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张雪花,陆吉虎,华涛,卢宇,侯继波

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张雪花,陆吉虎,华涛,卢宇,侯继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5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抗原,表达,免疫效力

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花,陆吉虎,华涛,卢宇,侯继波[1](2019)在《通用型H5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抗原表达和免疫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因其变异快、感染性和致病性强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家禽业和人类健康。为研制具有广谱保护性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通用型亚单位疫苗,本研究分析和对比各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蛋白基因,获得HA蛋白基因共有序列,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和表达重组HA蛋白。经IFA、Western Blot、微量血凝试验等方法鉴定重组HA蛋白,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得到正确表达,血凝效价达13log2,且与禽流感Re6、Re7和Re8阳性血清均具有较好的交叉反应活性。免疫效力试验结果显示,重组HA蛋白疫苗组血清抗体能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Re6、Re7和Re8检测抗原反应,且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IFN-γ和IL-4。该研究结果可为H5亚型禽流感通用型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艳宇,李姗姗,高鹏,彭晓旻[2](2019)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检试剂应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集流感样病例216份,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乙型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PCR作为参考方法,评价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及总符合率。结果临床检测样本216份,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84. 62%,与参考方法的符合率为99. 07%。结论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对临床样本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基层医院及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本文来源于《首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田栢会,易乐,王习文,李颂,付世杰[3](2019)在《噬菌体展示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T7噬菌体展示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片段文库.首先,从Gene Bank中查找筛选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将其截短、修饰、简并后得到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微阵列.其次,将合成的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片段文库扩增、酶切,链接到双酶切后的T7噬菌体载体基因上,构成重组噬菌体DNA.最后,重组噬菌体DNA经体外包装和扩增,得到T7噬菌体展示文库,并进行T7噬菌体展示文库滴度、重组率和免疫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从Gene Bank中查找、筛选、剪切和修饰共获得96 258条序列构建T7噬菌体展示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3.6×107个菌落/mL,重组率大于90%.用禽流感病毒H5N1抗体进行捕获,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得到理想目的条带,证明噬菌体表面展示蛋白具有抗原活性,可用于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快速检测及抗原表位筛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申松玮,王泽源,范威峰,祝常椿,陆游[4](2019)在《2017—2018年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的抗原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程度,采集临床疑似病料和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棉拭子样品,通过鸡胚接种、HA和HI试验及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H9 AIV,对其中部分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筛选4个代表毒株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原差异性。结果如下:共分离鉴定出6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02%(62/3 074)。对2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并进一步细分为A和B亚系。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Y280代表株HA基因的推导氨基酸相比,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全部变为NGLMGR。在抗原位点92位氨基酸出现R(64%)/K(36%)的变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间的HI抗体滴度相差2~8 log2,可分为2类抗原型。因此,目前流行的H9亚型AIV发生了抗原变异,至少同时存在两种抗原型。