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文,李亮,刘贺贺[1](2019)在《我国优质麻鸭育种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肉鸭业产值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肉鸭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优质麻鸭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了优质麻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了优质麻鸭的现阶段育种目标、主要思路和基本环节,同时对优质麻鸭遗传繁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优质麻鸭的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高全伟[2](2016)在《蛋鸭不同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及限饲对开产日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不同品种蛋鸭杂交后代育雏期到育成期生长性能的研究及限饲对开产日龄的影响。试验共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蛋鸭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的差异以及开产日龄的差异。(方法)试验以绍兴鸭、攸县麻鸭、山麻鸭三个纯化品种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每组45只杂交蛋鸭。绍兴鸭♂ ×攸县麻鸭♀(SY)、绍兴鸭♂ ×山麻鸭♀(SM)、绍兴鸭♂ ×绍兴鸭♀(SS)、攸县麻鸭♂ ×山麻鸭♀(YM)、山麻鸭♂ ×攸县麻鸭♀(MY)、山麻鸭♂ ×山麻鸭♀(MM)、攸县麻鸭♂ ×攸县麻鸭♀(YY)共7组,试验期120天。(结果)试验结果显示:1)杂交后代公蛋鸭的半潜水长SS组、SM组、SY组、MY组极显着高于MM组(P<0.01);骨盆宽SS组显着高于YM、YY(P<0.05);胫围MY组、YM组、YY组显着高于MM组(P<0.05)。杂交后代的母蛋鸭的龙骨长SS组和SM组显着高于YY组和YM组(P<0.05);胫长SS组显着高于MY、MM、YM和YY组(P<0.05);SM和SY组显着高于YY组(P<0.05)。SS组的体型最大,YY、MM组的体型较小。绍兴鸭与山麻鸭和攸县鸭杂交可以提高两种蛋鸭的体型。2)MM组和YY组的一周龄重都极显着的高于其他组(P<0.01),SM组、YM组、SS组的1周龄体重极显着高于SY组和MY组(P<0.01)。从第二周开始绍兴鸭纯种后代表现出了最高的优势,SS组、SM组、SY组体重增长存在优势。3)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体重增长的大体趋势一致,即1-4周内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后面逐渐趋缓。绍兴鸭的纯种鸭体重最大,攸县鸭的纯种鸭和山麻鸭的纯种鸭体重最小。与绍兴鸭杂交的山麻鸭及攸县鸭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SS组、SM组、SY组、YM组、MY体重增长速度较早达到高峰,YY组、MM组较慢5)第二周后,SS组的采食量开始高于其他各组,第二周时SS组显着高于MM组和YY组(P<0.05),第三周时SM、YM、SS、MY、SY的采食量极显着高于MM组和YY组(P<0.01),SS组显着高于YM及MY组(P<0.05)。之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各组间采食量的差距逐渐缩短,到13周龄后,MM组和YY组的采食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6)料重比YY组>MY组>MM组>YM组>SM组>SY组>SM组>SS组,山麻鸭纯种鸭和攸县鸭的纯种鸭两组料重比最高,绍兴鸭的纯种鸭料重比最低。而山麻鸭、攸县鸭的杂交组合均优于各自的纯种鸭的饲料转化效率。7)见蛋日龄和开产日龄最早的是MM组,最晚的是YY组。开产日龄YY组显着晚于MY及MM组(P<0.05)。试验二: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限饲方法对蛋鸭生长性能及开产日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 × 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绍公鸭×山麻母鸭F1代450只育成前期母鸭分为10组,其中A组为不限饲组,B组为7-11周限饲,C组为8-11周限饲,D组为9-11周限饲,其中B、C、D三组分为三个限饲水平,1为限饲5%,2限饲10%,3限饲15%,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结果)结果显示:1)10周体重D3组最高,D3组和A组的十周体重极显着的高于B3组和C3组(P<0.01),显着高于D1组和C2组(P<0.05)。B1组的11周体重显着高于不限饲A组(P<0.05),极显着的高于B3、C3、D1的11周体重(P<0.01)。限饲量显着作用于10周体重,限饲量和时间的互作效应极显着的作用于10周重,显着作用于11周重。