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生产十大关键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生产十大关键技术

一、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勇[1](2021)在《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紫花苜蓿优势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用于牧草生产的土壤大多较为贫瘠,且缺乏科学的紫花苜蓿施肥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施肥盲目性较大,肥料利用率低,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草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河西灌区高产期(种植后1-5年)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3个施肥因素,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通过连续5年的定点施肥试验,系统的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施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肥料效应以及经济效益,旨在探究河西地区高效生产下的紫花苜蓿肥料效应,为紫花苜蓿高产年份养分管理及草牧业生产实践中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施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生长高度,降低紫花苜蓿茎叶比,其中5年紫花苜蓿产量最高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磷105 kg·hm-2、钾45 kg·hm-2、氮51.75kg·hm-2(P2K1N1),5年累计总产量达到98947.62 kg?hm-2,相比不施肥处理最高增产40.99%,其次为磷52.5 kg·hm-2、钾90 kg·hm-2、氮51.75 kg·hm-2(P1K2N1)处理和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处理,5年累计产量分别为97455.34 kg?hm-2和97091.03 kg?hm-2。施肥可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降低紫花苜蓿ADF和NDF含量,并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改善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状况。其中施肥量为磷105 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紫花苜蓿的蛋白总量最高,5年累计达到17682.57kg?hm-2,相对饲用价值为158,达到特级水平,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2)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种植第4年,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均表现为磷>钾>氮,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苜蓿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钾>氮磷>磷钾,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紫花苜蓿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4年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4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71.53-86.40kg·hm-2、施磷68.07-83.0kg·hm-2、施钾63.49-75.94kg·hm-2和施氮68.21-80.44kg·hm-2;施磷83.03-95.47kg·hm-2;施钾64.15-75.19kg·hm-2。种植第5年,氮、磷、钾对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贡献均为磷>氮>钾,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钾>氮磷,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5年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5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68.41-80.95 kg·hm-2、施磷68.47-79.95 kg·hm-2、施钾68.64-80.32 kg·hm-2和施氮77.64-86.67kg·hm-2、施磷80.41-93.04kg·hm-2;施钾72.51-83.31kg·hm-2。3)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发现,氮、磷、钾肥料配比为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其经济效益最好,为DEA有效,而紫花苜蓿不施肥(P0K0N0)时经济效益最低,其调整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不施磷处理(P0K2N2)和不施氮(P2K2N0)处理。这也从经济效益角度印证平衡施肥对河西灌区紫花苜蓿生产重要性。氮、磷、钾肥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种植第1年为氮肥影响最大,磷肥对第2-5年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综合5年来看,磷肥对紫花苜蓿经济效益影响大于氮肥和钾肥。

顾开龙[2](2020)在《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针对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如选择适宜地块;确保隔离区;适期播种;确保播种质量;严格错期播种,确保花期相遇;严格控制行比,合理密植;彻底去杂和去雄,确保种子纯度;对花期进行预测和调节,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合理施肥水;病虫害防治;站秆扒皮晾晒;适时收获等。之后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关键措施,如确定制种品种组合、以村建立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制种生产组织领导机构,通过以上几点技术和措施,为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提供重要的保障,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玉米高效生产。

胡伟[3](2020)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紫花苜蓿对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灌溉和施氮不仅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造成水肥资源的浪费。灌溉和施氮等农业措施也会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CO2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年~2019年以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3个滴灌量水平(600 mm·yr-1,W1;675 mm·yr-1,W2;750 mm·yr-1,W3)和4个施氮水平(0kg·hm-2·yr-1,N0;60kg·hm-2·yr-1,N1;120 kg·hm-2·yr-1,N2;180 kg·hm-2·yr-1,N3)的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草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筛选出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和低碳的水氮配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灌溉和施氮影响了紫花苜蓿的生长特征及草地小气候。增施氮肥降低了紫花苜蓿株间空气温度、浅层土层温度和株间光照度,而增加了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群体相对湿度逐渐提高,而紫花苜蓿株间气温和浅层土层温度降温效应越明显。