(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园[5](2019)在《2016~2018年间江苏及周边地区发病鸡群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及抗原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但与很多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时会产生致病协同作用,从而导致感染鸡群严重发病。目前,H9N2亚型AIV在国内鸡群中的流行非常普遍,即使在抗体水平很高的免疫鸡群仍然经常发现感染带毒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临床发病,分析认为可能与流行毒株的变异导致抗原性与疫苗毒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因此,通过系统监测阐明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规律,对于指导疫苗毒株的筛选和提高临床免疫防控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江苏省及周边地区2016-2018年间规模化鸡场H9N2亚型AIV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对发病鸡群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对分离毒株进行系统的遗传进化分析和抗原性差异比较分析,以期为本地区鸡感染H9亚型AIV的防控提供参考。1、发病鸡群H9N2亚型AIV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监测期内共分离鉴定到53株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血凝素(HA)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从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可以看出所有分离株均属于A/chicken/Beijing/1/1994-like代表的h9.4.2亚系,且所有分离株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布比较集中,均属于h9.4.2.5亚系,但是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小进化分支。根据HA基因序列推导的所有毒株HA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全部为RSSR,符合典型的LPAIV裂解位点序列特征。大部分分离株的HA蛋白在第203位氨基酸处发生了突变,由T变为I/V,使得第200位糖基化位点缺失,第297位氨基酸位点处发生突变,由P变为S,从而在295位处多了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CS。新的糖基化位点的出现或者原有糖基化位点的缺失都有可能造成病毒毒力以及抗原性的改变。大多数分离株在第234位受体结合位点均由Q变为L,该位点的突变已被证明可增加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的可能性。2、不同进化分支H9N2亚型AIV分离株抗原性差异研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同一亚系下面不同的细小进化分支上的毒株在抗原性上是否存在差异,又进一步根据绘制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h9.4.2.5亚系分支中选取了 7个不同细小进化分支上的病毒株,分别是 Ck/JS/YZ0418/2016、Ck/JS/TZ0218/2017、Ck/JS/YZ0725/2017、Ck/JS/YZ-HJ0510/2017、Ck/JS/YZ-GL0916/2016、Ck/JS/YZ-GY 1024/2017 和Ck/JS/YZ-GY0822/2017,进行了抗原性差异比较分析。试验一将16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母雏随机分为8组,每组20只,用上述7个毒株分别制备成油乳剂灭活苗,其中7组鸡分别在7日龄和35日龄时分别用上述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每只鸡肌肉注射0.5 mL疫苗,另一组作为非免疫对照组。分别在30日龄、60日龄、100日龄和127日龄采血分离血清,并用分离株Ck/JS/NT0428/2018制备的血凝抗原分别测定HI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这7个病毒株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用同一种抗原测定的HI抗体效价存在显着的差异,反映出相互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抗原差异性。试验二根据交叉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选择了不同小进化分支上差异显着的4个病毒株进行了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分别是Ck/JS/YZ0418/2016、Ck/JS/TZ0218/2017、Ck/JS/YZ-GY1024/2017 和 Ck/JS/YZ-GY0822/2017。将50只7日龄的SPF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前4组分别免疫以上述4个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最后一组作为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21天用分离株Ck/JS/NT0428/2018进行攻毒,攻毒剂量为1082EID50/只。攻毒后每日观察鸡群临床表现,结果显示,免疫组的鸡临床表现正常,对照组部分鸡有一过性食欲不振等现象。分别在攻毒后第3、6、9天采集每组鸡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排毒情况。结果表明,4种疫苗免疫均能显着降低排毒水平,但组间存在较为显着的差异,同一进化分支的病毒对应的疫苗免疫组排毒保护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都同属于h9.4.2.5亚系分支,但处在不同细小分支的病毒株的抗原性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义冉,王贞,孙怡朋,刘长清,刘金华[6](2019)在《2017年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和抗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广泛流行,引起巨大损失。【目的】了解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基因序列和抗原性的变异情况,为该病原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从河北省部分蛋鸡养殖场分离鉴定出7株H9N2亚型AIV,对其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遗传演化、关键氨基酸位点及抗原性分析。