2)B3组的见蛋日龄极显着的高于B1组和C1组,显着高于C2组。见蛋日龄最早的是B1和C1,开产日龄最早的是C1组。影响开产日龄及见蛋日龄的主要因素是限饲的时间,极显着的影响了开产及见蛋时间的早晚。试验三:试验旨在研究在限饲15%的条件下,限饲时间对蛋鸭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二,试验共分为4组,A组为不限饲组,B组为7-11周15%限饲,C组为8-11周15%限饲,D组为9-11周15%限饲。(结果)结果显示:1)A组和D组的10周重极显着高于B组和C组(P<0.01);蛋鸭的11周体重A组和D组极显着的高于C组体重(P<0.01),B组显着高于C组体重(P<0.05)。2)见蛋日龄A组和D组显着早于B组(P<0.05),C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着。各组间的开产日龄差异不显着,均为120天-135天之间。3)见蛋时,甘油三酯的水平A组显着高于C组(P<0.05);A组总蛋白水平极显着高于B组(P<0.01),A组显着高于D组(P<0.05);HDL-C的含量B组显着高于D组(P<0.05);C组的LDL-C水平显着高于D组(P<0.05);A组的尿素氮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血清葡萄糖水平B组极显着高于C组(P<0.01),显着高于D组(P<0.05)。见蛋时,A组的胰岛素水平极显着高于D组和C组(P<0.01),B组胰岛素水平显高于C组(P<0.05);HCG的含量D组极显着高于B组(P<0.01),C组和A组HCG水平显着高于B组(P<0.05)。4)开产时,总胆固醇的含量B组显着高于C组,D组促黄体素水平极显着高于A组(P<0.01),C组显着高于A组(P<0.05);HCG含量C组显着高于B组(P<0.05)。
赵海全,李华,刘为民,王政富,计慧琴,卢玉葵,陈芳,林雪玲[3](2010)在《天农草鸭肌纤维直径与嫩度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以广东天农公司生产的天农草鸭作为研究材料,使用组织学方法,对10只56日龄的天农草鸭的胸肌、腿肌纤维直径以及嫩度进行了测定,并将肌纤维直径与嫩度、活体重进了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鸭的胸肌、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37.84±5.84μm和50.76±9.45μm,母鸭的胸肌、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32.78±5.57μm和43.62±8.96μm,公母鸭的肌纤维直径在显着水平上(P<0.05)存在差异,公鸭和母鸭的腿肌肌纤维直径都极显着水平上(P<0.01)大于胸肌肌纤维直径。公鸭胸大肌、腿半膜肌的剪切力值分别为21.87±4.31N和26.72±6.63N,母鸭胸大肌、腿半膜肌的剪切力值分别为32.78±5.57N和43.62±8.96N,这表明,母鸭的胸肌和腿肌都显着嫩于公鸭的胸肌和腿肌(P<0.05),公母鸭的胸肌嫩度和腿肌嫩度存在极显着的差异(P<0.01),胸肌嫩度明显比腿肌要嫩得多。对剪切力值和肌纤维直径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的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在极显着水平上(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r=0.6844)。鸭肌纤维直径与鸭体重在显着水平上(P<0.05)存在相关关系(r=0.2961),因而这为肌纤维细度的表型选择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董暾[4](2010)在《山麻鸭配套系统选育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鸭生产大国,具有非常丰富的鸭品种资源,仅我省就有山麻鸭、金定鸭、莆田黑鸭、连城白鸭等品种。山麻鸭是我国优秀的地方蛋鸭品种,具有体型小、产蛋多、耗料省、抗逆性强的特点,是我省蛋鸭生产的当家品种。但目前山麻鸭仍以纯种繁育进行商品生产。山麻鸭配套系的选育:先选育出专门化品系,再进行品系间杂交和配合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配合力最佳的配套系。可望进一步提高山麻鸭的产蛋量和保护地方品种资源。山麻鸭配套系选育成功后,将使山麻鸭的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山麻鸭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为科研单位和制种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蛋鸭现代化、集约化生产奠定科学的基础。山麻鸭配套系的选育是通过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和配合力测定结果,从中筛选出最佳的配套系。本研究选用我省高产蛋鸭品种(品系)山麻鸭Ⅰ系(S1S1)、Ⅱ系(S2S2)、Ⅲ系(S3S3)、莆田黑鸭(PP)、金定鸭(JJ)和闽农白鸭(FF),针对各品种、品系的特点、主选不同性状,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对各品种、品系进行3—5个世代的选育,育成遗传稳定、符合要求的专门化品系,并经一般配合力和二系、三系特殊配合力的测定,筛选出用于三系配套杂交的二系母本(PS1、PS2、S1P、FS,和S1F)和用于商品生产的三个最佳三系杂交配套组合:F(PS2)、P(S1F)、F(S1P)。其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和料蛋比分别达345.4个、25.12千克、2.60:1;339.2个、24.26千克、2.68:1;331.1个、24.13千克、2.67:1;比亲本山麻鸭S,S1系500日龄产蛋数、总蛋重和料蛋比300.2个,19.9千克、2.91,分别提高10.3—15.1%,21—26.1%和8—10.6%,达到国内外蛋鸭生产性能的先进水平。
