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浅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曙光中心幼儿园364200

摘要: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切的美术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艺术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特征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将形象语符转化为会话语符的过程,目的在于对幼儿运用符号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对绘画形式所承载的内容转换成言语表述,从而发展幼儿语言。

关键词:幼儿美术画中有话话中有画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性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自发运用天真无声的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作的活动。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进行绘画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实现让幼儿“睁大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想世界,拿起画笔画世界,用语言来描述世界和表达情感”的目的,使孩子们可以“画自己心中的画,讲自己心中的故事”。2015年9月我园承担了市级课题《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半的探索、实践,我们的美术活动从开始按照常规的美术教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到老师们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的不断探索研究的实践中,对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语言“画(话)中有话(画)”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感悟。

一、画中有话: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切的美术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艺术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特征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将形象语符转化为会话语符的过程,目的在于对幼儿运用符号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对绘画形式所承载的内容转换成言语表述,从而发展幼儿语言。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事物。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引导孩子主动去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并且在接近大自然的时候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敢于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并学会观察欣赏,让幼儿对大自然产生感性的认识。

以“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春笋》”课题研讨课这一活动为例:

研讨课的产生:缘由老师在带孩子们散步时,发现了幼儿园户外小树林里长着一丛毛竹的地面上拱出了几棵小春笋引发的。这些小笋引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老师,地上有小笋”“这里也有,有好几棵呢!”“春笋是怎么来的?是山上跑下来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喊起来。老师趁机引导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并说一说;孩子们都抢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春笋好小哦,才冒出来,那棵就比较高了……”“它的颜色怎么像泥巴一样?……”“老师,我家背后的竹林里也有竹笋,比这里的大,比这里的多。……”“老师,摸上去感觉会刺人,咦!笋上面有小毛毛呢。……”这时,老师顺势引导幼儿学说新词和完整的描述性语句,从而让幼儿练习说话。

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帮忙挖来了春天里山上各品种的春笋(有毛竹笋、苦笋、雷笋等),然后带到班级里,让幼儿充分地感知、感受并各抒己见:“哇,这棵笋好大呀,尖尖的顶上绿绿的是笋的叶子吗?”“这两棵笋怎么长得不一样啊?一个肥肥的,一个瘦瘦的……”“老师,我闻着这笋有种山里的味道,是泥土的味道吗?……”“这棵笋的颜色黑黑的,有点像牛屎……”在好奇与探索中,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时常引得大家哈哈的笑声。

活动引入:老师巧用猜谜形式“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春天大山里的“竹林欢歌”。“这棵春笋长得胖胖的,一定是喝了好多的水……”“那棵春笋长得矮矮的,它是刚刚睡醒吧,还是它被小兔子踩了呢……”“这笋像尖尖的宝塔,还像三角形的屋顶……”“这棵春笋在跳舞,你看它在弯腰呢。……”“这三棵春笋在说悄悄话,它们的头都靠在一起了……”“蝴蝶是春笋的好朋友,它也喜欢小竹林……”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想象,在感受和欣赏中飞起来了,稚幼的话语把我们带到了春天童话般的世界里。就这样孩子们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能说。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看、去想、去说,并在滔滔不绝的话语中使他们感受到了物象的点、线、面、色、形,欣赏了春笋的千姿百态。这样,就在感知的同时推进了幼儿的想象,老师顺势利导幼儿的兴趣,幼儿就产生了一种创作学习的冲动。

二、画中说、说中画:允许幼儿边画边说、边说边画

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自言自语,或与旁边的小朋友围绕绘画的内容进行对话、交谈;针对绘画的表现方法或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的作品。而这些交流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以及作品的最终完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创设条件,为绘画创作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给幼儿充分的说话机会,允许他们边画边说、边说边画,并通过与他们个别或少数幼儿谈话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三、话中有画:注重作品的展示,让幼儿“评”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幼儿作品展示的环节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因为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独创的,每一幅画、每一件作品都代表着他们的想法,反映出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的新鲜而强烈的印象。我们应该突出幼儿作品艺术的创造,而不是幼儿绘画的技能的表现;不要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作为标准来衡量幼儿的作品,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性——幼儿的声音。就是要倾听幼儿的话语,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老师应多给孩子提供表达的平台,倾听他们的话语,让孩子说得越多,他就越想说;越给他机会表达,他就越能阐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孩子也会越来越有想法。这样幼儿不仅能提高对自身作品客观“评”说的能力,还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他们进而激发艺术创造的能力。

在《可爱的春笋》作品讲评活动中,老师让幼儿把自己的创意画编成小故事,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故事里的画。“熊猫最喜欢吃竹笋子、竹笋……”“笋宝宝在竹林里捉迷藏……它们玩得很高兴”“我和笋宝宝在放风筝……”这时中班的孩子还只能用一两句话、两三句话来表述自己的画。到了大班阶段,孩子语言的发展已经上一个新台阶了。还是这个班的孩子在大班美术活动《创意笔筒画》活动中,老师再让幼儿把自己的创意画用语言表述时,幼儿已经是编故事的小能手了。“我的创意笔筒上、下边用三角形和圆形排序,中间画了小乌龟和小鱼在玩捉迷藏。小乌龟它不知道小鱼跑到哪儿去了,原来它蒙着眼睛。其实小鱼一直跟在小乌龟的后面,小乌龟走着走着被水草缠住了,小鱼看见了……”“我的笔筒上下边由曲折线来对称装饰。中间画了小朋友在草地上捉迷藏,走着走着碰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都掉下来了,掉到小猫身上……”“我的笔筒上边和下边用贝壳和波浪线来对称装饰,中间画了大海,太阳出来了,小鱼又来了……”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编成小故事,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故事里的画。孩子们用故事表达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极大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作品展示活动中由于受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台来讲述自己故事里的画。老师又让每个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台下找一听课的老师,和听课老师一起分享自己故事里的画。这样就给每个孩子创造了平台,使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老师又能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这样就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四、积极和家长交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美术活动不仅是孩子对心灵的描绘,还是孩子理想的翅膀。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想象,孩子们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尽情发挥,所以孩子的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大胆、造型朴拙。为了做好家园共育工作,2016年9月23日,我园邀请县进校美术教研室主任张泉清老师,给家长作《“童眼看世界”——美术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美术活动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更应该关注幼儿的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作;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用“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同时我们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进行交流分享,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作品,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内心和精神表达的一种方式与途径,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能传递出着幼儿眼中的世界。我们应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说话的平台和源泉,让绘画成为幼儿语言的先导,表达美感的良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不断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高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使幼儿从“画中有话”过渡到“画中说、说中画”,再过渡到“话中有画”。在画(话)中求发展,把美术活动与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积极运用整合的理念,让美术和语言领域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以绘画带动语言的发展,以语言促进绘画的提高。

标签:;  ;  ;  

浅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