【结果】7株分离毒株HA基因同源性在95.5%-97.2%之间;与2016年前的流行毒株相比,分离病毒HA裂解位点均为典型低致病性AIV特征,在受体结合区域出现变异,潜在糖基化位点无明显差异;抗原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早期分离株相比抗原性发生了变异,形成了新的抗原群;抗原性相关位点分析显示,分离毒株在9个位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突变,可能是导致抗原性变异的分子基础。【结论】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AIV中的流行毒株在关键功能区发生基因突变,并且抗原性发生变异,提示应持续监测H9N2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及时更换疫苗株。(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成艳辉,刘佳,谭敏菊,隗合江,肖宁[7](2019)在《2017~2018监测年度中国大陆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基因的突变或重配,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为分析2017~2018监测年度我国大陆流行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以及与疫苗株的匹配性,用免疫雪貂后的抗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对1 079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分析,用深度测序法对其中121株流感病毒进行序列测定。抗原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8年检测的95%以上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疫苗株A/Michigan/45/2015抗原性类似。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8年流行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为6B.1和6B.2两个分支,绝大部分毒株属于6B.1分支,少数毒株属于6B.2分支,两个分支间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因此,上述监测结果表明,2017~2018年我国大陆流行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北半球的疫苗组分匹配。(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卜欣欣[8](2019)在《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位点变异对病毒受体结合性、抗原性及致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春,一种新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首次在我国华东地区的鸡群和人群中爆发开来,不仅给养禽业带来沉重打击,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该病毒已在我国人群中连续引发了至少5波流行高峰,并且第5波次(2016~2017年)较之前的4个流行波次开始的时间更早,期间感染人数激增,感染区域也愈加广泛;此外,还出现了在HA基因的裂解位点处插入多个碱性氨基酸的高致病性(Highlypathogenic,HP)毒株。HA基因编码的血凝素是流感病毒表面主要的囊膜蛋白之一,不仅在病毒与宿主细胞唾液酸(Sialic acid,SA)受体结合、介导病毒囊膜和细胞膜融合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且,在病毒致病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随进化不断累积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及其对病毒受体结合特异性、抗原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揭示病毒的进化动态和指导疫苗设计以更有效地防控H7N9疫情具有重要意义。1.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适应性变异的氨基酸位点分析通过检索全球禽流感共享数据库(the 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vian Influenza Data,GISAID),对2013年以来收录的禽源H7N9亚型流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重点关注受体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附近的适应性氨基酸变异;并与人源H7N9毒株的相应位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0个在禽源和人源H7N9病毒的HA上均具有随年代递进呈现明显规律性变异的氨基酸位点,其中位于RBD区的突变包括 A121T/P、S127N、A134V、R139K、L177I、M236I(以 H3 计数)这 6 个。在已报道的与H7N9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密切相关的HA关键位点中,绝大多数禽源和人源毒株均为138C、186V、193K、221P、226L和228G;但2017年度226Q在两种宿主源病毒中的占比均明显增加。2.高、低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拯救及其HA点突变重组病毒的构建为了研究上述筛选出的HA适应性位点变异及第158位附近糖基化位点的增减对H7N9病毒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分别构建了低致病性(Lowpathogenic,LP)病毒株TM24和HP病毒株GD15的8质粒系统,并成功拯救了 2株母本病毒rTM24(157-&160-)和rGD15(157-&160+);然后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方式分别对其HA进行改造,构建并拯救了一系列点突变重组病毒,测定了它们的EID50、TCID50。结果显示,在LP rTM24(157-&160-)的 HA 骨架上分别进行 S127N、R139K、L177I、M236I 的单点突变和这4个位点的NRII、NKII联合突变时,除了重组病毒rTM-NRII在鸡胚和细胞上的复制能力较母本毒株有所减弱,其它点突变重组病毒的复制性能未发生明显改变;糖基化位点修饰的重组病毒中,rTM-1(157-&160+)在鸡胚上的复制被减弱,而rTM-2(157+&160-)和rTM-3(157+&160+)的体外复制能力均得到增强。对于HP rGD15(157-&160+)的HA骨架上引入点突变产生的重组病毒中,rGD-1(157-&160-)和rGD-2(157+&160+)的体外繁殖性能均有所降低,仅rGD-3(157+&160-)在鸡胚上的复制强于其母本。3.HA基因点突变重组H7N9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抗原性及对小鼠致病性首先利用固相直接结合ELISA试验测定了上述点突变重组H7N9病毒的受体特性。