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曾雁伟[1](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针对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等因素,放化疗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8%。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创新,介入放射学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经动脉栓塞或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成熟的常规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药物高浓度以及阻断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TACE,DEB-TACE)是加载化疗药物的载药微球在肿瘤局部起到了缓慢稳定释放化疗药物以及阻断肿瘤血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只有日本学者Kennoki报道了 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案例,取得了显着的短期疗效。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数据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本课题目的是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33例晚期肺癌,每位患者均采用BAI联合DEB-TACE的治疗方案。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体表面积、年龄、体质等个体化选择化疗药物和剂量。灌注化疗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雷替曲赛4mg;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依托泊苷100mg。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吡柔比星(THP)60mg、小细胞肺癌选择伊利替康80mg,加载于载药微球(CalliSpheres,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直径300-500um)。透视下寻找到肿瘤供养动脉,根据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以及染色程度合理分配灌注化疗药物的剂量。灌注后经导管或微导管缓慢推注载药微球,栓塞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CTCAEv3.0)进行分级)。术后30天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通过住院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生存期、死亡日期以及原因,随访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至最后随访日期2020年3月15日。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寻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BAI及DEB-TACE 1-2个周期。术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病灶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术后总疾病控制率(DCR)为90.9%,总客观有效率(ORR)为72.7%。11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咯血,而术后未再出现咯血,14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例置入气管支架,12例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 7.9-14.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染色程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R(95%CI),0.398(0.226-0.70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咯血、呼吸困难等晚期肺癌合并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这是一种新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晚期肺癌治疗手段。
刘洪萌[2](2020)在《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进行全身化疗。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15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17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均按周期完成化疗。(1)2、4、6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CR+PR)分别为50.0%(21/42)、59.5%(25/42)、54.8%(23/42),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 83.3%(35/42)、90.5%(38/42)、88.1%(37/42)。随访期内患者生存率为 100%。(2)2个月后咳嗽、胸闷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和74.1%(20/27)。治疗前KPS评分为(72.4±7.6)分,治疗2个后月为(81.7±8.8)分,与治疗前对比局部症状(咳嗽、胸闷)、KP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CEA、CA199、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术中及术后有6例(14.2%)患者出现气胸,5例(11.9%)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存在发热(9.5%)、3例(7.1%)出现胸痛、4例(9.5%)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CT引导下局部微创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是局部联合全身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袁坤[3](2020)在《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评价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4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疾病控制率、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1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及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7.19及5.80个月,两组患者中位PFS比较,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8%及58.33%,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4.16%,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KPS评分分别为92.59%和45.83%,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66.67%及9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但两组患者均主要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少见,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红蛋白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着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挥了协同抗肿瘤作用,能稳定瘤体,提高患者PFS,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候,减轻消化道反应。
穆亚[4](2020)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CEA、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87例无法手术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6岁,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病理类型为鳞癌36例,腺癌5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改变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两组术后1、3、6及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35.7%、54.7%、66.6%、71.4%和15.6%、28.8%、38.6%、39.3%,术后联合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与灌注组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CI:14.92~25.08)和15个月(95%CI:13.16~16.8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95%CI:8.29~13.71)和7个月(95%CI:5.12~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EA增高组(χ2=6.935,P=0.00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95%CI:16.01~19.93)和8个月(95%CI:5.45~10.55)。CYFRA21-1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YFRA21-1增高组(χ2=4.264,P=0.03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95%CI:16.94~21.06.93)和12个月(95%CI:8.33~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均有所下降,术后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明显低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后CEA及CYFRA21-1变化情况分为增高组及降低组,CEA和CYFRA21-1降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着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能显着减小肿瘤瘤体大小及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新,沈世林,王玉萍,何岳珍[5](2017)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现状》文中提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位居癌症首位,全球每年有近180万新发病例[1-3],我国每年新发73万[4]。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每年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肺癌大国。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其中约70%的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5-7]。晚期NSCLC化疗有效率为21.80%28.10%,中位生
