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陶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制陶工艺,传承开发
制陶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李亦扬[1](2019)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制陶工艺的传承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陶术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传统制陶工艺的研究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族群文化及历史进程的重要方式。贵州省少数民族种类众多,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其中的传统陶器无论造型、装饰、色彩及工艺上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民族特色。目前,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制陶工艺在传承机制和开发上尚有不足,并且多数濒临失传。因而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制陶工艺的传承与开发研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为中华民族发展史和陶瓷艺术发展史研究资料的补充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8期)
杨雅琼,薛玲玲[2](2019)在《江苏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出土陶片的制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胎土、成型、修整、装饰、焙烧五个方面对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器破片进行观察后可知:第一期遗存陶器以泥片贴筑法制坯为主,少量为泥条筑成;第二期遗存中,泥条筑成的陶器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主要制坯方法。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的变化,符合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转变的总体变化规律,表明第一、二期遗存陶器制作工艺的延续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解梦伟,侯小锋[3](2019)在《大理甸南白族制陶工艺生产性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甸南白族制陶工艺根植于白族农耕文化语境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看,白族传统制陶工艺难以继续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面临生产性保护的转型。在此过程中,白族制陶在功能造型和审美理念上更加趋向专业化和艺术化,通过更新功能,引入设计理念,成为当下其发展的新兴手段。作者提出:提升制陶技艺水平,增加制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而作为艺术收藏品,可能成为剑川白族制陶工艺生产性保护的现实依据或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9年01期)
戴勇[4](2019)在《史前制陶工艺的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前陶艺的创作带给人类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独特性体现在:其构思不单单是制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还是由巫术思维催生精神路线图的过程;练泥不单单是为了准备材料,还是为了使泥向手吐露自身物性秘密;塑型不单单是手对泥的征服,还是手与心、泥之间的对话争执;烧造是人的创造力的实现,也是火的创造力的显现。这些独特性是有效把握陶艺形式之美的钥匙。(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瑞,杨丽[5](2018)在《海南黎族泥片制陶工艺及其艺术鉴赏》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黎族制陶工艺源远流长,继承和发展了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制陶工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重点针对海南黎族泥片制陶工艺和艺术鉴赏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8年07期)
王元[6](2018)在《雍城铁丰作坊制陶工艺、流程及生产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雍城铁丰作坊的陶制品及相关生产遗迹入手,分别对铁丰作坊陶制品的坯体成型工艺、烧造工艺等工序进行解析。尤其注重探讨各类建筑用陶的制作方式,从而复原出铁丰作坊陶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其流程。铁丰作坊的陶器生产已达到大规模专业化的水平,较高的陶器标准化程度,以及被官方控制的生产特征,揭示了此时期秦人的建筑制陶手工业采用的是依附性专业化生产模式。(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8年08期)
鹿继敏[7](2018)在《略论汉代制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6月,河南省洛阳市涧西七里河西北的一个基建工地上出土了一件红陶作坊模型(图一),时代属东汉中晚期,平面为长方形,正面呈敞开式,叁面有墙。通高32厘米,进深24.5厘米,面阔48.4厘米。作坊悬山顶,作瓦垄,每垄靠下部均有堆塑的长方体条形块作装饰,瓦长2.5厘米,宽1厘米。檐下饰圆形瓦当,瓦当为十字圆点纹。四条垂脊上也有堆塑的小长方体块作装饰,下端为叁个筒瓦迭压的"品"字形。房正脊两端微翘,为五个筒瓦迭压的脊饰。正脊中部有凸饰,呈两个长方体条形块的堆塑状,正脊。屋内靠后墙置二层架,地面满放成套成排的各种造型的陶壶、盆、盘、杯、罐、扁壶、耳杯、火炉、(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8年07期)
