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佛教,信仰,本土宗教,因果报应,巫祝,佛菩萨,斋僧,佛教传入,信奉者,儒家
大众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江[1](2019)在《中国佛教的大众信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佛教大众信仰模式是“以因果报应之说而为祸福禬禳之事”,即相信佛教所说因果报应道理不假,尝试通过烧香拜佛、奉佛施僧、建造功德等,为自己、家人、族群乃至国家消灾除病并集福延寿。之所以说是“大众信仰”,是因为从古至今按此模式信奉者众多。究其实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4-30)
谷文彬[2](2018)在《六朝时期观音信仰如何成为大众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朝之时,佛法大兴,随着《法华经》《妙法莲花经》等经典的引入,再加上其宣扬的救济思想与当时的民众精神诉求相契合,故观音信仰很快得以盛行开来。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叁种《观世音应验记》(即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和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很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4-17)
林小彬[3](2017)在《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卫璐琳[4](2017)在《当前大众信仰状况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生的坐标和精神的动力。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不断的变迁,各种思想文化也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影响着大众的思想意识,包括信仰状况。当前大众信仰的主流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相对稳定性,但是新时代背景下,大众信仰也呈现出多元性、一定的非理性化、功利化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思考。本文对宁波市大众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众信仰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大众对信仰的认知比较浅显、表面化,人们经常会将宗教与信仰混为一谈,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信仰者知行出现失调现象,例如在信仰认知方面赞同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在行动方面又出现迷信或者其他不一致的行为;信仰中既追求高尚又注重功利的双重标准,一些人追求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仰,但是某种程度又非常现实,特别关注功利;某种程度上信仰危机的出现,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主导信仰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部分人对主流信仰产生了动摇。这些问题与国内外环境、学校和社会教育以及自身因素密不可分。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低潮的形势和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国内环境中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目前还存在着的矛盾问题,使得大众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学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欠缺,虽然政治信仰教育较为到位,但却忽略了道德信仰、法律信仰、人生信仰等教育;社会信仰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氛围有待营造;信仰主体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具有自主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信仰。要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出引领和塑造科学合理的大众信仰的路径,需要从教育入手,加强主旋律的教育,使大众形成理性的信仰认知,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营造经济、政治、文化、舆论环境入手,为促进大众形成科学的信仰营造氛围;从实践活动入手,开展有利于信仰构建的实践活动;从重点培养对象入手,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握两个群体,抓住问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6-12)
马骁[5](2017)在《大众媒介与天主教信仰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社会现象,自始至终都与传播密不可分。在滇西北偏远地区的天主教社区中,大众媒介的发展带来了与传统宗教传播环境迥异的媒介环境。从媒介环境的视角来审视大众媒介对滇西北藏区天主教信仰实践的影响,要看到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天主教社区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影响,因为宗教社区包括作为组织的宗教以及作为个人的宗教。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徒的个人日常生活以及教会所营造的公共空间两方面探讨大众媒介普及对天主教信仰实践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研究的问题、田野点的概况、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及梳理云南地区关于天主教传播的相关文献。第二章考证了天主教在茨中村的传播历史,分析传教士在茨中村的传播背景、传播过程与传播策略。第叁章主要对茨中村现有媒介环境以及天主教徒媒介接触情况的分析。第四、五章为研究的重点,主要从教徒个人日常生活以及教会公共空间两个层面来了解大众媒介传播对滇西北地区天主教信仰实践的影响、以及茨中天主教会组织大众媒介运用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媒介在茨中村的普及,重构了当地天主教徒的认知结构,传统上氛围浓郁的宗教信仰环境与大众媒介环境交织、碰撞导致天主教徒宗教信仰的功利性明显强化,天主教徒信仰实践及宗教组织权威正在发生变化,宗教传统及功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改变,宗教组织受到了挑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王辉,李书源[6](2017)在《民间信仰中的大众心理与官民博弈——以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求仙讨药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虽然缺乏系统的宗教理论和戒律,却能吸引民众自发地组织相关的活动。由民众自发形成求仙讨药活动在民国时有发生,在活动中,大众的整体心理意识超越了个体的自觉意识,影响着求仙讨药者的行为,也影响着政府管控的结果。以民国时期的求仙讨药活动为例来探讨东北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大众心理因素与官民之间的博弈。(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于兴泳[7](2016)在《大众传播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凭借先进的技术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众传播。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的影响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人们以大众传播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同时,大众传播也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中,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绝佳的信息传播载体;但同时大众传播呈现出的信息泛滥化倾向也在冲击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信仰教育载体的同时,必须注意其负面影响,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其不利影响,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信仰教育。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大众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两个概念分别加以论述,然后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需要和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为契合点,把二者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第二部分研究大众传播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从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手段、延续教学效果以及保障反馈机制等方面阐述其积极作用;从信仰教育的环境、教育者主体地位、大学生信仰的坚定性、大学生思维方式以及信仰教育的效果监管等方面剖析其不利影响。第叁部分则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主要从优化信仰教育的环境、巩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确保传播媒介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研究大众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相结合这一问题,既可以有效的利用大众传播的传播特性,又可以根据其传播机制减小其对信仰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加有效的以大众传播为教育载体,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19)
肖中华,邹雄智[8](2016)在《“大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作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创业的历史责任。为了促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中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仍然存在法律信仰缺乏的问题,其原因既有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也有高校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还与部分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正确有关。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必须从重视法律中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增强现有法律从业人员的正确示范带动作用,把法治信仰的建设同社会经济关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等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树立依法办事,依法创业的法律信仰;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法律意识,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6年04期)
洪礼和[9](2015)在《让法治信仰植根于人民大众心田》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今年春天,我们在法治江西大地上种下"人大立法在进行"这颗民主立法的种子,也种下省人大常委会"为民立良法"的殷殷期待。那么今天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刚才,8位同志回顾了"人大立法在进行"栏目走过的历程,梳理总结了"把法立在百姓心坎上"的实践经验,也更加笃定"打造阳光下民主(本文来源于《时代主人》期刊2015年12期)
顾书娟[10](2014)在《从光绪《广州府志》看广府大众信仰及其对地方社会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绪《广州府志》保存了大量与广府大众信仰有关的资料,包括信仰场所的分布及变化、神灵的种类、信仰活动的形式和规模以及信仰思想的传播、传承和变迁等。它呈现了广府大众信仰的神灵繁多、分层结构明显、与世俗社会关系密切、官方与民间双向互动等特点。广府大众信仰有建立生活秩序和调节生活,提供社交场所和机会,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等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14年10期)
大众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朝之时,佛法大兴,随着《法华经》《妙法莲花经》等经典的引入,再加上其宣扬的救济思想与当时的民众精神诉求相契合,故观音信仰很快得以盛行开来。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叁种《观世音应验记》(即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和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很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江.中国佛教的大众信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谷文彬.六朝时期观音信仰如何成为大众信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3].林小彬.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比较[J].莆田学院学报.2017
[4].卫璐琳.当前大众信仰状况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7
[5].马骁.大众媒介与天主教信仰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6].王辉,李书源.民间信仰中的大众心理与官民博弈——以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求仙讨药活动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于兴泳.大众传播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和对策[D].延边大学.2016
[8].肖中华,邹雄智.“大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路径探讨[J].企业经济.2016
[9].洪礼和.让法治信仰植根于人民大众心田[J].时代主人.2015
[10].顾书娟.从光绪《广州府志》看广府大众信仰及其对地方社会的作用[J].中国地方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