刘骞,赵赛郦[6](2015)在《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50例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肺癌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效果,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入我院的50例肺癌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化疗反应较轻,两组数据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治疗肺癌有明显优势,对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减轻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李万刚,崔进国[7](2014)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文中提出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已由30年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上升为第1位,手术始终被认为是肺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80%的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不得不借助其他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为支气管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近期疗效已被广泛认同。本文就BAI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原理、临
姜敏[8](2014)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26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晚期(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分析肺癌局部微观辨证的特点及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中医机理,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指导,评估“氩氦刀+中药”这一绿色治疗模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对其治疗时机进行优化,努力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加成熟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总结2003年9月至2013年5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氩氦刀冷冻联合中药治疗的Ⅲb期~Ⅳ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分析其肺部肿瘤特点及氩氦刀冷冻治疗影像资料,研究肺癌局部微观辨证的特点及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中医机理,并对患者生存期进行分析;另设健康对照30例,对其外周血免疫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以对这一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患者耐受情况126例Ⅲb期~Ⅳ期NSCLC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较长时间的中医药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中术后并发症轻微、恢复快。[2]生存期、生存率分析:①总体情况:126例患者治疗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总中位生存期18个月。②生存率情况:126例患者冷冻治疗后随访6月、12月、18月、24月、36月生存率依次是69.8%(88/126)、42.9%(51/119)、26.8%(30/112)、12.7%(14/110)、5.6%(6/108);自确诊起6月、12月、18月、24月、36月总生存率依次是91.3%、71.3%、48.3%、31.6%、13.5%。③从年龄角度来看:年龄<65岁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9个月、总中位生存期15个月;年龄≥65岁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总中位生存期22个月,术后中位生存两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3)。老龄患者更倾向于首选微创、低毒的治疗方案,看似保守的选择反而使其生存期获益。④从病理角度来看:80例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1个月,总中位生存期17个月;30例鳞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8个月,总中位生存期19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p=0.213,总p=0.838)。⑤从TNM分期角度来看:40例Ⅲb期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总中位生存期25个月;86例Ⅳ期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8个月,总中位生存期17个月。Ⅲb期患者确实较Ⅳ期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期,两者存在显着性差异(术后p=0.029;总p=0.045)。⑥从原发肺癌病灶位置来看:5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9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期17个月;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期20个月。虽然两者差异并不显着(术后p=0.238;总p=0.367),但从数据上来讲,晚期周围型肺癌生存期表现较中央型要好一些。⑦从冷冻靶病灶大小角度来看:13例≤3cm者术后生存期23个月,总生存期29个月;53例3-5cm者术后生存期14个月,总生存期22个月;42例5-8cm者术后生存期7个月,总生存期15个月;18例≥8cm者术后生存期7个月,总生存期14个月。对于负荷小于5cm的肺癌患者来讲,其治疗后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大于5cm肿瘤负荷患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⑨从治疗时机的角度来看:46例患者确诊后确诊后1个月内入住我院行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3个月,18例2-3个月治疗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9例4-6个月者治疗后中位生存期10个月,53例>6个月者术后中位生存期9个月(P>0.05)。[3]冷冻比率分析94例患者可以对术中瘤灶的冷冻比率评价。8例瘤灶≤3cm的患者平均冷冻比率98.5%,37例瘤灶3-5cm的患者平均冷冻比率85.0%,33例瘤灶5-8cm的患者平均冷冻比率73.7%,16例瘤灶≥8cm的患者平均冷冻比率49.6%。病灶越小,冷冻比率越高,冰球完全覆盖肿瘤达到局部病灶根治性冷冻的可能性越大。94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55例,平均冷冻比率73.2%;周围型肺癌39例,平均冷冻比率84.8%。11例心脏大血管受侵患者平均冷冻比率64.8%:13例患者大面积肺不张,平均冷冻比率69.1%。周围型肺癌较中央型肺癌冷冻比率更高。20例冷冻比率≤50%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8个月;23例冷冻比率在50%-80%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6个月;28例冷冻比率80%-100%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个月;23例冷冻比率≥100%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8个月。冷冻比率越高患者生存获益越明显。[4]氩氦刀时机的选择无论是初治时还是疾病进展以后选择氩氦刀冷冻治疗,都能使患者治疗后生存期获益,但患者术后生存曲线提示,晚期肺癌患者越是早期采用氨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其术后生存获益可能越明显。[5]晚期肺癌患者免疫状态126例患者中38例在冷冻联合中药治疗前检测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30例健康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显示: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比例降低(p=0.003),而CD8+水平升高(p=0.010),统计学存在显着差异。表明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相对较差,或者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提示临床可能需要增强免疫治疗。而21例患者冷冻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提示氩氦刀冷冻治疗短期内并未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6]肺癌的局部微观辨证综合文献及借助于现代影像技术,肺癌局部病变“红”“肿”“热”特征明显,加之其无限增生、侵袭性、转移性无不揭示着其异常的阳动之性,其局部肿瘤处于明显的阳热证状态,热毒亢盛。[7]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中医机理氩氦刀治疗肺癌法以“热者寒之”,使阴寒之法直达热邪之所,从而使有形之热邪最终得以消散于无形。氩氦刀冷冻的治疗肺癌是辨证治疗。结论:[1]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可以使IIIb-IV期患者生存获益。[2]“氩氦刀+中药”模式是基于短期快速减轻肿瘤负荷、长期绿色低毒体质调理的可持续的治疗思路,可以作为IIIb期~IV期肺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案。[3]肺癌局部微观辨证是阳热毒邪,氩氦刀形成的冰球性“寒”;法以“热者寒之”,采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是对“证”治疗,是辨证治疗,切实可行。[4]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临床治疗应当增强免疫治疗。[5]本课题提出了冷冻比率的计算方法,研究显示提高冷冻比率有利于使患者临床生存获益。
