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延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组网,采样值报文,传输时延,可信度指标
时延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周华良,郑玉平,徐建松,李友军[1](2019)在《混合组网下采样值传输时延值测量的可信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网络采样、网络跳闸应用中模拟量采样值(SV)传输时延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一种基于报文实现SV数据传输时延实时测量及补偿的方法逐渐被接受,开始应用于智能站"叁网共口"和就地化保护专网等场合。文中介绍了混合组网下SV报文传输时延测量方法和实现,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实现传输时延准确测量各个环节的可信度及其影响,并对报文中与SV数据强关联的时延测量值提出了基于总链路时延合理值和总链路时延误差值作为指标组合来进行在线评估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工程阈值的取值方法。最后,文中通过选取就地化保护专网的专项测试分析与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0期)
姜士伟[2](2019)在《TD-LTE网络HTTP页面时延问题评估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TD-LTE网络下,移动用户对数据业务感知——HTTP页面显示时延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时延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冯晓超,刘魁星,高帅,马倩[3](2018)在《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检测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设备时延是北斗监测接收机关键参数之一,其性能优劣会影响地面运控系统精密定轨、卫星钟差监测、电离层解算等核心业务的处理精度,进而影响北斗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精度。针对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指标检测评估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给出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概念与定义,从设备时延准确性、一致性、稳定性叁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物理含义清晰、性能考核全面、易于工程检测的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每项性能指标的工作特性、影响因素、精度水平等,设计实现了科学合理的测试试验方案,并工程验证了设备时延性能指标体系分析的合理性与测试技术的有效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目前系统研制的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准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能达到亚ns量级。(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8年04期)
张煜[4](2018)在《基于有限码长编码的超可靠低时延无线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联合设计与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generation,5G)的日益临近,云连接、车联网与无人驾驶、大规模机器间通信等新兴场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比于过去几代蜂窝系统对于高速率和大容量的单一追求,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更加强调了对于用户接入数量、可靠性、时延以及能量效率等多方面系统性能的综合提升。在理论上,这也与经典信息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通过缩小编码长度来满足超可靠低时延(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场景的需求。在Polyanskiy等人2010年发表的文章中,给出了在有限码长的情况下,最大编码速率的解析表达,这对于分析和设计短包通信系统有着高度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关注了在有限码长情形下,超可靠低时延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问题。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1)提出了基于有限码长编码的URLLC下行传输优化设计(包括双用户单天线和多用户多天线两种情形)和上下行联合设计优化的系统模型和问题定义;(2)分析了有限码长最大编码速率公式的单调性及凹凸性等函数性质并给出证明;(3)利用二分搜索法和Matlab凸优化(CVX)工具包解决了下行传输设计优化问题;(4)阐述了上行-下行对偶算法以及黄金分割搜索的概念和原理,并提出利用交替优化法解决URLLC上下行联合设计优化问题;(5)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以及系统参量之间的依赖与折衷关系,得到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刘桢,张嘉怡,陆明泉,黄洁,赵拥军[5](2017)在《一种通用的卫星导航信号码时延估计误差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信号的码时延估计误差是决定系统服务性能的关键因素,迫切需要对多种不同调制与复用方式的导航信号进行全面的码时延估计误差性能评估,从而为后期的系统应用提供重要的选择依据.为此,本文提出了通用的码时延估计误差评估方法.首先,概括了导航接收机的码跟踪环路模型,根据是否匹配接收以及是否相干处理,将目前的导航接收机归纳为四种类型.其次,在假设码时延估计误差非常小的条件下,分别给出了匹配接收下相干处理和非相干处理时的估计误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导了非匹配接收下非相干处理时的估计误差,并讨论了与相干处理时的关系.最后,推导了码时延估计误差的齐夫-扎凯界限,解决了估计误差不满足非常小这一假设条件时的评估.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均以导航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示,为信号设计和接收机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给具体信号的评估带来了极大便利.仿真实验中对新一代典型导航信号的码时延估计误差做了有效评估.(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曾智勇[6](2017)在《工业报警系统时延设计及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过程中,设置报警可以在过程变量参数异常、设备故障等工况异常时及时地提醒操作人员。然而,简单的报警设计往往会导致大量的误报警和滋扰报警,降低报警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安全保障。调查表明,导致许多灾难性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警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因此,系统、科学、有效的报警系统设计及管理对保证工业过程安全连续运行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致力于解决常用报警设计技术与其性能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首先针对可通过马尔科夫链建模的报警优化技术,提出了计算其误报率、漏报率及检测迟延的一般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在死区及传统时间迟延技术,总结了该算法相比于现有算法的优点。与传统时间延迟技术要求连续n个样本异常才报警不同,广义时间延迟技术只要n个样本中有n1个样本异常就产生报警(n1≤n),能更好地反映过程实际工况。本文针对广义时间迟延技术,基于所提出的报警性能指标的一般算法,给出了广义时间迟延技术配置在报警系统中的各项性能指标计算过程。