结果显示,以LP rTM24(157-&160-)为HA骨架时,不论是突变RBD区还是增加糖基化位点,9株点突变重组病毒的受体特性相较于母本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仍为可同时结合类禽α2,3-SA受体和类人α2,6-SA受体。而以HP rGD15(157-&160+)为HA骨架时,尽管3株点突变重组病毒仍和母本一致为双受体结合特异性,但它们对α2,6-SA受体的亲和力均有所提高。接下来,通过制备多抗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对点突变重组H7N9病毒的抗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LP和HP病毒株交叉反应性均较好的抗血清为 rGD-1(157-&160-)、rTM-1(157-&160+)和 rTM-S127N,HI 滴度分别为10±0.8 log2,9.2±0.8 log2 和 8.9±0.7 log2。而反应性相对较差的为 rTM-NKII、rTM-L177I和 rTM-NRII,HI 滴度分别为 6.1 土 1.3 log2、6.3±1.4log2 和 6.4±0.9log2。此外,抗原 R值的计算分析显示,以LP H7N9的HA为骨架的点突变重组病毒中,rTM-1(157-&160+)和rTM-NRII均与母本毒株间存在小的抗原性差异(R=0.5);以HP H7N9的HA为骨架的点突变重组病毒中,rGD-1(157-&160-)和rGD-3(157+&160-)也均相对母本毒株产生了抗原性差异,且rGD-3(157+&160-)与母本毒株间的抗原性有显着差异(R=0.35)。最后,测定了 HA第158位附近糖基化位点增减对重组H7N9病毒小鼠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PH7N9点突变重组病毒中,rTM-1(157-&160+)能够引起小鼠体重更明显的下降,其在肺脏的复制能力也较强,对肺脏的侵袭性也更严重。而HP H7N9点突变重组病毒中,rGD-1(157-&160-)能使感染小鼠呈现严重肺炎症状,且攻毒后第3天肺脏内的病毒滴度显着高于母本,并极显着高于rGD-3(157+&160-)。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LP和HP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骨架,测定并分析了 HA基因RBD区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以及158位附近糖基化位点增减对受体结合特性、抗原性和小鼠致病性的影响。该结果可为深入探究H7N9病毒的进化规律、致病机制以及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屈孟锦[9](2019)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不但给养殖业造成惨重的损失,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由于免疫压力和禽流感病毒自身容易变异的特点,导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最终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2009年分离到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之前的分离株相比抗原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的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441/2009(H9N2)(简称SH441),构建HA的表达质粒pCAGGS-H9N1,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肌肉注射SH441全病毒,选择HI抗体效价最高的小鼠加强免疫,取脾细胞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筛选,获得20株能够稳定分泌抗H9亚型H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I实验发现有15株单抗具有HI活性,其中4E7和10G8的效价最高,可以达到2~(10),而4B7的效价最低,为2~4。细胞微量中和实验发现,除3C8和8F11外的18株单抗具有中和活性,其中3F7中和效价最高,可以达到2~7。具有中和活性和血凝抑制活性的单抗并不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作用位点在血凝抑制氨基酸位点以外的中和相关氨基酸位点的单抗。Western blot实验发现,有14株单抗的作用位点是线性构象,有6株单抗的作用位点是空间构象。单抗亚类鉴定结果显示,20株单抗都是κ亚类,除8F11属于IgM外,其余19株单抗都属于IgG亚类。单抗作用区域检测结果显示20株单抗的作用位点都位于H9亚型HA1区域。为了探究近年来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根据分离时间和地点选取了18株在1998-2015年间分离到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与制备的单抗进行了HI和IFA检测,结果显示2009年以前的6株分离株与本研究获得的单抗的反应性较差,其中F株与所有单抗均没有HI活性,仅与12株单抗IFA呈现阳性且荧光较弱。HI和IFA发现9株相对广谱的单抗均可以与2009-2015年的分离株发生反应,而其余的单抗与不同的毒株反应表现出差异性。这些实验结果与之前报道的H9N2亚型禽流感抗原变异趋势一致,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单抗可以用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为了探究SH441与F株抗原差异的分子机制,SH441毒株与F株的HA1区域分段替换构建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瞬时表达质粒和IFA发现,SH441毒株与F株抗原差异是HA基因第120-240氨基酸之间差异造成的。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这一区域共有7个氨基酸不同,分别是第127、145、168、180、181、216和234位的氨基酸。运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F株与SH441毒株这7个位点的突变病毒,并将这些拯救病毒与制备的单抗进行了HI和IFA检测,结果表明HA基因第168位和234位氨基酸变异会造成SH441与F株的抗原差异。总之,本研究中筛选到20株抗H9亚型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初步运用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的研究中,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分析和抗原图谱的绘制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汪亮[10](2019)在《两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HA1蛋白抗原表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禽类感染AIV后,有的表现为轻微的临床症状,有的表现出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全身性疾病,死亡率可达100%。