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速冷却论文-张影

超快速冷却论文-张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快速冷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快速冷却,Q&P钢,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超快速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张影[1](2019)在《超快速冷却处理对Q&P钢中奥氏体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IL78全自动金属膨胀仪进行C-Si-Mn系TRIP钢的Q&P超快热处理模拟,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实验手段对试样的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速对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影响显着,随着冷速的增大,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减少。经超快速冷却处理的Q&P钢中残余奥氏体主要呈条状和薄膜状两种形态,且不连续地分布在板条马氏体之间。(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田,张子豪,田勇,王昭东[2](2019)在《深度学习在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热系数是冷却控制模型的核心参数.传统学习模型对传热系数的修正存在不稳定、鲁棒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传热系数自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对神经网络框架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算法选型,增强控冷模型的稳定性.通过在某钢厂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的应用验证,采用深度学习的控冷模型对终冷温度预报精度有明显提高,鲁棒性较强,满足现场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袁国,陈冬,康健,李振垒,王国栋[3](2019)在《大型热连轧线基于超快速冷却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快速冷却作为近年来热轧钢材控轧控冷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为热连轧产线产品的生产工艺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热连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在阐明高温运动钢板高强度均匀化冷却机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超快冷系统在热连轧产线的工艺配置,以及采用超快冷工艺,在系列细晶钢、高钢级管线钢、热轧双相钢、低残余应力热轧板带钢等特色化产品领域的工艺开发及应用情况。基于超快冷系统冷却速度无级调控优势,开发了基于超快冷装备的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超快速冷却3种冷却模式及模型系统,进一步结合粗轧中间坯超快冷控温系统,构建了基于超快速冷却的热连轧线新一代控轧控冷多工序温度协同控制系统,相关技术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侯蕾,张阔斌,王俊,张振兴,李可斌[4](2018)在《基于超快速冷却装置控温技术在唐钢3500 mm中厚板生产线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钢基于与东北大学合作开发的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超快速冷却装置,并结合即时冷却装置应用,开发出Q550以上级别高强钢、X70级别管线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新一代TMCP工艺以超快速冷却技术为核心,利用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相结合的机制,改善了材料强度、韧性及焊接等性能,缩短了中厚板控轧待温时间,提高了生产率,既满足了中厚板产品板型及组织性能要求,同时还降低了对合金元素的依赖,真正实现低成本、合金减量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8年02期)

蔡芳阑[5](2016)在《超快速冷却设备中检测钢板翘头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轧制钢板时,如果钢板头部翘曲较高,对后续的生产环节会造成影响,通常会撞到冷却装置,造成生产停时、设备损伤等事故。本文介绍了翘头检测装置的原理、构造及应用情况,该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翘头钢板,实现与冷却装置的联动,保护冷却设备。(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6年07期)