(2)施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全氮(TN)和速效氮含量(AN)、速效钾(AK)和有机质含量(SOM)、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URE)的活性,降低了土壤pH值、全盐(ST)、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增加滴灌量提高了土壤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蔗糖酶(INV)和脲酶活性(URE)的活性,而降低了有机质含量(SOM)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3)施氮对3年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平均值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P<0.01),干草产量随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施氮肥超过N2水平(120 kg·hm-2)时则略有下降;滴灌量、水氮交互作用对3年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平均值的影响不显着(P>0.05)。(4)施氮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的全年平均粗蛋白、全年平均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全年平均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增加滴灌量提高了紫花苜蓿全年平均粗蛋白和全年平均粗灰分的含量(P<0.05)。(5)增加滴灌量、降低施氮量,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逐渐下降;增加施氮量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P<0.05)。(6)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中旬并持续到次年2月下旬,次年4月上旬紫花苜蓿返青后土壤呼吸速率迅速增加。施氮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生长季内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P<0.05),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紫花苜蓿非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无显着影响(P>0.05);滴灌量对紫花苜蓿生长季、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7)紫花苜蓿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10cm)拟合指数模型均达显着水平(P<0.05);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Rs)受地下10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的综合影响,采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复合双因素的线性模型(Rs=a+bW+cT)能较好地拟合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Rs)与其干草产量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呼吸无显着相关性(P>0.05);通过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与其土壤生化性质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可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Rs)与土壤pH值和INV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SOM、TN和URE呈正相关关系。(8)施氮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碳足迹,且紫花苜蓿碳足迹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紫花苜蓿碳足迹随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W2>W1>W3)。在紫花苜蓿碳足迹构成中,紫花苜蓿草地CO2排放量的贡献值最高(91.2%~95.9%),其次是灌溉用电,占2.9%~4.2%。(9)从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低碳效应综合分析,W2N2处理(滴灌量为675mm,施氮量为120 kg·hm-2)是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植较为适宜的水氮配置组合,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降低紫花苜蓿碳足迹。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兼顾低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李少强[4](2017)在《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和方法】本研究以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为基地,以先玉335制种技术为对象,开展了母本播种密度、父母本行比、去雄方式、授粉后父本去留、化学调控技术对杂交种种子生产中制种产量、成本与效益影响的研究,以期为84团杂交玉米种子高效生产技术制定提供技术依据。【结果】1、随着先玉335母本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97500株/hm2范围内的增大,制种玉米果穗的穗长、穗粗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然后在母本播种密度达到10500/hm2株后表现为递减趋势,尤其是母本播种密度达到10500/hm2株后穗长和穗粗显着下降。秃尖长度在供试的密度中随着母本密度增加呈现明显的递增。穗粒数以母本密度为9000株/hm2最高,但较密度97500株/hm2下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其余三个参试密度。百粒重在母本种植密度82500株/hm297500株/hm2之间随密度增大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着,然而显着高母本密度10500株/hm2和112500株/hm2下的百粒重。母本密度在82500株/hm2112500株/hm2之间,制种产量随母本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母本在90000株/hm2的播种密度时,其制种的产量最高,为7866.279kg/hm2。经过曲线拟合发现,先玉335种子生产中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母本密度是94536株/hm2。2、与父母本行比1:6与1:8相比,先玉335在父母本行比1:7时,其制种产量最高,为7586.353kg/hm2,显着高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8,分别较父母本行比1:6与1:8条件下增产8.1%与14.2%。这主要缘于在父母本行比1:7时,其穗粒数显着高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8,而在果穗长度、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以及穗数性状上与另外两种行比下相比差异均不显着。可见,在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中父母本行比以1:7最适宜。3、去雄是杂交玉米制种过程关键技术。人工“摸苞去雄”方法制种产量略高于人工“带二叶一心”与“带一叶一心”方法,这与在这三种人工去雄方法对制种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与果穗数无显着差异,但人工“摸苞去雄”方法使得穗粒数较人工“带二叶一心”下显着增加,而较人工“带一叶一心”方法略有增产但差异部显着有关。在三种机械去雄方法下,也同样以“摸苞去雄”方法下制种产量略高于梁歪两种方法,主要归因于机械“摸苞去雄”方法下穗粒数显着高于另外两种方法,而三种方法对穗长、果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以及穗数影响差异不显着相关。同样去雄方法下,人工去雄方式较机械去雄方式下制种产量可高出约300kg/hm2。4、在母本可见叶为11-12片、展开叶为7-8片时,以玉米健壮素375g/hm2叶面喷施,可显着增加先玉335制种田产量,较未喷施玉米健壮素增产13%以上。这与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条件下,其穗粒数显着高于其余四种处理,而在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与穗数性状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相一致。5、在杂交玉米制种中,父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母本授粉所需要的足够量高活力花粉,在母本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较保留父本田可增产约535kg/hm2,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但割除父本后对制种玉米的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穗粒数、百粒重与穗数性状影响均不大,其差异均未到到显着水平。