张亚楠[8](2018)在《毛家坪遗址周代制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家坪遗址是研究秦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其丰富的陶器遗存为研究秦文化制陶工艺提供了资料基础。该遗址周代遗存可分为“A组”和“B组”两类,前者属于秦文化,后者属于西戎文化。文章主要从考古资料、科学实验及民族资料等方面探讨毛家坪遗址周代陶器的制作技术,运用观察陶器制作技术痕迹、X光成像技术、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陶器标本进行分析,从而复原毛家坪遗址周代制陶工艺。利用陶器口径、腹径等的变异系数对其标准化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生产方式方面的信息。毛家坪遗址周代制陶的原料应取自当地粘土,并进行筛选;羼合料主要以石英、云母、长石等为主;在成型工艺上,“A组”遗存的陶器主要为泥条筑法成型,有个别泥条拉坯及轮制成型。“B组”遗存陶器中的双耳罐、单耳罐等为泥条筑成,铲足鬲及柱足鬲则以模制法为主;修整工艺,“A组”遗存中的陶器以拍打、轮修、刮削等为主;“B组”遗存中的陶器陶器以拍打为主;纹饰方面,“A组”遗存中的陶器整体以绳纹为主,弦纹及附加堆纹居多,还有少量其它纹饰,“B组”遗存中的陶器以绳纹为主;烧制方法,两组遗存的陶器有明显的不同,“A组”以还原气氛为主,为陶窑烧制,“B组”以氧化气氛为主,采用露天烧制法。在毛家坪遗址中,制陶技术经历了从泥条筑成到泥条拉坯法再到轮制的发展线索,但整个过程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战国晚期“A组”才出现个别轮制陶器。根据对陶器口径的变异系数的统计计算,得出其标准化程度较高,且已经属于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根据当时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再结合制陶工艺及标准化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当时陶器的生产环境,并了解两组人群之间形成虽有武力争斗,但也保持着长期的商品交流的联系方式。通过以上,对研究秦文化制陶工艺自身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孙艳霞[9](2018)在《简述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制陶工艺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遗存中的陶器,造型上极其规整、装饰上略显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制作上也看的出制陶工人对这些陶器着实进行了一番设计,整体强调了线条的形式感。该文化中的陶器,运用了镂空、彩绘等装饰手法,强烈地说明了其装饰和实用相统一的理念。高超的成型工艺和烧制技术,于传承和发展传统制陶工艺更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8年05期)
朱保彰[10](2017)在《沈丘青叁彩,延续千年的中国制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沈丘青叁彩起始于秦汉,演变于隋唐,延续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沈丘还有7座窑在生产工艺彩陶,到上世纪60年代逐渐衰落,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一技艺仅留存于河南沈丘县石槽乡的龚寨村(有名的龚寨窑所在地)。沈丘县石槽乡龚寨村,位于沙(本文来源于《益寿宝典》期刊2017年36期)
制陶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胎土、成型、修整、装饰、焙烧五个方面对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器破片进行观察后可知:第一期遗存陶器以泥片贴筑法制坯为主,少量为泥条筑成;第二期遗存中,泥条筑成的陶器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主要制坯方法。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的变化,符合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转变的总体变化规律,表明第一、二期遗存陶器制作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陶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亦扬.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制陶工艺的传承与开发[J].艺术评鉴.2019
[2].杨雅琼,薛玲玲.江苏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出土陶片的制陶工艺研究[J].东南文化.2019
[3].解梦伟,侯小锋.大理甸南白族制陶工艺生产性保护研究[J].湖南包装.2019
[4].戴勇.史前制陶工艺的审美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
[5].王瑞,杨丽.海南黎族泥片制陶工艺及其艺术鉴赏[J].天工.2018
[6].王元.雍城铁丰作坊制陶工艺、流程及生产模式研究[J].装饰.2018
[7].鹿继敏.略论汉代制陶工艺[J].文物天地.2018
[8].张亚楠.毛家坪遗址周代制陶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18
[9].孙艳霞.简述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制陶工艺及其价值[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
[10].朱保彰.沈丘青叁彩,延续千年的中国制陶工艺[J].益寿宝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