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论文-李森林,张晓瑞

紧凑城市论文-李森林,张晓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紧凑城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紧凑城市,熵值法,指标体系,权重因子

紧凑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李森林,张晓瑞[1](2019)在《紧凑城市的地域化再思考——中国主要城市的综合测度和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紧凑城市是一种聚集式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高强度的城市密度、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可接驳的公共交通系统。文章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中心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测度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句法、熵值法和GIS等技术方法,计算并得到36个城市的紧凑度指数并进行排序。研究表明:在权重方面,高强度的城市密度、可接驳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紧凑度的影响依次递减,土地的混合利用对于城市的紧凑发展并没有业界学者所说的那般重要;在排序方面,梯度化和区域化的趋势明显,同时部分城市的紧凑发展呈现出病态化的特征。最终研究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2](2019)在《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6年数据资料,探讨城市紧凑发展与能耗间的作用关系。首先计算城市紧凑度和能耗数值,紧凑度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包括土地利用、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城市能源消耗以全社会用电总量、天然气供气总量、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折算标准煤方式获取。其次,将江苏省城市紧凑度和能耗数值进行空间可视化,观察两者在4个时间节点,地域和时空上的演变。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及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对城市紧凑度与能耗的相关关系、作用机制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城市紧凑度和能耗皆存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特征,且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紧凑度的提升对能耗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表现出较为典型的时效性和滞后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效用增长会缓慢作用于能源利用结构。(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赵航[3](2019)在《紧凑城市视角下的祁门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已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城镇开发建设模式由粗放式走向集约式、内涵式,并最终构建紧凑的空间形态是现阶段城镇空间发展的必经之路。祁门县城受山地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建设用地破碎化明显,加之缺乏集约式开发建设导致了目前祁门县城现状空间边界破碎、空间结构松散和空间无序扩张。因此论文以山地城镇祁门县城为例,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探索。首先,论文界定了紧凑城市及空间形态的相关基本概念,同时对紧凑城市相关理论和空间形态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并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成果。其次从县城外部空间形态的边界和内部空间形态中的结构及用地布局着手,定量分析现状空间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县城空间形态进行优化。在外部空间形态优化过程中首先利用GIS平台及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到县城外部空间最大拓展边界,即城镇增长边界。在此范围内利用GIS平台重分类模拟出祁门县城未来不同的空间拓展边界,通过网格分形维数对不同预案的测算比较,发现评价值区段为3.2-3.4的边界维数值为1.5256,最接近紧凑的城镇空间形态期望值1.71,即确定为祁门县城外部空间紧凑边界。与2017年空间边界分形维数值(1.219)相比较,紧凑度有所提升。第叁,内部空间形态优化主要通过总结山地城镇空间结构类型的研究成果,假设演绎祁门县城空间结构发展方向,分别为单中心向心发展和带状延伸发展以及多中心组团发展。经分形维数测算发现多中心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分形维数为1.437,更接近紧凑形态理想值,因此更适合作为目前祁门县城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在多中心组团的空间结构发展方向下对现状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并利用空间句法将优化后的方案与祁门2009版总体规划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及协同度都有所上升,空间联系更紧密。在用地布局上主要是与国内外小城镇用地配置指标的对比,进而调整上版总体规划中的主要五类用地配置指标,上调居住、公服及绿地与广场用地比例,降低商业、工业仓储及道路用地比例,使县城用地配置指标更加合理。最后论文总从外部边界、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叁个方面总结此次祁门县城空间形态的优化路径,并提出空间形态的相关优化建议,来试图引导祁门县城向紧凑的城镇空间形态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1)

喻垚[4](2019)在《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城市化的研究热点,旨在解决长距离交通出行导致的出行成本增加、用地类型单一以及客货交通混合造成的拥堵。如何有效的产城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紧凑城市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城市设计中,探索新时期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城市设计策略。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紧凑度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紧凑城市理论指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研究,梳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征和问题,总结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功能配置、空间形态、交通系统、开敞空间、公服布置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紧凑城市理论特征,通过“形态紧凑”指导园区空间形态和景观布局,探索融入人文主义所形成的疏密有致的园区空间形态模式;以“规模紧凑”指导用地规模与布局,探索产城一体单元核心和各功能组团构成的园区布局模式;以“功能混合”指导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探索产城邻里单元和园区发展核心区域构成的园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以“交通可达”指导园区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探索公共交通引导下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模式。文章尝试构建紧凑度综合测度指标体系,从园区外部空间紧凑度、园区内部空间紧凑度和园区运行效率入手,选取四层指标,形成了3大类、6中类、11小类的综合指标体系,为探索基于紧凑城市理论指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策略能否提高园区紧凑度提供可量化依据。最后以实现园区紧凑为目的,以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永安组团为例,运用基于紧凑城市理论提出的设计策略,阐述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法。采取建立的紧凑度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永安组团现状和设计方案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紧凑城市理论在防止园区的无序蔓延、实现功能混合、缓解长距离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塑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园区形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高喜红,刘淑虎,罗涛[5](2019)在《紧凑城市建筑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处于高密度、高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状态下的典型紧凑城市建筑,从功能维度、视觉维度、社会维度叁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各种限制条件下所激发出的具有启示性的、独特的建筑逻辑与智慧,为我国高密度城市及城市建筑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廖建昌[6](2019)在《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该项规划文案中明确指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必须积极融合紧凑城市理念,重建城市形象设计系统,打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做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文章分层简析了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与体现。(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02期)