6、玉米制种中高产是前提,但高效更是目的。在目前人工成本价格情况下,人工去雄成本较机械去雄的平均成本高约376.5元/hm2,但制种产量却高出约300kg/hm2,因此,在当前劳动力能有充分保障并且劳动力成本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去雄方式经济效益更高。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会产生300元/hm2的费用,但因该措施使得制种产量提高了535kg/hm2,其制种产量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远高于割除父本引发的成本费用。母本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其生产成本增加了240元/hm2,但因其产量增加了375g/hm2,其成本的增加远小于制种产量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提高,是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结论】第五师84团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种子高产高效制种关键技术,应当以母本种植密度为94500株/hm2、父母本行比1:7,并在母本可见叶为11-12片、展开叶为7-8片时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进行化控,同时采用机械化去雄,并在母本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采用这些技术有利于实现制种产量与利润最大化。本研究可为84团先玉335玉米种子高效生产技术措施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王炳文[5](2016)在《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台政策之多、支持项目之众、投资力度之大、政策影响之广,历史上前所未有。兵团承担特殊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团场作为兵团经济的基础载体,农业所占比重更大。曾经的团场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成为团场发展的桎梏。团场农工受长期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单一生产方式的局限,收入来源单一、持续增收乏力,日益成为兵团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瓶颈和制约。兵团事业发展壮大,关键是提高农工收入水平,只有促进农工增收尽快缩小收入差距、获得收入上的优势,才能有效展示兵团事业的优势,兵团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多年来,七十一团始终把握好发展机遇,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四师前列。但是,目前兵团团场多数农工实际收入并不很高,且不平衡、不稳定。团场农工收入结构依然很单一,大多数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农工增收及增收渠道的重要性,忽视了多途径增收的增收效益。由此可见,团场农工增收理论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农工增收与团场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兵团事业的成败。因此,开展对团场农工增收的理论研究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只有不断增加团场农工收入,团场农工建设美好家园,发挥“三大作用”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兵团的事业才能发展壮大。本课题立足团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工增收的现实需要,通过对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以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为研究目标,从国内、兵团及团场农民/农工的收入现状入手,在对团场农工收入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这些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团场农工多元增收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策与建议,最后再结合数据分析,最终提出若干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对策与建议来进行补充,期待能为团场三化建设和农工多元增收带来实效。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阐述四师七十一团农工收入现状,第三章分析影响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及解决办法,第四章提出了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的途径,第五章提出了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闻其生[6](2012)在《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能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盘玉五号”杂交玉米种子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生态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近几年对该组合的不断摸索和田间试验研究,阐述了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找出了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并针对盘玉五号的制种特点,重点开展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措施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为在陆良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种子,提供实践可操作性的栽培指导依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该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母本去雄期、吐丝期及成熟期延长,延缓了生育期。当密度超过每公顷90000株时,二穗株相应减少,空秆株随之增加,而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大,株数的增加而增多;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从本试验结果看,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设置在每公顷90000株时,其产量最为理想,是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达到4350kg/hm2。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密度,则产量不增反降。密度过低时,个体生长量达到该环境下最高,虽然千粒重增加,但总株数不够,造成光能和土地的浪费,利用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大时,单株生产力因群体光照条件减弱而严重下降,致产量偏低。2、父母本行比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该品种在花期相遇良好,均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时,果穗的秃尖随父母本行比的增加而增加,也即结实率随行比的加大而下降。父母本行比设置为1:7时,产量最高,较为理想,1:6和1:8差些,1:5和1:9较差。行比小时,主要是父本株数过多,母本株数略少,产量有效穗数减少导致产量低。行比大时,母本株数较多,但由于父本株数减少,花粉量明显不足,授粉效果差,结实率偏低,穗粒数较少,大大影响了玉米的产量。3、在相同栽培密度、相同父母本行比设置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后果穗籽粒饱满,秃尖度较小,结实率高,穗粒重较高,产量和效益较自然授粉的高。辅助授粉的处理平均产量比自然授粉处理的产量高出858kg/hm2,按当年种子收购价格8.00元/千克计算,在扣除工时费后,经济效益仍然高出4614.00元/hm2,说明人工辅助授粉比自然授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总之,玉米制种是一项繁杂的农业生产过程,易受地域、气候、市场及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生产基地能认真按照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在水利条件较好的陆良,一定能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玉米种子。

