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硝酸氧化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硝酸氧化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培养基,培养条件
亚硝酸氧化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雷禹[1](2012)在《亚硝酸氧化细菌液态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氧化细菌作为硝化细菌两个重要生理类群的其中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所重视。亚硝酸氧化细菌具有生长速度缓慢,自然条件下数量低等特点,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亚硝酸氧化细菌的研究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也制约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因此,对于提高亚硝酸氧化细菌生长速度与生长量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课题针对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自养硝化杆菌y3-2(Nitrobacter sp.),以菌浓度和生长速率为目标进行实验,并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eal-time PCR与MPN计数结果的比较,确立了Real-time PCR对y3-2计数的可行性。优化了y3-2的DNA抽提方法,研究表明超声波震荡可以提高DNA的抽提效率,超声波震荡功率为200W最佳作用时间为2min。(2)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办法优化了y3-2培养基配方,得到y3-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CaCO30.5g/L, Na2CO31.0g/L, NaNO20.5g/L, MgSO4·7H2O0.12g/L, NaH2PO4·2H2O1.16g/L, K2HPO4·3H2O0.33g/L, MnSO4·H2O0.0076g/L,(NH4)6Mo7O24·4H2O50μg/L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条件如接种量,温度,pH,转速对y3-2生长的影响,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温度28℃,灭菌前初始pH值为6.8-7.1,摇床转数200rpm。优化后,硝化杆菌y3-2批次发酵周期由优化前的7天缩短至4天,Real-time PCR计数菌浓度由优化前的3.0×107cfu/ml提高到优化后的4.0×109cfu/ml,菌浓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3)考察了y3-2传代的稳定性及对有机质和钠盐的耐受性,研究表明y3-2传代稳定,对有机质的耐受性优于文献报导的其他亚硝酸氧化细菌,高浓度的钠盐对y3-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y3-2不适用于海水等含盐量高的水体。(4)探索了y3-2分批发酵与间歇补料发酵,并进行了50L放大实验。50L分批发酵结果展示y3-2的发酵周期为4d,菌浓度提高到5.0×109cfu/ml。50L间歇补料发酵结果显示y3-2发酵周期为6d,菌浓度达到9.0×109cfu/ml,并确定了NaNO2补加浓度为0.3g/L,补加开始时间为48h,补加结束时间为96h。(5)实验从CaCO3,溶氧,温度,pH四个方面研究了它们对y3-2菌剂保藏的影响,获得最佳保藏方案为pH调至6.5,-20℃+15%甘油封口避光保藏,最经济保藏方案为pH调至6.5,常温封口避光保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宋静[2](2010)在《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及自由亚硝酸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环境中氨氮的大量累积会导致水体环境的严重恶化,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是当前的热点。相对于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来说,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特点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实现亚硝酸的累积,然后反硝化,省去了传统生物脱氮中亚硝酸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的过程,从而降低能耗。如何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实现亚硝酸的累积,是实现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的技术关键。通过控制底物浓度及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培养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研究在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污泥的作用下,不同物质对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对于自由亚硝酸产生的抑制影响建立非底物抑制动力学方程;初步探讨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在氨氧化过程的产生,为氨氧化过程的特征分析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黄褐色,颜色较浅,粒径在0.4-3.5mm之间。对温度较敏感,气温较低时(冬季)细菌的活性明显降低,其最适温度为20-30℃,夏季时生物的活性较高;2.用于培养颗粒污泥的SBR反应器能够稳定运行,氨氮的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并有效地实现NO_2~--N累积,NO_2~--N含量占NO_x~--N总量的95%以上;3.氨氧化富集颗粒污泥的反应速率同无机碳源的量呈正相关性。无碳源时,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氨氮基本上没有降解;增加碳源的量时,反应速率随之不断提高。当进水底物NH_4~+-N浓度为150mg/L时,向底物中分别加入NaHCO_30g,1.2g,2.4g和3.6g时,NH4--N的降解率分别为1.2.%,36.3%,73.6%和92.5%。4.底物中存在有机物时对亚硝化的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可能是由于存在有机物时,异养菌的活性提高。5.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会形成自由亚硝酸FNA(Free nitrous acid)从而对亚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体系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越强。本文建立了非底物抑制方程,得出该体系中自由亚硝酸抑制常数K I,N O2为0.0373 mgHNO_2~-N·L~(-1),小于絮体污泥体系中的抑制常数,说明该体系中的AOB富集颗粒污泥更容易受到FNA的抑制影响。研究发现,底物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对亚硝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影响。6.观察氨氮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溶解性产物的浓度变化,发现底物中只有氨氮和无机碳盐的情况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变化。在该体系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量并不多,一般只有在10mgCOD/L左右。(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1)
