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政治沟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政治沟通,挑战与机遇
网络政治沟通论文文献综述
常洁钰[1](2018)在《探讨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对策性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沟通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信息的接受、选择、储存、传送、分析和处理的一系列过程,被誉为政治管理的中枢神经。而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给政治沟通带来了很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如何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应该从政府、民众和制度叁个层面来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23期)
张琳[2](2018)在《网络政治背景下加强党群沟通的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通过党群沟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触网即知天下”的Web2.0时代,网络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党群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平台和技术支持,网络在党群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党群沟通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政治背景下党群沟通双方主动性提高、拓宽党群渠道、创新党群沟通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沟通双方的局限、沟通信息的失真与过剩、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加强党群沟通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提升党群沟通主体的沟通素养、沟通能力,让党群双方“肯上网”“能上网”“会上网”,通过营造多元、理性的党群沟通文化引导有序党群互动,通过完善党群沟通制度提升党群沟通实效,整合党群沟通渠道保障群众话语权等多种方式促进网上党群沟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党群沟通的优势密切党群关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26)
李章程[3](2018)在《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公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之于民主,就如货币之于经济”。世界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表明,民主政治有效性的提升依赖于政治系统内外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良性互动,以减少不确定性与降低风险,从而维系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转。在借鉴拉斯韦尔、多伊奇、派伊等人传统政治沟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这一特定渠道来统筹本文研究与写作的基本架构,即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与信息沟通的内在关联、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平台与模式、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过程与成效、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问题与原因、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建议与对策。也就是,沟通主体、沟通平台、沟通过程、沟通问题、沟通对策是本文主要的关涉面。绪论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以及存在的创新点进行资料性的、线索性的和总结性的叙述与分析。第一章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与信息沟通的内在关联给予说明。在区分网络空间中公众的不同身份即网民、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共同体的基础上,分辨无序与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信息沟通的特征进行归纳,在网络信息沟通与传统信息沟通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信息沟通对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第二章对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平台和模式进行梳理、汇总与剖析。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明确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平台包括政府网站、政务双微、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商业新闻网站、个人微博等。围绕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界定其沟通的模式,并总结其特征。第叁章对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过程与成效进行详细的归纳与论证。指出双方信息沟通的层次有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叁种。特别是将网络话语表达引入双方沟通的过程分析中,即符号生产、意义争夺、秩序重建。为体现双方信息沟通的效果,在不同模式对比的基础上,从政府回应角度进行了测评,并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的调查数据作为实证支撑。第四章对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问题与原因从案例分析到理论归因。就存在的问题而言,选取了近3年多起代表性网络公共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归纳的分析方法,从信息沟通主体、信息沟通过程、信息沟通平台叁个方面指出相应的问题。并基于这叁个方面一一阐释了相关原因。第五章提出公众与政府信息沟通的建议与对策。根据第四章的原因归纳,即沟通主体、沟通平台、沟通过程,依此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论文抓住民主政治是对话与沟通的实质,从信息沟通的角度对如何规范公众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另一个切入点与观察点。这既能够从较完整的意义上对公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也是对传统政治沟通理论在网络时代的一个拓展。此外,本论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话语交流方法,突出公众在信息沟通中的地位,克服了以往信息传输路径和观念传播路径忽视公共价值的局限。(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3-01)
曹海苓,赵继伦[4](2018)在《政府过程视阈下的网络政治沟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政府过程视阈的视角出发,对"网络政治沟通"这一命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与探讨。研究发现,网络政治沟通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桥梁和纽带,贯穿于政府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政府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政府的行政决策以及政策执行叁个方面有着诸多影响。为了加强政府过程的治理,建议从法治体系、决策回应与政策沟通叁个方面重构当下的网络政治沟通机制。(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尹寒娇[5](2017)在《中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沟通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网民参与政治的情绪高涨,网络成为了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和政府官员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网络政治沟通作为网络政治的重要环节,对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现今的网络政治沟通发展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政治沟通机制不健全、网络政治沟通结构存在缺陷、网络政治沟通渠道不完善以及效果不明显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政治沟通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经济扶持力度较弱、缺乏网络政治沟通文化的培育、网络环境治理力度不够以及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支持等。因此,需要政府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治理与创新,进而形成完整的网络政治沟通机制。与此同时,还需完善互联网政策及法规、构建严谨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建立和完善网络民主参与机制;创新网络政治沟通"协同"机制;强化网络监督机制;拓展网络政治沟通机制;重视和加强网络政治民意的考察等等,逐步完善中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探索创新中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途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29)
万田宇[6](2017)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网络政治沟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政治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化政治沟通已经渗透到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管是在政策问题构建、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内容执行以及政策效果评价的哪一个阶段。同时政府决策过程中网络政治沟通对政府决策的影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对待,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有效。(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5期)
冯志强[7](2016)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失范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全新的政治沟通形式——网络政治沟通应运而生。但网络政治沟通的匿名性与开放性给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部分挑战,寻找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发展瓶颈并使之完善,笔者认为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19期)
孙景珊[8](2016)在《网络政治沟通的兴起、路径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沟通是人类所有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处在整个政治系统中的核心位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沟通应时而生。作为政治沟通中的新分支、新现象,我们要看到它与传统政治沟通的不同,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这一新事物的特征、优势及其弊端;更要抓住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其优势,创新政府公共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使政府与民众之间做到良好的沟通互动,促进政治系统的有效运作,从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来源于《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慧勇,王翔[9](2014)在《网络政治沟通与民族地区政治发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政治沟通为民族地区民众与政府之间提供了全新的互动模式,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为了增强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性,民族地区政府应努力提升电子化公共服务水平,丰富信息资源,让民众获取直接、真实的政治信息。规范网络政治沟通行为和秩序,不断提升网络政治沟通的制度化水平。还应该重视网络的政治社会化作用,通过政治文化表征使民众主动寻求政治认同,推进民族地区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曹妍[10](2014)在《农村网络政治沟通薄弱之原因与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政治沟通在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良性运作既可以为民意表达尤其是利益表达提供新的渠道,又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提供助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网络政治沟通发展薄弱的局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普及网络教育来缩小信息鸿沟,从农村人口与政府两方面变革政治文化,激发持久的沟通热情,另外,还可从立法、电子政务、保障机制叁个角度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网络政治沟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通过党群沟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触网即知天下”的Web2.0时代,网络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党群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平台和技术支持,网络在党群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党群沟通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政治背景下党群沟通双方主动性提高、拓宽党群渠道、创新党群沟通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沟通双方的局限、沟通信息的失真与过剩、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加强党群沟通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提升党群沟通主体的沟通素养、沟通能力,让党群双方“肯上网”“能上网”“会上网”,通过营造多元、理性的党群沟通文化引导有序党群互动,通过完善党群沟通制度提升党群沟通实效,整合党群沟通渠道保障群众话语权等多种方式促进网上党群沟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党群沟通的优势密切党群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政治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1].常洁钰.探讨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对策性建议[J].青春岁月.2018
[2].张琳.网络政治背景下加强党群沟通的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8
[3].李章程.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公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曹海苓,赵继伦.政府过程视阈下的网络政治沟通[J].重庆社会科学.2018
[5].尹寒娇.中国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6].万田宇.政府决策过程中网络政治沟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J].智富时代.2017
[7].冯志强.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失范与完善[J].青春岁月.2016
[8].孙景珊.网络政治沟通的兴起、路径及价值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
[9].李慧勇,王翔.网络政治沟通与民族地区政治发展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曹妍.农村网络政治沟通薄弱之原因与对策分析[J].领导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