路辉[7](2006)在《江苏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国有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发展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江苏省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结合全省农垦棉花生产情况,采用文献调查、访谈调查、个案分析等对影响江苏农垦棉花生产的因素和棉花产业化现状,及江苏省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的价格和植棉的经济效益是影响棉农种植棉花的主导因素,经济风险保障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对棉花生产有稳定作用,健全的棉花产业化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江苏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据东辛农场调查认为盘大盘强龙头企业是加快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基地建设是棉花产业发展的保障,工农结合的产业化政策是农场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关键。有效途径主要有:稳定棉花生产加大对棉花生产补贴,保障棉农利益,转变棉花产业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四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灵活多样的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路辉,倪迎春[8](2003)在《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我场是江苏大华种业制种玉米繁育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玉米制种实践,逐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种技术,亩产由原来的150公斤逐步上升到350公斤左右,其中高产品种高产田块亩产突破500公斤。总结多年来制种的成功经验,主要应把握十

路辉,倪迎春[9](2002)在《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斌[10](2005)在《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三大作物。由于我国既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种子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玉米制种面积也达到150万hm2以上。),因此围绕玉米杂交种子生所进行的育种、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改进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玉米生产能力及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玉米种子生产的五大因素,从品种、播期、密度、覆膜、施肥、花期调节、带叶去雄、病虫防治、砍父本及适期收获等十个方面阐述总结了当前提高我国玉米种子产量、质量及效益的主要栽培措施,并以笔者的观点指出了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方向。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以生产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为主,是甘肃面向西南地区制种的重要基地。本文针对陇南市玉米制种生产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组合存在的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设置密度、施肥、带叶去雄及收获期四个处理来改进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而为在陇南市推广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奠定基础。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紧凑型玉米组合掖单13号制种田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和叶面积系数逐步提高,在密度为97500株/hm2时叶面积系数达到3.34,产量达到5580kg/hm2较对照(75000株/hm2)增8.93%,然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又开始下降。(二)、对绵单一号制种田分别追施氮素207 kg/hm2及310.5 kg/hm2时(按苗期40%,抽雄前60%的比例分期施肥)肥料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6.0和5.34,制种产量分别达到4725 kg/hm2和5175 kg/hm2,当追施氮素达到414 kg/hm2时,虽然产量达到了5400 kg/hm2,但肥料投入产出比仅为2.0,施肥的价值意义不大。(三)、通过带叶去雄试验表明,掖单13号制种田带1-2叶去雄不仅不减产,还可较不带叶增产2.63-5.27%,但带3叶以后较对照减产3.50%。(四)、成单19号属晚熟品种,通过不同收获期试验表明,在受粉后55天至65天之间收获,产量在十日之内变化率为0-4.46%,但从第60天之后收获的种子霉变粒增多,部分种子生活力下降。总之,玉米种子生产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气候、地域、市场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能否贯彻高产、优质及高效的种子生产技术,则是保证杂交种子产量及质量的一项关键环节。就陇南市而言,该区域雨水丰富、热量充足、无霜期长,生产中晚熟组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按照不同类型的组合实施不同的高产制种技术,仍然可获得5250 kg/hm2的产量

二、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施肥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的需肥特性
        1.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4 施肥对作物土壤的影响
    2 平衡施肥与施肥模型研究
        2.1 平衡施肥
        2.2 作物的施肥模型研究
    3 经济效益评价
        3.1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3.2 农业生产效率之经济效益的评价
        3.3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牧草生产及其研究现状
        4.1 牧草概述
        4.2 牧草营养与施肥
    5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5.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取样时期
        1.3.2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1.2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2 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2.2.1 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
        2.2.2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
        2.2.3 相对饲用价值(RFV)
        2.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
        2.3.1 土壤容重和土壤p H
        2.3.2 土壤速效养分
        2.3.3 土壤有机质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施肥对苜蓿产量的影响
        3.2 施肥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变量数据的标准化
        2.2 交互效应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2.1 二元二次施肥模型的建立
        2.2.2 氮、磷、钾交互作用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3 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研究
