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利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利分配,债券市场,信号传递,财富转移
股利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史金艳,郭思岑,李延喜[1](2019)在《现金股利发放与债券市场反应:信号传递还是财富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动因。以2008~2017年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股息率衡量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用信用价差衡量公司债券的收益率,采用混合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和债券市场反应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信用价差与股息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股利分配较少的情况下信用价差与股息率负相关,即信号传递假说成立,此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量向债券投资者传递利好信息;当股利发放数量较多时,信用价差与股息率正相关,即符合财富转移假说,上市公司可以适当减少现金股利分配数量以避免引起债券市场的消极反应。基于强制性现金分红政策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市场反应与本文的结论相一致。(本文来源于《预测》期刊2019年05期)
张桂烨[2](2019)在《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股票市场上,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信号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发放这种形式主要是向股票交易市场提供公司发展信息的一种方式,存在信息滞后效应的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现金股利发放情况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决定继续投资还是回收资金。超额收益率是评估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这种行为与公司超额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说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这种行为主要是向公司的投资者传递一种公司运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信号,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增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使得上市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增加。(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13期)
史金艳,杨健亨,陈婷婷,张启望[3](2018)在《客户集中度影响现金股利的机制——信号传递、代理冲突还是融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股利的信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分析了客户集中度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以2002-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发放倾向和发放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并证实了客户集中度会通过信号传递、监督治理和融资约束等具体路径对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辨析股利分配减少公告引起的异常收益与客户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融资约束理论是客户集中度影响现金股利的占优理论。(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张志灿[4](2018)在《半强制分红政策对股利信号理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3至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股利信号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都能传递盈利信号。半强制分红政策减弱了现金股利的信号作用,增强了股票股利的信号作用;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股票股利信号作用增强,现金股利信号作用减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监管层、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8期)
汪晶[5](2018)在《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的信号传递效果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茅台的股利支付率稳定且每股现金股利持续增长的高派现特点独树一帜,然而,近叁年中有两年其在股利宣告日股票的超额收益率为负值,与高派现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的一般效果不同。故本文在探究高派现信号传递效果不及预期的原因的基础上,得出重新审视高派现的股利分配政策标准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会计师》期刊2018年11期)
李义明[6](2018)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证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来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新任监管层发声要支持分红的上市公司,对不分红的“铁公鸡”要严肃处理。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现金分红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信号传递效应以及投资者对现金分红的态度如何,都值得深入讨论。本文选取1997年至2016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的方法和事件研究法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做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信号传递效应,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经营情况同时也能反映未来的经营情况,同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落实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产生了正向影响,市场投资者也认可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加,下一年的收入增加,反之,现金分红减少,下一年的收入减少,但是分红增多幅度和未来收入增多幅度没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收入增加,当年的现金分红增加,反之,收入减少,当年的现金分红减少;收入增加幅度越大,上市公司当年的分红增多幅度越大,反之,收入减少幅度越大,上市公司当年的分红减少幅度越大;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现金分红的信号传递作用更加显着,现金股利政策能够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分红预案公告日前6天至分红预案公告日后20天,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的上市公司股票能获取较大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降低的上市公司股票能获取较小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不发生改变的上市公司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介于前两者之间。结合本文实证分析的结论,文末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挖掘公司潜在价值的新方法,同时对监管层制定监管措施提出了可以完善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05-01)
