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程延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班延误,航班超售,航班取消,行程延误
行程延误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18)在《我国航空旅客行程延误处置法律制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航空旅客运输实践中,航班延误、航班超售与航班取消致使旅客行程延误常有发生,而航空公司对旅客行程延误的处置却存在损害旅客权益的现象。借鉴欧盟航班拒载、取消与延误下旅客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文章统一把航班延误、航班超售与航班取消归结到旅客行程延误中进行旅客行程延误处置法律制度构建的讨论。在这一制度的构建中,需要确保旅客对行程延误原因及航班超售实情的知情权;需要完善旅客行程延误赔偿法律制度以确保旅客求偿权的实现,区分合理行程延误和不合理行程延误的赔偿,并对赔偿范围和赔偿责任限额作出规定。(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志建,马超锋,李梁[2](2015)在《低频GPS数据和交叉口延误下的行程时间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低频GPS数据条件下路段行程时间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分析了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影响区域的延误特征,根据两个相邻GPS点跨越一个或多个交叉口,以及跨越的交叉口影响区域内有无GPS点,划分了4种GPS分布类型,并设计了相应类型的基于交叉口延误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插值算法.以北京市八角地区实际GPS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结果表明:在平峰和高峰时段,用本文算法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不超过14%;与改进插值法相比,平均估计精度提高了7.9%,在交叉口延误时间较大的路段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姜璐璐,韩印,姚佼,徐辉[3](2014)在《基于锥形流量延误函数的公交行程时间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通规划软件常用的BPR公交流量延误函数在饱和度接近或大于1时,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急剧增大的不足,提出一种锥形流量延误函数,并分析了其对公交行程时间的影响,进而通过等式关系实现模型在交通仿真软件EMME/3中的实用化。相关的案例分析显示,在公交行程时间拟合方面,锥形流量延误模型较传统的BPR曲线模型误差均值降低5.57%,误差的波动降低50.60%,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胡蝶飞[4](2014)在《出境旅游 导游“导购”别轻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出境游日渐升温,出境游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去年,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旅游投诉1324件,同比增长31.61%。市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市旅游质量监督所共受理旅游有效投诉案件443起,比2012年减少6.1%;其中出境旅游投诉数量增加了15.(本文来源于《上海法治报》期刊2014-03-12)
李光明[5](2013)在《合肥开审骆岗机场“诈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15日上午,国内3家航空公司5个航班接到虚假炸弹威胁,造成航班迫降、返航或停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安徽省合肥市骆岗机场也发生了一起类似“诈弹”案,今天,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仅为挽留女友而逼停航班的被告人,当庭两次向机(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3-05-17)
孙靖宇,陈方方[6](2012)在《不可控力致行程延误旅游经营者可免责》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途中公共交通工具延迟造成旅游行程缩短,旅游经营者是否要承担责任?旅游者如遇旅行社强迫购物,该怎么办?参团旅游时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散客拼团还需签订旅游合同吗?7月26日,区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巡视员王松平就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作了解(本文来源于《拉萨晚报》期刊2012-07-27)
朱伟刚,李宁[7](2011)在《基于GPS数据的行程时间及交叉口延误估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利用GPS数据估计行程时间的模型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环境的问题.方法考虑各种传统模型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设计了基于GPS数据的行程时间估计自适应模型以及交叉口延误估计模型;运用某大城市的实测GPS数据,进行了上述模型的实例验证.结果验证表明,利用上述模型获得的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精度可以达到80%以上.结论相比传统模型,数据估计精度明显有所提高,提高幅度超过5%.(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许巍[8](2008)在《乘客遭“遗弃” 一怒诉南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航班已经延误12小时后又被告知更改行程,因乘客不同意而将16名乘客“遗弃”机场。近日,其中9名被“遗弃”的乘客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告上法院,分别要求返还机票款1650元、机场建设费50元、燃油附加费150元,并赔偿(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08-11-28)
宋俪婧,陈金川,石建军,王书灵[9](2008)在《应用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行程延误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行程延误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应用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实时自动采集行程延误的思想,并设计了面向路网的行程延误算法。该方法可以为交通管理与控制、路线诱导及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承向军,郭伟平[10](2008)在《基于行程时间和路口延误的网络VMS选址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段车辆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共同构成路径的综合阻抗,通过实际路段车辆行程时间和交叉口延误的交通数据计算路网的路径阻抗,以路网效用函数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在比较各种选址方案目标函数的基础上,选取效用函数值最大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采用北京市西直门桥至复兴门桥之间的实际路网作为算例,经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并与该区域的VMS建设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2008年02期)
行程延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低频GPS数据条件下路段行程时间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分析了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影响区域的延误特征,根据两个相邻GPS点跨越一个或多个交叉口,以及跨越的交叉口影响区域内有无GPS点,划分了4种GPS分布类型,并设计了相应类型的基于交叉口延误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插值算法.以北京市八角地区实际GPS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结果表明:在平峰和高峰时段,用本文算法计算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不超过14%;与改进插值法相比,平均估计精度提高了7.9%,在交叉口延误时间较大的路段效果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程延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航空旅客行程延误处置法律制度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王志建,马超锋,李梁.低频GPS数据和交叉口延误下的行程时间估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
[3].姜璐璐,韩印,姚佼,徐辉.基于锥形流量延误函数的公交行程时间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4
[4].胡蝶飞.出境旅游导游“导购”别轻信[N].上海法治报.2014
[5].李光明.合肥开审骆岗机场“诈弹”案[N].法制日报.2013
[6].孙靖宇,陈方方.不可控力致行程延误旅游经营者可免责[N].拉萨晚报.2012
[7].朱伟刚,李宁.基于GPS数据的行程时间及交叉口延误估计模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许巍.乘客遭“遗弃”一怒诉南航[N].中国质量报.2008
[9].宋俪婧,陈金川,石建军,王书灵.应用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行程延误的算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
[10].承向军,郭伟平.基于行程时间和路口延误的网络VMS选址算法[J].交通与计算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