杜开平,于月光,张淑婷,王昭东,傅杰[6](2016)在《超快速冷却条件下Ti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及其强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较高强度的Ti微合金钢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针对超快速冷却条件下(轧制冷却速度高达64℃/s)的Ti微合金钢,采用无损电解提取技术获得Ti微合金钢中的纳米碳化物.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及透射电镜综合分析纳米碳化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并考察其强化作用.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FexC、TiC析出物,其平均粒度分别为76.06 nm和133.95 nm;同时,超快速冷却条件强化了FexC的析出行为,使得其析出强化增量达到243.8 MPa,而TiC的析出强化增量仅为63.1 MPa;然而,钢中每增加0.01%(质量分数)的TiC析出物(<40 nm)却可大幅贡献强化增量77.1 MPa,远高于Fe_xC析出物(<40 nm)的强化贡献量.因此,强化TiC的析出行为在提高钢屈服强度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姜宇[7](2015)在《鞍钢热轧生产线超快速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虽然高技术含量的钢铁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大量的传统钢铁产品销量在不断地降低,在这种钢铁市场情况造成了总体钢铁价格也在不断下滑,钢铁行业仍然处于较低的盈利水平。随着恶劣的市场形式的延续,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钢铁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在钢铁市场中立足,都在采取一些列增强自己身竞争力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自身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的目的。鞍钢2150mm热轧带钢生产线的生产任务以生产、轧制板带钢为主。板带钢产品的质量主要由其本身的力学性能决定,而轧后冷却温度对其力学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2150生产线对于轧后冷却温度的控制一直采用传统层流冷却控制系统,在生产中暴露出了冷却速率低、温度命中率低等缺点,于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150生产线需要使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TMPC (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的核心——超快速冷却技术代替原有层流冷却技术。本文以2150生产线为背景开展研究工作,对超快速冷却控制系统做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了解国内外超快速冷却技术的发展情况。通过广泛收集现场生产数据,总结分析2150生产线传统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缺陷,与RAL合作完成对2150生产线轧后冷却控制系统的改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影响轧后冷却温度的因素,对热传学的研究以及对斯蒂芬玻尔兹曼方程的学习,设计了适合轧后冷却温度控制应用模型与参与温度模型计算的平均温度计算模型,重新定义划分数学模型表中的层别,为精确控制冷却温度奠定基础。(2)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超快速冷却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确定冷却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对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预设定计算模块、修正设定计算模块、速度前馈控制模块、CT反馈控制模块及自学习计算模块。(3)搭建超快冷服务器(UFCL1、UFCL2)与现有生产系统服务器(FML1、FML2)间的通讯,通过对基础自动化级的开发使其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冷却水的高精度控制、冷却区带钢跟踪、实时监控等功能。(4)将超快冷系统投入实际生产,调试系统、优化完善模型及模型参数、增加HMI预报警功能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收益,实现了调试初期即达到±20℃温度命中率到达90%的高精度冷却控制。并在新钢种开发取得进展,成功轧制管线钢X90、双相钢DP600,经检验新钢种力学性能都达到要求标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彭文,马更生,张殿华[8](2015)在《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的温度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温度控制,通过建立带钢冷却过程中的空冷、水冷温降模型,采用前馈、反馈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温度控制策略,提高带钢的中间温度和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并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应用效果表明,带钢轧后温度控制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并有效地提高了带钢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本刊讯[9](2015)在《超快速冷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Mn钢(或添加微量Nb,Ti),采用直接轧加超快速冷却,利用细晶强化与相变强化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强度、韧性、成形性等性能。使用超快速冷却生产的钢材与传统的析出强化型高强钢、Cr-Mo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热处理双相钢或TRIP钢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环境负荷小、易于再生等"生态环境材料"的特点,符合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本文来源于《涟钢科技与管理》期刊2015年04期)

刘涛,余伟,李彦彬,殷实,何春雨[10](2015)在《中厚板超快速冷却多目标控制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轧后控冷系统以温度作为主要控制目标,忽略了对冷却速率及冷却均匀性的控制,为此,作者开发了超快速冷却系统,实现了冷却路径及均匀冷却的多目标控制,即,通过优化数学模型算法及相应控制策略实现终冷温度及冷却速率精确控制,通过边部遮蔽、头尾遮蔽、辊道微加速及对称冷却等策略实现钢板横向、纵向及厚度方向的均匀冷却。超快冷系统在国内某钢铁公司应用后,终冷温度、冷却速率、冷却后温度均匀性及性能均匀性等指标均达到控制要求,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期刊2015年03期)

超快速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热系数是冷却控制模型的核心参数.传统学习模型对传热系数的修正存在不稳定、鲁棒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传热系数自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对神经网络框架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算法选型,增强控冷模型的稳定性.通过在某钢厂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的应用验证,采用深度学习的控冷模型对终冷温度预报精度有明显提高,鲁棒性较强,满足现场实际生产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快速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影.超快速冷却处理对Q&P钢中奥氏体组织的影响[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

[2].张田,张子豪,田勇,王昭东.深度学习在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袁国,陈冬,康健,李振垒,王国栋.大型热连轧线基于超快速冷却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开发与应用[J].钢铁研究学报.2019

[4].侯蕾,张阔斌,王俊,张振兴,李可斌.基于超快速冷却装置控温技术在唐钢3500mm中厚板生产线的应用[J].宽厚板.2018

[5].蔡芳阑.超快速冷却设备中检测钢板翘头的方法[J].中国金属通报.2016

[6].杜开平,于月光,张淑婷,王昭东,傅杰.超快速冷却条件下Ti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及其强化作用[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6

[7].姜宇.鞍钢热轧生产线超快速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彭文,马更生,张殿华.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的温度控制策略[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5

[9].本刊讯.超快速冷却的作用[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5

[10].刘涛,余伟,李彦彬,殷实,何春雨.中厚板超快速冷却多目标控制研究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5

标签:;  ;  ;  ;  

超快速冷却论文-张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