李华,刘为民,于辉,杨承忠,吕敏芝[5](2005)在《仙湖3号鸭肉加工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对经11世代选育的49日龄的仙湖3号鸭的A系和B系分别进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①系间胸肌的熟肉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A系优于B系,其他肌肉加工特性不存在性别、系别及部位间的差异(P>0.05);②胸腿肌间的肌纤维直径差异极显着(P<0.01),其他组织学特性指标在性别及系间差异不显着(P>0.05)。总体看来,仙湖3号鸭肉质母鸭略优于公鸭,父系优于母系,胸肌优于腿肌。
吕敏芝[6](2003)在《仙湖3号鸭配套系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仙湖2号鸭、樱桃谷鸭和狄高鸭商品肉鸭为育种素材,根据现代家禽数量遗传育种原理,采用家系选育与个体选育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进行了十个世代的系统选育,测定了仙湖3号鸭A、B两系各世代的生长发育性能、饲料转化率性能、屠体性能及繁殖性能,并进行了品系配合力的测定和商品肉鸭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 1、经过十个世代的选育,第十世代A系肉鸭49日龄平均体重达3.89千克,饲料转化率为2.75,胸腿肌率达24.3%;种鸭64周龄产蛋量达183个,全期种蛋受精率与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6.5%、81.7%;各主要性状均比第一世代有极显着的提高(P<0.01)。总体来看,A系在保持繁殖性能稳定的同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性能得到了显着改进,达到了父系的要求,选育效果显着。 2、第十世代B系种鸭64周龄平均产蛋量达210个,比第一世代提高37个,也比第十世代A系高27个,差异极显着(P<0.01);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7.8%、83.0%,也显着地高于第一世代;第十世代B系肉鸭49日龄平均体重达3.72千克,饲料转化率为2.78,胸腿肌率达23.0%,比零世代显着改进。B系保持了生长性能的稳定,并在繁殖性能方面改进突出,达到了母系的要求,选育效果显着。 3、商品肉鸭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理想的配套杂交组合为A♂×B♀,其杂交后代AB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胸腿肌率等性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杂种优势率高达19.9%~6.10%。在本省饲养条件下,配套杂交商品肉鸭49日龄平均体重达3.723千克,饲料转化率为2.70,胸腿肌率达23.76%,达到国内外同类肉鸭的先进生产性能水平。
苏伟岳[7](2003)在《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仙湖3号鸭种鸭为试验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种鸭4周龄限饲与8周龄限饲两种饲喂技术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中1860只仙湖3号鸭父母代雏鸭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930只,其中公雏130只,母雏800只。Ⅰ组为对照组,采用8周龄限饲饲喂技术:8周龄前采用自由采食,8周龄后至开产前限制饲喂。Ⅱ组为试验组,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4周龄前自由采食,4周龄后至开产前限制饲喂。经过64周试验,结果如下: Ⅰ、Ⅱ两组种鸭分别在27、26周龄见到第一个蛋,并且分别在36、30周龄开产,在44、40周龄达到产蛋高峰。 Ⅰ、Ⅱ两组种鸭64周龄个体平均产蛋量分别为133、150个,64周产蛋量分别为96409、110340个。Ⅰ、Ⅱ两组种鸭开产至64周龄每周平均产蛋率分别为69.97%、65.72%,种蛋合格率分别为89.29%、87.22%,种蛋受精率分别94.67%、93.93%,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为85.80%、84.32%,健雏率分别为97.93%、98.01%,经差异显着性检验,均不显着,说明不同的饲喂技术对上述指标无显着影响。 试验全期Ⅰ、Ⅱ两组种鸭平均个体耗料量分别为95.861kg、94.212kg,总耗料量分别为79160kg、77720kg。Ⅰ组饲料消耗明显高于Ⅱ组。 经生产效益分析Ⅰ、Ⅱ两组利润分别为-11103.04元、7307.72元。从经济的角度讲,Ⅱ组比Ⅰ组划算得多。 本试验研究表明,8周龄限饲技术下的种鸭产蛋率、种蛋合格率与受精率虽略高于4周龄限饲技术,但耗料多、产蛋少、经济效益低,因此4周龄限饲技术优于8周龄限饲技术。
