感性降低;扩展高频正常对照组与Ⅰ组在20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各频率(9~18kHz)听阈均显着低于Ⅱ-Ⅳ组(均P<0.001),且在9~16kHz处阈值差异≥20 dB HL;正常对照组16kHz、18kHz和20kHz在最大声输出刺激强度下无反应(听阈无法检出);Ⅰ-Ⅳ组的检出率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1)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高频下降程度越重其扩展高频纯音听力损伤越重,常规纯音测听提示这些患者可能仅1~2个频率发生听力损失,但从全频(0.125-20kHz)来看其听力损失频率≥2/3。(2).对于轻度(26~40 dB HL)突发性高频陡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尤其是仅8kHz处听力下降的患者行扩展高频纯音测听检查至关重要,其扩展高频处听力损失可能>20 dB HL,这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此前还没有被认识到的高频、扩展高频突发性耳聋,临床上容易漏诊,这一突发性耳聋形式的发现,对于人们重新认识突发性耳聋具有重要意义。第叁部分单侧突聋患者健侧耳的扩展高频听阈临床观察目的分析单侧耳聋患者健侧耳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方法对76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37±4.741岁(男46例,29.17±4.454岁,女30例,29.67±5.215岁)单侧耳聋患者行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气导频率范围125Hz~20 kHz,并与30例(60耳),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6.20±4.513岁(男14耳27.33±2.251岁,女46耳26.07±4.694岁)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对单侧耳聋患者组按病程分为病程半年内组60例,平均年龄29.32±4.883岁(男37例,29.16±4.598岁,女23例,29.57±5.409岁)和病程半年以上组16例,平均年龄31.00±5.376岁(男11例,30.82±5.076岁,女5例,31.39±5.595岁)并在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听力正常组,单侧耳聋组健侧耳扩展高频听阈9k、10k、11.2k、12.5k、14k、16k、18k、20kHz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频率听阈0.125k、0.25kHz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听力正常组,单侧耳聋组患侧全频0.125-20kHz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半年以内组与病程半年以上组相比,虽然病程半年以上组健侧耳在14k、16k、18k、20k扩展高频听阈更差,但所有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聋患者健侧耳可能出现隐性听力损失,这为单侧耳聋早期干预提供又一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建议对单侧耳聋患者的健侧耳做扩展高频常规检测。第四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临床特征及疗效,为疾病的防治、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内科住院治疗的16-85岁突发性聋患者56例,分析患病人群性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56例(59耳)突聋患者中,男性40耳,女性19耳;单侧53例,双侧3例;平均年龄43.47±16.51岁。对资料进行基础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常规频率听力损失的治疗效果上,男性患者有效率小于女性患者。扩展高频听力损失的治疗效果上,男性患者有效率大于女性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总有效率最高(70.58%))、听力曲线(常规频率听力损失的治疗效果上,高频下降型总有效率最低(20.00%);扩展高频听力损失的治疗效果上,全频平坦型的扩展高频治疗总有效率最高(53.33%),与其他类型相比有显着差异)与疗效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根据全频听力损失程度及曲线分型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可能更有利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朱赛荣[7](2019)在《具有耦合腔结构的毫米波扩展互作用器件高频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在功率、带宽和效率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扩展互作用器件(EID)的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在毫米波器件应用上,扩展互作用振荡器(EIO)在低空导航和目标定位雷达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高功率辐射源目前还被用于分子光谱、医学诊疗、生物光谱和高速率通信等领域。日益变高的工作频率和器件体积大小之间的冲突限制了高功率辐射源的进步。在高频率波段,例如毫米波段,抑或是太赫兹波段,EID的出现使得之前由于速调管尺寸的变小而带来的困难得到了解决,让这些器件能够在比原先更高的频率上正常工作。EID同时具有行波管和速调管的优点,发展成一种具有宽频带、高输出功率、高增益的电真空器件。随着EID向更高的毫米波段发展,器件尺寸的减小,如何通过改善器件的高频结构来提高功率成为了EIO的研究重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了EID的发展、工作原理及现状,并简要概括了EID中的基本理论;研究一款新型耦合槽结构的耦合腔,类比了不同耦合槽结构的耦合腔冷腔参数特性。不同耦合槽结构的高频系统的设计及优化;通过PIC仿真分析了不同耦合槽结构对输出功率的影响以及耦合腔结构中几个重要参数对于输出功率的影响。同时还选择了其中一种耦合槽结构并将其应用于EIK中,研究分析了该EIK的冷腔及热腔特性。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螺旋型耦合槽高频结构,并对其冷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该结构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的EIO,同时对其热腔参数特性进行了研究。