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邢畅

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邢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职业兴趣

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邢畅[1](2019)在《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性别刻板印象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对职业兴趣的偏好,结合研究结论,有效的针对大学生职业兴趣问题提出辅导建议,引导大学生清晰认知自我,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本研究分为叁个步骤: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特点与性别刻板印象特点,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状况与性别刻板印象持有状况;第二,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职业类型偏好的影响;第叁,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并结合前人研究,针对大学生职业兴趣提出辅导建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当代大学生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上分布情况如下:双性化所占比例最高,且远高于其他叁种类型所占比例,其次分别为女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在双性化性别类型组中,男性被试的双性化性别类型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被试,但差异不显着;在女性化性别类型组中,女性被试的女性化性别类型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被试,且差异显着;在未分化性别类型组中,女性被试的未分化性别类型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被试,但差异不显着;对于男性化性别类型组,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的男性化性别类型所占比例相近,差异不显着。(2)大学生群体确实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不论被试性别,人们均表现出了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虽然并未达到显着水平,但人们对同性和异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刻板程度有所不同,相比于异性,人们对于同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更偏向刻板。(3)大学生职业兴趣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性而言,优先性排名前叁的职业类型为社交型、学者型以及常规型,而女性除了社交型和常规型职业外,还倾向于选择艺术型的职业。(4)相比于性别,性别角色更能预测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被试的男性化的水平能够预测对实际型、学者型、企业型职业的选择,女性化水平的得分能够预测社交型与常规型职业的选择偏好。(5)性别刻板印象仅对社交型和常规型的职业兴趣存在影响。被试对男性印象的刻板程度越低,其社交型职业得分越高,即对男性印象的刻板程度越低的个体越有可能选择社交型职业;被试对女性印象的刻板程度越高,其常规型职业得分越高,即对女性印象的刻板程度越高的个体越有可能选择常规型职业。(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文秀,黄志刚[2](2018)在《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中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学习投入量表(UWES-S)、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9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显示:(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消极角色认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得分均显着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负相关;消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负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正相关;(3)学习投入、人际关系对积极角色认同与消极角色认同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学习投入在人际关系与积极角色认同、消极角色认同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丽娟[3](2018)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角色认同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角色认同现状,采用大学生角色认同量表调查了929位在校大学生。结果显示:(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角色冲突与角色懈怠上的得分显着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角色认同在性别、不同层次院校、专业、监护人、联系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在角色消极认同上的得分,男生、理工类、叁本院校、留守期间由父亲监护的、亲子联系1年≦1次的学生显着高于女生、文史类、二本及以上院校、母亲监护的、亲子联系频率1年>1次的学生。(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新华[4](2017)在《主体意识和角色认同: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发挥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发挥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增强对大学生党员身份的角色认同感,发挥其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基础性前提和关键性动力作用,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和角色认同的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24期)

刘丽娟[5](2017)在《大学生角色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探讨大学生学习投入与角色认同的关系,为增强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提供依据。采用学习投入量表和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调查800位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投入整体水平中等偏下,学习投入各因子与大学生角色认同各因子都存在不同程度显着相关(p﹤0.05)。高角色定向、角色适应、角色体认,低角色冲突、角色懈怠、角色对抗对大学生学习的投入具有积极意义,而低角色定向、角色适应、角色体认,高角色冲突、角色懈怠、角色对抗对大学生学习的投入具有消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蒋莹,朱庆峰,陆天翼[6](2017)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价值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角色认同受到内在心理健康与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心理健康可从人际关系困惑与未来发展困惑两个维度来评价,角色认同可划分为身份认同与行为认同两个维度。人际关系困惑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认同,需要特别关注;未来发展困惑能提高身份认同,但是会降低行为认同,需要及时引导。同时,自我价值感在心理健康与角色认同的关系中呈现一定的中介作用,也需要有效的调整。在群体差异方面,要格外关注城市生源学生、高年级学生、恋爱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角色认同问题。(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7](2016)在《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突破从个体微观层面探讨创业意向形成的传统,创新性地将群际接触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以角色认同为中介的群际接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528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数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质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接触质量比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略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09期)

李亚宏[8](2016)在《大学生角色认同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角色认同理论,使用《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为工具,在河北省内部分省属高校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学生2000人作为调查对象搜集数据,实证研究河北省大学生角色认同状况,并根据结果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调整自身角色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11期)

吴敏[9](2015)在《关于当代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和社会中都扮演着先锋模范和榜样的角色。但现如今的大学生党员自我角色认同度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欠佳,本文就对当代大学生党员如何增强角色认同和先锋模范作用作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5年16期)

王晶,谭景哲,李丹[10](2015)在《角色认同视角下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角色认同为视角,对南京市4区(高淳、六合、江宁、雨花台)的"大学生村官"、村镇干部、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现状分析得出"大学生村官自我角色认同水平较低"的问题,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得出根本在于"当地经济条件",基于问题、影响因素从"供给需求平衡"角度提出3点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水平、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0期)

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学习投入量表(UWES-S)、大学生角色认同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9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显示:(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消极角色认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得分均显着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负相关;消极角色认同与学习投入呈负相关,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呈正相关;(3)学习投入、人际关系对积极角色认同与消极角色认同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学习投入在人际关系与积极角色认同、消极角色认同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邢畅.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性别刻板印象对职业兴趣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朱文秀,黄志刚.学习投入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角色认同中的中介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8

[3].刘丽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角色认同现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8

[4].杨新华.主体意识和角色认同: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发挥的关键[J].法制与社会.2017

[5].刘丽娟.大学生角色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7

[6].蒋莹,朱庆峰,陆天翼.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价值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阅江学刊.2017

[7].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

[8].李亚宏.大学生角色认同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

[9].吴敏.关于当代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研究[J].知音励志.2015

[10].王晶,谭景哲,李丹.角色认同视角下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

标签:;  ;  ;  

大学生角色认同论文-邢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