        2.3.1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建立
        2.3.2 氮、磷、钾协同效应及推荐施肥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产量施肥模型
        3.2 紫花苜蓿蛋白总量施肥模型
第四章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2.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3.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5.2 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5.3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2)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
    1.1 选择适宜地块
    1.2 确保隔离区
    1.3 适期播种
    1.4 确保播种质量
    1.5 严格错期播种,确保花期相遇
    1.6 严格控制行比,合理密植
    1.7 彻底去杂和去雄,确保种子纯度
    1.8 对花期进行预测和调节,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1.9 合理施肥水
    1.1 0 病虫害防治
    1.1 1 站秆扒皮晾晒
    1.1 2 适时收获
2 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措施
    2.1 确定制种品种组合
    2.2 以村建立玉米制种生产基地
    2.3 建立健全制种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2.4 成立制种生产质量检查
3 结束语

(3)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2 水氮供应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测定
        2.4.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测定
        2.4.3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指标测定
        2.4.4 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监测
    2.5 指标计算
        2.5.1 土壤呼吸相关分析
        2.5.2 紫花苜蓿水氮利用效率
        2.5.3 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量
        2.5.4 紫花苜蓿碳足迹评估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的影响
        3.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影响
        3.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株间气温的影响
        3.1.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3.1.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3.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的影响
        3.3.2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4.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4.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茎粗的影响
        4.1.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4.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4.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干草产量的影响
        4.2.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全年干草总产量的影响
        4.2.3 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与滴灌量、施氮量的回归分析
        4.2.4 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3.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4.4.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4.4.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4.4.3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4.4.4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4.4.5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4.4.6 紫花苜蓿不同品质指标与滴灌量、施氮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4.5.2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水肥利用效率影响
        4.5.3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5.1.1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特征
        5.1.2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全年平均土壤呼吸年际变化特征
        5.1.3 紫花苜蓿草地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与滴灌量、施氮量回归分析
    5.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5.2.1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5.2.2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5.2.3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复合关系
        5.2.4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5.2.5 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生化性质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3.2 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5.3.3 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紫花苜蓿碳足迹及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综合评价
    6.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影响
        6.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全年草地CO_2排放量的影响
        6.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
    6.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碳足迹的影响
        6.2.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系统CO_2eq总量的影响
        6.2.2 不同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碳足迹变化
        6.2.3 紫花苜蓿碳足迹与滴灌量、施氮量的关系
    6.3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产量-品质-低碳效应综合评价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草地小气候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7.1.2 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7.1.3 水氮供应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1.4 紫花苜蓿碳足迹及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综合评价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玉米及制种的发展状况
