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痰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插管深度,吸痰效果
吸痰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梁伟珍,邓碧池,罗卫梅[1](2019)在《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插管深度对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遵循随机等比例原则分为A组(31例)、B组(31例)与C组(32例)。A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与气管插管长度相同;B组吸痰管插入气道内,遇到阻力后向上提1~2 cm;C组吸痰管插入深度达到气管插管长度后,再插入1 cm。比较叁组患者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吸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24 h吸痰次数、SPO2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分别为(6.86±2.24)次、(30.58±3.41)s、(2.55±0.27)分, B组分别为(3.84±2.13)次、(14.26±4.37)s、(1.64±0.43)分, C组分别为(3.32±1.57)次、(12.48±4.56)s、(1.72±0.51)分。B、C组患者的24 h吸痰次数少于A组、SPO2恢复时间短于A组、痰鸣音改善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24 h吸痰次数少于B组、SPO2恢复时间短于B组、痰鸣音改善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分别为19.35%、12.90%、25.81%, B组患者分别为61.29%、70.97%、54.84%, C组患者分别为21.88%、15.63%、28.13%。A、C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管插入深度和气管插管长度相同的基础上再插入1 cm,具有理想的吸痰效果,能够彻底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而且不会对气道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曾梁楠,江涌,陈超逸,梁瑞晨,杨昌美[2](2019)在《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深度吸痰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32例,均采用深部和浅部两种吸痰方式128例次,监测吸痰前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深、浅吸痰对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影响。结果 32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分别在深、浅部吸痰各128例次前后出现规律性变化,吸痰后10 min深、浅部吸痰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异(P>0.05)。结论深、浅部吸痰均能达到吸痰效果且效果无明显差异,为避免吸痰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建议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管理采取浅部吸痰。(本文来源于《护理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翠卿,韦朝霞,廖传德,莫日成,龙丹凤[3](2019)在《不同密闭吸痰深度联合鲜竹沥持续湿化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吸痰深度联合鲜竹沥持续湿化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浅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长度平气管导管顶端;B组给予深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至遇到阻力退出0.5~1cm;C组给予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D组给予深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比较4组患儿24h吸痰次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结果 4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B、D组(均P<0.05)。C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_2恢复为85.0%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B、D组(均P<0.05)。C、D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明显少于A、B组(P<0.05)。C组与D组气道湿化满意率分别为92.5%(37/40)、90%(36/40),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C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气道湿化满意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并发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蛇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虎,赵丽敏[4](2019)在《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法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CU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3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A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短1 cm)、深部吸痰组(B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深部遇阻力后上提1 cm)和标准吸痰组(C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长2 cm),各组79例。对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吸痰效果、VAP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叁组患者机械通气5d、10d后VAP发生率有差异(P <0. 05); B组(12. 66%、17. 72%)和C组(8. 86%、15. 20%)明显低于A组(30. 38%、37. 97%; P<0. 05),但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5)。叁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有差异(P <0. 05); B、C组VAP的发生时间较A组延长(P <0. 05)。B、C组的痰鸣音改善评分、SpO_2恢复时间及24 h吸痰次数与A组相比有差异(P <0. 05); A、C组的痰中带血、呛咳、心率改变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 <0. 05)。结论标准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可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延缓VAP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梅,朱劲松,王静,鲍晶,李凤君[5](2018)在《基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对其吸痰深度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住院患儿经鼻吸痰的最佳插管深度,为儿科护士的吸痰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肺炎并且有吸痰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的吸痰深度以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在吸痰后痰鸣音、痰量、SpO_2、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10min内,观察组SpO_2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痰鸣音减轻,日吸痰次数少、吸痰间隔时间较长;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为吸痰深度依据的操作效果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陆烨华,张爱梅[6](2018)在《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7.01—2018.01)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组1(30例)、组2(30例)、组3(30例),组1行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的长度,组2行插入气道后遇阻力上提2cm;组3行插入深度达气管长度后再深插1cm,并将3组的痰鸣音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吸痰次数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3组的痰鸣音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吸痰次数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组3的效果具有一定优势,p<0.05。结论行插入深度达气管长度后再深插1cm可将患者气道分泌物有效清除,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较为轻微,可在临床中推广实施。(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9期)
黄忠英[7](2018)在《不同插管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插管深度不同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需进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1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平均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机械通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长度;B组机械通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长度再深入1~1.5 cm;C组机械通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标准深度再上提1~1.5 cm。对叁组病例机械通气后24 h吸痰次数、SpO_2改善状况、痰鸣音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于叁组病例24 h吸痰次数、SpO_2改善状况痰鸣音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病例呼吸道出血、呛咳、心率变化等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管插入深度在气管插管长度基础上再深入1~1.5 cm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道通气、痰液排出,且对于呼吸道黏膜损伤较小,对于患者更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20期)
段祥[8](2018)在《不同吸痰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一附院重症医学二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及改良吸痰组。(1)浅部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长度;(2)深部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气管直至遇到阻力,再上提1cm~2cm;(3)改良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比较叁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叁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心率变化、呛咳及痰中带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管置入深度达气管插管刻度后继续深入1cm可有效清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05期)
梅彬彬,殷庆梅,王雯婷,崔飞飞,沈梅芬[9](2018)在《不同吸痰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吸痰效果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吸痰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气道内吸痰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吸痰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 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 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吸痰,浅层吸痰法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痰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气道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吸痰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道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吸痰,但两者在气道峰压、痰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彦君,李兰[10](2017)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方法: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根据其吸痰深度的不同分为浅部组与深部组,各50例。结果:干预后浅部组患者的PaCO_2、SaO_2和MAP水平改善水平明显优于深部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的治疗中,应用封闭式浅部吸痰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临床吸痰效果较好,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都不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7年35期)
吸痰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吸痰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32例,均采用深部和浅部两种吸痰方式128例次,监测吸痰前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深、浅吸痰对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影响。结果 32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分别在深、浅部吸痰各128例次前后出现规律性变化,吸痰后10 min深、浅部吸痰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异(P>0.05)。结论深、浅部吸痰均能达到吸痰效果且效果无明显差异,为避免吸痰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建议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管理采取浅部吸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痰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1].梁伟珍,邓碧池,罗卫梅.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曾梁楠,江涌,陈超逸,梁瑞晨,杨昌美.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
[3].陈翠卿,韦朝霞,廖传德,莫日成,龙丹凤.不同密闭吸痰深度联合鲜竹沥持续湿化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J].蛇志.2019
[4].刘虎,赵丽敏.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9
[5].陈梅,朱劲松,王静,鲍晶,李凤君.基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对其吸痰深度及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
[6].陆烨华,张爱梅.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7].黄忠英.不同插管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
[8].段祥.不同吸痰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9].梅彬彬,殷庆梅,王雯婷,崔飞飞,沈梅芬.不同吸痰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吸痰效果系统评价[J].护理学报.2018
[10].周彦君,李兰.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