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废水论文-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

池塘养殖废水论文-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池塘养殖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池塘养殖,养殖污染,生态沟渠,生物操纵

池塘养殖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1](2019)在《生态沟渠在淡水池塘养殖废水治理中的作用及构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我国淡水池塘养殖的水域环境现状、淡水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响,并通过国内外对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调控技术的现状研究,表明了利用生态沟渠来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生物操纵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研究了池塘养殖废水排放沟渠的生态化构建技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6期)

袁新程,施永海,刘永士[2](2019)在《池塘养殖废水自由沉降及其叁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池塘养殖废水自由沉降规律及其叁态氮、总氮和总磷变化情况。【方法】以池塘养殖废水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止自由沉降的处理方法,分别于不同时间(0、30、60、90、120、150 min)和不同深度(20、50、80、110、140 cm)处取样,并对废水中总悬浮物(TSS)、总氨氮(TA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总氮(TN)和总磷(TP)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0 cm取样位置处总悬浮物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取样位置的深度越浅,总悬浮物含量变化越快,沉降率越大。同一取样位置的总悬浮物沉降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150min后,各处的总悬浮物浓度均显着低于初始浓度(P<0.05)。30min内,20和50cm处的TAN和NO-2-N浓度略有升高,其他取样位置均降低。30min后,各取样位置处TAN含量逐渐降低,120 min后开始趋于稳定,并显着低于初始水样(P <0.05);NO-2-N浓度在20和50 cm取样位置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20 min内,20 cm和50 cm处NO-3-N浓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他取样位置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cm处的TN和TP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呈现下降趋势,TN于90min后趋于稳定,TP于120min后趋于稳定,均显着低于初始浓度(P <0.05)。【结论】自由沉降对养殖废水中TSS、TN、TP、TAN、NO-2-N、NO-3-N有较好的沉降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晏军,朱建强,马艳,蒋舜尧,吴启侠[3](2017)在《养殖池塘废水灌溉下稻田减量施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和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减量施用氮、磷肥条件下,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消纳效果,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对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水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系统可有效消除池塘养殖废水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3-N)、总氮(TN)、可溶性磷(DP)、颗粒态磷(PP)、总磷(TP),其去除率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加,在常规施肥量、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情况下对池塘养殖废水TN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25.1%、38.9%和50.5%,对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6.4%、71.2%和76.2%,对氮、磷的去除以NH_4~+-N、NO-3-N和PP为主;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中NH_4~+-N、NO-3-N、TN、DP、PP、TP质量浓度会随着施肥量减少呈现下降趋势,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下,田面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5.8%和23.4%、20.8%和35.5%;渗漏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18.3%和27.5%、23.1%和45.8%。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方面,减量施肥20%后,池塘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时,水稻产量以常规施肥量处理最高(较CK增产2.3%),常规施肥量80%的处理其产量与CK相似,而常规施肥量60%的处理其产量较CK显着降低。综合考虑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施肥水平应在常规施肥量的80%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7年06期)

魏泽能,龙元桃[4](2015)在《池塘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殖废水在实际渔业生产中净化处理的很少,本文就净化利用养殖废水栽培水生植物(莲藕、荸荠、水稻等),对养殖废水进行资源化循环使用,做到鱼稻,鱼藕、鱼菜双丰收的技术进行探索。最终使养殖废水得到了有效地净化,种养殖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5年11期)

