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额仁陶勒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额仁陶勒盖,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
额仁陶勒盖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山[1](2019)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区Ⅱ、Ⅲ、Ⅶ矿段水文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成因类型属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银矿床。根据矿体赋存特征将矿区划分7个矿段分别为Ⅱ、Ⅲ、Ⅴ、Ⅵ、Ⅶ、Ⅸ、Ⅺ。经过勘查工作共圈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银矿体47条。目前矿区分叁个矿段进行开采,分别为Ⅱ号矿段、Ⅲ号矿段和Ⅶ号矿段,为了提高认识,笔者就多年来在额仁陶勒盖银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粗略谈一下叁个矿段水文地质特征。(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赵胜金,高利东,武中华,于海洋,周颖帅[2](2018)在《综合地物化技术在额仁陶勒盖矿集区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布日罕特银多金属矿点的发现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兴安岭北段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外围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区开展了地质、激电、高精磁、土壤综合剖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进展。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连续高极化高电阻率异常带,该异常带对应迭加有多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判断为矿致异常,结合物化探工作及地表工程验证新发现了布日罕特银多金属矿点,并圈定了矿体,判断深部矿化体具有一定规模。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在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南部新发现了钼矿化点,综合显示出额仁陶勒盖矿集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该区的综合地物化找矿方法为大兴安岭北段及相邻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范例。(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01期)
冯洋洋,孙景贵,祝浚泉,古阿雷,刘晨[3](2017)在《大兴安岭西坡额仁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区火山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赋矿围岩火山岩展开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1)赋矿围岩粗面安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3.4±4.6)Ma;(2)粗面安山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弱的负铕异常的特征;对比洋壳成分,成矿元素呈现强烈亏损V、Cr、Ni、Co、Mo、Cu,富集W、Bi、Pb和相对富集Au、As、Sb、Te以及相似的Zn、Ag、B含量为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区内火山岩是成矿早期的产物,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过的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华北板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后的初期地壳伸展环境,且该阶段火山作用不具有直接提供成矿流体的属性,提供成矿流体的岩浆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岩浆(138 Ma)。(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刘峰,杨秀丽,夏方华[4](2016)在《内蒙古新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找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矿区内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研究,查明了区内不同岩(矿)石磁性特征和不同地质单元对应的磁场特征。从磁法角度给出了矿区北西部岩体与地层的关系问题—岩体早白垩世早期-晚侏罗世侵入地层;进一步确定断裂构造是矿区内重要的控矿因素;明确了矿区中部的岩体侵入边部的断陷盆地破碎区具有成矿的良好的地质条件,对找矿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24期)
乔丽丽,夏方华,刘玉[5](2016)在《内蒙古额仁陶勒盖矿区银矿地物化特征及外围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总结额仁陶勒盖矿区银矿成矿岩体与围岩、控矿构造、成矿作用、矿体特征、矿区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文章给出了8个直接或间接的找矿标志,并给出了外围找矿的四个方向,即:南区—含矿构造带在南部的延长区;东区—额仁陶勒盖断裂及其次级构造交汇区域;北区—含矿构造带在北部的延长区;西区—受汗乌拉断裂影响形成弧形构造交汇区域。(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05期)
何宝林[6](2015)在《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额仁陶勒盖银矿区位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南段,矿区受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矿体则赋存于近南北向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内,文章从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矿体特征,提出了矿床成因及本矿区找矿标志。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兴安地槽褶皱系额尔古纳兴凯地槽褶皱带内,属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火山岩带中部,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南段,其(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5年23期)
何宝林[7](2015)在《内蒙古新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受近南北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赋存于脆-韧性剪切带内的硅质碎裂岩(构造角砾岩)控制,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矿体地质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及其围岩蚀变、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认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成矿作用与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地层有关,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中晚期,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5年15期)
田京[8](2015)在《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矿化与蚀变地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西南端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是我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的锆石U_Pb年龄分别为(285.4±1.9)Ma、(294.3±0.6)Ma、(287.0±1.2)Ma及(243.9±1.6)Ma,表明矿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海西晚期与印支期。矿区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60 Ma左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海西晚期与印支期侵入岩均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着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均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海西晚期侵入岩的形成受古亚洲洋闭合的影响。印支期侵入岩形成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与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的特征,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为其两个端元的端元组分;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两组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其形成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运动影响,属于拉张构造环境下的产物。