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杨航,吴真

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杨航,吴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职生,拖延,事件型前瞻记忆

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文献综述

杨航,吴真[1](2019)在《不同拖延水平中职生的事件型前瞻记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瞻记忆是对尚未发生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采用双任务范式,以中职生为被试,探讨拖延高分组与拖延低分组在基线任务和前瞻任务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是基线任务还是前瞻任务,拖延高分组的反应时均低于拖延低分组。(2)拖延低分组无论在基线任务还是前瞻任务的正确率均高于拖延高分组。(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秦中朋[2](2019)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又称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是前瞻记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发现,前瞻记忆随年老化的损伤程度可作为MCI进展为痴呆的预测指标。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于前瞻记忆年老化神经电生理机制相关电位指标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ERP技术应用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与年龄相关的前瞻记忆变化和认知衰退与额叶和顶叶等多个脑区作用有关,N300,P200和PP是前瞻记忆年老化的ERP常用指标。故在以后的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传统中医理论结合ERP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法,以探讨其深层次认知加工机制和早期神经电生理客观敏感成分,并验证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认知功能衰退方面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寻求脑老化的早期诊断因子和有效防治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毕蓉,郑小阳,孙猛,魏萍,王岩[3](2019)在《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负荷影响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或者不重要,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负荷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前瞻记忆表现好于高认知负荷条件。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强调重要性有利于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强调重要性则不利于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认知负荷会影响前瞻记忆的重要性效应,支持多重加工理论。(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纪莉莉,赵俊峰[4](2018)在《学困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意图提取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学困儿童(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简称LD)与正常儿童相比,其中央执行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神经生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显示中枢执行控制异常与额叶的损伤有关,由于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需要中枢执行系统的控制,势必会影响其前瞻记忆任务完成的能力。鉴于前瞻记忆在学困儿童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以往的行为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双任务范式,将前瞻记忆任务嵌套入进行中任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展开对学困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意图提取的特点研究,可以为证实和修正前瞻记忆的各种认知模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丰富前瞻记忆的认知神经研究,同时有利于我们从脑机制加工层面上了解学习困难,对解决学困儿童记忆相关障碍等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研究采用2(不同能力组:学困儿童、学优儿童)×2(任务类型: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进行中任务)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学困儿童与学优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诱发的200~400ms(N300)的波幅并无显着差异,而潜伏期有显着差异,且学困儿童的潜伏期更长,表明学困儿童在进行前瞻记忆任务靶线索检测时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学困儿童与学优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诱发400~1000ms(前瞻性正波)的波幅无显着差异,而潜伏期有显着差异,且学困儿童的潜伏期更长,表明学困儿童在进行前瞻记忆任务意图提取加工占用了更多的认知资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周圆[5](2018)在《线索性质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注意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来自眼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性前瞻记忆(PM)指在合适的时机或遇到外部环境中的线索时记得执行延迟意图,体现了记忆的计划性。PM是生活中常见的记忆类型,执行失败会影响生活,严重者会威胁到生命。关于这一记忆的加工过程的观点始终存在分歧:简单激活模型认为PM的执行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认知资源的投入;根据多重加工理论,PM针对特定条件,执行过程中不涉及认知资源的参与,而有些条件需要消耗能量;策略控制加工理论的观点为PM的成功执行必须需要认知资源的持续参与。PM加工机制争论的焦点在于,PM的目标线索察觉与意向行为的提取依赖无意识加工,或是控制加工。线索识别是PM成功执行的关键加工步骤,所以线索的性质对执行任务中的注意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对线索性质与PM的关系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理解PM的作用机制,以提高对未来计划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个体规避PM的线索提取失败而带来的风险。在实现技术上,以往研究大部分都是采用双手按键反应,左右按键布局易形成空间上的左右图式,并且双手的运动也可能会带入相关干扰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本研究借用眼动技术,借助眼动反应代替双手按键,采用视觉搜索的测量范式,通过线索性质:聚焦性和显着性探讨其对PM的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从而找到合适的理论解释。实验1:根据PM任务性质不同,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无PM任务、PM延迟、PM任务叁组中。旨在探究聚焦的线索条件下,PM的目标线索中涉及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PM执行所采用的注意资源分配策略。实验2:根据线索的显着性与非显着性,进行被试内设计。旨在探究显着的线索条件下,PM的线索的察觉是否为自发加工,以及注意资源分配在任务间的分配。对行为和眼动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在聚焦性和显着性线索条件下,PM任务的执行涉及了一定的注意资源投入以监测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线索,以及会产生明显的进行中任务的耗损。此外,对失败的前瞻记忆任务眼动数据的深入探讨,被试注视到前瞻记忆线索,但依旧出现前瞻记忆漏报的情况。击中情况下的前瞻线索的首次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都长于漏报情况,即注意资源投入不足,加工程度不深会阻碍PM的成功执行。结果表明,聚焦的、显着的线索条件下,PM的成功执行需要注意资源参与到目标线索检测过程中,才能有利于提取出在记忆中保留的延迟意图。线索的提取会消耗注意资源,且存在任务干扰现象。表明意图成功执行需要预备注意加工参与,与控制加工理论观点一致。(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梅,赵安晶,张磊,丁伟艳,姜忠东[6](2018)在《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状况。方法:应用韦氏智力测验及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BPM)实验范式测评并比较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患者组,42例)和男性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42名)的智力及前瞻记忆功能。结果:康复期患者组总体智商(91.85±12.90)与健康对照组(96.15±1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期患者组EBPM反应时[(1075.92±36.65)ms]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889.55±36.65)ms],总正确率[(88.10±1.90)%]及前瞻记忆任务正确率[(77.57±22.8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5.40±1.90)%,(93.76±6.39)%](P均<0.001);两组进行中任务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记忆功能缺陷可能是该疾病的原发性损伤。(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李展[7](2017)在《太极拳对老年人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法探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前瞻记忆的影响。以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经历分为两组,分别是太极拳组(参加太极拳运动3年以上,每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min),较少运动组。采集被试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并进行分析。运动组和较少运动组在反应时及命中率等行为学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太极拳组前瞻性正波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运动对事件前瞻记忆提高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33期)