杨承忠,吕敏芝,黄德纯,苏伟岳,罗立新[8](2001)在《仙湖3号鸭选育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仙湖 2号鸭、樱桃谷鸭及狄高鸭商品肉鸭为选育素材 ,采用家系选育与个体选育方法 ,经过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选育出仙湖 3号鸭两个专门化品系 :专门化父系种鸭 4 9日龄活重 3.69kg、饲料转化率 2 .77、56日龄胸腿肌率 2 7.1 6%、1 0个月平均产蛋量 1 95个 ;专门化母系种鸭 4 9日龄活重 3.75kg、饲料转化率 2 .93、56日龄胸腿肌率2 7.1 4 %、1 0个月产蛋量 2 1 4个 ;商品肉鸭 4 9日龄活重 3.52 7kg、饲料转化率 2 .89、56日龄胸腿肌率 2 7.86%。选育品系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北京鸭及樱桃谷鸭水平
苏伟岳,杨承忠,吕敏芝,黄得纯,潘杏荷[9](2000)在《仙湖3号鸭与同类型肉鸭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仙湖 3号鸭在品系选育至第五世代时 ,以 A,B两系的正反杂交 AB鸭及 BA鸭与国内外同类型商品肉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仙湖 3号商品肉鸭在生长速度、料肉比、胸腿肌率等方面的性能已接近或达到了国内外同类型商品肉鸭的先进水平
吕敏芝,杨承忠,苏伟岳,邓金海,黄德纯[10](2000)在《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6年4月至1998年11月期间 ,用仙湖3号鸭A系和B系进行了3次杂交试验 ,并在旱地饲养条件下进行了生长性能等项目的观察和测定 ,结果表明 :A系比B系的生长速度快、体重大、饲料报酬高。杂交组合AB在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方面总体上优于BA ,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是进行商品生产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二、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质麻鸭育种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肉鸭市场现状与趋势 |
2 优质麻鸭育种目标与方向 |
3 优质麻鸭育种思路与基本环节 |
4 优质麻鸭育种研究概况 |
4.1 优质麻鸭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
4.2 优质麻鸭外观性状的研究 |
4.3 优质麻鸭的肉质研究 |
4.4 优质麻鸭其他经济性状研究 |
5 优质麻鸭的育种成效 |
6 结语 |
(2)蛋鸭不同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及限饲对开产日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蛋鸭饲养现状及问题 |
1.1 蛋鸭饲养现状 |
1.2 蛋鸭饲养存在问题 |
1.3 解决措施 |
2 不同品系与品种蛋鸭杂交选育现状 |
2.1 品系培育及品种杂交的相关概念 |
2.2 蛋鸭品系及品种培育进展 |
3 限饲在蛋鸭中的研究进展 |
3.1 限饲的概念及限饲的方法 |
3.2 限饲在蛋鸭及其他家禽中的研究进展 |
3.3 限饲对家禽生产的影响 |
3.4 限饲对家禽的影响机制及相关基因的调节 |
3.5 限饲在蛋鸭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品种蛋鸭杂交后代生长性能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分组 |
2 饲养与管理 |
2.1 育雏期饲养管理 |
2.2 育成期饲养管理 |
2.3 测定指标 |
2.4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杂交组合蛋鸭外貌及体型特征比较 |
3.2 不同杂交组合蛋鸭生长性能及采食性能的比较 |
3.3 不同品种杂交组合蛋鸭产蛋性能的比较 |
4 讨论 |
4.1 不同杂交品种蛋鸭的体貌特征的比较 |
4.2 不同杂交品种蛋鸭的生长性能及采食性能的比较 |
4.3 不同杂交品种蛋鸭的生产性能的比较 |
5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不同限饲方法对育成期蛋鸭生长性能、开产性状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分组及设计 |
1.3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
2 试验测定指标 |
2.1 生产性能指标 |
2.2 开产性状 |
2.3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限饲组采食量记录 |
3.2 不同限饲方法对蛋鸭限饲体重的影响 |
