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伤害性论文-徐敬明

非伤害性论文-徐敬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伤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棘腹蛙,非伤害性取样,DNA提取,PCR扩增

非伤害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敬明[1](2011)在《棘腹蛙非伤害性取样DNA提取及16S rRNA基因序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变将两栖类动物处死后从肌肉提取DNA的传统取样方法,试验采用非伤害性取样方法分别从棘腹蛙蹼和趾提取DNA,并以肌肉为对照进行PCR扩增比较。结果表明:蹼和趾的扩增效果与肌肉相当,均能满足获得高质量DNA的试验需求。试验测定了四面山和酉阳棘腹蛙群体的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长度均为530 bp,膘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的含量相近,分别为30.2%2、2.8%、21.5%、25.5%,30.4%、22.8%、21.5%、25.3%,2个序列间有6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差异率为1.13%,其中转换5个、颠换1个,转换与颠换比值为5.0。基于已知的棘腹蛙所有16S rRNA基因511 bp同源序列,获得的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表明,各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表现为与其分布的地理区域的临近关系及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相对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23期)

蔡小辉,彭银辉,文雪,彭重威,宋忠魁[2](2010)在《非伤害性取样方法获取的拟穴青蟹DNA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5只采自广西北海的野生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分别采用非伤害性(血淋巴)和伤害性(肌肉组织)取样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I扩增和ISSR扩增,检测DNA质量。结果表明,非伤害性(血淋巴)和伤害性(肌肉组织)取样方法获得的拟穴青蟹全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分别为1.75~2.01和1.81~1.94,全基因组DNA纯度均较高,质量不相上下。同时,两种取样方法获取的DNA扩增片段大小均在600bp左右,同一个体扩增带型也是一致的。非伤害性(血淋巴)取样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在质量上可以媲美伤害性取样(肌肉组织)提取的DNA,可以用于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梁正翠,王志跃,陈宽维,刘桂琼[3](2010)在《应用非伤害性取样提取番鸭毛囊组织总RNA》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求一种从番鸭毛囊组织中高效提取总RNA的方法。方法:探讨了伤害性取样(剪切皮肤毛囊)、非伤害性取样(直接拔取毛囊)2种不同毛囊取样法对总R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对常用RNA提取方法TRIzol法中研磨和组织匀浆步骤细节稍加改进,琼脂糖电泳检测总RNA质量。结果:2种毛囊取样方法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总RNA,其28S、18S和5S条带清晰可见,无DNA污染。结论:非伤害性取样法可作为番鸭毛囊组织总RNA提取的适用取样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0年01期)

王宇,乔宁宁,邵晨,徐珍珍[4](2009)在《非伤害性取样在无尾两栖类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变传统的将两栖类动物处死后再从肌肉提取DNA的取样方法,采用非伤害性取样方法分别采集了虎纹蛙的血液和趾提取DNA,并与从其肌肉中提取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使用血液和趾提取的DNA产量与肌肉样本的DNA产量相当;随后,分别对3种方法取样的样本进行了线粒体16S rRNA和核DNA的微卫星PCR分析,结果表明:3种取样方法所获得的扩增效果相当,均能满足虎纹蛙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因此认为,用非伤害性取样技术替代传统的肌肉取样的方法在无尾两栖类的保护遗传学研究中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孙燕,柳锋霖,宋耿青,钱伟,侯晓华[5](2006)在《伤害和非伤害性结直肠扩张时脊髓和部分脑干核团的c-fos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cFos表达研究伤害性和非伤害性结直肠扩张(CRD)对脊髓和脑干部分核团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特点。方法分别建立20、40、80mmHg重复CRD的大鼠动物模型。扩张完毕取大鼠腰骶段脊髓和脑干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以插入气囊但不扩张(0mmHg)大鼠为对照组。结果①40、80mmHg扩张时c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IVI层,以及脊髓中间带VII层和脊髓中央管附近X层;而20mmHg时主要在脊髓后角IIV层表达。②40或80mmHg扩张时腰骶段脊髓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显着高于20和0mmHg(P<0.05)。③脑干延髓(NTS)的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随扩张压力增高而增高(P<0,05),20、40、80mmHg扩张时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④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cFos阳性神经元在40、80mmHg扩张时显着高于20和0mmHg,20mmHg扩张时cFos表达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伤害和非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可以导致不同部位神经核团的不同反应。脊髓背角以及孤束核神经元对伤害性以及非伤害性内脏扩张刺激均产生反应,而脊髓中间带以及PAG神经元可能仅对伤害性内脏扩张刺激发生显着反应。(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阿碧[6](2005)在《臭晕你,缠住你,电软你 非伤害性武器揭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追捕犯罪逃犯的场景,逃犯在前面狂奔,警察在后面紧追不舍,而且往往会高喊:“不准动,再动我就开枪了。”可是不少逃犯还是不识时务,继续狂奔,结果被警察一枪打伤,然后戴上手铐,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更糟糕的是,有嫌疑人被警察击毙后,才发现(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05年10期)