庞惠支,梁博,韦义平,叶恩成,王天泽[8](2017)在《呈现时机提前与任务重合对事件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瞻记忆是指个体记得和执行延迟意图的能力。前人研究发现对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可能是在进行中任务靶目标监测完成之后才开始,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前瞻记忆线索也存在被优先觉察的可能性。由此,前瞻记忆线索能否被优先觉察,在何种条件下能被优先觉察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采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实验范式并运用眼动技术来考察前瞻记忆线索的觉察效应。实验一作为基线水平,前瞻线索正常呈现,即呈现在搜索序列当中,以考察搜索序列下不同前瞻线索类型的觉察效应。实验二将前瞻线索呈现时机提前在目标线索位置,以考察呈现时机提前时前瞻线索是否能获得优先觉察的可能,或者进行中任务还能否被优先加工。实验叁则是让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纠缠,使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更大程度上发生重合,把前瞻线索呈现在目标线索位置并同时呈现在搜索序列当中,以考察任务重合对前瞻记忆线索的觉察是否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前瞻记忆具备多重加工的特点,受到不同呈现时机和任务特征的影响。(1)当前瞻线索正常呈现时,优先加工的可能性被进行中任务抢夺,前瞻记忆的成功完成需要比较多认知资源的消耗;尤其是当搜索序列中前瞻线索与进行中任务目标同时出现时,前瞻线索被觉察到的可能性更低,进行任务占据加工优势。(2)当前瞻线索呈现时机提前在目标位置时,优先觉察前瞻线索的可能性增加,而且其加工所需的认知资源也比较少,削弱了进行中任务的优先加工效应。(3)任务重合会抑制对前瞻记忆线索的优先觉察,尤其是当目标靶与序列中的前瞻靶一致时,进行中任务与前瞻任务资源抢夺竞争激烈,被试优先做进行中任务反应。当目标靶与序列中的前瞻靶不一致时,这种激烈程度有所缓和。(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尤处芝,朱捷,曾哲,任智[9](2017)在《情绪作为事件性前瞻记忆的附加线索:相反效价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的对情绪影响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均是操控当前任务和靶目标之一的情绪效价来进行,由于其中一种变量的情绪特点会通过另一种变量影响前瞻记忆,所以这种操控单一变量情绪效价的方式有一定缺陷,再加上这些研究使用的任务材料不同、前瞻任务性质不同,因此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情绪效价影响前瞻记忆的机制。本研究以情绪性图片和情绪词的组合为材料,使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实验范式,同时操控当前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靶目标的情绪效价以及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情绪效价,考察当前任务与前瞻记忆靶线索情绪效价的一致性以及前瞻记忆的两种成分所包含情绪效价的一致性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加工的影响。实验1以6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了2(当前任务情绪效价:正效价/负效价)×2(前瞻任务靶目标情绪效价:正效价/负效价)的混合设计,因变量为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实验2的被试为64名大学生,实验设计为2(前瞻成分情绪效价:正效价/负效价)×2(回溯成分情绪效价:正效价/负效价)的混合设计,以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以及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正确率为因变量。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前任务材料为正情绪时的前瞻记忆正确率较高,且当前任务的情绪效价和前瞻记忆情绪效价相反时,前瞻记忆正确率较高,反之则较低;实验2发现,前瞻成份和回溯成份情绪效价对前瞻任务和当前任务无明显影响,但两种成分情绪效价相反时,前瞻成分正确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1)两种任务和两种成分的情绪效价相反时,前瞻任务和前瞻成分表现较好,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前瞻任务靶线索和前瞻成分更突出,即"相反情绪增强效应"。(2)在事件性前瞻记忆中,情绪作为一种"附加线索"影响前瞻记忆加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庞惠支[10](2017)在《呈现时机提前与任务重合对事件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瞻记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记忆现象,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前瞻记忆可定义为记得和执行延迟意图的能力。根据前瞻记忆的生活情境特征,研究者们设计了经典的前瞻记忆双任务实验范式,将前瞻任务镶嵌在进行中任务,被试在完成进行中任务过程中,前瞻线索不经意出现,考察被试是否及时成功地中断进行中任务,完成前瞻任务。在前瞻记忆活动中,能否在前瞻线索出现时及时觉察是完成前瞻记忆任务的关键。前人研究发现对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可能是在进行中任务靶目标监测完成之后才开始,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前瞻记忆线索也存在被优先觉察的可能性。由此,前瞻记忆线索能否被优先觉察,在何种条件下能被优先觉察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所以,研究还需要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在过去的研究中,前瞻线索主要呈现在进行中任务的搜索序列当中,但这还不足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在前瞻记忆任务中的行为。