段莎丽[3](2008)在《不同pH条件活性污泥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氨氧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酸细菌催化氨氮氧化的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关键步骤,也是现代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氨氮废水的重要环节。自然状况下的化能无机自养亚硝酸细菌具有生长速率低、生物量小和对pH、NaCl、氨氮浓度等环境因子敏感等生理特点。其中pH值与废水中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的浓度相关,是影响脱氮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好氧污泥驯化的pH值,使目的菌株不断增殖,逐渐成为优势菌株,然后对驯化污泥中的亚硝酸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研究。通过定性检测亚硝酸的生成进行筛选,分别在各个pH条件下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酸细菌。本文对这6株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研究了其氨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在相应pH条件下具有氨氧化能力,均有亚硝酸细菌的生长。(2)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实验将分离得到6株细菌鉴定为亚硝酸球菌属(Nitrosococcus)。(3)通过对各菌株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pH为5和6条件下筛选出来的菌株AOBpH5和AOBpH6对pH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在pH条件为9和10条件下筛选出来的菌株AOBpH9和AOBpH10对碱性条件有较强耐受性,而在pH条件为7和8条件下筛选出来的菌株AOBpH7和AOBpH8则只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氨氧化能力较好。(4)AOBpH5在NaCl浓度为5g/L时氨氧化能力最强,并且较高氨氮浓度促进细菌的氨氧化能力升高:AOBpH6的最适NaCl浓度为20g/L,最佳氨氮初始浓度为50mg/L;AOBpH7在较高NaCl浓度和NH_4~+-N起始浓度下有利于细菌的氨氧化能力的提高;AOBpH8其氨氧化能力随NaCl浓度和NH_4~+-N起始浓度升高而增加;AOBpH9在NaCl浓度为5g/L时氨氧化能力最强,并且较高氨氮浓度促进细菌的氨氧化能力升高;AOBpH10在碱性环境条件下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最佳NaCl浓度和NH_4~+-N起始浓度分别在10g/L和20mg/L。(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郭青,吴灶和,钱鸣亮[4](2005)在《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NaNO2起始浓度为100mg/L的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培养系统中,1mL培养液中残余的NaNO2,可先用 1.0mol/L盐酸溶液20μL和50g/L氨基磺酸铵溶液10-20μL将其去除,然后再用二苯胺试剂对培养液中经亚硝酸 氯化细菌转化来的NaNO3进行定性检测,可检测出的NaNO3浓度下限在20mg/L左右。在NaNO2起始浓度不同的 富集培养系统中,去除NaNO2所需盐酸溶液、氨基磺酸铵溶液的量可根据其起始浓度按比例相应增减,但NaNO2的 起始浓度不宜超过200mg/L。该方法亦适用于淡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培养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郑忠辉,刘月英,许正平,黄克服[5](1992)在《亚硝酸氧化细菌分离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对亚硝酸氧化细菌的叁种分离方法一稀释法,硅胶平板分离法和富集培养-微口吸管滴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释法最简便易行,分离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1992年06期)
亚硝酸氧化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环境中氨氮的大量累积会导致水体环境的严重恶化,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是当前的热点。相对于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艺来说,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特点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实现亚硝酸的累积,然后反硝化,省去了传统生物脱氮中亚硝酸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的过程,从而降低能耗。如何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实现亚硝酸的累积,是实现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的技术关键。通过控制底物浓度及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培养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研究在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污泥的作用下,不同物质对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对于自由亚硝酸产生的抑制影响建立非底物抑制动力学方程;初步探讨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在氨氧化过程的产生,为氨氧化过程的特征分析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黄褐色,颜色较浅,粒径在0.4-3.5mm之间。对温度较敏感,气温较低时(冬季)细菌的活性明显降低,其最适温度为20-30℃,夏季时生物的活性较高;2.用于培养颗粒污泥的SBR反应器能够稳定运行,氨氮的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并有效地实现NO_2~--N累积,NO_2~--N含量占NO_x~--N总量的95%以上;3.氨氧化富集颗粒污泥的反应速率同无机碳源的量呈正相关性。无碳源时,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氨氮基本上没有降解;增加碳源的量时,反应速率随之不断提高。当进水底物NH_4~+-N浓度为150mg/L时,向底物中分别加入NaHCO_30g,1.2g,2.4g和3.6g时,NH4--N的降解率分别为1.2.%,36.3%,73.6%和92.5%。4.底物中存在有机物时对亚硝化的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可能是由于存在有机物时,异养菌的活性提高。5.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会形成自由亚硝酸FNA(Free nitrous acid)从而对亚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体系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越强。本文建立了非底物抑制方程,得出该体系中自由亚硝酸抑制常数K I,N O2为0.0373 mgHNO_2~-N·L~(-1),小于絮体污泥体系中的抑制常数,说明该体系中的AOB富集颗粒污泥更容易受到FNA的抑制影响。研究发现,底物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对亚硝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影响。6.观察氨氮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溶解性产物的浓度变化,发现底物中只有氨氮和无机碳盐的情况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变化。在该体系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量并不多,一般只有在10mgCOD/L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硝酸氧化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雷禹.亚硝酸氧化细菌液态发酵工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宋静.氨氧化细菌富集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及自由亚硝酸抑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段莎丽.不同pH条件活性污泥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氨氧化特性[D].四川农业大学.2008
[4].郭青,吴灶和,钱鸣亮.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J].水生生物学报.2005
[5].郑忠辉,刘月英,许正平,黄克服.亚硝酸氧化细菌分离方法的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