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包埋法论文-江慧

吸附包埋法论文-江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包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藻酸钠,明胶,聚乙烯醇,固定化酵母菌

吸附包埋法论文文献综述

江慧[1](2016)在《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的速度已日趋加快。如重金属铅、镉等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而这些重金属在正常环境下较为稳定,短时间内难以被降解。且这些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长期蓄积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对生物体造成较大的危害。传统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水过程繁琐,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具有吸附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己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海藻酸钠-明胶-聚乙烯醇固定化包埋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进行研究。根据固定化材料包埋条件标准(直径、密度、机械强度、传质性能)优化包埋条件,以固定化空白小球吸附铅、镉的能力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明胶和聚乙烯醇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2%、明胶0.5%、聚乙烯醇2%,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空白小球对铅、镉的吸附率分别为68.72%和66.35%。采用最佳配比制得固定化酵母菌小球,扫描电镜分析,固定化酵母小球表面的褶皱以及内部的网状空隙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为固定化小球吸附重金属离子提供必要的基础。以pH、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酵母菌用量、环境温度、吸附时间为控制因子,开展不同环境条件下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重金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菌最佳吸附条件为pH=5、重金属起始浓度为120mg/L、酵母菌用量10g/L、温度25℃、时间120min。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分别使用固定化酵母菌小球、酵母菌、固定化空白小球吸附重金属铅、镉,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菌小球吸附效果均优于酵母菌和固定化空白小球。通过固定化酵母小球吸附Pb2+、Cd2+进行简单的机理探究,得出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能很好的描述固定化酵母菌对Pb2+、Cd2+的吸附行为。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后的R2分别为0.9934、0.9977。Langmuir等温模型比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固定化酵母菌对重金属铅、镉的吸附性能。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后的R2分别为0.9914、0.9942。(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孙玉英,张继泉[2](2013)在《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化混合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Microbacteriumsp.OU01进行发酵,制得粗酶液(壳聚糖酶和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混合液),采用吸附交联法及包埋法对其进行固定,研究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游离混合酶液的最佳pH为5.6,最适反应温度为50℃。吸附交联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体积分数5.0%,加酶量15mL(49.51U/mL),固定化时间6h。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包埋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10g/L,CaCl2质量浓度15g/L,加酶量为1mL(50.35U/mL)/5mL质量浓度10g/L海藻酸钠,固定化时间20min。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固定化酶酶解壳聚糖所得产物中含D-氨基葡萄糖,说明粗酶液中的壳聚糖酶和外切-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被同时固定。通过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吸附交联固定化酶更适于工业化应用生产D-氨基葡萄糖。(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任静[3](2013)在《吸附包埋法固定化醋酸菌的制备及其在麦芽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凭借其发酵速率快、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细胞可反复使用、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对于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而言,载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固定化微生物细胞载体选择时多考虑载体材料本身的特性,而忽略了载体材料对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实际可操作性的影响,进而限制了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在某些领域,尤其是以醋酸菌等对氧及营养基质需求较高的菌株为主的领域的应用。一般地,固定化微生物细胞载体可分为天然材料制备的载体、人工合成材料制备的载体和复合材料制备的载体。天然材料制备的载体,如海藻酸盐、玉米芯等,其无毒、传质性好,但机械强度低、细胞易脱落,不利于反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制备的载体,如聚乙烯醇等,其机械强度大、稳定性好,但传质性差、细胞活性较低;而复合材料制备的载体兼具二者的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重点针对麦芽醋酿造工艺中的主要菌株——醋酸菌这类好氧菌固定化进行了研究,从玉米芯、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玉米芯-SA、玉米芯-PVA几种载体中选择适宜的醋酸菌固定化载体,对其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醋酸菌酿造麦芽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固定化细胞反应器,进行了游离与固定化醋酸菌酿造麦芽醋的对比,旨在为醋酸菌固定化及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在麦芽醋酿造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玉米芯、SA、PVA、玉米芯-SA、玉米芯-PVA几种载体中确定玉米芯-PVA为较适宜的醋酸菌固定化载体,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确定玉米芯-PVA吸附包埋法固定醋酸菌的最佳条件为:菌悬液浓度0.7g/100mL,吸附时间12h,PVA浓度13%,PVA与玉米芯比例2:1,冷冻温度-20℃,冷冻-解冻循环3次。2.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中的Box-Behnken确定固定化醋酸菌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11%(m/v),初始酒精度6.26%(v/v),发酵温度32℃,摇床转速为171r/min。3.采用固定化醋酸菌酿造麦芽醋时,其发酵周期仅为96h,酸度为4.73g/100mL(以乙酸计),产酸速率达0.48g/L·h,且固定化醋酸菌重复使用稳定性好,使用6批次后,发酵性能无明显下降。4.与游离醋酸菌相比,固定化醋酸菌产酸速率提高了37%,醋酸发酵周期缩短了25%,同时,麦芽醋的感官、理化及卫生指标与游离醋酸菌发酵相比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王立娜,赵瑞雪,郑月,郑笑秋,刘淑梅[4](2007)在《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铅》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藻酸钠,明胶,PVA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金属铅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包埋剂海藻酸钠、明胶、PVA浓度各为1%,pH值为4.5,Pb2+离子初始浓度为0.9652mmol·L-1,酵母菌浓度为5g/L时,在室温下吸附1h,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潘晓榕,王艳,周培根[5](2007)在《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壳聚糖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吸附交联和包埋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CUY8产壳聚糖酶进行固定,并对游离壳聚糖酶和2种固定化酶的特性进行比较。游离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5.0,最佳温度为55℃;采用吸附交联方法所获得的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4.0,最佳温度65℃;采用包埋法获得的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5.5,最佳温度为35℃。壳聚糖游离酶,吸附壳聚糖酶和交联壳聚糖酶的米氏常数依次分别为1.92 mg/mL,14.71 mg/mL和5.91 mg/mL;半衰期为18 d,45 d和37 d。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吸附交联法所得的壳聚糖酶的半衰期是最长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吸附包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Microbacteriumsp.OU01进行发酵,制得粗酶液(壳聚糖酶和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混合液),采用吸附交联法及包埋法对其进行固定,研究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游离混合酶液的最佳pH为5.6,最适反应温度为50℃。吸附交联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体积分数5.0%,加酶量15mL(49.51U/mL),固定化时间6h。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包埋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10g/L,CaCl2质量浓度15g/L,加酶量为1mL(50.35U/mL)/5mL质量浓度10g/L海藻酸钠,固定化时间20min。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固定化酶酶解壳聚糖所得产物中含D-氨基葡萄糖,说明粗酶液中的壳聚糖酶和外切-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被同时固定。通过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吸附交联固定化酶更适于工业化应用生产D-氨基葡萄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包埋法论文参考文献

[1].江慧.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孙玉英,张继泉.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化混合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任静.吸附包埋法固定化醋酸菌的制备及其在麦芽醋中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3

[4].王立娜,赵瑞雪,郑月,郑笑秋,刘淑梅.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铅[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潘晓榕,王艳,周培根.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壳聚糖酶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标签:;  ;  ;  ;  

吸附包埋法论文-江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