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先语末语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语末语尾“-si-”,主体敬语法,韩国语教育,问卷调查
先语末语尾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敏慧[1](2018)在《中国韩国语学习者主体敬语法的认知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的敬语法是韩国语的一大特征。汉语中虽然有表示尊敬的表达方式,但没有类似先语末语尾“-si-”的表尊敬语法形式。而且,在韩国语的实际使用中,“-si-”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呈现多样化特征。因此,母语为汉语的中国韩国语学习者在先语末语尾“-si-”的学习和使用上难免遭遇困难。为提高先语末语尾“-si-”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国内韩国语学习者的相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本文以国内127名中高级韩国语学习者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以62名韩国语母语者的调查结果为基准值,分析中国韩国语学习者的先语末语尾“-si-”的认知情况。调查主要从主体尊敬、间接尊敬、特殊词汇尊敬、假尊法和压尊法等规范用法,以及“-si-”的重复使用、尊敬听者的使用等非规范用法两方面进行,并采用统计学专业程序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韩国语学习者和韩国语母语者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差异:1)在不同场景下,“-kke seo”使用与否的差异;2)使用压尊法和假尊法的差异;3)重复使用“-si-”的差异;4)表示尊敬听者时,“-si-”缺失时的容忍度差异;5)韩国语母语者中出现的部分“-si-”非规范表达形式。“学习者”、“教师”、“教材”共同组成语言学习课堂的“叁要素”。为缩小以上认知和使用的差异,本文从教材入手,对目前中国国内主要韩国语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上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本文对延世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的韩国语教材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材均在初级阶段介绍了“-si-”的使用及一些表示尊敬的词汇,但没有说明“-kke seo”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差异,以及当有多个叙述词时,反复使用“-si-”的必要性,而且没有对假尊法和压尊法进行介绍。对此,本文按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在每个叙述词后使用“-si-”的习惯;中级阶段,培养学生按照对话场景使用“-kke seo”,并且向学生介绍一些韩国语母语者的非规范表达,如“-silgeyo”,“-sigo gyesida”,以及只使用“-kke seo”等;高级阶段,向学生讲解压尊法和假尊法,并教授如何依据场景灵活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毅婷[2](2012)在《论先语末语尾“(?)”和“(?)”的语用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韩友好关系不断增进,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然而教科书中对于某些语法的解释不够详尽,某些口语中的用法与书中解释的不同,作为初学者理解起来会很困难。笔者作为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为外国人准备的韩国语教科书中所解释的先语末语尾“(?)”和“(?)”的意义都是其基本意义,许多语用论方面的意义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本文中除了揭示其基本意义之外,相对有体系地整理了先语末语尾“(?)”和“(?)”的语用论意义,以便和作者一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的用法即原因,从而更加标准、熟练地应用这两个语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05-08)
周庆来[3](2009)在《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语法意义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语尾‘-(?)-'的各种句型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态和对应规则。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了韩国语先语末语尾‘-(?)-'在本体论以及对应上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先语末语尾‘-(?)-'的意义上的特征。分析了语尾‘-(?)-'的意义范畴,论述了先语末语尾‘-(?)-'的意义分类和意义分布情况。本文主要依据韩国、朝鲜、中国的25部语法着作,对先语末语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根据先语末语尾‘-(?)-'的意义分布情况,做了语料分析。本文主要应用了综合性的长篇小说《故乡》、《商道》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了四种意义即意图义、推测义、可能义和预定义。第叁章主要论述了先语末语尾‘-(?)-'在意图义、推测义、可能义和预定义下的句型分布情况。其句法制约因素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句子类型、时态等,根据这些制约关系形成了14个基本句型。其中,意图义有4个,推测义有5个,能力义有3个,预定义有2个。第四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了先语末语尾‘-(?)-'在意图义、推测义、可能义、预定义下,在汉语中的对应形态及其对应规律。在意图义中主要对应于助动词‘要',‘想',‘打算',‘愿意',‘肯'等;在推测义中,主要对应于助动词‘可能',‘能',‘会',‘得',‘要'等;在能力义中,主要对应于助动词‘能',‘可以'等;在预定义中,主要对应于‘将',‘就要'等。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归纳了本文主要的结论和研究的不足。此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汉族学生学习韩国语,而且对韩国人学习汉语,更进一步说,对翻译理论实践和语言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9-05-18)
张洪莲[4](2009)在《试论韩国语先语末语尾“(?)”》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理解与应用,一般只限于表示“预定、计划”、“意图、目的”、“推测”等几个方面。但实际应用中,语尾“-(?)-”还能与其他一些因尾、形态素结合表示各种意义,还被广泛使用。为了比较全面了解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意义与用法,本文通过词尾“-(?)-”的原意义与派生意义、语尾“-(?)-”与其他一些语尾、形态素间的组合形式及意义等几个方面的纵向研究(即,历史性研究),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先行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详细论述先语末语尾“(?)”的原意义及具体应用。第二章节详细论述先语末语尾“(?)”的派生意义及具体应用。第叁部分中主要论述了先语末语尾“(?)”与其他一些语尾、形态素间的组合形式及具体应用,通过实例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对本论文内容进行总。通过对韩国语先语末语尾“(?)”先行研究的系统梳理,了解到语尾“(?)”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11类。但是,通常人们在实际应用当中习惯用于表示“预定、计划”、“意图、目的”、“推测”等几个方面,其余用法很少人了解。本人作为韩国语教师,在这个方面有比较深的体会,学习者一般只熟悉表示“预定、计划”、“意图、目的”、“推测”等几个用法。根据先行研究,了解到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意义可分为11类。如果把这些理论及其用法全部讲授给学生,将会产生干扰影响,不利于学习者的习得。于是通过本论文,不仅要系统了解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原意义与派生意义,把重点放在语尾“(?)”与其他语尾、形态素间组合形式的分析,以便学习者不仅加深对后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理解程度,还有利于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9-05-17)
先语末语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韩友好关系不断增进,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然而教科书中对于某些语法的解释不够详尽,某些口语中的用法与书中解释的不同,作为初学者理解起来会很困难。笔者作为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为外国人准备的韩国语教科书中所解释的先语末语尾“(?)”和“(?)”的意义都是其基本意义,许多语用论方面的意义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本文中除了揭示其基本意义之外,相对有体系地整理了先语末语尾“(?)”和“(?)”的语用论意义,以便和作者一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的用法即原因,从而更加标准、熟练地应用这两个语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语末语尾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敏慧.中国韩国语学习者主体敬语法的认知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刘毅婷.论先语末语尾“(?)”和“(?)”的语用论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
[3].周庆来.韩国语先语末语尾‘-?-’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09
[4].张洪莲.试论韩国语先语末语尾“(?)”[D].延边大学.2009
标签:先语末语尾“-si-”; 主体敬语法; 韩国语教育;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