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桡骨小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肘关节功能
桡骨小头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民[1](2019)在《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对MasonⅢ型、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对MasonⅢ型、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肘关节活动情况(肘关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曲角度)。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P<0.05)。结论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应用于MasonⅢ型、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着,能改善术后肘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刘俊阳,王烨明,杨建华,田旭,王广宇[2](2019)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粉碎骨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手术治疗的不伴有脱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Mason Ⅲ型)患者52例,其中,26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采取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屈伸及旋转活动度,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着大于桡骨头置换组(P<0.05);内固定组的失血量略多于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肘关节感染,经引流、换药等处理,术后8周愈合,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52例患者随访20~38个月,平均(27.82±4.59)个月。内固定组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内固定物部分取出;1例出现尺神经炎,1例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行松解手术。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桡骨头延迟愈合;置换组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末次随访时,置换组的各方向ROM显着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的Broberg—Morrey评分显着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短中期临床效果更优,且并发症更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张宇[3](2019)在《“扳腕别肘”擒拿术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扳腕别肘"擒拿术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4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均采用"扳腕别肘"擒拿术复位治疗。结果:54例患儿均施术1次后成功复位。随访中1例3岁患儿,因外因牵拉前臂再次发生半脱位,再次为其施术后成功复位。结论:"扳腕别肘"擒拿术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方法快速便捷,成功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9期)
蔡英富,崔顺平,秦立亭[4](2019)在《双头加压螺钉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双头加压螺钉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骨科医院进行诊治的48例根据Mason分型判定为Ⅲ型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头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锁定接骨板进行内固定。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式Broberg and Morrey评分、桡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愈合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完成研究,从愈合情况上看所有患者的骨折线均已愈合,无法从阅片中观测到明显的骨折线;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6.80±10.98) min、(14.28±0.85) d,分别与对照组的(78.16±9.87) min、(14.61±1.16)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roberg and Morrey评分为(88.79±4.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0±5.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屈曲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分别为(131.26±0.87)°、(83.21±2.90)°和(84.92±2.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63±5.27)°、(75.12±3.81)°和(74.31±2.67)°,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头加压螺钉技术在桡骨小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其固定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桡关节基本功能和稳定性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是目前较为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手术方案。(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郑一舟,毛文,李唯,张明焕,祁褔[5](2019)在《骨水泥型钛金属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骨水泥型钛金属桡骨小头置换治疗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分型Ⅲ型、Ⅳ型行骨水泥型钛金属桡骨小头置换术。结果采用Broberg和Morrey的肘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骨水泥型钛金属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张志强,张春林[6](2019)在《内固定结合散瘀壮骨膏外敷治疗桡骨小头MasonI-III型骨折3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散瘀壮骨膏外敷治疗桡骨小头MasonI-III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我科采用内固定(可吸收棒、T形微型钢板)结合散瘀壮骨膏外敷治疗桡骨小头MasonI-III骨折36例,观察术后X片变化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X线片测量:肘关节提携角无丢失,桡骨无短缩。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1.7%。结论内固定结合散瘀壮骨膏外敷治疗桡骨小头MasonI-III型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肘关节功能,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疼痛及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9期)
焦龙,林爱翠[7](2019)在《稳定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2018年7月11日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撞,右侧肘关节疼痛不能活动,送当地医院急查X光提示:右肘关节在位,右桡骨小头骨皮质毛糙,骨折待排。予前臂超关节支具功能位临时固定,破伤风疫苗注射。次日CT平扫+多层面重建(图1)示:右侧桡骨小头皮质不连续,可见透亮线影。诊断结果:右侧桡骨小头稳定性骨折。既往病史:无特殊。无吸烟饮酒史,否认药物过敏史。经骨科医生诊断后,决定仍以前臂超关节支具保持功能位固定4周后复查,服活血化淤药物(盘龙七片)2周。(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路德,刘明轩,胡善友,吴晓波,解品亮[8](2019)在《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叁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种内固定方式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寻找最佳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20具桡骨标本,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5个标本、克氏针组5个、Bold螺钉组5个、微型钢板组5个,并在后叁组的15个标本建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模型,给予相应固定。