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保护素,热休克蛋白70,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滑膜炎
血清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夏思思,赵文明,荣雨佳[1](2019)在《OPG-HSP70对CIA小鼠模型血清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热休克蛋白70(HSP70)治疗后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小鼠血清学参数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将44只雄性DBA/1小鼠分为OPG-HSP70治疗组(n=20)、OPG治疗组(n=12)和模型对照组(n=12);采用尾根部皮内免疫牛Ⅱ型胶原(CⅡ)制备CIA模型,发病后隔日腹腔注射OPG或OPGHSP70融合蛋白,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评估关节炎指数,并经Micro-CT后行骨相对灰度值测算,收集血清检测Ca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CⅡ抗体,并与关节炎指数和骨密度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OPG-HSP70治疗组的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 <0.01),骨密度值明显增加(P <0.05),CⅡ抗体明显下降(P <0.01),但OPG对炎症和骨破坏的改善不明显。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2+和RANKL水平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582、-0.588,均P <0.01);而血清CⅡ抗体水平与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r=0.892,P <0.01)。与OPG治疗组比较,给药后1、2、3、4周OPG-HSP70治疗组血清抗OPG抗体明显降低(P <0.01)。结论 OPG-HSP70融合蛋白增加了抗炎症作用,降低了免疫原性,对CIA小鼠的保护作用优于OPG。(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31期)
龙云,刘聪,卜琪,邓兰[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 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监测以上指标,将2次监测结果作对比,分析HBeAg转阴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建立3年发生HBeAg转阴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表达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结果 200例CHB患者在随访3年后,有87例患者转变为HBeAg阴性,每年转阴比例为14.5%;而55例患者表现为抗HBe转换,每年转换比例为9.2%;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的HBV DNA载量与ALT指标存在明显的降低,也有患者仍存在高拷贝HBV DNA载量,HBeAg转换率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HBeAg转阴比例与年龄有关,6~20岁转换率较低,而后转换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LT、HBeAg 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及临界值:ALT≥217 u/L与ALT<217 u/L,HBeAg≥313 S/CO与HBeAg<313 S/CO;建立CHB患者HBeAg转换预测评分系统,其ROC为0.753。评分范围:0~6分,<3分为低转换,≥3分为高转换。当约登指数最大,则临界值为3分时,其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75.2%。通过研究所验证预测模型的ROC为0.766。结论 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自然影响因素是年龄、ALT,利用其建立的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小峰,陈兴澎,李斌[3](2019)在《基于血清学及心功能指标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血清学、心功能指标的预测模型,为临床上防治不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01-2016-01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25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分析,统计术后存活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出院时血清学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等。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该模型对患者术后2年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患者术后2年的病死率为9.84%(25/254)。术前年龄、术前NYHA分级、伴糖尿病、伴肾损伤、体外循环时间、出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出院时胱抑素C(CysC)、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后预测模型:风险评分=0.777×术前年龄(>65岁=1,≤65岁=0)+1.060×术前NYHA分级(Ⅳ级=1,Ⅰ~Ⅲ级=0)+1.215×伴糖尿病(是=1,否=0)+1.341×伴肾损伤(是=1,否=0)+0.275×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1,≤120 min=0)+0.341×出院时CK-MB(>13.1 U/L=1,≤13.1 U/L=0)+0.443×出院时CysC(>1.385 mg/L=1,≤1.385 mg/L=0)-0.337×出院时LVEF(>50%=1,≤50%=0)。该模型预测患者2年预后的ROC曲线面积0.721,最佳阶段值3分,其敏感度0.600,特异度0.87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年龄、术前NYHA分级、伴糖尿病、伴肾损伤、体外循环时间、出院时CK-MB、出院时CysC、出院时LVEF,利用上述因素建立模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2年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伟,朱先存,左鲁生,汪明,欧广超[4](2019)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血清学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测量患者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对比血清学诊断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3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病理活检、ARFI检查及血清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及脾VTQ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APRI指数、FIB-4指数对比分析。结果: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APRI指数以及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性相关(P<0.0001);肝右前叶VTQ值诊断显着肝纤维化(F≥2)、严重肝纤维化(F≥3)及肝硬化(F4)均优于肝左叶VTQ值、脾VTQ值、APRI指数、FIB-4指数(P<0.0001)。