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把前瞻线索呈现时机提前在目标线索位置,从而考察前瞻记忆线索能否被优先觉察。其次,先前研究对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操纵,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分离程度较高。这并不能最大程度上地解释前瞻记忆线索是否存在明显的优先觉察效应。为了更深入去探讨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共同抢占注意资源的情况,研究把前瞻记忆线索呈现在目标位置,也同时呈现在搜索序列当中,使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纠缠在一起,更大程度上让任务发生重合,以考察这种任务重合性是否对前瞻记忆线索的优先觉察产生抑制作用。研究采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实验范式并运用眼动技术来考察前瞻记忆线索的觉察效应。实验一主要作为基线水平,前瞻线索正常呈现,即呈现在搜索序列当中,以考察搜索序列下不同前瞻线索类型的觉察效应,前瞻线索能否被优先觉察以及进行中任务对前瞻线索觉察的情况如何。实验二则是通过改变呈现的时机,把前瞻线索呈现时机提前在目标线索位置,以考察呈现时机提前时前瞻线索是否能获得优先觉察的可能,或者进行中任务还能否被优先加工。实验叁则是让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纠缠在一起,使前瞻任务与进行中任务更大程度上发生重合,把前瞻线索呈现在目标线索位置并同时呈现在搜索序列当中,以考任务重合对前瞻记忆线索的觉察是否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研究采用了叁个实验来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当前瞻线索正常呈现时,即在搜索序列中呈现,大多数被试很难觉察到前瞻线索,优先加工的可能性被进行中任务抢夺,前瞻记忆的成功完成需要比较多认知资源的消耗;尤其是当搜索序列中前瞻线索与进行中任务目标同时出现时,前瞻线索被觉察到的可能性更低,进行任务几乎占据加工优势。第二,当前瞻线索呈现时机提前在目标位置时,优先觉察前瞻线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其加工所需的认知资源也比较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前瞻记忆的表现,极大地削弱了进行中任务的优先加工效应。第叁,任务重合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对前瞻记忆线索的优先觉察,尤其是当目标靶与序列中的前瞻靶一致时,进行中任务与前瞻任务资源抢夺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会诱发被试优先做进行中任务反应。而当目标靶与序列中的前瞻靶不一致时,这种激烈程度有所缓和。第四,前瞻记忆具备多重加工的特点,受到不同呈现时机和任务特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又称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是前瞻记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发现,前瞻记忆随年老化的损伤程度可作为MCI进展为痴呆的预测指标。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于前瞻记忆年老化神经电生理机制相关电位指标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ERP技术应用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与年龄相关的前瞻记忆变化和认知衰退与额叶和顶叶等多个脑区作用有关,N300,P200和PP是前瞻记忆年老化的ERP常用指标。故在以后的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传统中医理论结合ERP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法,以探讨其深层次认知加工机制和早期神经电生理客观敏感成分,并验证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认知功能衰退方面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寻求脑老化的早期诊断因子和有效防治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参考文献

[1].杨航,吴真.不同拖延水平中职生的事件型前瞻记忆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秦中朋.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3].毕蓉,郑小阳,孙猛,魏萍,王岩.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负荷影响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J].心理科学.2019

[4].纪莉莉,赵俊峰.学困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意图提取的ERP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周圆.线索性质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注意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来自眼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王梅,赵安晶,张磊,丁伟艳,姜忠东.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

[7].李展.太极拳对老年人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

[8].庞惠支,梁博,韦义平,叶恩成,王天泽.呈现时机提前与任务重合对事件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9].尤处芝,朱捷,曾哲,任智.情绪作为事件性前瞻记忆的附加线索:相反效价增强效应[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10].庞惠支.呈现时机提前与任务重合对事件前瞻记忆线索觉察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事件性前瞻记忆论文-杨航,吴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