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叶刚,李英伦

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叶刚,李英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炎康注射液”,奶牛乳房炎,致病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乳炎康注射液论文文献综述

叶刚,李英伦[1](2008)在《“乳炎康注射液”消除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方法]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等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通过筛选耐药菌,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其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先锋霉素V高敏,对羧苄青霉素比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的敏感性低,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经"乳炎康注射液"感触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原来敏感药物的抑菌圈扩大了1.2~2.3 mm。[结论]"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26期)

杨锐[2](2008)在《“乳炎康注射液”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乳房炎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抗菌剂长期大剂量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乳中残留问题被普遍关注。有研究显示,一些化学试剂虽有逆转多重耐药的功效,但因其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开发中药多重耐药逆转剂有较好的前景。本试验对雅安地区的部分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了调查,并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奶牛乳房炎辨证确定了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消肿止痛的治疗原则选取常用六味中药,并结合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剂学理论,确定了中药复方的最佳组成,将其制成中药复方“乳炎康注射液”,同时建立该注射液的质量检查标准,并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效应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实验、对细菌体外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汁中,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筛选出叁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乳炎康注射液”对叁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mg/mL、250mg/mL、125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对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已相当严重,耐药率普遍较高,多重耐药也相当严重。通过中药感触培养的方法观察,“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3采用棋盘稀释法,联合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乳炎康注射液”对耐药的无乳链球菌和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仅有累加作用。4通过电镜实验观察,推断“乳炎康注射液”对细菌的体外抑菌是作用于细胞膜,使其受损,阻断了细菌的物质代谢;阻碍细菌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体膨胀变性。5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乳炎康注射液”中绿原酸的方法具有稳定、可靠、重现性、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检测的方法。6“乳炎康注射液”在常温闭光保存的条件下,有效期为1.5年。(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振俊,张志俊[3](2006)在《中草药制剂——乳炎康注射液治疗乳房炎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房炎是临床常发病之一,属于一种局部病变或功能异常,它对奶牛生产的经济损失是非常明显的,本病高于一般奶牛疾病。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应用中草药制剂——乳炎康注射液,对临床乳房炎的治疗取得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1药理作用本品为红棕色澄明液体,主要成份是蒲(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06年02期)

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乳房炎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抗菌剂长期大剂量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乳中残留问题被普遍关注。有研究显示,一些化学试剂虽有逆转多重耐药的功效,但因其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开发中药多重耐药逆转剂有较好的前景。本试验对雅安地区的部分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了调查,并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奶牛乳房炎辨证确定了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消肿止痛的治疗原则选取常用六味中药,并结合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剂学理论,确定了中药复方的最佳组成,将其制成中药复方“乳炎康注射液”,同时建立该注射液的质量检查标准,并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效应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实验、对细菌体外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汁中,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筛选出叁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乳炎康注射液”对叁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mg/mL、250mg/mL、125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对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已相当严重,耐药率普遍较高,多重耐药也相当严重。通过中药感触培养的方法观察,“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3采用棋盘稀释法,联合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乳炎康注射液”对耐药的无乳链球菌和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仅有累加作用。4通过电镜实验观察,推断“乳炎康注射液”对细菌的体外抑菌是作用于细胞膜,使其受损,阻断了细菌的物质代谢;阻碍细菌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体膨胀变性。5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乳炎康注射液”中绿原酸的方法具有稳定、可靠、重现性、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检测的方法。6“乳炎康注射液”在常温闭光保存的条件下,有效期为1.5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参考文献

[1].叶刚,李英伦.“乳炎康注射液”消除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杨锐.“乳炎康注射液”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

[3].王振俊,张志俊.中草药制剂——乳炎康注射液治疗乳房炎的效果观察[J].新疆畜牧业.2006

标签:;  ;  ;  ;  

乳炎康注射液论文-叶刚,李英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