结论:肝右前叶VTQ值、肝左叶VTQ值、脾VTQ值与血清学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维化程度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肝右前叶VTQ值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石彦[5](2019)在《超声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联合模型在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弹性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rotal vein diameter,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rotal vein velocity,PVV)等超声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an,HA)、血清学模型APRI指数等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并分析四项指标联合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已证实的慢性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105例为受试对象,其中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代偿期37例,肝硬化失代偿33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期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bloodplatelecount,BPC)及谷草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值,APRI模型由AST及BPC构成,计算公式为APRI指数=(AST/正常上限值*100)/BPC,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由固定专业人员检测,B超检查肝脏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VV),采用SIEMENS 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首先分析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仪(fibroscan,FS)检测的肝脏弹性值(LSM)和B超检测的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VV),以及血清学指标HA及APRI数据,这四种指标在正常组和叁组肝病组的对比;其次分析代偿期肝硬化组LSM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再分析LSM、PVV以及血清学指标HA、APRI指数在各组中的性能;最后分析四项指标联合使用的价值。结果1.各组肝病患者LSM、PVV、HA及AP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由正常组到慢性肝病各个阶段(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的不同阶段,LSM、PVV、HA及APRI均呈逐渐升高,正常组与肝病各组比较,差异具显着性;在肝病各组(从慢性肝炎组到代偿期肝硬化组、再到失代偿肝硬化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肝硬化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叁级,A级为代偿期,B、C期为失代偿期,临床上为了表述方便,分别称为肝硬化代偿期(A期)为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失代偿期(B、C期)为肝硬化晚期。2.各组肝病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变化的情况与正好LSM数值变化相反,在正常组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不同阶段,PVV数值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正常组与慢性肝病各在肝病各组(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慢性肝病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显着性(p﹤0.01);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随肝病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在正常组与慢性肝病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慢性肝病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3.在代偿期肝硬化组,LSM与PVV、HA、APRI指数间均有相关性。LSM与PVV成负相关,相关指数-0.826,相关性较好。LSM与HA,APRI指数值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761,0.517,提示均有助于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4.LSM与PVV、HA、APRI指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在正常组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均逐渐上升,在代偿期肝硬化组敏感度较高,69.24%~79.24%,在指标两两联合及四项联合使用时,敏感度由最低87.12%升至92.37%。提示对代偿期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有所上升。结论:各指标在正常组与肝病组,以及肝病组各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这几种指标均可单独运用于诊断以下病情变化:正常状况到慢性肝炎,再到代偿期肝硬化以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四个阶段,且相关性较好,随着病情进展,指标的敏感度逐渐上升,提示诊断的准确度在上升。各指标诊断肝硬化晚期均最明显。比较四项指标间两项联合以及四项联合,代偿期肝硬化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上升,且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达90%以上,提示联合方法诊断代偿期肝硬化准确性较高。本次研究推断,将这几种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联合运用于肝硬化,特别是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实际临床意义,可能部分取代肝穿刺。(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3-01)
余建洪,殷明刚,阴益,刘钰[6](2019)在《自贡地区7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参考区间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自贡地区表观健康人群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RPR)、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APRI)、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率(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APRG指数(APRG)和S指数(S)的参考区间。方法分别采用希森美康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 038例表观健康的体检者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计算得到RPR、FIB-4、APRI、GPR、AAR、APRG及S。根据性别及年龄对数据进行分层,计算出参考区间。结果 RPR、APRI、GPR、AAR、APRG和S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均无关,其参考区间分别为0.000~0.641、0.064~0.639、0.032~0.585、0.063~5.083、0.012~0.868和0.016~0.271,而FIB-4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相关,≤40岁、>60岁及>40~60岁的FIB-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015~0.046、0.004~0.090和0.029~0.074。结论该地区RPR、APRI、GPR、AAR、APRG和S的参考区间可供临床医生和其他实验室参考。(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4期)