岩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黑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等。银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主要类型为辉银矿及银的卤化物,氧化锰为含银量最高的矿物,与银矿物关系最为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各成矿阶段主要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随着成矿温度的降低,流体盐度的变化不明显。硫化物的成矿温度为285~352℃,主要集中在320~340℃,盐度变化范围12.62%~2.07%Na Cleqv,峰值为2.24%~5.86%Na Cleqv;银的成矿温度为171~243℃,主要集中在220~240℃,盐度变化范围为14.97%~1.91%Na Cleqv,峰值为2.07%~4.80%Na Cleqv。以上研究表明矿床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是典型的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H-O、C-O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S、Pb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围岩物质混入。矿床具岩浆热液成因。中生代晚期的火山-次火山岩浆,尤其是岩浆演化晚期的次火山岩浆,可能为矿床提供了成矿热液及部分成矿物质。大气降水中的Cl、Br、I等卤素对银有很强的亲和能力,易于Ag离子结合形成稳定性强的银的卤化物、银的硫化物及银的硫盐类矿物,造成银富集沉淀成矿。氧化型锰矿物对于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表生风化淋滤作用下,造成银次生再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许立权,刘翠,邓晋福,李宁,戴蒙[9](2014)在《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额仁陶勒盖银矿区的塔木兰沟组中酸性火山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火山岩具高硅(Si O2>57%)、高铝(Al2O3>16%)、富碱尤其富钾(K2O>3%)特征,属HKCA系列;稀土含量中等(187×10-6~240×10-6),(La/Yb)N在18.6~27.9,Yb<1.90×10-6,Y<18.0×10-6,δEu=0.85~0.96,轻重稀土分馏强烈,明显亏损重稀土,无或略具负铕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与活动陆缘火成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一致。塔木兰沟组安山质火山岩特征表明,安山质岩浆来源较深(>50km),起源于加厚地壳底部,源区残留为石榴石、单斜辉石及角闪石,岩浆在部分熔融及后期演化过程中不曾与斜长石平衡过,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进入碰撞后松弛阶段,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的中基性变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对与额仁陶勒盖银矿关系密切的石英斑岩(脉)测年,获得SHRIMP U-Pb年龄138.6±2.3Ma,为石英斑岩的成岩年龄,进一步限定该银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对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与石英斑岩成岩年龄、矿床成矿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了,认为该银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田京,李进文,王润和,刘文,向安平[10](2014)在《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地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是中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对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进行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4件侵入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5.4±1.9)Ma、(294.3+0.6)Ma、(287.0±1.2)Ma及(243.9±1.6)Ma,表明矿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2个时期,即海西晚期与印支期。前3者的年龄表明其均为海西晚期岩浆演化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着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均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古亚洲洋闭合的影响,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3.9±1.6)Ma,表明其为印支期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同样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着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依据前人研究成果,矿区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其~(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62.6±0.7)Ma,说明本次所采集的侵入岩与矿床的形成均无成因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4年04期)
额仁陶勒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兴安岭北段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外围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区开展了地质、激电、高精磁、土壤综合剖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进展。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连续高极化高电阻率异常带,该异常带对应迭加有多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判断为矿致异常,结合物化探工作及地表工程验证新发现了布日罕特银多金属矿点,并圈定了矿体,判断深部矿化体具有一定规模。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在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南部新发现了钼矿化点,综合显示出额仁陶勒盖矿集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该区的综合地物化找矿方法为大兴安岭北段及相邻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额仁陶勒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斌山.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区Ⅱ、Ⅲ、Ⅶ矿段水文地质特征[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赵胜金,高利东,武中华,于海洋,周颖帅.综合地物化技术在额仁陶勒盖矿集区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布日罕特银多金属矿点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8
[3].冯洋洋,孙景贵,祝浚泉,古阿雷,刘晨.大兴安岭西坡额仁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区火山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J].世界地质.2017
[4].刘峰,杨秀丽,夏方华.内蒙古新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找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
[5].乔丽丽,夏方华,刘玉.内蒙古额仁陶勒盖矿区银矿地物化特征及外围找矿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16
[6].何宝林.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J].科技与企业.2015
[7].何宝林.内蒙古新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特征及成因[J].科技与企业.2015
[8].田京.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矿化与蚀变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9].许立权,刘翠,邓晋福,李宁,戴蒙.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定年[J].岩石学报.2014
[10].田京,李进文,王润和,刘文,向安平.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地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地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