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空间关联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田原,李连营,江文萍,夏竹君[1](2019)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安全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DPSIR模型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区域内2006-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GIS技术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逐步提升,由较不安全转变为临界安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内部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且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性减弱。鄱阳湖城市群东南部区域呈现高值聚集,武汉周边城市呈现低值聚集,武汉与周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存在两极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1期)
王志尧,王世东,熊强[2](2019)在《焦作北部山前地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地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焦作北部山前地带的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模型对研究区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焦作北部山前地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较不安全、临界安全和较安全,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赵军,戚晓明,汪艳芳[3](2019)在《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SR框架构建了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连云港市2000-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采用GM(1,1)模型对连云港市2017-202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显示,2000-2016年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经历了"不安全-较安全"的变化过程,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步好转,预测未来5年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将持续上升。(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广斌,廖铁军,姚秋升,邓薇[4](2019)在《基于DPSIR-EES-TOPSIS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时空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EES模型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运用TOPSIS法揭示了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通过ESDA—GIS法开展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 2009—2016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由"敏感级"向"良好级"转变;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整体趋于好转;(2) 2009—2016年,主城区土地生态安全有所退化,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得以改善;总的来说,土地生态安全"敏感级"和"危险级"集中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而"临界级"和"良好级"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及渝东南片区;(3)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和聚集性,其"高—高"和"低—低"值区呈现增加趋势,"高—高"和"低—低"值区的分布与自然生态状况、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能为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赵天明,刘学录,于航[5](2019)在《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然—经济—社会"评价模型对鄂尔多斯2007-2017年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障碍因子及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探究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7-2017年间,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恶劣级、风险级、敏感级之间波动,但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低水平。(2)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持续性指标可能是制约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发展的首要因素。(3)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土地生态安全间的耦合协调性较好,未来仍有提升空间。鄂尔多斯市以后应充分协调土地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当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鹏,周荣,姚德利[6](2019)在《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各省的土地状况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视角选取全国2017年31个省份的数据,借助SPSS20. 0软件进行因子、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12个评价指标综合成了五大因子指标,命名为"资源利用""经济响应""环境压力""社会压力""环境发展"五大因子;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31个省份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划分六类,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一般安全、安全、非常安全。此分析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荣华,张凌恺,刘欣,秦彦杰[7](2019)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利用特点,从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叁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200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发现环首都经济圈200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均处于良好级,2015年处于敏感级,土地生态安全的风险在增大,有恶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周荣,刘鹏[8](2019)在《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SR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安全等级;构建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以湖北省为例,评价其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预测其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论表明2013—2017年综合指数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预测2018—2022年湖北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Ⅳ级。基于分析,提出大力加强环境监管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节约型社会等建议来改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谢亦欣,袁章帅,邹怡,朱家明[9](2019)在《基于PSR模型-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SR模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选择25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引入熵权法确定权重,根据生态综合指数对上海市2008-2017年十年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土地生态综合指数总体上有上升的趋势,由2008年的0.1888增长到2017年的0.7081,增长幅度较大,土地生态等级从退化状态上升到较稳定状态。整体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土地生态退化成本降低,生态功能总价值在升高,土地生态安全逐步提升。(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张雪琪,马国飞[10](2019)在《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叶尔羌河平原绿洲为研究区,选择1991年、2005年、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定量的提取和分析,同时,通过近26a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时间尺度上对1991—2016年26a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1991—2016年除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外,研究区其他地类面积均减小,林地面积减少最大为47.12%。②近26a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致呈现递增趋势,其中,1991—2007年均处于风险级,2008—2016年土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安全等级处于敏感级,土地生态环境仍较差。③改善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生态建设,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为实现土地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4期)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地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焦作北部山前地带的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模型对研究区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焦作北部山前地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较不安全、临界安全和较安全,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田原,李连营,江文萍,夏竹君.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分析[J].北京测绘.2019
[2].王志尧,王世东,熊强.焦作北部山前地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3].赵军,戚晓明,汪艳芳.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J].蚌埠学院学报.2019
[4].吕广斌,廖铁军,姚秋升,邓薇.基于DPSIR-EES-TOPSIS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时空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9
[5].赵天明,刘学录,于航.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协调度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6].刘鹏,周荣,姚德利.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7].李荣华,张凌恺,刘欣,秦彦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8].周荣,刘鹏.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9].谢亦欣,袁章帅,邹怡,朱家明.基于PSR模型-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10].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张雪琪,马国飞.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土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