        1.2.2 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2.3 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玉米制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调查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母本种植密度
        3.1.1 母本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1.2 不同母本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2 父母本行比的影响
        3.2.1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2.2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3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玉米的影响
        3.3.1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3.3.2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效益的影响
    3.4 去雄方式对先玉335玉米制种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3.4.1 去雄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4.2 去雄方式对先玉335制种产量的影响
    3.5 父本去留对先玉335制种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3.5.1 父本去留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5.2 机械割除父本对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先玉335制种中母本种植密度
    4.2 先玉335制种中父母本行比
    4.3 先玉335制种中化学控制
    4.4 玉米制种中机械去雄
    4.5 授粉后割除父本
    4.6 先玉335制种中几项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
    4.7 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关键技术组装
    4.8 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5)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农工
        1.2.2 农工收入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发展动向
        1.3.2 国内农民增收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师七十一团农工收入现状分析
    2.1 七十一团概况
    2.2 七十一团农工收入状况分析
    2.3 七十一团农工收入结构分析
        2.3.1 七十一团农工的收入结构分析
        2.3.2 七十一团农工各种途径获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析
第三章 影响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及解决办法
    3.1 影响七十一团农工增收的主要因素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农业产业结构
        3.1.3 农产品价格
        3.1.4 农工文化素质
        3.1.5 农业新技术应用
        3.1.6 农业机械化水平
        3.1.7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1.8 长期的单一化的农业生产对农工的思想束缚
    3.2 七十一团农工增收问题当前解决办法
        3.2.1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
        3.2.2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3.2.3 加大农业新技术引用
        3.2.4 加速更新农业机械
        3.2.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2.6 加快转变农工思想观念
第四章 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的途径分析
    4.1 农工增加收入的途径
        4.1.1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1.2 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
        4.1.3 推进合作社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和“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发展
        4.1.4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
        4.1.5 加大团场农工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4.1.6 加强团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
        4.1.7 加快技能型农工的创业、转移
    4.2 四师71团农工增收的优势
        4.2.1 地缘优势
        4.2.2 资源优势
第五章 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5.1 农业发展
        5.1.1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5.1.2 发展优势订单农业,特色蔬果业,有机种植业
        5.1.3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出台政策支持土地集中流转
        5.1.4 发展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2 金融服务业及惠农政策支持
        5.2.1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出台、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5.2.2 完善金融服务体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5.2.3 加大团场农工技术培训力度和广度,搞好技术和技术人才输出
        5.2.4 加强培育支柱产业发展,改善团场农工收入环境
    5.3 加快推进团场“三化”建设
    5.4 精准扶贫实现农工增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玉米及制种的发展状况
        1.1.2 玉米制种生产的影响因素
        1.1.2.1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1.2.2 影响种子产量的因素
        1.1.3 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1.3.1 制种基地的选择
        1.1.3.2 隔离区的选择与落实
        1.1.3.3 提早节令早播
        1.1.3.4 合理密植
        1.1.3.5 地膜覆盖
        1.1.3.6 适宜的父母本行比
        1.1.3.7 父母本花期调节与预测
        1.1.3.8 除杂去劣保纯度
        1.1.3.9 去雄授粉
        1.1.3.10 砍除父本
        1.1.3.11 肥水管理
        1.1.3.12 病虫害综合防治
        1.1.3.13 杂草综合防除
    1.2 选题意义
        1.2.1 盘玉五号的基本特征
        1.2.2 盘玉五号的发展意义
        1.2.3 盘玉五号制种基地的选择
        1.2.4 陆良县制种基地的基本概况
        1.2.5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种植密度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2.3.2 试验设计
    2.4 试验步骤
        2.4.1 整地、拌肥
        2.4.2 规格播种、盖膜
        2.4.3 田间管理
        2.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2.4.5 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密度试验对生育期的影响
        2.5.2 不同密度对果穗数的影响
        2.5.3 不同密度对果穗性状的影响
