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机制论文-马琼

社区矫正机制论文-马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矫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社会参与,责任追究

社区矫正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琼[1](2019)在《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作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社会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积极性,促进未成年人犯的再教育,帮助未成年犯重返社会。所以,必须要加快构建未成年人法制,加快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机制,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4期)

刘政[2](2019)在《社区矫正的惩罚功能重塑与惩罚机制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区矫正实践虽已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但也同时存在某些亟待修补的法律性缺陷和制度性弊端。其中牵动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社区矫正刑罚本质偏离引发的惩罚功能缺失和惩罚机制弱化现象,正在从相当程度上掣肘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能力和刑罚执行效果。针对存在问题,重塑社区矫正惩罚功能和重构社区矫正惩罚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应然选择和必要路径。(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唐洪春,刘景文,张伟[3](2019)在《关于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衔接机制是指围绕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的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相互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发生的相互联系、配合、制约的工作状态(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先后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衔接配合管理的意见》分别对社区矫正适用前的衔接配合管理、社区服刑人员交付接收的衔接配合管理、社(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期刊2019年09期)

司轩[4](2019)在《省司法厅建立社区矫正数据共享机制 提升社矫对象信息化管控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司轩)日,省司法厅召开全省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分析研判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分析研判上半年全省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形势,安排部署下步监管工作。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已经进入倒计时,安保维稳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已经成为当前(本文来源于《法制生活报》期刊2019-08-23)

安徽省刑事执行一体化研究课题组,秦心福[5](2019)在《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一体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执行一体化思想源自刑事一体化构想。现刑事执行一体化不仅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界的共识,而且成为党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应然部分。司法行政系统刑罚执行一体化是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和改革的必由之路。推进行刑一体化,必须有统一的行刑管理体制和一套完整的行刑工作机制来保证。通过行刑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最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建制规范、机制协调、体制保障、法律监督"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格局。(本文来源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谭国华,贺志明[6](2019)在《社区矫正吸收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湖南省湘江新区市域社会社区矫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社区矫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湘江新区社区矫正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湘江新区社区矫正社会参与机制的途径。要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夯实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的群众基础;加强社会参与社区矫正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参与社区矫正法治建设;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的经费保障。(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2期)

陈珍建,何雨珊[7](2019)在《四川简阳:叁举措创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按照职能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创新"专门监督"运行机制。该院未检部门会同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司法局进行深入沟通达成共识,会商制定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实施办法》,构建了内部未检、刑执配合,外部检、司协调的"专门监督"机制;在司法局配备检察专用电脑,与社区矫正系统平台联网并赋予(本文来源于《方圆》期刊2019年05期)

敦宁[8](2019)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的系统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具体表现为发现违法与纠正违法两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当前,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机制都存在一些问题,并在解决办法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为此,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改进。在发现违法方面,应当建立"嵌入式"监督与"巡回式"监督相结合的检察机制;在纠正违法方面,应当采取"柔性"建议与"刚性"实现方式相配套的纠错机制。(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崔会如[9](2019)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运行机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遇的"中间"形态,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国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一定发展空间。但与应然期待相比,在适用中仍然存在偏差,执行中程式化明显。为优化未成人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应充分整合已有的制度资源,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立法,为其规范运行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耿欣[10](2018)在《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的困境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施行六年以来,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在实践中检察监督机制运行于社区矫正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监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监督机制缺乏可操作性、监督手段方式乏力等。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我们应该从资源配置、手段创新、权威确立和一体化监督格局等方面着手对其予以完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35期)

社区矫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社区矫正实践虽已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但也同时存在某些亟待修补的法律性缺陷和制度性弊端。其中牵动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社区矫正刑罚本质偏离引发的惩罚功能缺失和惩罚机制弱化现象,正在从相当程度上掣肘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能力和刑罚执行效果。针对存在问题,重塑社区矫正惩罚功能和重构社区矫正惩罚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应然选择和必要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矫正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马琼.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法制博览.2019

[2].刘政.社区矫正的惩罚功能重塑与惩罚机制重构[J].法学论坛.2019

[3].唐洪春,刘景文,张伟.关于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司法.2019

[4].司轩.省司法厅建立社区矫正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社矫对象信息化管控水平[N].法制生活报.2019

[5].安徽省刑事执行一体化研究课题组,秦心福.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一体化机制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

[6].谭国华,贺志明.社区矫正吸收社会参与机制研究——以湖南省湘江新区市域社会社区矫正为例[J].新西部.2019

[7].陈珍建,何雨珊.四川简阳:叁举措创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J].方圆.2019

[8].敦宁.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的系统改进[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崔会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

[10].耿欣.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的困境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8

标签:;  ;  ;  ;  

社区矫正机制论文-马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