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最后,本文讨论了时间迟延技术在报警系统中的设计,通过仿真及工业案例研究,验证了广义时间迟延技术在工业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江洋[7](2016)在《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强度与网络时延定量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的增加,进而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和网络服务质量(Quantity Of Servers)成为网络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其中网络服务质量(Quantity Of Servers)简称为QOS。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这都需要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计算的运行能力、计算机所储存的空间和网络的运行速度等,而为了满足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就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快速运行,因此怎样实现网络安全和网络服务质量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提出“NSAD(Network Security and Delay)评估模型——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与时延定量评估模型”,主要是根据定量评估的方法来实现网络完全和时间延误的优化组合,该模型主要实现业务的数据流行的不断阶段,能够实现对把网络安全服务进行不同的安全域的服务,主要有叁个安全域。其中每个安全域主要根据所对应的安全服务能够保证业务安全运行。NSAD模型主要的核心算法是网络安全和延时算法,这两种算法主要的表现是网络安全服务的等级和网络时延的消耗时间。“网络安全时延定量评估方程—NSDQE(Network Security Delay Quanta Eguation)方程”是NSAD模型的主要核心,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的业务类型下进行网络安全算法和网络延时算法的组合,进而实现在不同的网络安全服务和网络延时进行相互联系。文中主要使用NSDQE方程实现NSAD模型实现对网络安全服务和网络时延的组合,从而实现用户可以进行选择。而用户进行选择后,NSAD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算法的用户,以及安全服务的配置和网络算法的配置。有时NSAD模型不能实现优化后的安全算法配置,这种算法不能实现有效的安全配置,不能完成模型在配置中的部署,所以文中所提出了数据包比例法(PRP法),这个方法可以实现NSAD能够根据用户所需要的进行网络安全服务和时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满足用户的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11-01)
陈乃金,冯志勇[8](2017)在《不跨层行操作并行RCA互连时延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类行并行重构单元阵列互连时延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节点映射和运行机制来评测互连时延的方法,基于前驱回溯不加旁节点不跨层时域映射算法,对点到点、路由传输、行列总线等互连RCA进行了时延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与路由传输和行列总线互连相比,点到点互连在最大不跨层互连、不跨层累加互连、考虑互连执行总时延等方面均是最小的,从而表明了点到点重构单元阵列的互连时延优于路由器传输和行列总线互连.(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7年04期)
程曦[9](2016)在《导航卫星载荷I/Q时延不平衡的影响评估及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多元化服务的广泛应用,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调制方式以应对频谱资源有限的问题。新型调制方式能具有良好性能的前提是其信号质量得到保证。然而工程中星上载荷发射信道的器件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会导致导航信号质量下降。其中,正交上变频单元会引入I/Q不平衡失真,而I/Q时延不平衡作为I/Q不平衡失真的一个方面往往被忽略,对它的其他方面(增益不平衡、相位不平衡、直流偏置等)则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但是I/Q时延不平衡的存在会对信号的相关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导航信号质量。因此,研究发射信道中I/Q时延不平衡对不同频点信号的影响的区别和联系并补偿这种失真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选用的几种新型调制方式,对星上载荷发射信道进行整体建模,描述了导航信号由基带生成到经由天线发射的过程;并对I/Q不平衡失真进行局部建模,给出了只存在I/Q时延不平衡时的正交上变频器的失真模型;给出了与导航信号质量密切相关的叁个评估指标,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B1、B2、B3叁个频点的导航信号在由于I/Q两路低通滤波器特性不完全一致而引入的I/Q时延不平衡情况下所受到的影响;最后,利用导航信号相关函数的特性,提出一种用少量迭代的通过理想I/Q信号的平方和失真后的合路信号的瞬时功率的方式分别估计出I/Q两路的时延并对其进行补偿,而后从B1、B2、B3频点的导航信号的叁个方面对补偿算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对于B1频点信号呈现的结果所存在的一定的特殊性也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高洁[10](2015)在《利用传播时延对越区覆盖评估和优化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根据传播时延数据并结合静态工作参数及OSS网管数据评估现网越区覆盖的方法,并结合试点城市现网数据进行越区覆盖评估、现场排查、优化整改、前后指标对比,以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时延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TD-LTE网络下,移动用户对数据业务感知——HTTP页面显示时延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时延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延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周华良,郑玉平,徐建松,李友军.混合组网下采样值传输时延值测量的可信度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2].姜士伟.TD-LTE网络HTTP页面时延问题评估与优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9
[3].冯晓超,刘魁星,高帅,马倩.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检测评估[J].现代导航.2018
[4].张煜.基于有限码长编码的超可靠低时延无线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联合设计与性能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刘桢,张嘉怡,陆明泉,黄洁,赵拥军.一种通用的卫星导航信号码时延估计误差评估方法[J].物理学报.2017
[6].曾智勇.工业报警系统时延设计及性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7].江洋.基于安全域的网络安全强度与网络时延定量评估模型[D].湖北工业大学.2016
[8].陈乃金,冯志勇.不跨层行操作并行RCA互连时延性能评估[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7
[9].程曦.导航卫星载荷I/Q时延不平衡的影响评估及补偿[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高洁.利用传播时延对越区覆盖评估和优化的方法研究[J].电信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