娄丽丽[7](2018)在《Fibroscan联合血清学模型在乙肝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分析Fibroscan与FIB-4、APRI、AAR、S指数在乙肝肝硬化不同分期的关系及之间的其相关性。(2)评价Fibroscan、FIB-4、APRI、AAR、S指数对乙肝肝硬化发生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并接受Fibroscan检查的患者,最终纳入了149例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小板(Platelet,PLT)等病例资料,根据公式计算FIB-4、APRI、AAR、S指数数值;比较LSM值、FIB-4、APRI、AAR、S指数在乙肝肝硬化不同分期下的差异;分析Fibroscan与FIB-4、APRI、AAR、S指数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Fibroscan、FIB-4、APRI、AAR、S指数对于乙肝肝硬化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LSM值、FIB-4、APRI、AAR、S指数进行比较,失代偿期的LSM值、FIB-4指数、APRI、AAR、S指数高于代偿期,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将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LSM值、FIB-4指数、APRI、AAR、S指数进行比较,五个指标在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组间比较,五个指标在Child-Pugh B、C级均高于A级(P<0.05)。LSM值、FIB-4和APRI在Child-Pugh C级高于B级(P<0.05),AAR、S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无并发症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出现并发症的LSM值、FIB-4、APRI、AAR、S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Fibroscan与FIB-4、APRI、AAR、S指数均相关,呈正相关,其中Fibroscan与FIB-4相关性最强为0.453。(5)Fibroscan、FIB-4、APRI、AAR和S指数诊断乙肝肝硬化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760、0.722、0.705和0.751。均0.7<AUC<0.9,诊断价值中等。Fibroscan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四个指标。结论:Fibroscan、APRI、FIB-4、AAR、S指数水平越高,肝功能越差,肝硬化程度越重,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清LSM值及APRI、FIB-4、AAR、S指数水平的监测。另外,Fibroscan、APRI、FIB-4、AAR、S指数均对乙肝肝硬化发生并发症具有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罗艳[8](2018)在《犬早期肝纤维化模型的多模态成像及多血清学指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四氯化碳诱导建立犬早期肝纤维化模型,利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成像、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对其进行评估,探讨影像学及血清学指标评价犬早期肝纤维化的能力。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比格犬20条,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13)经腹腔注射50%的CCL4脂肪乳溶液(0.3ml/kg体重),对照组(n=7)经腹腔注射脂肪乳(0.3ml/kg体重),每周2次,给与普通饮食及饮水。每打16次药进行一次影像学、血清学和病理学检查。采用GE公司OPTIMA MR360 1.5T光纤MRI扫描仪、SIEMENS公司64排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扫描仪、Supersonic Imagine公司Aixplorer型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实验动物分别行IVIM成像、QCT扫描、SWE检查。IVIM选取0,30,50,80,100,150,200,400,600,800 mm2/s共10个b值测定D*值、D值、标准ADC值、f值。QCT扫描图像测定肝脏密度值(boon mineral density,BMD)。SWE图像测定肝脏杨氏模量E值。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NP和Ⅳ型胶原Ⅳ-C)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LT/AST)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早期肝纤维化犬各影像学参数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最后对照组存活6条犬,实验组犬全部死亡。纳入统计的肝纤维化模型S0期33例次,S1期11例次,S2期2例次。正常组与早期肝纤维化组间D*值、D值、标准ADC值、f值、BMD值、HA、LN、PⅢNP、Ⅳ-C、AST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杨氏模量Emean、ALT在正常组和早期肝纤维化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与杨氏模量E、ALT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r=0.300,P=0.032;r=0.332,p=0.020)。杨氏模量模量Emean值诊断肝纤维化≥S1的临界值为8.735kPa,其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5,相应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93.9%。ALT诊断肝纤维化≥S1的临界值为52.855U/L,其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相应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3.2%。结论:(1)SWE对比格犬肝纤维化S0、S1+S2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肝纤维化≥S1期的SWE临界值取8.735kPa时有较高特异性,提示SWE对评估比格犬早期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2)ALT对比格犬肝纤维化S0、S1+S2期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肝纤维化≥S1期的ALT临界值取52.855U/L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ALT对肝细胞损害反应灵敏,对评估比格犬早期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效能。(3)IVIM相关参数、QCT、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AST对于诊断比格犬早期肝纤维化价值有限,尚需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8-05-28)
李曼,李涛,刘振杰,曹永坚,钟伟国[9](2018)在《以血清学指标比值为变量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构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以血清学指标比值为变量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398例慢性肝病患者,均行肝组织病理活检,检测与肝脏病变及纤维化相关的血清学指标15项[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腺苷脱氨酶(ADA)、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尿素(UREA)、载脂蛋白A1(Apo A1)、血小板计数(PLT)];随机选取其中338例,将这些指标分别与PLT、ALB做比值,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筛选与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找到有诊断价值的最佳截断点;另外60例用以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参照病理活检分期结果,将以血清学指标比值为变量建立肝纤维化诊断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比较。结果 39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肝纤维化S0期81例,S1期87例,S2期126例,S3期50例,S4期54例。除CⅣ/PLT、Apo A1/PLT、CⅣ/ALB、UREA/ALB、Apo A1/ALB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较小外,其他指标均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r均>0.3,P均=0.000)。建立的诊断模型为:ln(p1/1-p1)=-4.603+21.838×HA/PLT-151.979×PⅢNP/PLT+117.009×ADA/PLT-5.507×HA/ALB+36.553×PⅢNP/ALB;ln(p2/1-p2)=-3.314-1.839×HA/ALB+10.345×ADA/ALB+0.645×GGT/ALB+9.450×HA/PLT;ln(p3/1-p3)=-3.524+27.842×ADA/PLT+3.282×PⅢNP/ALB+0.582×ALP/ALB-4.932×ADA/ALB;ln(p4/1-p4)=-4.170-5.979×AST/PLT+44.142×ADA/PLT+5.001×PⅢNP/ALB-6.926×ADA/ALB+1.174×AST/ALB。p1为S≥1预测概率,p2为S≥2的预测概率,p3为S≥3的预测概率,p4为S≥4的预测概率。利用p1、p2、p3、p4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均>0.7。用以验证的60例样本中,与病理分期结果完全相同24例,参考病理学诊断可接受上下一个等级的诊断结论,增加可接受病例18例,合计42例(70%)。结论成功构建以血清学指标比值为变量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该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18期)