林龙[7](2017)在《股利政策评述和研究——基于信号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经常会面临股利政策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一些学者在分析相关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过程中,很多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研究前提条件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管理者依赖并使用发放股利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股利分配政策对投资者、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股利政策文献梳理,尤其是以信号理论视角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能够给股利决策理论研究、投资决策和实业界经营管理者在实践决策过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武汉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荀宇豪[8](2017)在《基于不对称信息的现金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方式传递着公司业绩的信号,但是长久以来这种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学界。前辈学者对股利信号理论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喜忧参半”,支持与否定股利信号理论的结论各占半壁江山,股利信号传递作用存在失灵的情况。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现状,认为在现行分红法规日趋完善,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状况趋于良好,分红公司数量、占比、分红金额都在稳定上升,为研究股利信号传递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认为在不对称信息的环境中,起到信号传递作用的行为必须是清晰可辨并且具有难以模仿性的,而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水平往往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本身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单以股利支付率的高低来看公司业绩会就会导致股利信号失灵。在深入分析了现金股利本质后,本文认为要让股利起到信号传递作用必须结合股利支付“叁要素”即披露时间点,股利支付率的可模仿性,公司外部融资行为一起分析。一般来说,能做到股利预披露的公司往往是对自己业绩非常有信心,想要吸引市场关注的公司。预披露降低了投资者搜索信息的成本,让市场有更多时间研究公司经营状况,进而主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因此现金股利预披露是一个有效的传递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信息的信号;本文用Bhattacharya模型描述了高现金股利的股票对股东价值带来的影响。只有业绩出色的公司能支付难以模仿的高股利。对于业绩不佳的公司来说,高股利将对公司第二年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压力,成本过大。因此难以模仿的高股利也是传递公司上佳业绩的信号;对于其余的公司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行为来解决现金股利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本文认为公司保留利润主要是用于公司未来发展,外部融资可以有效解决投资者不清楚公司的未来的投资项目收益率是否大于必要收益率这个问题,所以本文创新性建立了叁个“股价收益率—股利支付率模型”以表现外部融资对股利信号传递起到的作用。在实证部分,本文将选取了A股2015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样本分为五组:现金股利预披露组、高现金股利组、无外部融资公司中等现金股利组、无外部融资低现金股利组、有外部融资中等及低现金股利组。基于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五组数据在股利宣告的事件窗口期内的股价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表现。其中无外部融资低现金股利组显着存在负的超额收益率,股利预披露组、高现金股利组、有外部融资中等及低现金股利组均存在正的超额收益率,无外部融资中等现金股利组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率,这与本文理论部分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说明结合披露时间点,股利支付率的可模仿性,公司外部融资行为的现金股利能有效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最后本文针对现金股利信号传递有效性问题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投资者应树立现金股利甄别意识,多角度考察股利,深入思考现金股利支付“叁要素”来判别股票的价值。业绩出色的上市公司应当主动预披露股利信息,吸引更多非知情投资者,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自身价值;监管层应当重视中小股东的话语权,给予中小股东否决明显不合理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的权利,促使公司分配合理的高股利;监管层还应当加强投资项目持续监管,保障外部融资的利益,增强资金提供者的信心,让更多外部融资参与到公司投资项目中去,增强现金股利信号传递作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彭芳春,陈卓,齐勤[9](2016)在《上市公司存在股利信号传递效应吗?——基于“现金牛”与“铁公鸡”对称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100家上市公司分为"现金牛"和"铁公鸡"两组样本,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股利信号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双重的股利信号传递效应,不仅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且分配水平高的上市公司绩效好于分配水平低的上市公司。(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6年30期)
卢思铭[10](2016)在《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信号传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利分配政策作为财务界未解之谜之一,备受理论与实务界关注。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能否传达出公司的业绩状况。研究选用了符合样本条件的上市公司红利分配情况与经营业绩数据,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率和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两个方面观察对企业业绩状况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企业业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企业绩效就越好。而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却不一定有绩效优势。(本文来源于《铜陵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股利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股票市场上,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信号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发放这种形式主要是向股票交易市场提供公司发展信息的一种方式,存在信息滞后效应的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现金股利发放情况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决定继续投资还是回收资金。超额收益率是评估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这种行为与公司超额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说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这种行为主要是向公司的投资者传递一种公司运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信号,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增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使得上市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利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史金艳,郭思岑,李延喜.现金股利发放与债券市场反应:信号传递还是财富转移[J].预测.2019
[2].张桂烨.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J].纳税.2019
[3].史金艳,杨健亨,陈婷婷,张启望.客户集中度影响现金股利的机制——信号传递、代理冲突还是融资约束?[J].投资研究.2018
[4].张志灿.半强制分红政策对股利信号理论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8
[5].汪晶.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的信号传递效果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J].会计师.2018
[6].李义明.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7].林龙.股利政策评述和研究——基于信号理论的视角[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
[8].荀宇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现金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9].彭芳春,陈卓,齐勤.上市公司存在股利信号传递效应吗?——基于“现金牛”与“铁公鸡”对称样本[J].财会通讯.2016
[10].卢思铭.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信号传递性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