尤其是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如H5N1,不仅感染禽类,还能跨越种间障碍从受感染的家禽传播给人类,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随着H5亚型禽流感的蔓延,其危害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H5N8病毒于2010年首次在中国家禽中检测到,并于2014年初在韩国和日本的家禽中出现。2014年末,HPAI H5N8病毒已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目前并没有关于人类感染HPAI H5N8病毒的报告。由于HPAI H5N8病毒能在不同地域间迅速传播,并且能够感染多种鸟类,一旦流行将会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本研究对2017年分离于青海湖地区的2株H5N8亚型AIV(QH448和QH450)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一方面,为快速应对可能突发的流感事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评价不同地区H5N8毒株的毒力、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等生物学特性奠定一定基础。首先,对2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禽类和哺乳动物的感染性和致病力实验以及豚鼠间接触传播实验。结果显示:两株H5N8亚型AIV均属于HPAIV;且对小鼠具有较强的感染性,高剂量感染可致其死亡;不具有豚鼠间接触传播的能力。此外,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技术获得5株抗QH448 H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H12B9、2A9D11、7E9G6、8A12D10和9H10F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细胞裂解上清反应。中和实验和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无病毒中和活性。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利用原核表达质粒表达一系列重迭的QH448 HA1蛋白截短体对5株单克隆抗体进行表位鉴定。初步确定1H12B9和7E9G6的识别表位位于HA1蛋白_(330)ATGLRNSPLREKRRKR_(345)之间;2A9D11的识别表位位于HA1蛋白_(310)IHPLTIGECPKYVKSN_(325)之间;8A12D10的识别表位位于HA1蛋白_(271)KIVKKGDSTIMKSEV_(285)之间;9H10F5的识别表位位于HA1蛋白_(121)LSRINHFEKILIIPKS_(136)之间。通过比较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同源性,发现这些表位在H5HA序列中高度保守。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的对两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成功的对5株H5亚型的HA1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抗体特性分析,并鉴定出了4种保守的抗原表位。AIV的保守蛋白或者蛋白中保守的表位是制备具有交叉保护性疫苗的一个可能的途径。本研究筛选出的保守的线性表位为制备新的疫苗提供了素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集流感样病例216份,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乙型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PCR作为参考方法,评价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及总符合率。结果临床检测样本216份,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84. 62%,与参考方法的符合率为99. 07%。结论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对临床样本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基层医院及现场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花,陆吉虎,华涛,卢宇,侯继波.通用型H5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抗原表达和免疫效力研究[J].病毒学报.2019

[2].李艳宇,李姗姗,高鹏,彭晓旻.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检试剂应用评估[J].首都公共卫生.2019

[3].田栢会,易乐,王习文,李颂,付世杰.噬菌体展示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4].申松玮,王泽源,范威峰,祝常椿,陆游.2017—2018年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的抗原差异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5].丁园.2016~2018年间江苏及周边地区发病鸡群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及抗原性差异分析[D].扬州大学.2019

[6].张义冉,王贞,孙怡朋,刘长清,刘金华.2017年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和抗原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9

[7].成艳辉,刘佳,谭敏菊,隗合江,肖宁.2017~2018监测年度中国大陆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J].病毒学报.2019

[8].卜欣欣.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位点变异对病毒受体结合性、抗原性及致病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

[9].屈孟锦.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汪亮.两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HA1蛋白抗原表位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标签:;  ;  ;  ;  

禽流感病毒抗原论文-张雪花,陆吉虎,华涛,卢宇,侯继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