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李双杰,钟飞,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

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李双杰,钟飞,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炎,心肌病,cDNA芯片,柯萨奇病毒B组

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双杰,钟飞,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1](2008)在《病毒性心肌疾病的基因时空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到扩张型心肌病全病程基因时空表达谱动力学特征.方法用含有8000个基因克隆的基因芯片检测CVB3反复感染Balb/c小鼠后第0,7,21天及第3,6,9个月心肌组织基因表达,并用SOM对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第10,14,15,19,20类基因在第7天时表达上调,第21,22类基因在第21天表达上调,而第23,24类基因在第7、21天表达均上调;(2)第6,7,11,12类基因在第7天时表达下调,第4,5类基因在第21天表达下调,而第2,3,8类基因则在第7,21天表达均下调;(3)第1,16类基因在第7天时表达下调,而第21天后则表现为上调;(4)有些基因如转移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CD 53抗原却表现为持续性表达上调,而α-1微球蛋,ninjurin 1,舒血管素27,cytokine inducible SH2-containing protein 2则出现持续性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全病程基因表达谱动力学模式,为进一步了解其分子发病机制提供全新的视野.(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吴凤兰[2](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为今后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次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法,建立反复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模型。将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为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为60只。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的变化;采用HE、VG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脏质量指数,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减轻其心肌病理损伤,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水平,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6-01)

崔志勇[3](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模型心肌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210只3-4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各60只。采用先后6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及浓度柯萨奇B_(3m)病毒的方法,复制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于实验的第60天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混悬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常规观测小鼠死亡率、小鼠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心脏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异常变化均明显改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细胞间黏附因子-1阳性表达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1),以中药高剂量组更为显着(P<0.05)。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病理损伤程度。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表达,减轻炎性细胞损害和自身免疫损伤,这可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6-01)

赵艳霞[4](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血清γ-IFN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模型血清γ-干扰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Balb/c小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_(3m)病毒的方法,复制病毒性心肌疾病动物模型。于实验的第60天开始,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灌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采用常规方法观测小鼠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光镜观察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小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的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血清γ-干扰素水平,且以中药高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减轻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血清γ-干扰素水平,调节免疫,这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6-01)

张丽丽[5](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腹腔注射柯萨奇B_(3m)病毒的方式,建立重复感染的近似病毒性心肌疾病动物模型。Balb/c小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灌胃四周后,采用常规方法观测小鼠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采用HE、VG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脏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尤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P<0.05)。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3.中药高、低剂量组均能抑制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够减轻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的病理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病毒性心肌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高运吉[6](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Fas、FasL蛋白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对Balb/c小鼠反复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法,复制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为中药复方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将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采用反复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法复制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常规方法观测小鼠心脏质量指数变化;采用HE、VG染色法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形态、心肌胶原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小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异常;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心肌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Fas、FasL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Balb/c小鼠反复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法能成功的复制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中药复方能改善其心脏质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能够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Fas、FasL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成中药复方防治病毒性心肌肌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占军[7](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早期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次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式,复制重复感染的早期病毒性心肌疾病动物模型。将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60只。另取30只Balb/c小鼠做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观察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采用HE、VG染色观察其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4~+T、CD8~+T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脏/体重比值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脏/体重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增高(P<0.05),而中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亦明显降低(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CD8~+T细胞含量明显升高,CD4~+/CD8~+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低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CD8~+T细胞含量,升高CD4~+/CD8~+比值(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无显着差异。各组间CD4~+T细胞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的心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对病毒性心肌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晶[8](2008)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外周血清IL-2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外周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病毒性心肌疾病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式,复制多次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疾病动物模型。将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60只。各组均于末次病毒注射后10d,即实验的第60d开始灌胃给药。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方灌胃。连续灌胃四周,于实验结束时观察小鼠死亡率,电子天平测量小鼠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并采用HE染色和VG染色法光镜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各组胶原容积分数,电镜观察小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清IL-2的含量。结果:1.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P<0.01)。2.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改善。3.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清IL-2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方能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方能抑制IL-2过度分泌,可减轻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疾病自身免疫介导的心肌组织损伤,从而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李双杰,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陈灏珠[9](2006)在《病毒性心肌疾病基因时空表达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与SOM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病急性期、慢性期与扩张型心肌病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谱时空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从基因组学探索病毒性心肌疾病的发病学机制。方法:100只Balb/c小鼠(4周龄、雄性、纯系、清洁级)采用反复腹腔注射CVB3(Nanoy株)建立急、慢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实验模型,采用含8000个基因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第0、 7、21天及第3、6、9个月不同时点心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用SOM(self-organizing-map)生物信(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魏瑾,耿涛,刘治全,隋东虎,刘昀[10](2001)在《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缺失率,为进一步 明确mtDNA损伤在病毒性心肌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分子依据。 方法:将83例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50)和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3), 23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淋巴细胞mtDNA977碱基对(mtDNA4977)和 mtDNA7436碱基对(mtDNA7436)缺失率,并分析mtDNA缺失程度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 结果:VMC组和DCM组外周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mtDNA缺失率的高低与心 功能损害呈一致性改变,NYHA心功能 I级与Ⅳ级者 mtDNA缺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 12.4倍和 110.3倍;mtDNA缺 失率与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及心腔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mtDNA4977和mtDNA7436缺 失率与 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675(P均<0.05)。 结论:mtDNA缺失突变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为今后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次腹腔注射CVB_(3m)病毒的方法,建立反复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模型。将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为30只,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为60只。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的变化;采用HE、VG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降低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脏质量指数,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减轻其心肌病理损伤,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水平,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心肌疾病模型小鼠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双杰,钟飞,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病毒性心肌疾病的基因时空表达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吴凤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3].崔志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4].赵艳霞.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血清γ-IFN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5].张丽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6].高运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心肌Fas、FasL蛋白表达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7].张占军.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8].张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病毒性心肌疾病小鼠外周血清IL-2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9].李双杰,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陈灏珠.病毒性心肌疾病基因时空表达特征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10].魏瑾,耿涛,刘治全,隋东虎,刘昀.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01

标签:;  ;  ;  ;  

病毒性心肌疾病论文-李双杰,钟飞,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