栾志理,栾志贤[7](2019)在《城市收缩时代的适应战略和空间重构——基于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的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和代表性案例——富山市和宇都宫市的探讨,归纳总结了日本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的收缩城市规划战略政策和空间重构规划方案,借此为陷入收缩境况的中国城市在战略取向和空间重构方面提出有益启示:1)勇于接纳和面对人口减少和城市收缩这一客观事实,积极采取激活城市收缩所带来的机遇的适应性战略,而不是采取促使人口再度增加的应对性战略;2)充分考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社会并存的城市收缩时代特征,通过城市功能集聚的"据点化"战略和公共交通系统主导的"网络化"战略,构建多中心连接的网络型紧凑城市空间结构;3)根据人口数量变化预测结果,动态地推动城市规模的精明收缩,开展匹配存量规划或减量规划的规模适当化规划。(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9年01期)

栾志理[8](2018)在《日本地方收缩城市的规划应对及启示——以“网络型紧凑城市”宇都宫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减少和超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为了应对地方城市收缩日本提出了"紧凑型+网络型"地区空间结构转变的基本战略,推动地方城市构建网络型紧凑城市,以实现人口收缩时代的未来城市空间构想。本文通过对为增强城市的便利性而尝试构建可持续性城市形态的日本地方收缩城市进行分析,试图为陷入衰退和收缩境况的部分中国城市探索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甚至为找到将会延续类似轨迹的中国地方城市空间结构的将来发展方向。为此,对正在推进"多极网络型紧凑城市"的日本宇都宫市进行分析,探讨未来指向型城市形态适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中国城市今后应当适应人口变化的主动收缩型规划意识转变、塑造适合城市收缩城市的多中心连接型紧凑城市结构、利用紧凑度评价标准确保网络型紧凑城市建设的高效推进等应对城市收缩的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8-11-24)

高春花[9](2018)在《西方国家城市蔓延问题及其伦理策略——以紧凑城市理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以"郊区化"为主要表现的城市蔓延现象,导致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分化严重、城市记忆缺失等伦理问题。基于对城市蔓延的现实批判,紧凑城市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伦理策略:倡导就近居住、节约自然资源进而促进生态环境正义,强调发展公共交通、便利弱势群体以谋求阶级阶层平等,主张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留住城市记忆以彰显城市人性尺度。作为一种规划思潮,紧凑城市理论为医治城市蔓延制定了一系列伦理策略,对我国破解城市蔓延难题、打造更加公平和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8年06期)

殷子渊[10](2018)在《从“R+P”到轨道紧凑城市——香港铁路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港铁站为核心进行土地开发是香港城市建设的主导原则之一,在"轨道加物业"(R+P)思想指引下,港铁公司作为铁路建设的主体,协调政府、开发商、公众等多方利益,在土地转让、规划管控、产权契约等法律、法规框架内,实现了港铁站与周边城市空间的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站点的综合开发提升了土地和物业的价值,实现了"土地溢价"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综合分析港铁站域紧凑空间形态背后发展的故事,丰富而持续的基础研究、有效和具有弹性的管控机制、责任和利益明晰的实施主体等,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8年05期)

紧凑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6年数据资料,探讨城市紧凑发展与能耗间的作用关系。首先计算城市紧凑度和能耗数值,紧凑度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包括土地利用、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城市能源消耗以全社会用电总量、天然气供气总量、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折算标准煤方式获取。其次,将江苏省城市紧凑度和能耗数值进行空间可视化,观察两者在4个时间节点,地域和时空上的演变。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及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对城市紧凑度与能耗的相关关系、作用机制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城市紧凑度和能耗皆存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特征,且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紧凑度的提升对能耗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表现出较为典型的时效性和滞后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效用增长会缓慢作用于能源利用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紧凑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森林,张晓瑞.紧凑城市的地域化再思考——中国主要城市的综合测度和分析评价[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

[2].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9

[3].赵航.紧凑城市视角下的祁门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4].喻垚.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高喜红,刘淑虎,罗涛.紧凑城市建筑浅析[J].华中建筑.2019

[6].廖建昌.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

[7].栾志理,栾志贤.城市收缩时代的适应战略和空间重构——基于日本网络型紧凑城市规划[J].热带地理.2019

[8].栾志理.日本地方收缩城市的规划应对及启示——以“网络型紧凑城市”宇都宫市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8

[9].高春花.西方国家城市蔓延问题及其伦理策略——以紧凑城市理论为例[J].新视野.2018

[10].殷子渊.从“R+P”到轨道紧凑城市——香港铁路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建筑师.2018

标签:;  ;  ;  ;  

紧凑城市论文-李森林,张晓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