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管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椎管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高划一,寇红伟,刘宏建,陈向荣,包德明[1](2019)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200例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术后第8天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将20例发生下肢DVT的患者纳入DVT组,其余180例患者术后经检查无下肢DVT,纳入非DVT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史、吸烟史、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分析DVT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DVT组相比,DVT组患者年龄较大,吸烟者的比例较高(P<0.05)。高龄是术后DVT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075(1.013~1.142)(P<0.05)。结论:高龄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焦斌虎,田永祥,王小民[2](2019)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及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微型钛板组70例和钛笼植骨组66例。微型钛板组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钛笼植骨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2、3年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微型钛板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着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NDI评分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均显着高于钛笼植骨组(P<0.05),颈椎活动度下降程度均显着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结论: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颈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势,符合手术条件者推荐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甘东浩,徐展望,谭国庆,郎帅,陈德强[3](2019)在《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微型钛板内固定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LA椎板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微型钛板内固定术(31例)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LA椎板夹内固定术(30例)治疗的MCSM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Cobb角、C2~7矢状位平衡(SVA)。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显着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颈椎Cobb角及C2~7 SV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开门组发生轴性疼痛9例,后凸畸形8例,C5神经根麻痹1例,血管损伤1例。双开门组发生轴性疼痛5例,后凸畸形5例。结论 2种术式对改善MCSM患者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及可重复性好。双开门较单开门术式手术创伤小,远期疗效更佳,但手术难度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杰,徐嘉伟,李浩鹏[4](2019)在《血清感染指标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发热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伤口渗出液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53例)和未感染组(67例),感染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8~63(52.28±6.36)岁;未感染组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46~62(51.63±5.82)岁。并根据感染组患者术后感染类型将其分为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组(30例)和浅表手术部位感染组(23例),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63(53.16±5.62)岁;浅表手术部位感染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8~61(52.15±5.68)岁。比较组间患者及组内患者手术前后WBC计数、CRP、PCT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收集纳入的120例患者血清感染学指标数据并根据血清感染指标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以1-特异性为横坐标,灵敏度为纵坐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WBC计数、CRP、PCT以及ESR感染指标进行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评估。结果:术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ESR血清感染指标水平相近(P>0.05);术后: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ESR感染指标较未感染组高(P<0.05)。在术后感染的患者中,WBC计数、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水平在不同术后感染类型的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未感染组患者的WBC计数、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WBC计数感染指标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637(P<0.05);CRP感染指标的AUC为0.792(P<0.05);PCT感染指标的AUC为0.774(P<0.05);ESR感染指标的AUC为0.783(P<0.05)。结论:WBC计数、CRP、PCT、ESR血清感染指标可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除此之外,上述4种感染指标变化的综合分析可用于不同术后感染类型的鉴别。WBC计数指标对于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CRP、PCT以及ESR指标对于早期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好。总体上来说,CRP、PCT以及ESR血清感染指标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尽早发现术后早期感染以利于随后的相应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10期)
杜刚,陈云刚,冯相龙,崔凯莹,田鸿来[5](2019)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开门组3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30例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双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月、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效果显着,但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林斌,薛超,何明长,史吉胜[6](2019)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体骨折后骨块突入并导致椎管狭窄而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否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方法从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中选取48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X线及MRI检查确定骨折节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致椎管狭窄骨质的长度、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行PKP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椎管无进一步狭窄,VAS及ODI分数降低,术后无神经症状产生,与术前资料相比较,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9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渗漏量极小,均局限在椎旁或是椎间盘内,未引起神经症状。结论骨折致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并非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结合术前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以及术中连续的影像学监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患者可以安全接受PKP手术。(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窦永峰,孙兆忠,耿晓鹏,房清敏,孙宁[7](2019)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3例,平均年龄(58.87±6.85)岁,男性98例,女性55例。观察术后是否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分析术前肌电图改变、颈椎曲度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患者中12例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占7.84%。麻痹组与非麻痹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痹组术前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非麻痹组(P<0.05),麻痹组术前颈椎曲度显着大于非麻痹组(P<0.05),麻痹组术后颈椎曲度大于非麻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肌电图异常、术前颈椎曲度过大,均为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至末次随访时,麻痹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0.18±14.53)%,而非麻痹组为(61.94±16.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电图异常,术前颈椎曲度较大,是术后发生C_5神经根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C_5神经根麻痹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文伟,岳林,詹傲,罗成军,张孝礼[8](2019)在《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REF组(n=28)和OBS组(n=28)。对REF组患者使用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对OBS组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BS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REF组患者,P <0.05。OBS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短于REF组患者,P <0.05。结论 :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进行手术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9期)
朱文刚,朱李贞,陈瑜,席新华,包拥政[9](2019)在《OsteoMed M3钉板用于椎管良性肿瘤成形术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OsteoMed M3钉板用于椎管良性肿瘤成形术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椎管良性肿瘤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板回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因子、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外支具摘取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NDI)、脊柱Cobb角、椎管宽度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8年5月31日时,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steoMed M3钉板用于椎管良性肿瘤椎板回植成形术中的疗效显着,具有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小、颈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余德涛,邢祯全,王雷,陈善堂,李文[10](2019)在《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着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椎管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微型钛板组70例和钛笼植骨组66例。微型钛板组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钛笼植骨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2、3年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微型钛板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着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NDI评分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均显着高于钛笼植骨组(P<0.05),颈椎活动度下降程度均显着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结论: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颈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势,符合手术条件者推荐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管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高划一,寇红伟,刘宏建,陈向荣,包德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焦斌虎,田永祥,王小民.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及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甘东浩,徐展望,谭国庆,郎帅,陈德强.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脊柱外科杂志.2019
[4].王杰,徐嘉伟,李浩鹏.血清感染指标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伤.2019
[5].杜刚,陈云刚,冯相龙,崔凯莹,田鸿来.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林斌,薛超,何明长,史吉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7].窦永峰,孙兆忠,耿晓鹏,房清敏,孙宁.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8].文伟,岳林,詹傲,罗成军,张孝礼.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9].朱文刚,朱李贞,陈瑜,席新华,包拥政.OsteoMedM3钉板用于椎管良性肿瘤成形术中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
[10].余德涛,邢祯全,王雷,陈善堂,李文.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