任桂晶[10](2018)在《空腹C肽联合血清学诊断模型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人群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空腹C肽联合FIB-4指数以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状况。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诊断为T2DM且合并NAFLD的患者55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吸烟史、服药史、血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RI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并计算每个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及FIB-4指数,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行FibroScan检查,根据FibroScan检查测得的肝脏组织硬度值(LSM)结果,排除LSM值<5.8kPa(F0和F1)的患者,将其余所有患者分为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F2)及进展性肝纤维化组(≥F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出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进展性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子;计算空腹C肽联合FIB-4指数评价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AUROC值,AUROC>0.7认为有临床意义,0.8-0.9之间认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果:1.进展性肝纤维化组T2DM合并NAFLD患者中发生进展纤维化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49,55)岁,明显大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50(47,53)岁,P<0.05;进展性肝纤维化组患者的AST平均水平为28.9(25.7,35.05)IU/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27.05(22.2,32.8)IU/L,P<0.05;进展性肝纤维化组的FIB-4指数的平均水平为0.97(0.75,1.34),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0.85(0.62,1.19),P<0.05;关于空腹C肽水平,进展性肝纤维化组平均水平为2.64±0.66,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2.33±0.79,P<0.05)。2.空腹C肽、FIB-4指数仍可以作为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中,FIB-4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其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2.14倍(P<0.05);空腹C肽每增加1个单位,其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1.77倍(P<0.05)。3.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空腹C肽联合FIB-4血清学诊断模型对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空腹C肽联合FIB-4指数评估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约为0.730,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结论:1.T2DM合并NAFLD人群中约9.16%为FibroScan证实的进展性肝纤维化,表明该人群是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2.T2DM合并NAFLD人群中,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的空腹血清C肽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患者,且空腹血清C肽水平是T2DM合并NAFLD人群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子。3.C肽联合FIB-4血清学诊断模型可作为临床评价T2DM合并NAFLD人群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血清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 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监测以上指标,将2次监测结果作对比,分析HBeAg转阴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建立3年发生HBeAg转阴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表达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结果 200例CHB患者在随访3年后,有87例患者转变为HBeAg阴性,每年转阴比例为14.5%;而55例患者表现为抗HBe转换,每年转换比例为9.2%;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的HBV DNA载量与ALT指标存在明显的降低,也有患者仍存在高拷贝HBV DNA载量,HBeAg转换率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HBeAg转阴比例与年龄有关,6~20岁转换率较低,而后转换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LT、HBeAg 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及临界值:ALT≥217 u/L与ALT<217 u/L,HBeAg≥313 S/CO与HBeAg<313 S/CO;建立CHB患者HBeAg转换预测评分系统,其ROC为0.753。评分范围:0~6分,<3分为低转换,≥3分为高转换。当约登指数最大,则临界值为3分时,其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75.2%。通过研究所验证预测模型的ROC为0.766。结论 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自然影响因素是年龄、ALT,利用其建立的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夏思思,赵文明,荣雨佳.OPG-HSP70对CIA小鼠模型血清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
[2].龙云,刘聪,卜琪,邓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
[3].郭小峰,陈兴澎,李斌.基于血清学及心功能指标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4].张伟,朱先存,左鲁生,汪明,欧广超.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血清学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
[5].石彦.超声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联合模型在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中的价值[D].皖南医学院.2019
[6].余建洪,殷明刚,阴益,刘钰.自贡地区7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参考区间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7].娄丽丽.Fibroscan联合血清学模型在乙肝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18
[8].罗艳.犬早期肝纤维化模型的多模态成像及多血清学指标的初步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8
[9].李曼,李涛,刘振杰,曹永坚,钟伟国.以血清学指标比值为变量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构建与评价[J].山东医药.2018
[10].任桂晶.空腹C肽联合血清学诊断模型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人群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