3.3 不同限饲方法对蛋鸭限饲后开产性能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限饲方法对蛋鸭限饲时体重的影响 |
4.2 不同限饲方法对蛋鸭开产日龄及见蛋日龄的影响 |
5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血液激素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同试验二 |
1.2 试验分组及设计 |
1.3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同实验二 |
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测定 |
2.3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开产日龄的影响 |
3.3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见蛋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见蛋时血液激素的影响 |
3.5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开产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见蛋时血液激素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限饲时间对蛋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开产日龄的影响 |
4.3 不同限饲时间对蛋鸭见蛋及开产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时间限饲对蛋鸭见蛋及开产时血液激素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4)山麻鸭配套系统选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种鸭 |
2.1.2 饲料与饲养 |
2.2 方法 |
2.2.1 专门化品系选育 |
2.2.2 山麻鸭各品系配合力测定 |
2.2.3 配套系的羽色测定 |
2.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专门化品系的选育 |
3.2 山麻鸭各品系配合力测定 |
3.2.1 山麻鸭各品系一般配合力测定 |
3.2.2 山麻鸭二系特殊配合力测定 |
3.2.3 山麻鸭三系配套组合特殊配合力测定 |
3.3 配套系的羽色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亲本和三系配套毛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仙湖3号鸭配套系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国内外肉鸭研究发展概况 |
1.2 广东省肉鸭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基础素材 |
2.2 选育方法 |
2.2.1 A系的选育方法 |
2.2.2 B系的选育方法 |
2.2.3 品系配合力测定 |
2.2.4 肉鸭性能测定 |
2.3 选育技术指标 |
2.4 仙湖3号鸭饲养管理方法 |
2.5 观测项目 |
2.5.1 纯系选育观测项目 |
2.5.2 品系配合力试验观测项目 |
2.5.3 肉鸭性能测定观测项目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A系选育效果 |
3.1.1 生长性能 |
3.1.2 屠体性能 |
3.1.3 饲料报酬性能 |
3.1.4 种鸭繁殖性能 |
3.2 B系选育效果 |
3.2.1 生长性能 |
3.2.2 屠体性能 |
3.2.3 饲料报酬性能 |
3.2.4 种鸭繁殖性能 |
3.3 品系配合力测定结果 |
3.3.1 49天龄配合力测定中的平均体重 |
3.3.2 1~49天龄配合力测定中饲料消耗 |
3.3.3 配合力测定中各组鸭屠体测定 |
3.3.4 配合力测定中观测的成活率 |
3.4 商品肉鸭性能测定结果 |
4 论论 |
4.1 关于选育方法 |
4.2 关于选育效果 |
4.2.1 A系的选育效果 |
4.2.2 B系的选育效果 |
4.2.3 配套杂交商品肉鸭的性能 |
4.3 育种中尚存问题及今后的选育方向 |
4.3.1 饲料转化率的直接选择问题 |
4.3.2 胴体品质的选择方法问题 |
4.3.3 肉鸭生长期中热应激的问题 |
4.3.4 其它相关问题的研究 |
5 结论 |
5.1 A系肉鸭早期生长速度快 |
5.2 B系种鸭的繁殖性能优良 |
5.3 A♂×B♀为理想的配套杂交组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7)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鸭 |
1.2 日粮与营养水平 |
1.3 场地条件 |
1.4 饲养管理方法 |
1.5 测定项目 |
1.5.1 产蛋性能观测 |
1.5.1.1 开产日龄 |
1.5.1.2 产蛋高峰期 |
1.5.1.3 64周产蛋量 |
1.5.1.4 每周平均产蛋率与产蛋曲线 |
1.5.1.5 种蛋蛋重 |
1.5.1.6 种蛋合格率 |
1.5.1.7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 |