        2.5.4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2.6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3.3.2 试验设计
    3.4 试验步骤
        3.4.1 整地、拌肥
        3.4.2 规格播种、盖膜
        3.4.3 田间管理
        3.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3.4.5 分析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行比对果穗缺粒的影响
        3.5.2 不同行比对产量的影响
    3.6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授粉方式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设计
        4.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4.3.2 试验设计
    4.4 试验步骤
        4.4.1 整地、拌肥
        4.4.2 规格播种、盖膜
        4.4.3 田间管理
        4.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4.4.5 分析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自然授粉对产量的影响
        4.5.2 人工授粉对产量的影响
    4.6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

(7)江苏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国有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相关背景
        1.1.1 国内外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现状
        1.1.2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
        1.1.3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 CCPPI研究
        1.1.4 国内棉花(国际)竞争力研究
        1.1.5 国内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1.6 国内棉花产业化的相关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调研的范围及内容
2. 调查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法
    2.2 调查方法
        2.2.1 KAP调查法
        2.2.2 文献调查法
    2.3 个案实证分析法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调研区域概况
        3.1.1 江苏省棉花生产概况
        3.1.2 江苏农垦棉花生产概况
        3.1.3 东辛农场棉花生产概况
    3.2 江苏农垦棉花生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棉花价格及植棉效益对农户发展棉花生产的影响
        3.2.2 技术保障和经济风险保障体系、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3.2.3 科技服务体系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3.2.4 影响棉花生产其他因素
    3.3 江苏农垦棉花产业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3.3.1 盘大盘强龙头企业是加快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
        3.3.2 稳定的基地建设是棉花产业发展的保障
        3.3.3 以工哺农、以工兴农、工农结合的产业化政策是农场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关键
    3.4 江苏农垦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4.1 加强信息服务,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3.4.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棉花生产风险补贴,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农利益
        3.4.3 转化棉花产业增长方式,抓好四项关键措施
        3.4.4 大力推进灵活多样的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
        3.4.5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4.6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实施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4.1 调研结论
    4.2 几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9)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中高肥力田块制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2 确保隔离区是保证纯度的前提
3 严格错期播种, 确保花期相遇
4 适期播种
5 合理密植
6 合理运筹肥水
7 彻底去杂去雄, 确保田间纯度
8 人工与化调相结合, 确保授粉率
9防病治虫
10及时收获

(10)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进展简况
    2 影响玉米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
    3 提高我国玉米种子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
    4 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地点及试验条件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
        3.2 施肥
        3.3 带叶去雄
        3.4.不同收获期
    4.讨论
        4.1.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2.施肥对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3 带叶去雄对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4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四、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D]. 吴勇.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玉米制种优质高产关键技术[J]. 顾开龙. 种子科技, 2020(19)
  • [3]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低碳水氮配置研究[D]. 胡伟. 宁夏大学, 2020(03)
  • [4]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D]. 李少强.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5]四师七十一团农工多元增收问题研究[D]. 王炳文.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6]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D]. 闻其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7]江苏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国有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发展为例[D]. 路辉. 扬州大学, 2006(01)
  • [8]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J]. 路辉,倪迎春. 农家之友, 2003(01)
  • [9]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J]. 路辉,倪迎春. 种子科技, 2002(06)
  • [10]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D]. 王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9)

标签:;  ;  ;  ;  ;  

玉米优质高产生产十大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