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训练班论文-谭飞翔

油画训练班论文-谭飞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画训练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西莫夫,油画,现实主义

油画训练班论文文献综述

谭飞翔[1](2014)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打开中国近代美术史,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映入眼帘,曾经是那么熟悉,而渐渐却被我们淡忘,他就是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康斯坦丁.麦法琪叶维奇.马克西莫夫(以下简称“马克西莫夫”)。马克西莫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更一度被画家吴作人先生称为“美术界的白求恩”,由他主持举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以下简称“马训班”),为新中国油画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这个班里产生了詹建俊、冯法祀、靳尚谊、魏传义、侯一民等中国油画创作的中坚力量。马克西莫夫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被认为恰好符合我们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建立正规化教学体系和发展油画艺术的需要。马克西莫夫秉承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为宗旨,传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旨在完成对“马训班”学员从造型规律、色彩规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指导和提升,使中国人对西方绘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为期两年的“马训班”的训练过程中,马克西莫夫勤恳扎实、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工作,使油画训练班的学员有机会直接而又全面地接受前苏联油画教学方法的训练,提升了对油画这一外来画种的创作及教学特点的认识,极大地改变了建国初期“土油画”的面貌。同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为当时中国油画教学的重建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参考依据。本文依托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极尽客观、详尽地还原“马训班”的教学内容及其影响,为重温一段往事和真实再现马克西莫夫对中国油画作出的贡献进行客观评述。(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熊婧[2](2014)在《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巴油画训练班”(以下简称“罗训班”)是为了促进当时中国油画教育的发展,于1960年根据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签订的文化交流协议,特邀罗马尼亚画家埃乌琴.博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博巴油画训练班”是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本文将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为何博巴油画训练班会被边缘化。由于“博巴油画训练班”是与苏派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在“苏派”一统天下之时,大家都一致认为“苏派”才是最好的绘画,把它作为唯一衡量绘画好坏的标准,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博巴油画训练班”被边缘化的原因,为具体分析“博巴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内容提供前提。二、如何理解独具特色的博巴油画训练班。要对这方面进行分析,就必须先对中国现代油画的基本状况进行梳理。文章通过对建国后中国油画发展状况的大致梳理,紧扣前一个被边缘化的原因,引出博巴油画训练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结构就是素描的本质;其二,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要机械模仿西方。在论证过程中,通过与“马训班”的比较,提炼博巴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他的教学理念。以便于我们了解这些内容对学员的影响和对中国油画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叁、怎样理解博巴油画训练班的价值及影响。结合中国现代油画发展的背景,通过与“马训班”相比较进行分析,理清“博巴油画训练班”在中国当代油画产生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那样一个“单一化”状态下,它打开了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可能。“罗训班”是完全有别于“马训班”教学理念的一个训练班,探寻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罗训班”同样为中国油画的教学做出了一定贡献。为了理解它的作用和历史价值,我们必须对其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庄燕琳[3](2013)在《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中国油画发展史上,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简称记)日前就有关当年的教学情况及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的问题,向油画训练班的学员汪诚一先生(以下简称汪)作了采访。 记:传统教学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革,在今天的美术教育(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3-03-16)

晨朋[4](2012)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与中国油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油画的源头在欧洲。对我国来说,油画是舶来品。从中国人接触油画算起,大约经过400年的时光,国人对油画由识见、欣赏到学习、推广,油画逐渐在中国立足站脚并为中国观众接受,成为中国人用来画中国、认同和喜爱的一个画种。油画的传入,粗略地说,有叁条渠道:欧美、日本和俄罗斯(苏联)。就俄苏这一条渠道来说,又分两方面:俄苏人士来到中国传授示教和中国人到苏联去学习。前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期刊2012年06期)

曹庆晖[5](2012)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内容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中国的油画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个教学转型的新时期,如果要主动而非被动地与时俱进,就必须对已经构成油画教学传统的苏联方法和中国经验进行符合历史的言说,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总结。本文将阐述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构成及其教学内容和影响;教学内容主要依托档案、文献展开,教学影响主要依靠当事人的口述以及文献呈现。一、油画训练班的构成中央美院对马克西莫夫的到来相当重视,他令人尊敬的身份、经历及作品使美院师生有理由相信,通过他的到来,大家不仅(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期刊2012年06期)

陈琦[6](2010)在《半个世纪的求索——“博巴油画训练班”的履迹》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江水如蓝——博巴油画训练班文献展暨学术研讨会"于5月23日至24日在嘉兴东栅当代艺术中心隆重举办。这是"博巴班"这个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群体的首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而有力道的现实文本凝成的话语场,迎来了美术界的各级领导,吸引了众多国内着名的美术评论家、画家和美术界的朋友。作为博巴和"博巴班"学员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之影响研究的一个起点,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博巴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教学特点;"博巴班"与"马训班"的教学与创作比较;"博巴班"学员油画创作的特色;"博巴班"学员的艺术创作在油画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2009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两国建交60周年的吉庆佳期.由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协共同主办的"江水如蓝——博巴油画训练班文献展"并座谈会在杭州浙江美术馆盛大举行,同时首发《博巴油画训练班研究》文集。本次展览,是"博巴班"这个艺术群体最丰满、最完整的文献性展示,也是策展人陈琦几年来对"博巴班"这个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的成果展示。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维奥雷尔·伊斯蒂奇瓦亚和文化参赞达迪阿娜,以及支持、关注此项学术研究的学者、理论家、艺术家出席并参观了展览。(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0年05期)