1.5.2 生长发育性能观测 |
1.5.3 成活率观测 |
1.5.4 饲料消耗量统计 |
1.6 经济效益分析 |
1.6.1 生产收入计算 |
1.6.2 生产成本计算 |
1.6.3 利润计算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产蛋性能观察结果 |
2.1.1 开产日龄 |
2.1.2 产蛋高峰期 |
2.1.3 64周产蛋量 |
2.1.4 每周平均产蛋率与产蛋曲线 |
2.1.5 种蛋蛋重 |
2.1.6 种蛋合格率 |
2.1.7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 |
2.1.7.1 种蛋受精率 |
2.1.7.2 种蛋孵化率、雏鸭健雏率 |
2.2 生长发育性能观测结果 |
2.3 试验各时期成活率的观测结果 |
2.4 饲料消耗观测结果 |
2.5 经济效益核算 |
3 讨论 |
3.1 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 |
3.1.1 对开产日龄的影响 |
3.1.2 对产蛋高峰期的影响 |
3.1.3 对产蛋量的影响 |
3.1.4 对产蛋率的影响 |
3.1.5 对种蛋蛋重、种蛋合格率的影响 |
3.1.6 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与雏鸭健雏率的影响 |
3.2 两种饲喂技术的饲料利用效率 |
3.3 经济效益分析 |
3.4 尚存问题与改进 |
4 结论 |
4.1 采用4周龄限饲技术种鸭产蛋性能比采用8周龄限饲技术优越 |
4.2 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种鸭饲料利用效率高 |
4.3 采用4周龄限饲饲喂技术种鸭养殖效益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8)仙湖3号鸭选育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专门化品系选育材料与方法 |
1.1.1 |
1.1.2 |
1.1.3 |
1.1.4 |
1.2 品系间配合力测定 |
1.3 与国内外同类型肉鸭的对比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长性能 |
2.2 屠体性能 |
2.3 饲料转化率 |
2.4 种鸭产蛋性能 |
2.5 品系间配合力 |
2.6 与国内外同类型商品肉鸭的对比 |
3 讨论与结论 |
3.1 |
3.2 |
(9)仙湖3号鸭与同类型肉鸭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仙湖3号鸭 |
1.1.2 樱桃谷鸭 |
1.1.3 北京鸭 |
1.2 方法 |
1.2.1 饲养管理方法 |
1.2.2 营养水平 |
1.2.3 测定指标 |
(1) 体质量 |
(2) 料肉比 |
(3) 屠宰率 |
(4) 成活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鸭生长速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
2.2 各组鸭饲料消耗测定结果与分析 |
2.3 各组鸭屠体测定结果与分析 |
2.4 各组鸭成活率观察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四、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质麻鸭育种研究现状[J]. 王继文,李亮,刘贺贺. 中国家禽, 2019(15)
- [2]蛋鸭不同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及限饲对开产日龄的影响[D]. 高全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3]天农草鸭肌纤维直径与嫩度关系研究[A]. 赵海全,李华,刘为民,王政富,计慧琴,卢玉葵,陈芳,林雪玲.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4]山麻鸭配套系统选育的研究[D]. 董暾.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5]仙湖3号鸭肉加工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研究[J]. 李华,刘为民,于辉,杨承忠,吕敏芝. 中国畜牧杂志, 2005(07)
- [6]仙湖3号鸭配套系选育研究[D]. 吕敏芝.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7]两种饲喂技术对仙湖3号鸭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D]. 苏伟岳.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8]仙湖3号鸭选育效果研究[J]. 杨承忠,吕敏芝,黄德纯,苏伟岳,罗立新. 中国畜牧杂志, 2001(03)
- [9]仙湖3号鸭与同类型肉鸭的对比[J]. 苏伟岳,杨承忠,吕敏芝,黄得纯,潘杏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 [10]仙湖3号鸭品系配合力的研究[J]. 吕敏芝,杨承忠,苏伟岳,邓金海,黄德纯. 中国家禽, 2000(01)
标签:麻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