测定比较叁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叁个骨折-固定组的轴向压缩强度(σc)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下降23%、7%和2%;叁组的轴向压缩刚度(EF)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26%、10%和4%; Bold螺钉组、微型钢板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克氏针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型钢板组生物力学性能最佳,Bold螺钉组其次,克氏针组最差。[结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比其他两组固定效果更好。相比之下Bold螺钉固定优于克氏针固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林[9](2019)在《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Mason Ⅲ型骨折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索分析近十年国内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桡骨小头切除关节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文献,并对术后临床疗效相关数据提取、筛选、归纳、汇总,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为临床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 Musculoskeletal Group)研究设计要求的检索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数据库中查询和搜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发表的与桡骨MasonⅢ型骨折相关的文献报道和研究: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谷歌学术、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网数据库。中文搜索关键词为:桡骨头、桡骨小头、骨折、置换、内固定、治疗等;英文搜索主题词为:Radial Head、Fracture、Replacement、Arthroplasty、Fixation、Therapeutic、Therapy、Treatment,Diseasemanagement等。与此同时,也通过本校图书馆网站和馆藏扩大检索,并纳入符合要求的相关研究文献,将最终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需要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相关关键词,总计找到相关文献548篇,其中英文175篇,中文373篇。最终通过整理筛选后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计13篇,其中5篇文献为随机对照研究,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3篇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本次实验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55名,其中内固定组333名,关节置换组322名,提取文献中相关分析指标数据,包括MEPS评分优良率、术后相关并发症、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及肘关节运动度,最后对13篇术后优良率总体分析,得出各文献优良率无明显异质性(P=0.80,I~2=0%),总体OR=0.37,95%CI为(0.24,0.56),P<0.00001。其中采用MEPS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组异质性(P=0.25,I~2=27%),OR=0.42,95%CI为(0.22,0.81),P=0.01;Broberg和Morrey评分(Broberg and Morrey System)组异质性为(P=0.86,I~2=0%),OR=0.34,95%CI为(0.19,0.59),P=0.0001。结论:通过系统评价数据分析,MasonⅢ骨折切开内固定(ORIF)组与关节假体置换(PR)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假体置换总体优良率不管是基于MEPS评分还是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临床上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时,PR相比较于ORIF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本次研究的内固定组中,研究对象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手术方式以及伴随的损伤可能有一定差异,关节置换组中假体的类型、厂家和材料也有一定差异,这些都对此次数据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后期更多临床数据支持或者设计更加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黄均雄[10](2019)在《桡骨小头置换在肘关节损伤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桡骨小头置换在肘关节损伤应用的疗效。方法:采取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5例复杂肘关节损伤不稳合并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结果:5例均获随访,最短随访5个月,最长17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33分提高到术后92分,全部肘关节术后力线正常,达到优秀。结论:桡骨小头置换术是治疗肘关节损伤不稳合并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3期)
桡骨小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粉碎骨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手术治疗的不伴有脱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Mason Ⅲ型)患者52例,其中,26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6例采取桡骨头置换术。比较患者屈伸及旋转活动度,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着大于桡骨头置换组(P<0.05);内固定组的失血量略多于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肘关节感染,经引流、换药等处理,术后8周愈合,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52例患者随访20~38个月,平均(27.82±4.59)个月。内固定组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内固定物部分取出;1例出现尺神经炎,1例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行松解手术。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桡骨头延迟愈合;置换组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末次随访时,置换组的各方向ROM显着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的Broberg—Morrey评分显着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短中期临床效果更优,且并发症更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桡骨小头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民.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对MasonⅢ型、Ⅳ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刘俊阳,王烨明,杨建华,田旭,王广宇.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小头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3].张宇.“扳腕别肘”擒拿术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4].蔡英富,崔顺平,秦立亭.双头加压螺钉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在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
[5].郑一舟,毛文,李唯,张明焕,祁褔.骨水泥型钛金属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6].张伟,张志强,张春林.内固定结合散瘀壮骨膏外敷治疗桡骨小头MasonI-III型骨折36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焦龙,林爱翠.稳定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8].杨路德,刘明轩,胡善友,吴晓波,解品亮.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叁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9].王林.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Ⅲ型骨折的Meta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9
[10].黄均雄.桡骨小头置换在肘关节损伤的应用体会[J].名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