王会明[9](20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67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口服足叶乙甙(威克)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及中医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7例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患者进行口服足叶乙甙3个疗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3~6次,放疗2~3个疗程治疗,加中医辨证施治、康复扶正治疗。每个病例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1例,稳定36例,12个月内死亡10例,12个月内生存率8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胸前区疼痛、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结论口服足叶乙甙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加中医中药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是一种不良反应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
应春芝[10](2011)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介入治疗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有何不同,研究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肺癌组患者23例,均为拟行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岁。病例选择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同时排除患者患有其他心、肾、肺疾患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正常对照组27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0.4岁。2治疗方法:所有确诊患者均行常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其化疗方案主要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确定。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规定疗程。3.血浆FIB和D-二聚体的测定:入组肺癌患者均于入院后介入治疗前测定血浆FIB和D-二聚体值,经过两次介入治疗后,在第三次介入治疗前再次测定血浆FIB和D-二聚体值。测定方法:血浆FIB采用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FIB含量成反比关系;血D-二聚体应用免疫渗滤法原理。4.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血FIB进行两两配对比较,数据显着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血浆D-二聚体数据因方差不齐,故显着性检验采用Wilconxon检验。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癌组介入术前与正常对照组血浆FIB含量测定结果比较:肺癌组介入术前为(4.94±0.39,),正常对照组为(2.86±0.09),两组数据差异有显着性(P<0.05)。2.肺癌组介入术前与介入术后血浆FIB含量测定结果比较:肺癌组介入术前为(4.94±0.39),肺癌组介入术后为(2.93±0.11),两组数据差异有显着性(P<0.05)。3.肺癌组介入术后与正常对照组血浆FIB含量测定结果比较:肺癌组介入术后为(2.93±0.11),正常对照组为(2.86±0.09),两组数据差异无显着性。4.肺癌组介入术前与介入术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比较:肺癌组介入术前为(0.87±0.26),介入术后为(0.16±0.02),两组数据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与肺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疗效显着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十分有意义的指标。
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诊疗的应用与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1 病例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PFS比较 |
3.3 两组患者DCR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5 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
3.6 消化道反应 |
3.7 骨髓抑制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西医对老年肺癌的认识 |
4.2 中医对老年肺癌的认识 |
4.3 固肺消积饮组方分析 |
4.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非小细胞TNM分期 |
附录B 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 |
附录C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D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E 病历报告表 |
附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临床疗效 |
3.2 肿瘤标志物变化 |
3.3 生存分析 |
3.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支气管动脉途径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 |
二、非支气管动脉途径的综合介入治疗 |
(6)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50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1 BAI的原理 |
1.1 肺癌的血供 |
1.2 化疗药物的浓度效应 |
2 BAI的方法 |
2.1 操作方法 |
2.2 常用化疗药和方案 |
3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3.1 适应证 |
3.2 禁忌证 |
4 BAI的临床疗效 |
4.1 影响疗效的因素 |
4.2 BAI与全身化疗比较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4.3 临床疗效 |
5 并发症及预防 |
6 存在问题 |
6.1 肺癌的血供问题 |
6.2 肺癌的供血动脉起源问题 |
6.3 灌注药物浓度与速度问题 |
6.4 化疗栓塞问题 |
6.5 放疗栓塞问题 |
7 展望 |
(8)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及氩氦刀冷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免疫研究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脱失病例 |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内容 |
3.3 统计方法 |
4 疗效评价内容 |
4.1 近期及远期疗效评价 |
4.2 术中CT影像评价标准 |
4.3 生存期及生存率评价 |
5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生存期及生存率 |
6.2 CT影像学评价结果 |
6.3 氩氦刀并发症统计 |
6.4 氩氦刀时机的选择 |
6.5 氩氦刀冷冻比率分析 |
6.6 长期生存患者冷冻资料分析 |
6.7 术后中药使用情况 |
6.8 外周血免疫指标情况 |
7 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疗效评价标准 |
7.5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前景 |
8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9)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67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口服药物化学疗法 |
1.2.2 支气管动脉灌注药物化学疗法 |
1.2.3 放射治疗 |
1.2.4 中医中药治疗 |
2 结果 |
2.1 治疗结果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小细胞肺癌 (SCLC) 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 |
3.2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及放疗, 疗效 |
3.3 对67例患者行6~12个月随访, 12个月内仅有10 |
(10)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介入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D]. 曾雁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2]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刘洪萌. 郑州大学, 2020(02)
- [3]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袁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D]. 穆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现状[J]. 刘新,沈世林,王玉萍,何岳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04)
- [6]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50例观察[J]. 刘骞,赵赛郦.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1)
- [7]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J]. 李万刚,崔进国. 河北医药, 2014(18)
- [8]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姜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67例[J]. 王会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1)
- [10]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介入治疗的影响[D]. 应春芝. 山东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