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孙菁阳,吴奇

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孙菁阳,吴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传递函数,误差

位置随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菁阳,吴奇[1](2018)在《基于位置随动系统误差校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误差校正是位置随动系统保证其控制精度的重要环节,为校正系统的误差,以火炮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建立位置随动系统的模型,利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并运用超前网络的最大补偿作用,校正系统的动态误差,实现系统输出位置对输入位置及时的、准确的、最重要的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面,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时域指标改善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09期)

范子荣[2](2018)在《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型位置随动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对电气控制类大学生的具体要求,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新途径。引入了直流电机型位置随动系统,讨论了系统结构和组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绘制了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系统的Bode图,并判断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用串联超前滞后的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校正,绘出了校正后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并判断出校正后的系统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8年01期)

田素娟[3](2017)在《晶闸管交流调压供电的小功率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的输入量(位移量)是随机变化的量,要求输出量(位移量)也随着输入量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它主要实现位置的自动跟随问题。由于伺服电动机的转动惯量小、灵敏度高、动态相应的性能好等,所以,位置随动系统的执行元件一般为伺服电动机,交流位置随动系统的执行机构选用交流伺服电动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新型全控性器件和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13期)

张同杰[4](2016)在《某火箭武器抗干扰位置随动系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防科技的发展,对火箭炮武器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跟踪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位置随动系统是组成火箭炮整个系统的必要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控制性能,我们必须对位置随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火箭炮在发射时,系统的质心位置、刚度、阻尼和转动惯量均发生很大变化,系统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且火箭炮在发射状态时受连续燃气流冲击导致定向器产生振动,使得后续发射在此发射环境下命中精度降低。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扰动及系统不确定性对其影响,提高火箭炮位置随动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是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某型多管火箭炮的位置随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多管火箭炮的机械结构以及随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交流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以及多管火箭炮的交流伺服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分析了位置随动系统的负载扰动,为辨识以及控制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采取了离线训练与在线调整的辨识策略。首先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对系统进行离线辨识,针对传统RBF神经网络参数确定问题,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中心,宽度及权值,离线训练得出的参数作为在线辨识器参数初始值,避免了振荡现象,加快了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为抑制位置随动系统的负载扰动,减少对位置随动系统的干扰。本文设计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单神经元自抗扰控制器,利用自抗扰控制器中的改进fal函数的扩张观测器将系统发射时的燃气流冲击等扰动归于扩张状态。并考虑到传统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多,难确定的问题,本文利用单神经元控制器(Single Neuron Controller,SNC)来代替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器(Non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 control,NLSEF),其权值利用 RBF 神经网络在线辨识器的辨识信息来在线自动调整。结合国家973项目进行了实验,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在实验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负载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张坤,周浩[5](2016)在《基于提高闭环跟随特性的位置随动系统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闭环随动系统的跟随特性,使其满足舰载武器系统苛刻的使用要求,文章在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对叁闭环位置随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对PID调节器的参数进行工程整定,并通过Simulink仿真检验系统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包括稳定性、响应速度在内的综合跟随性能,能够满足舰载武器随动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宏文,孟立新,吴红星,侯美杰[6](2016)在《同步电机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跟踪误差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随动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量按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同步电机具有响应快、定位准确特点,将其作为执行机构,满足系统要求。在建立位置随动系统的等效数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到跟踪最终位置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传统PID控制器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的缺点,设计了Fuzzy-LQRPID控制算法来提高位置跟踪精度,通过Matlab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并由STEP7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在自主研发的无头轧制多级传动系统的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系统控制精度明显提高,可实现同步电机快速精确地跟踪,位置跟踪误差小于PID控制算法的1/4,同时优化了控制输入信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6年04期)

姜宇[7](2016)在《基于数学建模的位置随动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随动系统作为一种能够对未知输入变量进行精确控制的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执行机构对位置指令的准确跟踪,在机床运动位置和角度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一个小功率直流电机型随动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研究,并用状态空间形式予以描述。基于该数学模型,设计出一个LQR最优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稳态精度高的性能优势。此外,该方法较为简单,易于工程实现。(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6年02期)

任小勇[8](2015)在《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分析与校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知,在自整角机随动系统不加校正时处于稳定边界,此时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差,超调量很大,不能满足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加入双闭环校正环节进行校正,外环采用PID校正,可以提高截止频率和响应速度;内环采用转速负反馈校正,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减小位置超调量,改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秦娟娟[9](2015)在《位置随动系统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常采用PID调节的控制方法,调节时间较长,超调量大,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不能满足工矿企业的生产加工要求。本研究通过对采集输出信号与给定信号的偏差极其微分数据进行分析,设计模糊控制规则表与模糊控制器,对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修正,实现系统的模糊控制,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小斌,吴宏岐,袁战军,王瑾[10](2014)在《基于直流力矩电动机的高精度位置随动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流力矩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高精度位置系统实现方案。系统在结构上消除了减速装置,简化了结构,减小了误差以及消除了由此可能带来的自激振荡。整个系统设计采用位置、转速、电流叁环结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位置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器。给出了系统主要环节实现方法,按照工程设计方法确定了各调节器的参数,并在MATLAB环境下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仿真。在1°和180°的阶跃给定下,系统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均为0;在幅值为5°,频率为1 Hz正弦信号输入下,系统输出能够完全跟随输入。结果表明系统具有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好的跟随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4年13期)

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对电气控制类大学生的具体要求,探索了《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新途径。引入了直流电机型位置随动系统,讨论了系统结构和组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绘制了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系统的Bode图,并判断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用串联超前滞后的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校正,绘出了校正后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并判断出校正后的系统是稳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孙菁阳,吴奇.基于位置随动系统误差校正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2].范子荣.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型位置随动系统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8

[3].田素娟.晶闸管交流调压供电的小功率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4].张同杰.某火箭武器抗干扰位置随动系统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5].张坤,周浩.基于提高闭环跟随特性的位置随动系统设计与仿真[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

[6].王宏文,孟立新,吴红星,侯美杰.同步电机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跟踪误差的分析与研究[J].电气传动.2016

[7].姜宇.基于数学建模的位置随动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

[8].任小勇.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分析与校正设计[J].陇东学院学报.2015

[9].秦娟娟.位置随动系统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

[10].李小斌,吴宏岐,袁战军,王瑾.基于直流力矩电动机的高精度位置随动系统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4

标签:;  ;  ;  ;  

位置随动系统论文-孙菁阳,吴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