蒋跃[7](2010)在《对罗马尼亚博巴油画训练班的美术教育价值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文化部分别与苏联和罗马尼亚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先后委托中央美术美院、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博巴①油画训练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罗训班"在中国没有形成很强的气候,对它的价值判断也扑朔迷离。50年过去了,当我们拂去往昔的烟尘,冷静思考和回顾这个训练班的得失,剖析中外艺术教育和交流的历史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8](2008)在《“江水如兰”:博巴油画训练班作品选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期刊2008年05期)

陈琦[9](2008)在《回忆埃乌琴·博巴和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一文中研究指出1960年,根据中国与罗马尼亚签定的文化协议,文化部委托浙江美术学院举办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简称"罗训班")。埃乌琴·博巴及其夫人哈其乌·博巴·吉娜,由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推荐,受罗马尼亚文化部派遣,于1960年10月至1962年(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期刊2008年05期)

马刚[10](2008)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以下简称“马训班”)是在中国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油画教学和创作的教学集体。该班通过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教学,使中国人对西方的造型体系、色彩体系和创作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马训班的教学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欧洲造型原理部分;其二,是苏俄地域性艺术形式特征。原理的内容有时是含在地域性形式特征中的。本文试图从马克西莫夫的具体教学内容中,对几个部分进行分析,从中理清哪些是欧洲造型的核心原理内容,哪些是俄罗斯苏联的油画特征内容,它们对于中国油画的成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力图通过这种梳理,使我们对我国油画发展基础层面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第一部分,首先对马训班的时代背景进行交待。从建国后的第一批革命历史画创作入手,论及油画的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精神建构的作用。同时涉及当时中国油画的状况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欧洲诸流派油画的吸收、引进,特别指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对于中国油画的创作起到的重要影响。苏联专家来中国进行油画教学,是新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苏联油画作品展示的高水平和教学的正规化,正是当时中国油画发展迫切需要的。第二部分,由马克西莫夫个人情况介绍并涉及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通过对于马克西莫夫生平和创作的论述,进一步了解马克西莫夫个人的专业成长过程和艺术上的传承关系,由此可以认识他在教学和创作中依据的基础源流。通过对他主要代表性创作进行的具体分析,使我们从欧洲油画造型体系的角度来具体认识苏联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方法。马克西莫夫在教学中曾大量引用契斯恰科夫的教学语录,所以本部分同时对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剖析,目的是使我们能够把契斯恰科夫体系的作用放在他所处的历史中去认识,从而使我们对于这个体系在苏联时期现实主义创作中的作用有所了解。第叁部分,主要是探讨马克西莫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针对性,侧重从创作、素描、色彩叁方面进行分析,围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建构,从中探索西方写生油画创作的基础理念。在教学针对性的内容中,着重交待了中国写实油画的依存基础和在造型色彩方面的认识程度,以凸显马克西莫夫教学在这方面教学的现实意义。作为该班教学成果的毕业创作,展现了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向前迈进的新面貌,文章对此做出分析,指出这些创作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第四部分,在对马训班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油画教学和油画创作两方面论述马训班的影响和意义。从教学方面来看,首先讨论“苏联模式”的历史合理性,进而谈及训练班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的几个方面。联系到当今的油画教学,从实际问题出发,说明对马训班教学的研究对于理清思想,提高认识的现实意义;从油画创作方面来说,马训班的教学成果所反映出的精神价值内容,对于今天的新的文化格局下的新的精神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油画的质量和精神品格方面的追求,马训班的教学依然能够提供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8-06-12)

油画训练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博巴油画训练班”(以下简称“罗训班”)是为了促进当时中国油画教育的发展,于1960年根据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签订的文化交流协议,特邀罗马尼亚画家埃乌琴.博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博巴油画训练班”是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本文将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为何博巴油画训练班会被边缘化。由于“博巴油画训练班”是与苏派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在“苏派”一统天下之时,大家都一致认为“苏派”才是最好的绘画,把它作为唯一衡量绘画好坏的标准,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博巴油画训练班”被边缘化的原因,为具体分析“博巴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内容提供前提。二、如何理解独具特色的博巴油画训练班。要对这方面进行分析,就必须先对中国现代油画的基本状况进行梳理。文章通过对建国后中国油画发展状况的大致梳理,紧扣前一个被边缘化的原因,引出博巴油画训练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结构就是素描的本质;其二,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要机械模仿西方。在论证过程中,通过与“马训班”的比较,提炼博巴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他的教学理念。以便于我们了解这些内容对学员的影响和对中国油画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叁、怎样理解博巴油画训练班的价值及影响。结合中国现代油画发展的背景,通过与“马训班”相比较进行分析,理清“博巴油画训练班”在中国当代油画产生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那样一个“单一化”状态下,它打开了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可能。“罗训班”是完全有别于“马训班”教学理念的一个训练班,探寻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罗训班”同样为中国油画的教学做出了一定贡献。为了理解它的作用和历史价值,我们必须对其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画训练班论文参考文献

[1].谭飞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熊婧.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庄燕琳.传统教学与艺术创新[N].美术报.2013

[4].晨朋.“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与中国油画[J].中国美术.2012

[5].曹庆晖.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内容和影响[J].中国美术.2012

[6].陈琦.半个世纪的求索——“博巴油画训练班”的履迹[J].美术.2010

[7].蒋跃.对罗马尼亚博巴油画训练班的美术教育价值的再认识[J].文化艺术研究.2010

[8]..“江水如兰”:博巴油画训练班作品选登[J].艺术.生活.2008

[9].陈琦.回忆埃乌琴·博巴和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J].艺术.生活.2008

[10].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

标签:;  ;  ;  

油画训练班论文-谭飞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