龚龙[5](2015)在《池塘养殖废水净化及池塘底泥的氮素迁移、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流域作为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养殖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太湖流域的水体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全国水环境质量报告指出,太湖全湖整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而太湖流域池塘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占据较高比例。因此,通过研究池塘养殖系统中养殖废水的净化方法以及养殖池塘底泥中污染物释放的规律,对改善养殖环境、缓解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池塘养殖系统中养殖废水和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监测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水生植物原位修复和高密度水生植物强化净化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采用室外模拟的方法,研究养殖池塘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之间营养盐含量变化与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15)N示踪技术,研究池塘养殖系统中N的环境归趋。通过对试验水体和底泥等环境中各种理化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以期为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1)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的伊乐藻和水花生,对比研究两种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及池塘养殖尾水经过高密度水生植物强化净化后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总氮浓度和总磷浓度与两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都有显着的负相关性。单位质量下水花生对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要略高于伊乐藻,但单位质量下两种水生植物之间对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并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都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期间,不能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池塘养殖尾水在经过高密度水生植物的强化净化后,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和化学需氧量可以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而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都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2)通过对池塘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之间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组间隙水及上覆水的NOC3--N、NH_4~+-N、TN、TP平均浓度均低于空白组,且两处理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空白组间隙水的NO_3~--N浓度递减,NH_4~+-N、TN、TP浓度递增;芦苇组则没有明显的递变规律,而是中层间隙水的N3--N、NH_4~+-N、TN、TP浓度最低。无论芦苇组还是空白组,各层间隙水之间的NO_3~--N、NH_4~+-N、TN、TP平均浓度都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NO_3~--N、NH_4~+-N、TN、TP浓度在各个分层之间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芦苇组同一层间隙水的NO_3~--N、NH_4~+-N、TN浓度之间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空白组同一层次间隙水的NO_3~--N与NH_4~+-N、TN之间浓度都有极显着的负相关性,NH_4~+-N与TN之间的浓度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芦苇组上覆水的NO_3~--N、NH_4~+-N、TN、TP浓度与各层间隙水之间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而空白组则相反,其上覆水的NO_3~--N、NH_4~+-N、TN、TP浓度与各层间隙水之间都有极显着的负相关性。芦苇组上覆水的NO_3~--N、NH_4~+-N、TN之间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空白组上覆水的NO_3~--N与NH_4~+-N、TN都有极显着负相关性,NH_4~+-N与TN之间有极显着正相关性。NO_3~--N具有由上覆水向间隙水扩散的趋势,而NH_4~+-N、TN和TP则具有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芦苇组的Eh值高于空白组,各层间隙水的Fe~(2+)平均浓度均低于空白组,且两处理之间的Eh值、Fe~(2+)都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芦苇组间隙水的N、P浓度与其Eh值都有不显着的负相关性,与其Fe~(2+)浓度都有不显着的正相关性。空白组间隙水的N03--N、TP浓度变化与其Eh值具有较显着的正相关性,NH_4~+-N、TN的浓度与其Eh值显着负相关;而空白组间隙水的NO_3~--N、TP浓度变化与其Fe~(2+)浓度具有较显着的负相关性,NH_4~+-N、TN的浓度与其Fe~(2+)浓度显着正相关。(3)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模拟研究池塘养殖系统中N源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芦苇组和空白组底泥全氮的含量都有所增长,芦苇组底泥全氮平均含量总体上低于空白组,但两处理间底泥全氮含量并无显着性差异(F=0.782,p>0.05)。试验结束时,测得芦苇中~(15)N的δ值为63161.01‰,芦苇组和空白组底泥中~(15)N的δ值分别为266.53‰和7558‰,芦苇组和空白组间隙水中~(15)N的δ值分别为303.13‰和6292.94‰,芦苇组和空白组上覆水中~(15)N的δ值分别为8810.11‰和63555.44‰。经计算后得到:芦苇组的芦苇吸收了 75.97%、底泥中滞留了 9.83%、间隙水和上覆水中分别存留了 0.01%和0.22%,空白组底泥中滞留了 81.96%、间隙水和上覆水中分别存留了0.23%和6.11%。由此可知,养殖池塘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生植物的环境中主要被植物吸利用,而在无水生植物的环境中主要被底泥截留,因此,在养殖池塘中种植适宜比例的水生植物,对于养殖水体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6](2013)在《虾蟹池塘养殖废水循环净化 成本低效益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周鑫、赵朝阳等发明的“一种虾蟹池塘养殖循环水系统的构建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涉及一种虾蟹池塘养殖循环水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虾蟹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和水的循环,采用以下构建步骤(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3-07-22)

莫老九[7](2013)在《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水产养殖业成了许多人发家致富的良好途径,并且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仅在科学技术上,更在养殖规模和人数上都有体现。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使用各种农药,催化剂以及大量饵料投入,这些都严重污染了水产品的质量,同时污染了环境质量,使得水中的磷,氮元素严重超标,这些水产品赖以生存的水成了废水。为保障生态环境,让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本文就建立良好的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即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做出研究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3年12期)