万丽,喻红辉,罗爱林,田玉科[7](2004)在《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对慢性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与TrkA受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观察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c-fos及Trk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在慢性神经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万丽,罗爱林,田玉科[8](2004)在《吗啡对非伤害性刺激后CCI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 (CCI)大鼠触摸刺激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 ,以研究吗啡 (2mg/kg)腹腔注射后对非伤害性刺激后脊髓后角c fos表达的影响 ,探讨脊髓痛觉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吗啡组 ,分别于术前 2d、术后 4、7、14d给予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测试。大鼠处死前 3h给于非伤害性触摸刺激 ,处死后取脊髓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 fos表达。结果 CCI组和吗啡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扎 4d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痛觉过敏 ,以术后 14d为甚 ,触摸刺激导致的脊髓c fos的表达明显增加 ,主要集中分布于脊髓背角表层Ⅰ~Ⅱ层的中间内侧部 ,Ⅴ~Ⅹ层也有一定程度增多。 2mg/kg腹腔注射不能有效的阻断慢性缩神经损伤大鼠痛觉过敏。吗啡组与CCI组相比c fos的表达无明显减少 ,两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2mg/kg吗啡腹腔注射不能有效抑制非伤害性刺激诱发痛觉过敏以及脊髓背角c fos的表达 ,可能与吗啡用药途径和用量过小有关 ,也可能与脊髓背角二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张竞,刘敏芝[9](1989)在《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对大鼠丘脑后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内脏痛、躯体痛和触觉刺激对大鼠丘脑后核(PO)中770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其中305(38.3%)个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103(13.4%)个对触觉刺激起反应。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对躯体痛和内脏痛刺激均起反应且反应形式相同,少数反应不同或相反,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也对两种伤害性刺激均起反应,只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很少。(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张中权[10](1981)在《非伤害性电刺激法治疗胫骨骨折不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与临床均证实电流能促进骨折愈合。目前使用的方法有二种:1.将电极直接置于骨折处。其优点是电极位置正确,骨折部位的电流量可精确控制,并可用于有金属内固定的骨折病例。缺点为须通过手术,因此有感染的危险,置于体内的电极可能移动或折断以及电极处发生的电离作用可伤害生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期刊1981年03期)

非伤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5只采自广西北海的野生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分别采用非伤害性(血淋巴)和伤害性(肌肉组织)取样方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I扩增和ISSR扩增,检测DNA质量。结果表明,非伤害性(血淋巴)和伤害性(肌肉组织)取样方法获得的拟穴青蟹全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分别为1.75~2.01和1.81~1.94,全基因组DNA纯度均较高,质量不相上下。同时,两种取样方法获取的DNA扩增片段大小均在600bp左右,同一个体扩增带型也是一致的。非伤害性(血淋巴)取样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在质量上可以媲美伤害性取样(肌肉组织)提取的DNA,可以用于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伤害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敬明.棘腹蛙非伤害性取样DNA提取及16SrRNA基因序列特征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

[2].蔡小辉,彭银辉,文雪,彭重威,宋忠魁.非伤害性取样方法获取的拟穴青蟹DNA质量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

[3].梁正翠,王志跃,陈宽维,刘桂琼.应用非伤害性取样提取番鸭毛囊组织总RNA[J].生物技术通讯.2010

[4].王宇,乔宁宁,邵晨,徐珍珍.非伤害性取样在无尾两栖类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孙燕,柳锋霖,宋耿青,钱伟,侯晓华.伤害和非伤害性结直肠扩张时脊髓和部分脑干核团的c-fos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

[6].阿碧.臭晕你,缠住你,电软你非伤害性武器揭秘[J].检察风云.2005

[7].万丽,喻红辉,罗爱林,田玉科.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对慢性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与TrkA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

[8].万丽,罗爱林,田玉科.吗啡对非伤害性刺激后CCI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

[9].张竞,刘敏芝.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对大鼠丘脑后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J].动物学报.1989

[10].张中权.非伤害性电刺激法治疗胫骨骨折不连接[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1

标签:;  ;  ;  ;  

非伤害性论文-徐敬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