(2)选取出几种耦合腔中不同的耦合槽类型,例如:修斯结构、Chodorow结构、单耦合槽直线排列结构、双耦合槽90度交错排列、相邻耦合槽呈相同角度旋转排列型等,保持这些结构尺寸一致,从而避免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3)根据不同的耦合槽类型设计出基于不同高频结构的EIO,通过对比冷腔参数,如色散特性,场分布,互作用阻抗和耦合系数等,初步得出不同耦合槽结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推测基于哪种耦合槽类型的耦合腔在热腔仿真时具有更好的输出表现。(4)选取四种典型的耦合槽结构作为器件的高频结构,设计出四种基于不同耦合腔结构的EIO,通过分析CST热腔仿真结果,得出输出功率表现最好的一种结构。分析器件的尺寸参数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其中两个重要参数来研究输出功率的变化。最终结果得出:四种结构的EIO输出功率均大于1.7kW,且单耦合槽直线排列结构具有最大功率输出,为2.8kW,效率为18%。(5)基于Chodorow型耦合腔结构设计出了一款四腔EIK,通过参数扫描最终得出其最佳功率输出为265.65W,效率为2.95%,增益为21.55dB,该器件的3dB带宽为230MHz。(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吴旗,徐进,刘漾,殷海荣,岳玲娜[8](2018)在《G波段100W脉冲功率扩展互作用速调管高频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工作在220GHz左右的扩展互作用速调管高频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在考虑金属损耗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叁维粒子仿真软件对工作在G波段的扩展互作用速调管的互作用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优化设计,在电子束通道填充比0.8,工作电压18KV,电流0.22A,轴向磁场0.8T的条件下,在217.7GHz—217.9GHz范围内,器件输出功率大于100W,增益大于30dB。(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丁伶萍,孟照莉,郑芸[9](2018)在《长期佩戴耳机对青年人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年人长期佩戴耳机对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佩戴耳机的青年人作为实验组,没有佩戴耳机的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青年人的言语频率范围和扩展高频听力阈值是否与耳机佩戴时间和音量有关。结果两组的言语频率和扩展高频听力阈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佩戴耳机时间和言语频率以及扩展高频听力阈值之间没有相关性(~0.20)。音量大小和和言语频率以及扩展高频听力阈值之间没有相关性(~0.29)。结论青年人平均使用耳机3824.50小时,耳机音量平均39.57 d B(A)时对听力阈值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付学敏,陈旭东[10](2018)在《基于高频词扩展的短文本分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短文本自身长度较短,具有特征稀疏和描述概念信号弱等特点,直接利用传统的长文本分类方法进行短文本分类很难取得较好效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频词扩展的短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抽取每个类别的高频词来组成向量空间,然后从特征空间中抽取与文本中特征具有高共现性的特征加入到文本进行扩充,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丰富短文本的语义表征能力并提高短文本分类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扩展高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0名(100耳)听力正常者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65例(130耳)进行常规频率纯音测听,依据常频段测听结果,将糖尿病组分为听力正常组30例(60耳)和听力异常组35例(70耳)。各组分别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扩展高频听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引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听力正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6 kHz开始下降,糖尿病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引出率从12.5 kHz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正常=9.03,t异常=8.59,P均<0.05)。年龄是影响扩展高频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扩展高频测试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展高频论文参考文献

[1].陈睿春,阳霞,唐凤珠,陆秋天,梁建平.扩展高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听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2].陈鱼,王巍,陈晨,王悦,张静平.扩展高频听力测试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

[3].周南,罗林根,黄辉,黄凤,盛戈皞.基于虚拟阵列扩展的特高频多源局部放电DOA估计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9

[4].顾芳婷,龚嘉敏,吴雅兰,赵乌兰,王晓燕.强噪声暴露青年人群的扩展高频和ABR特征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5].刘浩强,兰兰,李进,郑海峰,王大勇.单侧耳聋患者健耳的扩展高频听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6].刘浩强.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7].朱赛荣.具有耦合腔结构的毫米波扩展互作用器件高频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吴旗,徐进,刘漾,殷海荣,岳玲娜.G波段100W脉冲功率扩展互作用速调管高频系统设计[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丁伶萍,孟照莉,郑芸.长期佩戴耳机对青年人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10].付学敏,陈旭东.基于高频词扩展的短文本分类方法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扩展高频论文-陈睿春,阳霞,唐凤珠,陆秋天,梁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