王军,姜冰,韩家波,焦凤荣,张立民[8](2013)在《辽宁省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的分布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辽宁省池塘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07年度辽宁省池塘养殖业养殖总面积为4.70×104 hm2,排水总量为1.08×1010 m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总氮1546.23t,总磷123.31t,化学需氧量11102.91t,铜-717.03kg,锌5266.87kg。分析了池塘养殖业养殖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减少池塘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周元,朱建强,李谷[9](2011)在《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本项研究通过对一般农渠的简单改造,形成复合生态沟渠以净化池塘养殖废水。研究结果表明:1)养殖废水通过复合生态沟渠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DO含量增加而TN、TP、NO-3-N、NH+4-N和CODMn的含量均减少。2)复合生态沟渠对养殖废水的去除率与流程和起始浓度二因素之间有极显着的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其去除率随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生态沟渠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Lakes-Wetlands-Watershed and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EPLWW3S 2011 V1)》期刊2011-06-25)

吴湘,王友慧,郭建林,韩志萍,叶金云[10](2010)在《3类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废水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室内试验桶培育,研究了挺水植物芦苇、沉水植物金鱼藻和浮叶植物浮叶四角菱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类植物都能有效吸收废水中过剩的氮磷营养物质,经过50 d植物处理,它们对水体中氮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80.8%)>浮叶四角菱(62.6%)>金鱼藻(34.4%),对磷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3.2%)>金鱼藻(27.1%)>浮叶四角菱(17.2%);芦苇和金鱼藻对池塘养殖废水环境适应性较强,植物平均存活率分别可达85%和60%,而浮叶四角菱的适应性较差,存活率基本维持在45%以下。可见,在相同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的是挺水植物(芦苇),其次脱氮效果较好的是浮叶植物(浮叶四角菱),而除磷效果较好的则是沉水植物(金鱼藻)。(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池塘养殖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废水自由沉降规律及其叁态氮、总氮和总磷变化情况。【方法】以池塘养殖废水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止自由沉降的处理方法,分别于不同时间(0、30、60、90、120、150 min)和不同深度(20、50、80、110、140 cm)处取样,并对废水中总悬浮物(TSS)、总氨氮(TA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总氮(TN)和总磷(TP)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0 cm取样位置处总悬浮物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取样位置的深度越浅,总悬浮物含量变化越快,沉降率越大。同一取样位置的总悬浮物沉降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150min后,各处的总悬浮物浓度均显着低于初始浓度(P<0.05)。30min内,20和50cm处的TAN和NO-2-N浓度略有升高,其他取样位置均降低。30min后,各取样位置处TAN含量逐渐降低,120 min后开始趋于稳定,并显着低于初始水样(P <0.05);NO-2-N浓度在20和50 cm取样位置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20 min内,20 cm和50 cm处NO-3-N浓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他取样位置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cm处的TN和TP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取样位置呈现下降趋势,TN于90min后趋于稳定,TP于120min后趋于稳定,均显着低于初始浓度(P <0.05)。【结论】自由沉降对养殖废水中TSS、TN、TP、TAN、NO-2-N、NO-3-N有较好的沉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池塘养殖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生态沟渠在淡水池塘养殖废水治理中的作用及构建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袁新程,施永海,刘永士.池塘养殖废水自由沉降及其叁态氮、总氮和总磷含量变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3].晏军,朱建强,马艳,蒋舜尧,吴启侠.养殖池塘废水灌溉下稻田减量施肥试验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

[4].魏泽能,龙元桃.池塘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J].中国水产.2015

[5].龚龙.池塘养殖废水净化及池塘底泥的氮素迁移、转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虾蟹池塘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成本低效益高[N].中国渔业报.2013

[7].莫老九.稻田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J].北京农业.2013

[8].王军,姜冰,韩家波,焦凤荣,张立民.辽宁省池塘养殖废水排放的分布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3

[9].周元,朱建强,李谷.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C].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logicalProtectionofLakes-Wetlands-WatershedandApplicationof3STechnology(EPLWW3S2011V1).2011

[10].吴湘,王友慧,郭建林,韩志萍,叶金云.3类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废水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

标签:;  ;  ;  ;  

池塘养殖废水论文-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王小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