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书分类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桂质柏,分类法,排检法,本土化
图书分类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应芳[1](2019)在《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探索民国时期分类法本土化的实践,对现代图书分类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使用比较法,对桂质柏图书分类法前后期的实践进行比较。[结论/发现]桂质柏早期在齐鲁大学的《杜威书目十类法》编制实践,后来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理论研究,以及归国后在中央大学、四川大学推行的《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分类大全》,是他在图书分类领域本土化探索的"叁部曲",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对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探索做出了贡献。[创新/价值]将桂质柏的博士论文研究与他具体的分类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的清晰脉络。(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知识》期刊2019年01期)
童刘奕,张鹏翼[2](2018)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人工映射分析与差异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知识组织系统进行映射,是解决不同知识组织系统之间互操作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数学、心理学、教育领域为例,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相关领域类目进行映射,探讨映射过程中体现的两部分类法的差异性、映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映射过程中,采用"就上不就下,就近不就远"的原则,建立等同、包含于、包含和相关4种映射关系。4种关系各包含类目196条(占24.5%)、423条(占52.9%)、50条(占6.3%)、130条(占16.3%)。影响映射关系类型的主要原因有语言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差异、编制原则不同、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不同。(本文来源于《数字图书馆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兰艳花,裘葛[3](2017)在《两岸中文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学类目上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岸的图书馆学系出同源,却在1949年后因海峡相隔各自发展而各具特色。本文从两岸分类法对图书馆学的类目设置作异同比较,分析其成因,并探究两岸分类法在图书馆学的类目发展上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2期)
马翃[4](2016)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修订特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修订是适应新学科发展与时俱进的体现。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对比,第五版修改类目约5 200个,停用或删除类目2 500个,新增类目1 600个。这样的修订不仅反映了学科发展带来的类目的变化,而且避免了各馆编目人员因对概念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牵强归类和硬性归类现象。第五版较第四版在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引入了复分标记,增强了类目的参见等,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类目名称不规范、条目不清,二是有图书无其类,有恰当的类目却无法归类。因此,建议专业团队能更好地完善其类目体系,方便图书馆业务工作人员使用。(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曹伯韩[5](2016)在《国学典籍之图书分类法及阅读书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千年来,我国历代着述太多了,图书数量多得难以计数,人们常用"浩如烟海"来形容。这些图书的主要类别,在刘歆、班固时代,是六分法;自隋唐以至清,大致可说都是四分法。刘、班二氏分群书为六艺、诸子、兵家、诗赋、术数、方技六大类。荀勖改分为甲乙丙丁四部,《隋书·经籍志》也分四部,并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清修《四库全书》,就是分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之下再分四十叁类。我国目录学家认为图书分类可以表示学术源流,我们试就六大类变为四(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6年12期)
周余姣[6](2016)在《裘开明《汉和图书分类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裘开明先生的着作《汉和图书分类法》是20世纪上半叶东西学术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学学术转型的产物,曾被北美诸多东亚图书馆以及燕京大学图书馆等20余家图书馆采用,有着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承袭的分类思想、发展沿革、编纂体例、特点、不足及历史影响。参考文献27。(本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唐俊[7](2015)在《麻醉学图书在中国和美国图书分类法中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着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书籍,在感叹知识丰富和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常为在其中寻找到需要的书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而苦恼。此时,非常渴望有一座灯塔或一张地图,能够指引自己快速、准确地找到心仪的书籍,图书分类法就是这样的一张地图。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学生到国外学习和交流访问,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国家的图书分类方法进行了解,以便于在各国图书馆中尽快找到所需的书籍。以下对中国和美国麻醉学图书的分类进行简单的介绍。(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周子荣[8](2015)在《关于《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的一些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的编制特色,并对该书的修订就思想性问题、稳定性问题、简明性问题、类目扩充和改动及分类法的局限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期刊2015年04期)
云林一叶[9](2015)在《“《云林图书分类法》修订暨中国佛教图书馆管理研讨会”在云林图书馆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6日,灵隐寺"《云林图书分类法》修订暨中国佛教图书馆管理研讨会"在云林图书馆举行。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现场介绍了灵隐寺云林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自衍法师赞叹灵隐寺整合各方资源,对佛教目录学和佛(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期刊2015年02期)
[10](2015)在《《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3月25日至26日,《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自光泉法师主持灵隐寺以来,以弘扬佛教文化为己任,"云林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发展。今天的"云林图书馆"位于灵隐寺药师殿西侧,其馆藏文献分为图书、报刊和声像资料(完善中)叁部分,现有3万册藏书。图书以佛教类为主,社科类为辅。佛教教理,经、律、论叁藏,布教、仪注,佛教宗派、佛教寺志、佛教史志,佛教史、高僧传记(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5年04期)
图书分类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知识组织系统进行映射,是解决不同知识组织系统之间互操作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数学、心理学、教育领域为例,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相关领域类目进行映射,探讨映射过程中体现的两部分类法的差异性、映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映射过程中,采用"就上不就下,就近不就远"的原则,建立等同、包含于、包含和相关4种映射关系。4种关系各包含类目196条(占24.5%)、423条(占52.9%)、50条(占6.3%)、130条(占16.3%)。影响映射关系类型的主要原因有语言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差异、编制原则不同、国内外学科发展水平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书分类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应芳.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
[2].童刘奕,张鹏翼.《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人工映射分析与差异性探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
[3].兰艳花,裘葛.两岸中文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学类目上的比较研究[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
[4].马翃.《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修订特色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曹伯韩.国学典籍之图书分类法及阅读书目[J].意林文汇.2016
[6].周余姣.裘开明《汉和图书分类法》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
[7].唐俊.麻醉学图书在中国和美国图书分类法中的比较[J].上海医学.2015
[8].周子荣.关于《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的一些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
[9].云林一叶.“《云林图书分类法》修订暨中国佛教图书馆管理研讨会”在云林图书馆举行[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
[10]..《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举行[J].法音.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